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產(chǎn)胞衣不下(六十二)
歌括∶
胞衣不下因何緣,血少干枯故粘連。
心煩意亂時昏暈,瘀血停留使之然。
送胞湯用益母草,歸芍乳香與沒藥。
芥穗麝香宜少用,煎服胞衣離宮巢。
嬰兒落生五六日,胞衣為何留腹中。
氣虛力弱難推送,瘀血除盡免昏蒙。
補中益氣用參,當歸白術(shù)草陳皮。
柴胡升麻萊菔子,升清降濁奏功奇。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生黃(一兩)柴胡(三分)炙草(一分)當歸(五錢)白術(shù)(五分,土炒)升麻(三分)陳皮(二分)萊菔子(五分,炒,研)水煎服。一劑而胞衣自下矣。夫補中益氣湯乃提氣之藥也,并非推送之劑,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濁氣之不降者,由于清氣之不升也;提其氣則清升而濁降,濁氣降則腹中所存之物,即無不隨濁氣而盡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況又加萊菔子數(shù)分,能理濁氣,不至兩相捍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正產(chǎn)氣虛血暈(六十三)
歌括∶
婦人甫產(chǎn)兒初下,忽病血暈?zāi)炕杌ā?/span>
嘔惡欲吐中無主,氣虛將脫莫認差。
補氣解暈用參,黑荊姜炭當歸身。
氣血兩旺心自定,四劑全愈免危困。
補氣解暈湯。
人參(一兩)生黃(一兩)當歸(一兩,不酒洗)黑芥穗(三錢)姜炭(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暈止。二劑而心定,三劑而血生,四劑而血旺,再不暈矣。此乃解暈之圣藥,用參、以補氣,使氣壯而生血也;用當歸以補血,使血旺而養(yǎng)氣也。氣血兩旺,而心自定矣。用荊芥炭引血歸經(jīng),用姜炭以行瘀引陽,瘀血去而正血歸,不必解暈而暈自解矣。一方之中,藥只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正產(chǎn)血暈不語(六十四)
歌括∶
嬰兒已落香盆浴,產(chǎn)母忽暈不言語。
氣血雙脫危急候,針刺眉心可救急。
眉心出血不覺昏,人參一兩速煎吞。
或服當歸補血湯,接續(xù)氣血命能存。
產(chǎn)婦有子方下地,即昏暈不語,此氣血兩脫也,本在不救;然救之得法,亦有能生者。當斯之時,急用銀針刺其眉心,得血出則語矣。然后以人參一兩煎湯灌之,無不生者;即用黃二兩,當歸一兩,名當歸補血湯,煎湯一碗灌之亦得生。萬不可于二方之中,輕加附子。蓋附子無經(jīng)不達,反引氣血之藥,走而不守,不能專注于胞胎,不若人參、歸、直救其氣血之絕,聚而不散也。蓋產(chǎn)婦昏暈,全是血室空虛,無以養(yǎng)心,以致昏暈。舌為心之苗,心既無主,而舌又安能出聲耶?夫眉心之穴,上通于腦,下通于舌,而其系則連于心,刺其眉心,則腦與舌俱通,而心之清氣上升,則瘀血自然下降矣,然后以參、、當歸之能補氣生血者,煎湯灌之,則氣與血接續(xù),又何至于死亡乎!雖單用參、、當歸亦有能生者,然終不若先刺眉心之為更妙。世人但知灸眉心之法,不知刺更勝于灸,蓋灸法緩而刺法急,緩則難于救絕,急則易于回生,所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者,此也。
