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她是寶、黛、釵愛情悲劇的主人公之一,而且還在于這一藝術(shù)形像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以及這一形像的創(chuàng)新性。
對于薛寶釵這一人物形象,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則尊林而抑薛。歷代所引鄒弢與其友許伯謙因爭論激烈而“幾揮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愛使小性兒,而寶釵端莊穩(wěn)重,溫柔敦厚,豁達大度;有人則認為,寶釵性冷無情,虛偽奸險,是個“女曹操”。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則固然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同時也說明這一形象的復(fù)雜性、豐富性和描寫的客觀性。那么,到底怎樣看待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須摒棄個人的偏見和愛惡,而從作品的描寫刻畫中進行具體分析。
從《紅樓夢》對薛寶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寶釵形像,是封建社會中一位典型的標準的淑女。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她是封建禮教忠誠的信仰者、自覺的執(zhí)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這一封建淑女形象又是復(fù)雜的、豐富多彩的。薛寶釵一出場,容貌美麗,舉止嫻雅,看似當時正統(tǒng)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詠》,對當時橫行霸道的官場人物如賈雨村之流,尖銳諷刺。而她最喜愛的詞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憤、反叛色彩的《山門·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誤導(dǎo),紅學(xué)界對薛寶釵思想性格認識長期偏離實際情況。傳統(tǒng)觀點認為薛寶釵“城府頗深,能籠絡(luò)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其實在曹雪芹的筆下,她恰恰因為自己的個性而得罪了家長!
小說第22回,寶釵曾一首《更香謎》引得賈政掃興:“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第40回,在賈母攜劉姥姥參觀大觀園的時候,寶釵蘅蕪苑那“雪洞”一般樸素的室內(nèi)布置,又引起了賈母的大為不滿,認為是在親戚面前很掃了她的面子。賈母對寶釵,一則曰“使不得”,二則曰“不象”,三則曰“忌諱”,四則曰“不要很離了格兒”,五則曰“我們這老婆子,越發(fā)該住馬圈去了”。——全是負面評價。“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時刻,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云、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zhuǎn)為“失寵”的重要標志。如她真是“城府頗深,能籠絡(luò)人心”,她何以會落到如此結(jié)果呢?可見,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寶釵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討好家長的人!正好,脂硯齋對于釵、黛寫應(yīng)制詩一事的評語也是:“在寶卿有生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對弱者真切的同情,卻對權(quán)勢者“不屑”,這才是寶釵行事的基調(diào)。
薛寶釵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很世故,即很會做人和處世。在賈府這個派系復(fù)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關(guān)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xué);另一方面,她又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guān)系;正如脂評所說:“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末見冷淡之態(tài),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倍谶@種貌似不偏不倚的處世態(tài)度中,她特別注意揣摩和迎合賈府統(tǒng)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們的好感,而對于被人瞧不起的趙姨娘等人,也未嘗表現(xiàn)出冷淡和鄙視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賈府上上下下各種人等的稱贊。賈母夸她“穩(wěn)重和平”;從不稱贊別人的趙姨娘也說她“展洋大方”。就連小丫頭們,也多和她親近。
