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陳氏源流概況

陳氏源流概況

木有根本,水有源流,人忘祖先,如馬如牛。據(jù)史料考證,我陳氏家族世系共延續(xù)151代,歷時4700余年。陳氏屬皇封“天下第一家”陳的旺族之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枝繁葉茂,繁衍昌盛,先祖眾多,錯綜復雜。上杭舊縣開基祖陳千一郎公(滿公世系91世)系福建汀州莊陳魁公(滿公世系84世)第七代孫,其源流是:陳魁公第五代孫陳梅山公(滿公世系89世)由褔建寧化石壁寨陳德村遷上杭縣豐朗塘背開基;梅山公孫千一郎公移居上杭縣城勝運里石牌前,后徙居杭城天王寺前,公元1306年再遷徙舊縣為舊縣陳氏始祖。

(一)、陳姓的由來。

中國從什么時候開始才有姓陳的?三皇五帝中的舜是陳姓的血緣先祖,舜治天下,盛世太平。舜帝的第三十四世裔孫媯滿公,助周滅紂(即商紂王)有功,周武王把長女太姬許配為妻,并把陳國歸轄于他,謚號胡公,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縣),以國封姓。媯滿公便是受姓始祖,也就是陳氏第一世,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受姓史。東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攻打陳國,陳國國君閔公被害,陳國滅亡。滿公二十世孫媯衍(陳國閔公之長子),避楚遷居陳留郡(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改以故國陳為姓,是為中國陳氏定姓永傳之始。因此,從公元前478年開始,中國才有姓陳的,陳衍就是我們的立姓始祖。

(二)、義門陳的含義。

義門陳應是思想行為,指忠義、仁義、孝義、禮義、德義等方面。義者,事之宜也;門者,家族也。思想行為符合封建社會標準的家族,都被朝廷旌表為義門。當時,全國被旌表為義門的姓氏有七、八十家。唐僖宗于中和四年(884年)撰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的門聯(lián),旨在贊譽義門陳家族成員的優(yōu)秀人品和字精神。南唐昇元元年(937年)詔立義門。宋太宗于淳化四年(993年)御書至公無私。諸如此類對陳家贊頌之詞,歷朝累代不勝枚舉。義門陳陳家之光榮也。

(三)、頗具影響的始祖。

認識了受姓始祖媯滿公、立姓始祖陳衍后,我們再來認識潁川的始祖。因為我們的祖先都是河南潁川搬來的,因此很有必要認識他。潁川的始祖叫陳實(滿公世系43世),字仲弓,東漢潁川許昌人。實公是中國最有名的善人。他品德極端高尚,為人們所稱頌。漢語成語詞典中有個梁上君子的成語,講的就是陳實為人厚道的故事。有天夜晚,有個賊人到實公家里想偷東西,爬到屋梁上,被實公發(fā)現(xiàn),實公沒有打他。實公叫家里人前來,說,這位梁上君子本來也是好人,學壞了才去偷盜,你們要引以為戒。實公保護他從梁上下來,還送他錢,叫他以后改正。陳實生于公元104年,卒于公元187年,壽年84歲。陳實為滿公42世孫,曾被皇帝追封為潁川侯。在東漢桓帝時,陳實為太丘長(相當于今之縣長),故子孫稱他為太丘公。福建各地的陳氏,其先祖無論遷自何處,其源皆出于穎川。臺灣的陳氏也絕大多數(shù)出于潁川,今臺灣所有姓陳的推陳實為共祖。臺北市寧夏路陳氏大宗祠德星堂,便是全臺陳姓人奉祀陳實的地方。在東南亞各國華僑陳姓人中,也是穎川陳氏居多。