正產(chǎn)敗血攻心暈狂(六十五)
歌括∶
產(chǎn)后二三日之中,惡露不行血上攻。
狂言呼叫甚奔走,血室空虛病由生。
安心湯中當歸芎,生地丹皮蒲黃沖。
荷葉少許通七竅,少服取效多無功。
安心湯。
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生地(五錢,炒)丹皮(五錢,炒)生蒲黃(二錢)干荷葉(一片,引)水煎服。一劑而狂定,惡露亦下矣。此方用芎、歸以養(yǎng)血,何以又用生地、丹皮之涼血,似非產(chǎn)后所宜?不知惡露所以奔心,原因虛熱相犯,于補中涼之,而涼不為害,況益之以荷葉,七竅相通,引邪外出,不惟內(nèi)不害心,且佐蒲黃以分解乎惡露也。但只可暫用以定狂,不可多用以取咎也。謹之慎之。
服藥后狂定,宜服加味生化湯∶當歸(酒洗)一兩一錢、川芎三錢、桃仁(研)錢半、荊芥穗(炒炭)一錢、丹皮錢半,服四劑妙。
正產(chǎn)腸下(六十六)
歌括∶
產(chǎn)婦腸下亦危癥,氣虛下陷收不能。
升提之藥宜慎用,補氣氣旺腸自升。
補氣升腸飲川芎,當歸一兩酒洗用。
人參白術(shù)生黃,少佐升麻引氣升。
補氣升腸飲。
人參(一兩,去蘆)生黃(一兩)當歸(一兩,酒洗)白術(shù)(五錢,土炒)川芎(三錢,酒洗)升麻(一分)水煎服。一劑而腸升矣。此方純于補氣,全不去升腸,即如用升麻一分,亦不過引氣而升耳。蓋升麻之為用,少則氣升,多則血升也,不可不知。又方用蓖麻仁四十九粒搗涂頂心以提之,腸升即刻洗去,時久則恐吐血,此亦升腸之一法也。
生產(chǎn)有子未下腸先下者,名盤腸生。勿遽服此方,急取一凈盆,用開水洗熱,將腸置于盆內(nèi),靜待勿懼,子下后腸即徐徐收回。若時久,盆與腸俱冷,不能速收,急用開水一盆待溫,以入得手為度。將溫水傾于置腸盆內(nèi),腸熱氣充,即可收起矣。若子先下,急服此方,少遲恐氣脫不救
產(chǎn)后少腹疼(六十七)
歌括∶
婦人產(chǎn)后少腹疼,甚結(jié)成塊按更痛。
瘀血作祟非兒枕,補逐兼行自有功。
散結(jié)定疼當歸芎,丹皮益母與黑荊。
乳香山楂桃仁炒,一劑痛止勿多用。
產(chǎn)后腹痛按止焉,血虛作痛不同前。
血室空虛宜補血,相間補氣兩法全。
腸寧湯中用當歸,地黃阿膠參麥桂。
山藥續(xù)斷生甘草,氣血既生疼自回。
方用
散結(jié)定疼湯。
