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繡之美
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與廣繡合稱為粵繡,是潮汕地區(qū)的主要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
潮繡與蘇繡、湘繡、蜀繡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潮繡,因圖案嚴謹,色彩瑰麗,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墊凸而富有強烈的裝飾性,因而在全國各繡中獨樹一幟。
題材有人物、龍鳳、博古、動物、花卉等,以飽滿、勻稱的構圖和熱烈喜慶的色彩,氣氛鮮明、生動地表現題材,使潮繡產生了豐富瑰麗的藝術效果。
潮繡的種類
潮繡有絨繡、釘金繡、金絨混合繡、線繡等品種,各具特色。
1.絨繡。在各種絲、綢、緞上,以平繡針法用絲絨繡出平的畫面;題材多為飛禽、博古,用作畫片、掛屏等。
2.釘金繡。釘金繡,又稱金銀繡,釘金繡針法復雜,有過橋、踏針、撈花瓣、墊地、凹針、累勾繡等60多種針法,其中“二針企鱗”針法為其他繡種所無。釘金繡運用墊、繡、貼、拼、綴等技術處理,可產生浮雕式的藝術效果。
3.金絨混合繡。以金銀線為主,絨線為輔的叫金絨混合繡。
4.線繡。純用絲線平面繡制。
代表作品
《郭子儀拜壽》
《獅子頭》
潮繡作品《郭子儀拜壽》、《獅子頭》、《海龍王頭》、《安春鳥》等,在宣統(tǒng)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舉行全國工藝賽會上得獎。刺繡作品還于1915年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1923年和1925年參加倫敦賽會,得到國際上較高的評價。
潮繡作品《九龍屏風》和《吹蕭引鳳》,1982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金杯獎。
《九龍屏風》
《九龍屏風》是潮州釘金繡的代表作。1982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采用釘金繡墊凸技藝,龍頭墊棉和紙,用扎絨線丁勾勒輪廓,突出骨骼、鬃發(fā);龍身鋪墊高于表面二、三公分,浮雕般地展現了蛟龍雄渾善舞的身軀;龍鱗采用釘金二針企鱗法,此法為潮繡所特有,用金的折射產生閃閃發(fā)光的效果,富于質感。
梅蘭菊竹謂四君子,不僅為中國畫的傳統(tǒng)題材,也是中國傳統(tǒng)寓意紋樣。此四屏作品在黑色底料上以金線為主,絨線為輔,加以薄墊進行繡制,使畫面主題突出,富麗堂皇,光彩奪目。
《釘金繡·梅蘭菊竹圖》
財星拱照中采用了釘金繡技法來突出鎧甲、頭盔、網靴、寶鼎、金锏等的金屬特性;用了貼布繡技法來表現飄帶、袍服的柔軟質地;而虎及人物的臉、手等則施以薄墊絨繡技法繡成。多種的繡技運用,令人物形象生動傳神,畫面剛柔并濟、相得益彰。
《金絨混合繡·財星拱照》
通花,舊稱“哥羅紗”。以優(yōu)質棉紗線為原料加以鉤織,紋飾有虛有實,若隱若現,常用于臺布、床墊等實用品上,極有藝術欣賞價值。此臺布用淺紅色和白色線編結出對稱的網狀鏤空花紋及各種密實形花紋,虛實相映,層次分明。
抽紗·粉紅色通花方桌臺布
潮州通錦繡是傳統(tǒng)潮繡和抽紗技藝相結合發(fā)展起來的新品種,20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潮州刺繡藝人首創(chuàng)。它以通為特點,以繡為主體,運用點彩和納錦兩種繡法繡制,其工藝特點是在經緯方格紗的底布上,采用抽紗工藝的抽、拉、挽、縛等技法,再配以染、襯、釘、鎖、墊等各種繡藝,組成點、線、面的繡錦畫面。
繡品密實中見通透,層次分明,主次清晰,若浮若現,加以各種花紋綜合交錯,穿插流暢,組成千變萬化的剔透紋樣,宛如鏤雕。它既有潮繡的精致瑰麗,又有抽紗的淡雅清雋,自問世以后,便受到中外各界的廣泛好評和喜愛。
通錦繡·雙清圖
歷史發(fā)展
潮繡歷史悠久,源于何時,說法不一,較為流行的說法是始于唐代。在唐代至五代十國期間,由于廣州屬于邊疆地區(qū)未受到戰(zhàn)亂的影響,刺繡與農業(yè)、手工業(yè)一樣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宋代至明代粵繡的技藝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間,廣州已設立繡行,廣州和潮州等地也廣設繡莊、繡坊,粵繡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19世紀英國藝術家波西爾所著《中國美術》中寫道:“中國人長于刺繡花鳥,而廣東人于此技術尤為專長……”潮繡多輸入歐洲,可見當時中國潮繡歐洲也影響頗大。
墊高繡別具一格
墊高繡
潮繡圖案設計注重均衡對稱,構圖飽滿,色彩絢麗。主線為金線,并用銀、絨線或單獨勾勒或混合針繡,使產品收到金碧輝煌,鮮艷奪目的效果。
潮繡針法多樣,有疏絲繡、過橋繡、打子繡等多達200種。每一針法均具獨特制作效果,巧妙運用,繡物惟妙惟肖。如繡龍身,選用“轉針繡”,制成鱗片櫛比疊迭,宛若生龍活現。
潮繡獨特之處在于墊高繡,即在繡地上鋪貼一些棉絮,多少按紋樣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繡上金絲絨線,使繡物有如浮雕,富立體感,這種繡法在四大名繡中絕無僅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