陳伯宣之孫陳旺是義門始祖,進士及第。于寶歷、太和年間(817—832年)率全家四代,擇地遷至九江郡蒲塘場太平鄉(xiāng)常樂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縣車橋鎮(zhèn)義門陳村),為德安義門陳氏之始祖。義門陳氏治家十分嚴格。第三任家長陳崇主持制訂《義門家法三十三條》以經(jīng)濟問題為中心,包括推舉才能出眾的成為家庭最高當權者,按屋級管理設立各田莊的負責人,后又制訂《義門陳家范十二則》、《家訓十六條》。這些家族的法規(guī),成為義門陳氏全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從而消化了內部矛盾,增強了凝聚力。從此,旺公一脈人丁興旺,耕讀傳家,孝義相處。創(chuàng)造了332153900多人合族聚居的世界家族史傳奇,有鳴鑼吃飯、百犬同槽等真實故事,屢受朝廷旌表。陳氏家族以義門之名聞于朝野。

舊縣陳氏的入閩始祖是陳魁公(84世),入杭始祖是梅山公(89世)。舊縣陳氏的開基始祖是千一郎公(滿系91世,舊縣一世祖)。如果以潁川始祖陳實為第一世,與我們靠得較近的世系是:

四十二世    魁公    生子五:昆、侖、嵩、岳、峰。

四十三世    嵩公    生子三:銓、錫、欽。

四十四世    欽公    生子二:儉壽、爵壽。

四十五世    爵壽公    生子五:仲四郎、仲五郎、仲六郎、仲七郎、仲八郎。

四十六世    仲八郎公    生子五:梅山、梅宗、梅嵩、梅佐、梅安。

四十七世    梅山公    生子三:百一秀(華)、百二進(畢)、百三郎(暈)。

四十八世    華公    生子七: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

四十九世    千一郎公    生子四:日新、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

(四)、魁公、梅山公和千一郎公傳略。

汀州莊始祖陳魁公,其父陳元,生九子,魁公排行第七,故有九子分九州,七子到汀州之流行語。魁公字參琉,為義門始祖旺公的九世孫(實公之41世孫),宋進士,北宋中期任汀州知府,為當時汀屬八縣(長汀、上杭、永定、武平、連城、寧化、清流、永安)的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公元1063年,適逢義門大分莊,魁公分得汀州莊,遂帶家口97人入遷汀州??钍?、劉氏,生有五子:昆、侖、嵩、岳、峰,號稱五山,為五大主系脈派。為避兵禍,他們遷居寧化石壁寨陳德村,繁衍生息百余年后,五公后裔又輾轉分遷福建各地、廣東、廣西、江西、浙江、四川、貴州等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qū)和世界各地,現(xiàn)有人口數(shù)百萬。陳魁公不愧為江州義門世家的一位偉大人物,汀州莊堪稱陳氏家族史上的典范。先祖魁公逝世后,原葬長汀城內塔嶺,今長汀師范附小,后因建設需要,遷葬長汀縣化肥廠后山。

梅山公是魁公五世孫,仲八郎公之長子。梅山公系南宋舉人,曾任潭州(今湖南長沙市)太守。南宋末,元兵南下殘殺漢人,梅山公因鄭舅氏先遷入上杭,他辭職后也由寧化石壁寨陳德村遷居上杭豐朗塘背。梅山公妣鄭氏十四娘、庶妣金氏二娘,生有三子:百一秀、百二進、百三郎,即華、畢、暈。梅山公逝世后,原葬于豐朗龍頸里伯公凹對面崗上,后又遷葬賴坑塘。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因營造果林場,當?shù)厮脤O將梅山公墳遷移至梅山公祠后龍山上。八十年代初,舊縣千一郎公嗣孫曾幾次到豐朗與當?shù)刈谟H共商更修族墳之事,未得到同意支持。1984年仲冬月,經(jīng)族人研究決定設銀牌在本鄉(xiāng)龍頭崗大圳面上新建梅山公夫婦地墳。

千一郎公是舊縣陳氏的開基始祖,公元1306年從杭城天王寺前遷入舊縣。千一郎公為梅山公長孫,百一秀之長子,妣游氏六十四娘,生子有四:日新、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千一郎公為舊縣陳氏一世,我們現(xiàn)在的輩分就是千一郎公始排下來的。千一郎公逝世后,原葬龍頭崗田雞湖,1978年地墳又遷至龍頭崗大圳面上山坡地。舊縣極大多數(shù)陳姓又是千一郎公長子日新公發(fā)出來的。千一郎公還有三個兒子是他的第二個夫人宋氏所生。次子念二郎、三子念三郎遷居建寧;四子念四郎在杭城開基。日新公是他的第一位夫人游氏六十四娘所生。日新公(舊縣二世)妣江氏七娘,庶妣呂氏四娘,生一子:師保(舊縣三世)。師保公生四子:慶甫、慶成、慶安、慶旺。慶成(四世)公生二子:宗甫(詒燕堂)、景通(敦本堂)。