當歸(一兩,酒洗)川芎(五錢,酒洗)丹皮(二錢,炒)益母草(三錢)黑芥穗(二錢)乳香(一錢,去油)山楂(十粒,炒黑)桃仁(七粒,泡去皮尖,炒,研)水煎服。一劑而疼止而愈,不必再劑也。此方逐瘀于補血之中,消塊于生血之內(nèi),妙在不專攻疼痛,而疼痛止。彼世人一見兒枕之疼,動用元胡、蘇木、蒲黃、靈脂之類以化塊,又何足論哉!婦人產(chǎn)后少腹疼痛,按之即止,人亦以為兒枕之疼也,誰知是血虛而然乎!夫產(chǎn)后亡血過多,血室空虛,原能腹疼,十婦九然。但疼有虛實之分,不可不辨∶如燥糠觸體光景,是虛疼而非實疼也。大凡虛疼宜補,而產(chǎn)后之虛疼,尤宜補焉。惟是血虛之疼,必須用補血之藥,而補血之味,多是潤滑之品,恐與大腸不無相礙;然產(chǎn)后血虛,腸多干燥,潤滑正相宜也,何礙之有。
方用
腸寧湯。
當歸(一兩,酒洗)熟地(一兩,九蒸)人參(三錢)麥冬(三錢,去心)阿膠(三錢,蛤粉炒)山藥(三錢,炒)續(xù)斷(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二分,去粗,研)水煎服。一劑而疼輕,二劑而疼止,多服更宜,此方補氣補血之藥也;然補氣而無太郁之憂,補血而無太滯之患,氣血既生,不必止疼而疼自止矣。
前后二方極效,不必加減。
產(chǎn)后氣喘(六十八)
歌括∶
產(chǎn)后氣喘病膏肓,氣血雙脫無主張。
救脫尚須補氣血,抓緊時機施妙方。
救脫活母人參當,麥冬枸杞熟地黃。
山萸阿膠桂芥穗,肺安喘定病復(fù)康。
救脫活母湯。
人參(二兩)當歸(一兩,酒洗)熟地(一兩,九蒸)枸杞子(五錢)山萸(五錢,蒸,去核)麥冬(一兩,去心)阿膠(二錢,蛤粉炒)肉桂(一錢,去粗,研)黑芥穗(二錢)水煎服。一劑而喘輕,二劑而喘減,三劑而喘定,四劑而全愈矣。此方用人參以接續(xù)元陽,然徒補其氣而不補其血,則陽燥而狂,雖回生于一時,亦旋得旋失之道;即補血而不補其肝腎之精,則本原不固,陽氣又安得而續(xù)乎!所以又用熟地、山萸、枸杞之類,以大補其肝腎之精,而后大益其肺氣,則肺氣健旺,升提有力矣。特慮新產(chǎn)之后,用補陰之藥,膩滯不行,又加肉桂以補命門之火,使火氣有根,助人參以生氣,且能運化地黃之類,以化精生血。若過于助陽,萬一血隨陽動瘀而上行,亦非保全之策,更加荊芥以引血歸經(jīng),則肺氣安而喘速定,治幾其神乎。
產(chǎn)后惡寒身顫(六十九)
歌括∶
產(chǎn)后惡寒身振顫,發(fā)熱作渴是何緣。
氣血兩虛邪入侵,認作傷寒錯決斷。
十全大補參草,術(shù)苓當歸與白芍。
川芎肉桂熟地黃,連服數(shù)劑奏捷效。
十全大補湯。
人參(三錢)白術(shù)(三錢,土炒)茯苓(三錢,去皮)甘草(一錢,炙)川芎(一錢,酒洗)當歸(三錢,酒洗)熟地(五錢,九蒸)白芍(二錢,酒炒)黃(一兩,生用)肉桂(一錢,去粗,研)水煎服。一劑而諸病悉愈。此方但補氣與血之虛,而不去散風與邪之實,正以正足而邪自除也,況原無邪氣乎!所以奏功之捷也。
產(chǎn)后惡心嘔吐(七十)
歌括∶
產(chǎn)后惡心嘔吐現(xiàn),胃氣寒因腎氣寒。
失血過多腎水涸,火既不生寒自現(xiàn)。
溫腎止嘔白術(shù)丸,巴戟山萸熟地團。
參苓炮姜橘白蔻,腎氣升騰驅(qū)胃寒。
溫腎止嘔湯。
熟地(五錢,九蒸)巴戟(一兩,鹽水浸)人參(三錢)白術(shù)(一兩,土炒)山萸(五錢,蒸,去核)炮姜(一錢)茯苓(二錢,去皮)橘紅(五分,姜汁洗)白蔻(一粒,研)水煎服。一劑而嘔吐止,二劑而不再發(fā),四劑而全愈矣。此方補腎之藥,多于治胃之品,然而治腎仍是治胃也。所以腎氣升騰,而胃寒自解,不必用大熱之劑,溫胃而祛寒也。
