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最長的“南北大動脈”,迎來世紀復蘇。
時隔千年,中國又在修運河。
前不久,新中國首條通江達海運河工程——廣西平陸運河正式動工。
這條投資700多億元的人工運河一旦建成,廣西將新增一個出海通道,將一改如今南寧只能繞行廣州出海的尷尬。
就在新建運河的同時,中國第一大運河——京杭運河,正在全面復活。
日前,2023年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任務,繼2022年實現(xiàn)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基礎上再進一步。
圍繞著京杭運河,一眾城市開啟了航運狂飆之路。
日前,杭州重點打造的京杭運河二通道完成主體建設,開通在即。
作為浙江省“大通道”建設十大標志性項目之一,京杭運河二通道的建成,將助力杭州打造成為集水陸空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城市。
同期,京杭運河蘇南段航道擴容改造工程正式動工。根據(jù)規(guī)劃,到2025年,683公里長的京杭運河江蘇段,將實現(xiàn)兩千噸級船舶全線暢行。
在此之前,京杭運河山東段濟寧以南實現(xiàn)二級航道通航,2000噸船舶有望通過運河直抵長江,山東內陸腹地得以“通江達?!薄?o:p>
我國內河航道分為七級,最高為一級,可航行3000噸及以上船舶,目前只有長江、珠江干線達到這一水平。
京杭運河大部分航段,若能達到二級航道水平,在國內當屬首屈一指。
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南段,重新變身“黃金航道”,有望成為僅次于長江、珠江干線之后的第三大內河“黃金航道”。
而在不久前,京滬第二高鐵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未來在京津冀、長三角、山東之間將形成無數(shù)南北通道。
運河與高鐵疊加,京杭大運河沿線的6個省份、21地市,有望重回歷史高光時刻。
京杭大運河,何以重啟?
這一切,正是建立在京杭運河再次全線貫通的基礎之上。
2022年4月,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集中補水,連接5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實現(xiàn)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
自晚清漕運沒落以降,在鐵路、公路、航空激烈競爭之下,京杭大運河日趨邊緣化,尤其黃河以北段長期斷流,不復歷史榮光。
大城市,由于區(qū)位優(yōu)勢更加綜合,受運河變遷影響相對較小,如杭州、蘇州、天津和北京通州,發(fā)展依舊蓬勃向上。
然而,因運河貿易而名噪一時的中小城市,如揚州、鎮(zhèn)江、淮安、濟寧、滄州等,多數(shù)不再如過去那么亮眼,與靠著外貿崛起的沿海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運河城市的興衰,生動反映技術進步、區(qū)位變遷帶來的巨大影響。
如今,京杭大運河再次貫通,雖然不再是大國唯一的交通生命線,但對于南北物流,尤其是對于沿線城市,將會帶來巨大利好。
京杭運河,作為第三大黃金航道,主要體現(xiàn)在黃河以南段。
全國內河十強港口,7個位于江蘇,這與長江的存在不無關系,但背后也不乏大運河的助力。
如今,隨著京杭運河再次全線貫通,一眾建立在運河之上的港口,發(fā)展蒸蒸日上。
京杭運河江蘇段是最大贏家。目前,京杭運河江蘇段貨運量超過5億噸,占全線的70%以上。
作為京杭大運河最大的樞紐城市之一,揚州,正在借助內河航運再次騰飛。
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揚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06億噸,成為全國17個億噸內河港口之一。
與之對比,京杭運河山東段雖然不短,全長510公里,但航運量占比不到1/5。
究其原因,地上懸河是最大阻礙。黃河河床比運河更高,如何穿越黃河就成了一大問題,加上黃河以北地區(qū)水資源不夠發(fā)達,如何通航就成了難題。
圖片來源:每經
所以,京杭運河作為“黃金航道”的身份,更多體現(xiàn)在黃河以南段,黃河以北的山東北部、河北等地發(fā)展相對緩慢。
在山東,黃河以南的濟寧,是其中的佼佼者。
濟寧,GDP總量位居山東省第6位,但港口吞吐量位居山東各大內河港口之首,且成功超越濰坊、威海、濱州等幾個沿海城市大港,總體位居山東第5位。
與之對比,在黃河以北的多個地市,短期能實現(xiàn)全線通水甚至旅游通航已屬不易,航運功能仍待時日。
無論如何,京杭運河的全線復活,都標志著內河航運的全面復蘇,給河北、山東、江蘇等內陸城市帶來無限新的可能。
高鐵時代,為何還要大力建運河?
中國正在進入“市市通高鐵”時代,全國高鐵里程超過4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運營里程超過2000公里的省份多達9個,其中7個實現(xiàn)了“市市通高鐵”。
高鐵如此發(fā)達,京滬之間一天可以走上幾個來回,京廣之間朝發(fā)夕至不成問題,為何還要大建、大修運河?
究其根本,水運太便宜了。
根據(jù)測算,水運的成本,僅為鐵路運輸成本的1/2、公路運輸成本的1/8。
用官方文件的話來說,水運具有運能大、單位運輸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較優(yōu)勢,更適合煤炭、鋼鐵、工業(yè)產品等大宗貨物運輸。
從國際橫向來看,我國內河固定資產投資僅為2%,內河航運貨運量僅占全國的8%。
與之對比,德國內河占28%,美國內河占15%,中國內河航運提升空間相當巨大。
更關鍵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大循環(huán)戰(zhàn)略的橫空出世,加上基建補短板、穩(wěn)經濟的需求,內河航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此而言,內河港口之于內循環(huán)的意義,絲毫不弱于沿海港口之于國際大循環(huán)承擔的角色。
因此,近年來,發(fā)展內河航運,成為政策關注焦點。
日前發(fā)布的《國家水網建設規(guī)劃綱要》提出,科學論證和有序推進內河航運發(fā)展,鞏固長江黃金水道、珠江、大運河黃河以南段等航運主通道。
顯然,當內河航運重回高光時刻,一眾內陸城市有望再次起飛。
京杭運河、平陸運河之后,還有哪些運河有望上馬?
根據(jù)規(guī)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推進平陸運河、湘桂運河、贛粵運河三大人工運河項目。
目前,廣西平陸運河已經開工建設,而另外兩大運河,官方表述話語是“扎實開展前期專項研究”,恐怕沒有這么快落地。
湘桂運河與贛粵運河,一條連通漢湘桂大通道,一條貫通浙贛粵大通道,將長江、珠江兩大水系連成一體,覆蓋廣東、浙江、廣西、湖南、江西等省份。
這兩條運河一旦貫通,為長三角、珠三角擴大經濟腹地,也為廣西、江西等欠發(fā)達省份重現(xiàn)歷史榮光。
然而,無論是古代的京杭大運河,還是如今的三大人工運河,任何運河建設都耗資巨費,若無可與之匹配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往往不會輕易動工。
根據(jù)規(guī)劃,平陸運河投資達727億元,而湘桂運河全線投資預計達1500億元,至于跨越幅度最大的浙贛粵運河,總投資可能會超過3000億元。
平陸運河之所以率先上馬,原因在于花費最低、建設難度最小、通航價值相對較大,且不乏強省會戰(zhàn)略的支持,更解決了南寧要繞行廣州出海的老問題。
湘桂運河與贛粵運河,可能還要等待更為合適的時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