李志剛,上海市胸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胸外科副主任,食管外科(亞專科)主任。
如果你有典型的燒心、反流、反酸、胸痛、咳嗽、咽部異物感等癥狀,又無幽門梗阻或消化道梗阻,臨床上醫(yī)生會考慮你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的內容物主要是胃酸和膽汁,也包括沒有完全消化排空的食物殘渣。胃酸以讓人感到燒心為主,膽汁以讓人感覺口苦為主。
“胃食管反流病”被分為三種類型:糜爛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Barrett食管。其中,非糜爛性反流病無法通過胃鏡檢測出。
糜爛性食管炎或稱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胃內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腸液(膽汁和胰液) 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爛、潰瘍等炎癥。
非糜爛性反流病是指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內鏡下無食管炎的表現,這類胃食管反流病稱為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爛性反流病。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黏膜因受反流物的慢性刺激,食管與胃交界處的齒狀線2cm以上的食管黏膜鱗狀上皮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代替。
胃食管反流少見或不典型的相關癥狀包括以下一種或多種:上腹痛、噯氣、腹脹、上腹不適、吞咽困難等,還有食管外癥狀如慢性咽喉炎、哮喘等。
為啥胃鏡查不出來
胃鏡檢查是確診胃食管反流病很重要的診斷方法,它可以發(fā)現和評估食管炎損傷并分級。但是胃鏡檢查可確診糜爛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但不能排除非糜爛性反流病。
因為半數以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內鏡下無糜爛性食管炎表現。所以胃鏡查不出。
這個時候,醫(yī)生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癥狀——燒心、反酸或胃內容物反流等。
胃和食管交界的地方有:食管下括約肌、膈肌、膈肌角、膈食管韌帶等。
上述結構有利于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組成了抗反流屏障,上述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下括約肌的功能狀態(tài)。
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就如同閘門一樣;當食物通過食管蠕動被送到食管下端時,下括約肌會打開使食物進入胃內;當食物都進入胃內后,下括約肌又會關閉上,防止胃內的食物反流回來。
但當充當閘門的下括約肌由于一些因素,變得松弛、關不緊或胃內壓增高時,就會發(fā)生反流的情況,出現燒心、反酸的癥狀。
除此之外,食管蠕動或唾液分泌功能異常會造成食管清除內容物的功能異常,也會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生。
胃食管反流病不是單純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一種慢性難治性疾病。一旦發(fā)生,需給予相應處理措施,不治自愈不太可能,扛一扛可能會引起漏診或者嚴重的并發(fā)癥。
食管狹窄、食管潰瘍、食管縮短及Barrett食管等,這些都會給胃食管反流患者帶來不良的后果,治療難度加大,預后也不佳。
除上述食管并發(fā)癥外,胃食管反流病還可能導致哮喘、肺纖維化等嚴重肺部并發(fā)癥。
治療目的是控制癥狀、治愈食管炎、減少復發(fā)和防止并發(fā)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內科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等措施,可以治愈。
結論:當出現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癥狀,并最終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時,需開始考慮治療。
治療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該病的治療首先是改變生活習慣,如抬高床頭,少食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戒煙戒酒,避免睡前飽食等。近1/4的患者經改變上述生活習慣后可改善癥狀。
飲食:注意少食多餐,低脂飲食,避免進食甜食、酸性和刺激性食物,可減少進食后反流癥狀發(fā)生的頻率。
體重:超重者宜減肥。過度肥胖者腹腔壓力增高,可促進胃液反流,特別是平臥位尤甚。
臥位:床頭墊高15~20cm,對減輕夜間胃液反流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睡姿:有人睡眠時喜歡將兩上臂上舉或枕于頭下,這樣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內壓力隨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增加腹內壓的活動盡量減少:過度彎腰、穿緊身衣褲、扎緊腰帶等。
忌酒戒煙。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不僅能刺激胃酸分泌,還能使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煙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使其處于松弛狀態(tài),加重反流,吸煙還能減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機體抵抗力,使炎癥難以恢復。
若通過上述措施仍不能改善反流癥狀者,應開始考慮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或后續(xù)的手術治療。
胃食管反流不等同于胃酸過多,所以通過吃“堿性食物”來中和的想法是錯誤的。
研究表明,所謂的堿性食物如蘇打水等,其實并不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情,靠這些食物來中和酸,起到治療作用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對于胃食管反流患者在飲食方面,最主要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食品的酸堿性與其本身的PH值無關(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后﹐最后在人體內變成酸性或堿性的物質來界定。
產生酸性物質的稱為酸性食品﹐如動物的內臟﹑肌肉﹑植物種子(五谷類)。產生堿性物質的稱為堿性食品﹐如蔬菜瓜豆類﹐茶類等。
胃食管反流病不屬于胃病,但與胃病有緊密的聯(lián)系。表現為臨床癥狀的相似性,以及治療藥物的同一性。
01
當患者出現典型燒心和反流癥狀時,并不建議自行服用非處方藥。原因在于,臨床癥狀并不代表疾病診斷,有些其他疾病也可合并表現燒心及反流癥狀,自行服用藥物可能會延誤其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另一方面,隨性服藥可能會帶來疾病的反復以及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難治性疾病,臨床上主要以抑酸、促胃動力和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治療。
抑酸劑包括:H2受體阻滯劑和質子泵抑制劑。前者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尼扎替丁;質子泵抑制劑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
黏膜保護劑常用的有鋁碳酸鎂、硫糖鋁、膠體鉍劑、前列腺素E,其他如藻酸鹽類、蒙托石制劑、麥滋林-S等。
促進胃腸動力藥主要有: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其他如烏拉膽堿、左舒必利等。
中醫(yī)中藥在控制胃反流癥狀方面也有獨到之處。
02
內鏡治療包括胃鏡下操作的縫合、胃鏡下胃底折疊術、胃鏡下射頻消融術(Stretta手術)等。
03
外科手術治療以抗反流手術為主,近年來,腹腔鏡輔助下植入抗反流磁力環(huán)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治療方式。
中醫(yī)對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的理解為感受外邪、寒熱客胃;情志不遂、思慮太過;飲食不節(jié)、煙酒無度;素罹膽病、肝邪犯胃以及脾胃虛弱等。
單純中醫(yī)藥治療對于輕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一定作用,這也是西醫(yī)治療中第一步的治療措施——改善生活習慣,對于這部分患者可得到較好的效果;
對于中醫(yī)調理效果不佳的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病患者,需及時至西醫(yī)相關科室就診,給與必要的治療方案,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