很多人認為寶釵虛偽,說她喜歡討好人和奉承人。賈母要給她做生日,問她愛聽什么戲,愛吃什么東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食物,就按賈母平時的愛好回答。她還當著面奉承過賈母。她說:“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么巧,也巧不過老太太去。”結(jié)果是賈母大夸獎她:“提起姊妹”,“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我們不能夠一味指責薛寶釵虛偽,說她是個馬屁精。寶釵博得老人開心,也是種敬老愛老傳統(tǒng)美德的表現(xiàn),寶釵留心觀察,這點是必不可少的。寶釵富有幫助別人的熱心,如湘云、邢岫煙、黛玉甚至香菱,就連極不怎么樣的賈環(huán),在分送禮品時,都不忘了他的一份。她的做法符合她平時的一貫處世態(tài)度,圓潤,面面俱倒,不漏一處,也不厚此薄彼,拉攏著人心。她能夠在妒心極重,“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賈府,廣得人緣,好評如潮,這也是很讓人欽佩的。
而我們也應(yīng)該注意到,賈母領(lǐng)著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時候,見到他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竟勃然大怒,說“我們這老婆子,越發(fā)該住馬圈去了?!痹谫Z母看來,幾個姊妹的房間,差不到那里去,何必要沾了我們這些老婆子的習(xí)氣。一般小姐的繡房,要布置的精致有活力,這樣才以體現(xiàn)一個花季少女青春洋溢的生活。而寶釵素來不喜歡這些“花兒、粉兒”的。她雖然舉止行為都喜歡迎合他人的意思,但內(nèi)心卻自有主張,并不因別人的看法改變自己的喜好,鳳姐送來的東西她也退了回去,這說明她在自己的私人領(lǐng)地堅持自己個性和主張,即便這讓賈母大感丟面子。
這并不是能全部用封建思想荼毒來解釋,在高舉反封建大旗的時候,最起碼的是要尊重一個人的個性和自由,寶釵有不喜歡”花兒、粉兒“的權(quán)利,更有隨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房間的權(quán)利,因此在用寶釵房間裝飾來做寶釵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證據(jù)的時候,應(yīng)該首先充分尊重一個人的個性和選擇,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而放棄所持理論的重要原則,陷入到為證而證甚至雙重標準的怪圈中去。
寶釵的房間同她的內(nèi)心是相互映照的,襯托出她冷眼看塵世的姿態(tài),并且和她的詞作“千絲萬縷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是相互呼應(yīng)的,這樣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隨時從分、頗有人緣的薛寶釵會做出《螃蟹詠》這種憤世嫉俗的詩詞來。她雖然可以容忍人世間種種的不合理,但并不表示她內(nèi)心也認同,她有她的堅持和原則。
當然,她自覺不自覺的維護逢迎核心人物的歡心,是要特別值得指出的,這也是她的人情世故的策略。她最常去的是王夫人的房間,不管長輩做錯了,心有戚戚焉,她都要一番說辭,積極的消除長輩心中的顧慮。金釧兒投井自殺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說:金釧不會自殺;如果真是自殺,也不過是個糊涂人,死了也不為可惜,多賞幾兩銀子就是了。王夫人說,不好把準備給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來給死者妝裹,怕她忌諱,薛寶釵就自動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來交給王夫人。這一段是極其有爭議的一段,很多人據(jù)此痛罵寶釵冷酷無情,不顧他人性命,只想花錢了事。但首先,金釧是因為感到丟臉自殺而死,其次,金釧的死跟寶釵沒有任何關(guān)系。對于身為家奴的金釧一家,對這個造成這個悲劇的責任人賈寶玉和王夫人,沒有任何能力去制裁甚至譴責,之后玉釧還在王夫人面前繼續(xù)乖乖的作奴才。身為金釧的親人都是這樣的態(tài)度,那么有什么立場去指責一個毫不相關(guān)的寶釵呢。寶釵本就是一個性格很冷淡的人,這并不是針對金釧,而是對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對于她來說,能做的就是盡量化解其中的矛盾、真正的解決問題。
我們也應(yīng)該注意到,寶釵當時并不清楚金釧投井的真實原因,而王夫人告訴她金釧是因為弄壞了東西,自己生氣把她攆走了,她一氣之下投井而死。寶釵固然有為王夫人開托的嫌疑,但我國古代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金釧因為一點小事輕生,棄自己的父母不顧,這是寶釵這個封建道德信奉者無法理解的事情,在她的立場,這是極度不負責的行為,即便是西方的基督教中,自殺也是很嚴重的罪,而現(xiàn)代社會自殺這種行為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寶釵在得知王夫人版本的真相之后,評價她”糊涂”,其實是很客觀的一種描述。但寶釵也沒有因此嫌棄金釧這個可憐的女子,還向王夫人建議多給她父母銀子,并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來,這是她對失去女兒的金釧家里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何況,封建道德要求:“子不言父過?!睂氣O是不可能指責作為長輩的王夫人的。這是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所能盡的最大努力了。在指責寶釵的同時,不妨想想,如果你處于她的位置是否能比她做得更得當呢?