要尋根問祖,必須對家族的起源發(fā)展有一個初步認識和大致了解。追宗敬祖,了解歷史,就是要承傳先祖的美德,體會先祖遷徙之艱辛,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弘揚先祖的忠義之范、和諧之盛、文明之優(yōu)、教育之先、風氣之美和義傳之廣的精神。不忘先祖的昨天,珍惜幸福的今天,展望美好的明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讓我們與時俱進,揚帆起航,為家鄉(xiāng)的繁榮和昌盛銳意進取,再創(chuàng)輝煌!

二、舊縣陳氏村莊概況

舊縣位于上杭北面、汀江東側,相距杭城五十華里,這里四面環(huán)山,舊縣河由北向南匯入汀江。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至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上杭縣址設在今日舊縣全坊村,故得名舊縣。陳千一郎公(91 舊縣一世)在舊縣開基以來,舊縣的陳氏家族就聚居在河的東西兩岸,分為河西、河東、龍溪三個村莊,后還有散居在鐵東、鐵場、夏角龍等村落。至今繁衍裔孫二十六代,現(xiàn)有人口七千余人,大學以上文化689人。不含歷史上外遷江西、浙江、廣東、四川、云南、貴州、臺灣及福建省內等地的裔孫。舊縣山青水秀,民風純樸,風景恬靜,素有八景之稱:福清庵、仙師岸、蕭何堂、永豐宮、撿窖石、金雞凹、九曲峽、百錢石。東有直指云天的扁山崠,海拔1280米,為舊縣的最高山;西有正在開發(fā)金、銅礦的紫金山,黃金年產(chǎn)量達十幾噸,為中國最大的金礦之一;東南方有風景秀麗的九曲隔的方言)。九曲隔九曲九彎,山高林密,到處是懸崖峭壁。舊白公路彎彎曲曲直達白砂鎮(zhèn),九曲小溪逶迤曲折向西流入舊縣河。九曲隔內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特景觀,如天字地、關公捋須、猴子戲蟾蜍、燕子巖、雄犬牽胎、穿山窿、仙人獻掌等等。未建舊縣大橋之前,河的兩岸人們靠擺渡來往(兩條渡船在百錢石擺渡),十分繁忙。曾有文人墨客望景生情揮毫作對:兩船如梭描繪江中錦繡,一峰似筆書寫天下文章。三百多年前,舊縣曾有一個語口渡,相傳北宋某皇帝駕至舊縣時,看到兩岸擺渡如梭、笑語聲聲,于是頓生賜情,下駕親筆御書語口渡三字。后人將其刻在石碑上,至今尚存。時過境遷,如今205國道和永武高速公路橫貫舊縣境內,河上架起七座大橋,交通十分便利。河里建有五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4650 千瓦。舊縣河兩岸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一年三熟。

千一郎公第四代孫宗甫公(95 舊縣五世)于1450年建詒燕堂2008年重修),弟景通公(95 舊縣五世)于1460年建敦本堂2005年重修),兩堂相距約六十米;第六代孫守洋公(號舊山 97 舊縣七世)于1560年倡鄉(xiāng)人建玄帝宮于巖子前,繼自建媯芳祠于巖子前。玄帝宮1842年因洪患被毀,1849年第十六代孫元復公(107 舊縣十七世)倡捐復造更名為永豐宮。五百年來玄帝宮(永豐宮)一直為舊縣的標志性建筑和人文景觀。

