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山村詠懷》賞析
邵雍,宋朝真正的隱士,身居洛陽城,學(xué)識聞天下,謂之“小隱于野,大隱于市”,頗有孔明之才,卻終身未入仕途。
宋仁宗和宋神宗曾兩度召他入朝,可邵雍皆稱病婉拒。
他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為新儒學(xué)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和數(shù)學(xué)家,深得前宰相富弼、司馬光推崇。
這首《山村詠懷》是邵雍早年游歷河南時所作,輕描淡寫,便描繪出一幅樸實自然而又兼具朦朧之美的鄉(xiāng)村風(fēng)景畫。
“安樂窩”這個詞,大家應(yīng)該很熟悉,日常生活中也會經(jīng)常用到,它的出處就是來自于邵雍。
少年時,邵雍曾隨父親卜居共城蘇門山,之所以說是“卜居”,是因為他和其父均學(xué)易悟道,為此邵雍讀了很多書。
然后突然有一天,邵雍意識到“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遂決定出走,跨過黃河、汾河、徒步江淮、漢江平原,考察了宋、鄭、齊、魯?shù)任髦芊址鈬?,用了很多年來增長見聞。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邵雍來到了洛陽,突然頓悟,感嘆“道在此矣”,于是停下腳步,在洛陽城郊蓋了草屋,勤于耕種,燒飯劈柴,侍奉雙親。
當(dāng)時他生活過得很艱苦,但卻依然每日逍遙快活,這令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不知道這個人為何如此“窮歡樂”——雖然一無所有,但總是怡然自得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邵雍作了一首詩,題為《清夜吟》:
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于是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學(xué)者”,并且這些話很快就口口相傳,到了司馬光、富弼和王拱辰耳朵里,要知道這幾位,可是當(dāng)時名滿天下的大文豪,聞此“神人”在洛陽,自然要一探究竟。
只是略微聊了幾句,幾位“文豪”就被邵雍的思想所折服,并一起出資,在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為邵雍和家人置辦了宅院。從那以后,邵雍開始專心做學(xué)問,時而出去授教。
他為這個宅子取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不久后,洛陽城內(nèi)的人,不管是老少婦孺,還是書生士子,就都知道了邵雍的大名。邵雍走在街上,總有人會親切地喊一聲“先生”,或熟稔地說,“我家先生來了?!?/span>
甚至,很多人開始效仿邵雍,將自己的宅院建得和邵雍一樣,取名“行窩”。
再后來,一些外地的學(xué)子、官員來洛陽,不先去拜會知府,而是先到邵雍的“安樂窩”請教,而邵雍一向以德服人。民間百姓教育孩子,每每會說:你若不好好學(xué)習(xí),恐怕司馬先生、邵先生會知道的。
司馬光在百姓之中的口碑,可謂是冠絕古今,他過世時萬人哭巷,而邵雍無官,卻能和司馬光齊名,影響力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邵雍專心做學(xué)問,生活儉樸,不戀世俗,晚年他作了一首詩,讓那些貪財?shù)?、錙銖必較的人讀了,會心生愧疚。這首詩題為《人生一世吟》:
前有億萬年,后有億萬世。
中間一百年,做得幾何事。
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
如何不喜歡,強自生憔悴。
這首詩并不深奧,比起他著名的《梅花詩》簡單易懂,卻能使人醍醐灌頂。放眼歷史星河,人生百年匆匆而過,榮華花間露,富貴草上霜,何必庸人自擾。人若要爭,也是與命運爭、與時間爭,而不是與錢財爭。
人的快樂,不在于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多是負擔(dān),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更為寬廣的擁有。
大道至簡,邵雍一生清修,大隱于市,對世俗的紛爭早就看得通透,故才能得到像司馬光、王拱辰這樣的高官推崇。
暮年他臥病在床時,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這些知名人士,日夜前來陪伴守護,直到邵雍先生與世長辭,還在為他安排后事。
邵雍淡泊名利,心地純粹,這才是真正活得明白、值得敬重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