與其沒用地掉眼淚,哀嘆、感傷,不如讓還活著的人真正地獲得補償;與其對死了的人投注感情,不如多關(guān)心一下活著的人。這是寶釵的一貫理念。在柳湘蓮失蹤問題上,寶釵也是同樣的表現(xiàn),因為她很清楚的知道,這是柳湘蓮的個人選擇,只有他自己才能解開這個心結(jié),就算找到了,他的心結(jié)在那里,他也不會回來,如果他自己想通了,那么不用勸不用找也會自己回來。那么為什么不多關(guān)心一下那些勞累了數(shù)個月的伙計,他們也是人啊,他們指望著這一趟生意結(jié)算之后,領(lǐng)到自己養(yǎng)家糊口的錢,難道這些人不是人嗎?難道這么多家庭都比不上一個柳湘蓮嗎?就因為柳湘蓮失蹤了,他們就活該被忽視、活該吃不上飯么?可見,據(jù)此說寶釵冷酷無情的人,本身就是帶著偏見的。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那一回,寫她掣得的酒令牙簽上畫著牡丹,上有一句詩:“任是無情也動人”。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薛寶釵被稱做群芳之冠,此句意思是雖然寶釵性格冷淡,但是她的品德依然打動人心。丸說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熱心人的意思。但“無情”和不熱心并不等于奸險。滴翠亭撲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機。但其目的是讓小紅、墜兒以為她沒有所見那些私情話,并非有意嫁禍林黛玉。借衣金釧,也并非有意識讓王夫人嫌棄林黛玉。她這樣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xué),自然也就表現(xiàn)了她的自私,但大觀園的人哪有不自私的人,黛玉為了愛情自私,探春為了出身自私,迎春為了自保自私,惜春為了自潔自私,寶釵也并非圣賢,她為了周圍人的看法自私。
寶釵的頭腦里浸透了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淑女。她認為按封建道德規(guī)范去做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備。人有說薛寶釵是“大奸不奸,大盜不盜”,恐伯就是指的她對封建道德的忠實信奉和執(zhí)行;因為這種道德本身最符合封建社會的形態(tài),她得到了賈府上下的歡心,并最后被選擇為寶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這種性格和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的自然的結(jié)果,而不應(yīng)當簡單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媽的陰謀詭計的勝利。那種認為薛寶釵的一切活動都是有意識地有計劃地爭奪寶玉的看法,既不得合書中的描寫,又縮小了這一人物的思想意義。事實上,她的性格特點并非奸險,并非事事時時處處都有心機,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統(tǒng)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樣渾然不覺,那樣如魚得水,她是真誠的真心的按照封建道德的規(guī)范去做。因此她在勸導(dǎo)黛玉的時候苦口婆心,是因為她真誠的認為這些道德都是最正確無比的。
薛寶釵的有心機與鳳姐的兩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寶釵性格的復(fù)雜性和豐富性,還表現(xiàn)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處事周到、辦事公平、關(guān)心人、體貼人、幫助人。一次,襲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點針線活,寶釵知道后,馬上對她講明史湘云“在家里一點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來了就說累得慌”的苦衷,責怪她“怎么一時半刻不會體貼人”,并主動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計。還有一次,湘云要開社作東,寶釵因伯她花費引起她嬸娘報怨,便資助她辦了螃蟹宴。因此,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經(jīng)真心地這樣稱贊寶釵:“這些姐妹們,再沒有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yǎng)的——我但凡有這樣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對于寄人籬下的林黛玉,家境貧寒的邢岫煙,也都給過種種幫助。即使對大觀園的下人,她也能體貼他們的起早睡晚,終年辛苦的處境,為他們籌劃一點額外的進益。
在看待寶釵這個人物之前,我們首先應(yīng)該先辯證的看待封建道德,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封建道德固然有落后、阻礙社會進步的一面,同時它也有利國利民、積極向上的一面,它固然有壓迫人民、禁錮思想一面,同時它也有穩(wěn)定社會、傳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應(yīng)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樣正確的看待寶釵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女性。