 三、上杭舊縣陳氏祠墓及宗風

 滿公世系第八十九世陳梅山公孫千一郎(91世)公由豐郎塘背遷往舊縣(約1306年)為舊縣開基始祖,至今繁衍26代,聚居舊縣裔孫現(xiàn)有人口約七千余人。裔孫在歷史上外遷浙江、江西、廣東、四川、云南、貴州、臺灣等地及福建省內的甚多,千一郎公第四代孫宗甫公于1450年建詒燕堂,弟景通公于1460年建敦本堂,兩堂相距60米左右。民國十八年即192969日(農(nóng)歷五月初三日),毛澤東、朱德、傅柏翠等革命領導人曾在敦本堂西廂房開會。兩座祠堂于文革期間的1967年拆除,所拆木料、磚、瓦片等用于新建河東小學。2005年重建敦本堂,2008年重建詒燕堂。千一郎公第六代孫守洋(號舊山)公建媯芳祠于巖子前。

梅山公墓地在豐朗,為便于梅山公裔孫每年祭掃紀念,上世紀九十年代經(jīng)族人研究決定,在本鄉(xiāng)龍頭崗大圳面上(舊縣中學背后龍山)新建梅山公夫婦、百一秀夫婦合墓地墳一穴(均設銀牌),辰山兼巽。1978年舊縣中學校址擇定龍頭崗茶子坪時,我宗親遵照人民政府通知把舊縣一世千一郎公夫婦、二世日新夫婦、四世慶成夫婦合墓地墳遷移至梅山公地墳右側合葬。舊縣三世師保公夫婦地墳于1566年由石燕坑(石院)水口遷葬九曲隔獅牯塘(呈虎形),1724年甲辰年10月初1日重修卯山兼甲墳。舊縣五世宗甫公地墳約1510年遷葬饅頭山(蟾蜍形、坤山),舊縣五世景通公地墳約1505年葬細岡尾(靈龜形、丁山兼午)。

舊縣陳氏的優(yōu)良宗風是:

重視教育,注重德教,熱愛家鄉(xiāng),樂善好施,熱心辦公益事業(yè),尊老敬賢好客,尊重女性,家族和睦與他姓平等共處。

四、詒謀燕翼熾昌萬代

建造宗祠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一脈,其歷史源遠流長。

陳氏遠祖為舜(皇帝九世孫)。舊縣陳氏源于河南潁川陳氏宗派(其血統(tǒng)為正統(tǒng)的大舜后裔)。舊縣開基陳氏始祖是千一郎公(系入杭始祖梅山公長房長孫)為梅山公后裔中最興旺的一族。

詒燕堂于明朝前期由千一郎公后裔宗甫公及其子福宸公、福寬公所建。祠堂山龍來脈蜿蜒曲折、盤旋逶迤而至,水源去勢由北向南,延綿奔騰湧來,天然體勢氣象雄偉,實屬地靈人杰之風水寶地。五百多年來,宗甫公后裔財丁興旺,人才輩出,事業(yè)有成。詒燕堂亦成為其后裔聯(lián)宗祭祖、緬懷先人、激勵后輩的載體;外出宗親思鄉(xiāng)戀故、尋根問祖、感恩先人的依托;長久維系宗族情義、同根血脈、同源人文的紐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詒燕堂被無辜拆毀,而后又飽經(jīng)風雨剝蝕,原祠堂只剩幾處殘垣斷壁。眾宗親目睹其全非面目,無不深感愧對列祖列宗,切盼早日重建詒燕堂,以慰籍先人在天之靈。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國泰民安。趁重建詒燕堂的成熟時機已到,各房宗親推薦代表共商重建事宜,于2008年農(nóng)歷2月正式成立了《舊縣陳氏宗甫公后裔重建詒燕堂籌建委員會》及其領導小組,并隨即開展各項工作。重建期間,籌委會及籌建領導小組先后開過十多次會議,認真商討重建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和困難的解決辦法。兩年來,籌委會及領導小組成員始終任勞任怨、知難而退、不計得失;各房宗親踴躍積極參與、慷慨解囊、建言獻策。正因如此,新祠堂才能矗立于舊祠堂原址之上。遵照各房宗親的意愿,新詒燕堂保持了原舊詒燕堂的身架坐向、山頭方位、建筑模式。唯有用地面積略小于舊祠堂而已。