服此方必待惡露盡后,若初產(chǎn)一、二日之內(nèi)惡心欲嘔,乃惡露上沖,宜服加味生化湯∶全當歸一兩(酒洗)、川芎二錢、炮姜一錢、東查炭二錢、桃仁一錢(研,用無灰黃酒一鐘,水三鐘同煎)。
產(chǎn)后血崩(七十一)
歌括∶
少婦產(chǎn)后半月時,陰興陽起云雨施。
血崩昏暈見神鬼,此等病孽自作之。
救敗求生參白術(shù),當歸山藥與熟地。
山萸棗仁制附子,補氣回陽此方奇。
救敗求生湯。
人參(二兩)當歸(二兩,酒洗)白術(shù)(二兩,土炒)九蒸熟地(一兩)山萸(五錢,蒸)山藥(五錢,炒)棗仁(五錢,生用)附子(一分或一錢,自制)水煎服。一劑而神定,二劑而暈止,三劑而血亦止矣,倘一服見效,連服三、四劑,減去一半,再服十劑,可慶更生。此方補氣以回元陽于無何有之鄉(xiāng),陽回而氣回,自可攝血以歸神,生青而續(xù)命矣。
亦有中氣素虛,產(chǎn)后頃刻血崩不止,氣亦隨之而脫。此至危之證,十常不救者八、九,惟用獨參湯尚可救活一、二。遼人參去蘆五錢,打碎,急煎,遲則氣脫不及待矣。煎成徐徐灌之,待氣回再煎一服灌之。其余治法參看血崩門。但產(chǎn)后不可用杭芍炭以及諸涼藥。然此證皆系臨產(chǎn)一、二日前入房所致,戒之!
產(chǎn)后手傷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歌括∶
臨產(chǎn)接生要安祥,頻頻手試胎胞傷。
淋漓不止痛難忍,急服藥餌補救方。
完胞飲中用參,術(shù)歸川芎和白及。
茯苓桃紅益母草,煎豬羊胞代水劑。
完胞飲。
人參(一兩)白術(shù)(十兩,土炒)茯苓(三錢,去皮)生黃(五錢)當歸(一兩,酒炒)川芎(五錢)白及末(一錢)紅花(一錢)益母草(三錢)桃仁(十粒,泡炒,研)用豬羊胞一個,先煎湯,后煎藥,饑服十劑全愈。夫胞損宜用補胞之藥,何以反用補氣血之藥也?蓋生產(chǎn)本不可手探試,而穩(wěn)婆竟以手探,胞胎以致傷損,則難產(chǎn)必矣。難產(chǎn)者,因氣血之虛也。產(chǎn)后大傷氣血,是虛而又虛矣,因虛而損,復(fù)因損而更虛,苦不補其氣與血,而胞胎之破,何以奏功乎!今之大補其氣血者,不啻饑而與之食,渴而與之飲者,則精神大長,氣血再造,而胞胎何難補完乎,所以旬日之內(nèi)便成功也。
胞破諸書單方最多,然不如此之妙。
產(chǎn)后四肢浮腫(七十三)
歌括∶
產(chǎn)后四肢皆浮腫,咳嗽吐酸兩脅痛。
寒熱往來陰陽捍,氣血大虧腎水空。
轉(zhuǎn)氣白芍和熟地,參苓術(shù)歸與芡實。
山藥山萸柴胡配,再加鹽炒補骨脂。
轉(zhuǎn)氣湯。
人參(三錢)茯苓(三錢,去皮)白術(shù)(三錢,土炒)當歸(五錢,酒洗)白芍(五錢,酒炒)熟地(一兩,九蒸)山萸(三錢,蒸)山藥(五錢,炒)芡實(三錢,炒)柴胡(五分)故紙(一錢,鹽水炒)水煎服。三劑效,十劑痊。此方皆是補血補精之品,何以名為轉(zhuǎn)氣耶?不知氣逆由于氣虛,乃是肝腎之氣虛也。