寶玉生辰的那晚,怡紅院里“群芳開夜宴”行抽花名簽子酒令,寶釵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題曰:“艷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是唐代羅隱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詩云:似其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yīng)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盛開的時候雍容華貴,又稱“花王”。據(jù)《楊太真外傳》記載:開元中,唐明皇與楊貴妃于沉香亭前賞牡丹,曾命大詩人李白進《清平樂》三篇,李在這三首詩中就把牡丹和楊貴妃揉合在一起歌詠。
寶釵體態(tài)豐滿,肌膚白暫,寶玉有次見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覺動了艷羨之心,想“摸一摸”。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作為名門閨秀,賈府上下均對她另眼相看,而她的個性是“沉穩(wěn)型,外冷內(nèi)熱”。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很明顯的把寶釵喻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作者把寶釵比作楊貴妃在書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寶玉偶爾不慎對寶釵說;“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苯Y(jié)果惹得寶釵大怒,回敬他說:“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見第三十回)這都可以說明,寶釵外表具有楊貴妃的特征。聯(lián)系到歷史上許多詩人把楊貴妃與牡丹渾為一體的事實,那么,把寶釵比作為牡丹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作為最正統(tǒng)的封建淑女,寶釵按照家里的指示嫁給“門當戶對”的賈寶玉,他們是當時社會公認的“金玉良緣”。然而因為思想的巨大差異,寶玉最終出家,寶釵獨守空閨、晚景凄涼。正是封建社會只注重門第家族,而不重視各人個性的做法,才造成了導(dǎo)致了寶釵的婚姻不幸。
作者塑造薛寶釵這個形像,絕非僅僅寫出一個沽名釣譽的國賊祿鬼和八面玲瓏的勢利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個虛偽奸隱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個標準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寶釵這個形像中,寄托著作者復(fù)雜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贊美這位美麗少女的聰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劇命運;又痛惜她奴隸般地信奉封建禮教,批判她“隨分從時”的處世哲學(xué)。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個品格端莊,容貌美麗,才華出眾,學(xué)識淵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禮教所毒害以至毀滅的過程。
正因為如此,作者對薛寶釵性格的發(fā)掘,并沒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與陳舊的、窒息的成分之間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統(tǒng)一。這就是薛寶釵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點。作者對這個根本特點表現(xiàn)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這個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殘,便愈是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在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深刻性上,這一形像并不比賈寶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過前者的毀滅是叛逆者的悲劇,后者的毀滅是殉道者的悲劇。然而,他們都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薛寶釵的悲劇同樣值得人們同情,它所顯示的批判意義卻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橫絕一代的卓識,正表現(xiàn)在這里,作者塑造薛寶釵這一形象的匠心,也表現(xiàn)在這里。只有從這個根本特點出發(fā),才能真正認識這一藝術(shù)形象。
《紅樓夢》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進行反復(fù)描寫和刻畫,以使其突出鮮明外,還繞圍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開其他方面的描寫和刻畫,使人物性格更加復(fù)雜和豐富。薛寶釵的形像也是這樣塑造出來的。
佚稿中,寶玉最后在寶釵的引導(dǎo)下出家為僧。寶釵為此犧牲了自己的塵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價。但她卻并無怨言,這正是她“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的寫照。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程、高本后四十回顯然篡改了曹雪芹原來的構(gòu)思,抹殺了原著中寶釵引導(dǎo)寶玉“悟道”的重大主題。致使后來的論者對寶釵結(jié)局的評說,皆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誤判。這明顯是對曹雪芹原著的極大歪曲和褻瀆!