新祠堂仍有待續(xù)工程,還望眾宗親繼續(xù)同心同德,捐資出力,使之日臻完善。

重建詒燕堂之念系啟迪后裔不忘木本水源,并祈求先人托福后裔,庇佑其興旺發(fā)達,光宗耀祖、彪炳千秋。

詒燕新祠華堂落成之日,便是重振宗風起始之時。愿宗甫公后裔飲水思源,傳承宗風,詒謀燕翼,熾昌萬代!(以上碑文由后裔十八代建寬謹撰)

五、重建敦本堂記

惟我祖祠敦本堂,古名油坊,是景通公手所建也,坐未山兼丁,前朝雞嶺,一望平川,后枕龍崗,四山擁翠,局勢輝煌,地靈人杰,是以英才輩出,濟濟蹌蹌。

乾隆癸酉歲(公元1753年),嗣孫始行修茸。百余年后,風霜摧剝,墻垣傾圮。光緒辛巳歲(公元1881年),嗣孫善球等倡議重修,集資建筑,廟貌煥然。再閱數(shù)十年而至宣統(tǒng)己酉歲(公元1909年),嗣孫家達等建議改換樑木,重塑神主,尊梅山公為始祖,以景通公配之為本祠一派之祖。迨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因受時局影響,神主被毀。嗣裔家鋆倡議,改換棟梁,新立神主。后在十年動亂歲月,廟宇全被拆毀,墾為農(nóng)地,令人觸目傷心。及至1982年秋,族人為榮等,在原祠花臺背之十來米基地上,草草建成土瓦結構簡陋房子。幾經(jīng)風雨侵襲,遂成為破朽不堪之危房,族人莫不搖頭嘆息,愧對祖宗恩德!去年春祭眾嗣裔目睹此狀,一致提議要趕快原地重建!于是在各房宗親帶動下收回了原祠基地,新祠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基礎,琉璃瓦覆蓋屋頂,重塑神主。并由理事會發(fā)出倡議書凡我族人不論居住在海內外均應出錢出力,勒碑紀念。獻資萬元以上美金者,在祖祠大門首單獨勒碑鐫刻其生平業(yè)績永留紀念。

飲水思源,追報宗功祖德。齊心協(xié)力,重建敦本新祠。在宗親一致辛勤努力下,克服多重困難。工程從去秋開始,至今業(yè)已完成。茲當大功告成之日,爰述重建經(jīng)過于此。

六、媯芳祠

媯芳祠是梅山陳公第八代孫舊山公所建,始建于明朝中葉,1713年至1716年略修,1731年冬擴修。此祠堂座落于上杭縣舊縣鄉(xiāng)舊縣河東岸,右倚龍頭榕樹崗,大門前左側十余米外原建有一座三層古塔玄帝宮(舊山公倡建)。古樹、古塔相襯,綠水門前流淌,環(huán)境極是優(yōu)雅。

媯芳祠既用于每年祭祀先祖,同時又作為陳氏后裔科考習文的場所。舊山公還置許多儒租田產(chǎn),以助后裔讀書所用。媯芳祠曾在1918年設過舊縣育德高級小學;1942年,日寇飛機轟炸杭城,省立中學曾遷此地辦學。媯芳祠集祭祀、育人為一身,作用不可磨滅,她是先祖舊山公尊宗敬祖,熱心公益,濟困助學崇高品德的見證。

媯芳祠大門有一幅對聯(lián):鳶魚達化成飛躍,山水朝宗見知仁。這是舊山陳公美好心愿的最好表露。

供稿人:上杭縣舊縣陳氏宗親理事會

2010122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萬人祭祖大典】2018年廣東茂名電白長山黃氏麟書始祖墓(蟻仔墳)祭祖盛況
上杭李火德非我祖純篤德明公上系的論證
清明節(jié)!祭祖先!愿張氏先祖恩澤后代!張家人都來祭拜一下歷代張氏先祖吧!
全國最美覃氏宗祠: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盡顯覃家氣派!
見證奇跡
將樂楊氏聯(lián)誼會會長楊土生關于族譜譜系的說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