補肝腎之精血,即所以補肝腎之氣也。蓋虛則逆,旺則順,是補即轉(zhuǎn)也;氣轉(zhuǎn)而各癥盡愈,陰出之陽,則陰陽無捍格之虞矣。
方妙不可加減。白芍宜炒炭用。
產(chǎn)后肉線出(七十四)
歌括∶
產(chǎn)后水道出肉線,動之疼痛更增添。
此乃帶脈虛脫故,任督無力不能還。
兩收參術(shù)和山藥,熟地芡實扁豆炒。
杜仲山萸巴戟肉,川芎白果共煎熬。
兩收湯。
人參(一兩)白術(shù)(二兩,土炒)川芎(三錢,酒洗)九蒸熟地(二兩)山藥(一兩,炒)山萸(四錢,蒸)芡實(五錢,炒)扁豆(五錢,炒)巴戟(三錢,鹽水浸)杜仲(五錢,炒黑)白果(十枚,搗碎)水煎服。一劑而收半,二劑而全收矣。此方補任督而仍補腰臍者,蓋以任督連于腰臍也。補任督而不補腰臍,則任督無助,而帶脈何以升舉?惟兩補之,則任督得腰臍之助,帶脈亦得任督之力而收矣。
此方凡腎虛、腰痛、遺尿皆可治,甚勿輕忽。
產(chǎn)后肝痿(七十五)
歌括∶
產(chǎn)后陰戶一物生,其形如帕或角形。
肝之血膜隨血墮,病名肝痿補氣靈。
收膜湯中參用,白術(shù)白芍當歸同。
升麻提升量宜少,一劑即收奏奇功。
收膜湯。
生黃(一兩)人參(五錢)白術(shù)(五錢,土炒)當歸(三錢,酒洗)升麻(一錢)白芍(五錢,酒炒焦)水煎服。一劑即收矣?;蛞僧a(chǎn)后禁用白芍,恐伐生氣之源,何以頻用之而奏功也?是未讀仲景之書者,嗟乎!白芍之在產(chǎn)后不可頻用者,恐其收斂乎瘀也;而謂伐生氣之源,則誤矣。況病之在肝者,尤不可以不用;且用之于大補氣血中,在芍藥亦忘其為酸收矣,又何能少有作祟者乎!矧脂膜下墜,正借酸收之力,助升麻以提升氣血,所以奏功之捷也。
收肝膜全賴白芍之功,不可用炭。
產(chǎn)后氣血兩虛乳汁不下(七十六)
歌括∶
產(chǎn)后乳汁點滴無,原因氣血兩虛乎。
氣血充足乳汁旺,衰弱乳汁必干枯。
生乳丹中參通,當歸麥冬苦桔梗。
七孔豬蹄用兩個,二劑乳汁如泉涌。
通乳丹。
人參(一兩)生黃(一兩)當歸(二兩,酒洗)麥冬(五錢,去心)木通(三分)桔梗(三分)七孔豬蹄(二個,去爪殼)水煎服。二劑而乳如泉涌矣。此方專補氣血以生乳汁,正以乳生于氣血也。產(chǎn)后氣血涸而無乳,非乳管之閉而無乳者可比。不去通乳而名通乳丹,亦因服之乳通而名之;今不通乳而乳生,即名生乳丹亦可。
產(chǎn)后郁結(jié)乳汁不通(七十七)
歌括∶
少壯婦人乳應(yīng)濃,只因羞怒乳塞壅。
肝氣郁結(jié)乳脹痛,舒通肝氣乳自行。
通肝生乳芍歸冬,白術(shù)柴胡遠志從。
熟地通草生甘草,服后乳汁水溶溶。
治法宜大舒其肝木之氣,而陽明之氣血自通,而乳亦通矣,不必專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湯。
白芍(五錢,醋炒)當歸(五錢,酒洗)白術(shù)(五錢,土炒)熟地(三分)甘草(三分)麥冬(五錢,去心)通草(一錢)柴胡(一錢)遠志(一錢)水煎服。一劑即通,不必再服也。
麥冬用小米炒,不惟不寒胃,且得米味一直引入胃中,而化乳愈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