薛寶釵在寶、黛、釵愛情婚姻中的態(tài)度和作用,歷來是分析寶釵這一形像的重要內(nèi)容。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釵、黛是一對情敵,有人甚至認為,寶釵為了爭奪“寶二奶奶”的寶座費盡了心機;是她“欺騙了寶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她簡直成了破壞寶黛愛情的元兇和殺害林黛玉的劊子手了。
從作品的描寫中,得不出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看到的是生活的和藝術(shù)的真實。在二人關(guān)系的開始階段;她們之間確實是頗為緊張的;在寶黛青梅竹馬,情甜蜜意之時,突然來了一個“品格端方,容貌美麗”的薛寶釵,這對林黛玉來說不能不是一個威脅;特別是當有了“金玉良緣”之說后,黛玉更感到寶釵是她的一個實力雄厚的競爭者。所以,為維護愛情,黛玉對寶釵是頗有敵意的。相反,寶釵對寶、黛的親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關(guān)于這,書中有多次明確的描寫。說寶釵為爭奪“寶二奶奶”的寶座,處處監(jiān)視寶、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書中描寫的實際情況的,是沒有任何根據(jù)的。
這并不是說寶釵對寶玉毫無感情,她對寶玉是有愛憎之意的;且時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觀念的嚴重束縛,使她連黛玉那樣痛苦曲折地表達自己傷感情的勇氣也沒有,在她看來,婚姻大事完全決定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表現(xiàn)出任何一點主動的意圖和行動,都是傷風敗俗的可恥行為。薛蟠說她愛上寶玉的話,因太傷了她的廉恥;氣得她“整哭了一夜”。事實上,寶釵對寶、黛二人的親厚,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局外人的超然態(tài)度。當寶釵聽到有人開他們二人的玩笑時,常常添上幾句湊趣;有時自己也開他們的玩笑,并未表現(xiàn)出拈酸吃醋的形景。這就是釵黛和好前、她們在愛情問題上的態(tài)度。
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這一對“情場冤家”終于和解了,而且是以黛玉主動認錯,承認“往日竟是我錯了”而導(dǎo)致和解的。有人認為,這是陰謀家薛寶釵的勝利,幼稚的林黛玉上了當。果真是這樣嗎?請讀瀆“秋雨夕悶制秋雨詞,金蘭契畫剖金蘭語”那一回吧。寶釵確實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陰謀詭計,而是用她忠誠信奉的封建禮教。從這件事中,黛玉看出寶釵并未拿她的“行為失檢”作話柄,到處張揚,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勸,說她,開導(dǎo)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動作了和解的姿態(tài),此后,通過“薛姨媽愛語慰癡顰”等章回;進一步描寫了她們友情的發(fā)展。她們的關(guān)系親密到“竟比別人好十倍”的程度,連寶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納罕”。作者寫出了二人友情的建立和發(fā)展,就十分明確地排除了對寶釵形像——同時也即對作者的藝術(shù)構(gòu)思——的誤解,寶釵不是撥亂其間的小丑,更不是破壞寶黛愛情的元兇。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這樣,就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扼殺寶、黛愛情的真正元兇——封建統(tǒng)治者。
此外,黛玉的花簽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寶釵實際上并未介入到木石前盟中去,而是寶黛姻緣已經(jīng)得到賈府上層的普遍認可,但是賈家事敗,元春失寵,寶玉獲罪流落獄神廟,黛玉日夜憂心寶玉,最終淚盡而亡,寶玉回來后,因為黛玉已逝,在家里安排下寶釵嫁給寶玉。如果說木石前盟表現(xiàn)的是命運無常的悲劇,那么金玉良緣——這個在眾人眼中門當戶對的美好姻緣,卻是不顧人的個性差異,把世界觀、價值觀完全沖突的兩個人強行拉在一起,表現(xiàn)了人為制造的悲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