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書》的基本概況
《宋書》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齊梁之際的沈約,字休文,吳興吳康人,歷仕宋、齊、梁三朝,官至尚書令,又為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歷史學(xué)家、藏書學(xué)家。《宋書》的編撰始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當(dāng)時由著名科學(xué)家何承天負(fù)責(zé),他寫了紀(jì)和傳,并編寫了天文和律歷志,山謙之、裴松之、蘇寶生亦參與編修。后因何氏被斥退,修史工作遂告中止。大明六年(462年),時任著作郎的徐爰(405~456年)主持編修國史,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徐爰共寫成宋書六十五卷,已亡佚,《太平御覽》有此書的殘篇。
沈約編撰此書始于齊永明五年(487年),是年寫成紀(jì)和傳七十卷,八志后續(xù)完成,宋書的最后定稿當(dāng)在梁武帝以后。本書共一百卷,其中本紀(jì)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
二 史料來源
沈約在編寫州郡志的過程中以何承天所著的宋書之志(以下簡稱何志 )、徐爰所著宋書(以下簡稱徐書)兩書為基礎(chǔ),并參考班固《漢書·地理志》、司馬彪《續(xù)漢書郡國志》、王隱《地道》、《永初郡國》、太康、元康定戶、晉世《起居》以及其他地理雜書。
三 版本類別
該書的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遞修本(三朝本)、明清南北監(jiān)本、毛氏汲古閣本(毛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金陵書局本(局本)和商務(wù)印書館影印三朝本(百衲本)。中華書局于1974年出版的校點本是迄今為止比較權(quán)威的版本,被推為“各種版本的《宋書》中最好的本子”,但疏忽亦在所難免1
四 《宋書·州郡志》的基本內(nèi)容與體例
《宋書·州郡志》在全書中的位置是第三十五卷至第三十八卷,共四卷,即志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州郡一至州郡四),共記載南朝宋二十二州。
五 斷限標(biāo)準(zhǔn)
據(jù)沈約為《宋書·州郡志》作的序,年代大體以大明八年(464年)為正,部分以昇明三年為正。
六 敘述順序及體例
州郡一:揚州、南徐州、徐州、南兗州 、兗州;
州郡二: 南豫州、豫州、江州、青州、冀州、司州;
州郡三:荊州、郢州、湘洲、雍州、梁州、秦州;
州郡四:益州、寧州、廣州、交州、越州。
在州郡志的開頭,沈約寫了一段序言,他從唐堯之世開始追溯政區(qū)變化,上迄夏商周三代,下到兩漢魏晉時期州數(shù)和州疆域的變化,并認(rèn)為自五胡亂華,永嘉喪亂之后,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中原,漢族王朝退居江南,廣置僑州郡縣,造成“名號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歷不算,尋校推求,未易精悉?!苯Y(jié)果就是“地理參差,其詳難舉”。
編寫各州的順序大體以各州離京都的距離遠(yuǎn)近和各州開發(fā)程度為準(zhǔn),揚州是當(dāng)時宋朝的京畿重地,故優(yōu)先敘述;交、越二州距都城建業(yè)遙遠(yuǎn)且文化落后,故最后述之。
因南朝宋當(dāng)時的行政層級為州郡縣三級體制,故編寫的體例以州為最大單位,州下載郡,郡下載縣,縣為最基層的政區(qū)設(shè)置。州條下一般記有該州的沿革變化,戶口數(shù),去京都的水陸距離,領(lǐng)郡數(shù)和領(lǐng)縣數(shù),州刺史治所。州長官一般稱刺史。但兗州、秦州沒有距京都的水陸道里數(shù),南豫州、江州、荊州、郢州、湘州、益州、廣州、交州沒有離京都的陸地距離,青州、冀州沒有距京都的水運距離,梁州無戶口數(shù)、去京都水陸距離,對越州的記載最為簡略,除了沿革變化外,其他項如領(lǐng)郡縣數(shù)、戶口數(shù)等均無記載。州下的郡一般記有沿革變化,所領(lǐng)縣數(shù),離州治所的水陸距離,戶口數(shù)等。郡長官多稱太守,封王國者稱公相、內(nèi)史。但也有很多郡或無戶口數(shù),或無水陸距離,或二者皆無??h條下只記載其沿革變化。大縣置令,小縣置長,封地者稱侯、子、男相。
七 特點
相對于司馬彪之《續(xù)漢書·郡國志》和蕭子顯的《南齊書·州郡志》,內(nèi)容翔實豐富;相對于魏收的《魏書·地形志》,明晰確切;與唐修《隋書·地理志》相比,水平相當(dāng)。僑州郡縣和左郡左縣的設(shè)立也不同于其他史書。
八 文獻(xiàn)價值
《宋書·州郡志》對于《續(xù)漢書·郡國志》與《晉書·地理志》的???,對于《南齊書·州郡志》的釋讀,甚至對于《漢書·地理志》、《魏書·地形志》、《隋書·地理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九 前人對《宋書·州郡志》的評價及研究
清人楊守敬在《劉宋州郡圖·序》中評價“翔實精密,校之晉、隋二《志》,有上下床之別”。
明朱明鎬《史糾》卷一云:“本之王隱《地道》、《永初郡國》及何、徐兩家,其間朝朝為廬九,夕入長桂,僑寓土斷,離合萬千,明序千條,燦同觀火。但地理不志,風(fēng)俗無通,鴻文既落,致無卓觀?!?/p>
清牛運震《讀史糾繆》卷六云:“劉宋偏安半壁,顧乃僑立河北州郡于南,甚屬無謂,遂使作史者重列復(fù)敘,條理不清。此中宜有刪更,庶存史體?!?/p>
清邵晉涵《南江文鈔》卷十二云:沈約“所撰諸志,實能裨前史所未備?!吨菘ぶ尽分粨?jù)《太康地志》暨何承天、徐爰原本,間為折衷其異同;而于僑置創(chuàng)立者,多不書其置立年月,猶未免于疏略焉?!?/p>
清錢大昕《東晉南北朝輿地表·序》云:“休文上考沿革,差有條理,而或失之繁。”
清姚鼐《惜抱軒文集》卷二云:“南朝諸史,僅沈約為《地志》。約乏于史才,于地志尤為茍簡??计溲馗?,淆亂莫分,逮于后世而欲求之,不亦難乎?”
清官修《四庫全書總目》卷四“宋書”云:“八志之中,……州郡惟據(jù)《太康地志》及何承天、徐爰原本,于僑置創(chuàng)立,并省分析,多不詳其年月,亦為疏略?!羝渥肥銮按?,晁公武《讀書志》雖以失于限斷為譏,然班固《漢書》增載《地理》,上敘九州,創(chuàng)設(shè)《五行》,演明《鴻范》。推原溯本,事有前規(guī)。且魏晉并皆短祚,宋承其后,歷時未久,多所因仍。約詳其沿革之由,未為大失,亦未可遽用糾彈也。”(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