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宋瓷是我中華瓷器的第一座高峰,那么五大名窯無疑就是五大天王。當時已經名重一時,現(xiàn)世更加視同拱璧。但還有一種瓷器,比五大名窯更為稀少,珍貴,那就是秘色瓷!
晚唐詩人陸龜蒙《詠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讓世人第一次見到了“秘色”這個名詞,詩以“千峰翠色”生動描繪越窯秘色青釉滋潤之美。
五代徐夤《貢余秘色茶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fā),多病那堪中十分”。以“捩翠融青”、“明月染春水”、“古鏡破苔”、“嫩荷涵露”等華麗的辭藻對“秘色”瓷器作了詳細的描述。
清代最大的收藏家乾隆皇帝亦云“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珍以孤”可見在皇家眼里。越窯秘色瓷也是傳說中的收藏品。
在1987年陜西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之前,秘色瓷在文博界就是一個謎。沒有人見過或者知道它的模樣。
1987年,因修建陜西扶風法門寺明代磚塔,在塔基下發(fā)現(xiàn)了唐代的真身寶塔地宮,出土了數(shù)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唐懿宗(860-874年在位)李漼所貢奉12件越窯青瓷。
《監(jiān)送真身使應從重真寺隨真身供養(yǎng)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并新恩賜金銀寶器衣物帳》明確記載這批瓷器為“瓷秘色”,有凈水瓶1件、碗5件、盤6件,器型規(guī)整,胎質細膩,釉色勻潤,呈青綠、青灰、青黃之色,均光素無紋。自此,秘色瓷的真面目總算浮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這批文物均為杭州錢氏家族出土文物。錢镠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開創(chuàng)者。吳越國一共三王。在北宋早期錢俶納土歸宋,吳越國并入北宋,亡。
2017年2月25日,全國重量級文物考古專家集聚浙江慈溪,確認上林湖后司岙窯址就是“秘色瓷”最主要的燒造地。
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而后司岙窯址是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的窯址,也是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燒造地。
青瓷褐彩云紋蓋罌高66.5厘米,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通體施釉,釉色青黃、潤澤,胎質細密。整器高大、規(guī)整、秀美,紋飾生動。水丘氏墓出土。水丘氏為錢镠之母。此物是五代時期吳越秘色瓷早期的成功之作。
在上林湖出土的一件瓷質匣缽上,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羅湖師秘色木宛”六個字,“秘色木宛”三個字則與法門寺地宮衣物帳上的文字完全相同。這不僅是在窯址上首次發(fā)現(xiàn)“秘色”字樣,更再次證明瓷質匣缽就是燒造秘色瓷的重要窯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