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忙”
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庇捎诠ぷ鲏毫Υ蠡蛘呱钣^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后”父母將撫養(yǎng)、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
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么教孩子?!庇谑牵押⒆铀偷缴鐣k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揚長避短,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
很多家長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并沒有用心去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
隱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久而久之,親子之間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系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已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應該早就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過10年有效期了。要知道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研究表明,3歲前受到良好照顧和關愛的孩子,長大后學歷較高、和朋友關系較好、感情生活比較滿意,而父親的陪伴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此,天津社科院研究員關穎說:任何職業(yè)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無可替代。她說,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是親子關系。在人生這個大舞臺上,每個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對有工作、有孩子的人來說,并存的職業(yè)角色與家庭角色有不同的職責。就職業(yè)角色而言,企業(yè)老板或普通員工都只是職業(yè)群體中的一分子,不管多么重要的角色,都是可以改變,或是被他人替代的。而父母就不一樣了,這個角色對孩子而言是唯一的,沒人可以替代。父母角色對人的影響之大、其作用之持久,往往超過其他任何角色。任何人,只要有了孩子,就要履行做父母的職責,因為這個角色是天然的、又是法定的。
有人說,選擇一項工作,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事業(yè)上的奮斗讓人充滿自信與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親子間情感的淡漠,卻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幼兒時期父母愿意“投資”親子關系,孩子一生都能獲得正面回報。有人說,我拼命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該屬于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到職場上去換金錢,值嗎?
少些抱怨,少些借口。每個在職場上打拼又有了孩子的人,努力做個好父親、好母親,這樣的人生才完美,家庭幸福、工作愉快才不是奢望。
【成長專區(qū)】爸爸媽媽,你是要等我長大還是要陪我長大...?
《好爸爸的懶哲學》 好爸爸不一定面面俱到,卻最懂孩子~
作者:楊崢(著)
寫給忙得沒時間管孩子的懶爸爸們,
寫給有時間管卻找不到方法的迷茫爸爸們,
寫給認同父教不能缺失的好媽媽們,
好爸爸,就是要懶!懶不是不做,而是巧做和會做!
懶爸爸才能成就好孩子!
智力的發(fā)展,
獨立性的培養(yǎng),
規(guī)則的樹立,
個性品質的形成。
《好爸爸的懶哲學》中作者用簡潔的文字和生動的漫畫揭示父親與孩子相處的奧秘。
仔細想想,陪伴孩子長大的時間就是那么幾年,每次出差回來,家里的寶貝又長大了,爸爸們還忍心錯過多少時間?陪伴是在一起,更是彼此懂得。爸爸們不需要所謂的36個建議或72個招數(shù),一個觀點、三個秘密、三個工具就足夠了。
【作者簡介】
楊崢:獨樹一幟的家庭教育專家,多年旅居德國和美國進行跨文化理論研究,再加上對國內(nèi)家庭教育的多視角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重成人不忽視成才,重長遠不忽視眼前,用現(xiàn)在配合未來。
[插圖作者]陳紅喜:知名的聾人畫家,“愛與志”漫畫大師,“愛與志美術助殘行動”發(fā)起人,資助并培養(yǎng)了眾多殘疾孩子,被央視譽為2012年最美鄉(xiāng)村教師。
《成長密碼》 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讓一切自然綻放!
作者:格拉德·許特(Gerald Hüther);尤里·豪澤(Uli Hauser)著
成長是快樂的,它應當有讓孩子欲罷不能的力量。
天賦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應有權從中汲取一生的能量。
雖然家長和學校都愿意竭力開發(fā)孩子的能力,但我們的學校和教育體系卻仍局限于傳授知識和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雖然我們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的學生,卻很少有人在此后的職業(yè)生涯中真正取得卓越的成就。我們的教育體系浪費了太多的天賦,也埋沒了太多真正的才華。
天賦人人都有,父母能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支持孩子的自我發(fā)掘過程。《成長密碼》認為,從神經(jīng)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教養(yǎng)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支持孩子,讓一切水到渠成,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就會自然綻放。
本書幫助父母認清哪些“限制”會扼殺孩子的天賦,哪些“引導”會激發(fā)孩子的天賦。
【作者簡介】
格拉德·許特(Gerald Hüther)
生于1951年,哥廷根大學精神病科神經(jīng)生物學教授,著作頗豐,主要著有《人腦使用說明》和《我們是什么,我們能做什么》。
尤里·豪澤(Uli Hauser)
1962年出生于萊茵河下游的奧索伊,六名兄弟姐妹中的長子,一直積極從事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出版多本著作,如《家長需要適可而止》,同時,他已在《明星》(Stern)周刊擔任記者二十余年,曾獲特奧德沃爾夫報導獎(Theodor-Wolff-Preis)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