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五淋”及“五淋散”
黃建源
“淋”是臨床上常會遇到的一種病證,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中所稱的淋,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探討祖國醫(yī)學實踐的經(jīng)驗,先從中醫(yī)的文獻來加以論述。
一、有關淋病的探索
內(nèi)經(jīng)沒有“淋”字,正像沒有“遺精”“白濁”一樣(注一)。但我們可以從敘述“溲”“小便”“癃”“溺血”“膀胱”這些有關的材料去理解和探討當時有關“淋”病的記載。
仲景對于“淋”的癥狀和治療作了概括的說明:“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薄傲芗也豢砂l(fā)汗,發(fā)汗則便血?!背彩喜≡窗选傲堋狈譃槭?,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血淋、寒淋(即冷淋),并說明諸淋是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腸,下于胞,行于陰為溲便也。腎氣通于陰,陰、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飲食不節(jié),喜怒不時,虛實不調(diào),則府藏不和,致腎虛而膀胱熱也。膀胱津液之府,熱則津液內(nèi)溢而流于睪,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積于胞。腎虛則小便數(shù),膀胱熱則水下澀,數(shù)而且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起數(shù),小腹弦急,痛引于臍?!毖灶H明晰,可補仲景之未備。
自病源以后,千金有氣淋、石淋、膏淋、勞淋、熱淋之分。以后醫(yī)家代有闡述:認為諸淋所發(fā)皆腎虛而膀胱有熱,膏、血、砂、石從小便道而出,于是有欲出不出,淋瀝不斷之狀,甚則窒塞其間,令人悶絕。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直指)。淋者小便淋瀝澀痛,欲去不去,去而又來(醫(yī)鑒)。淋皆由心腎氣郁,小腸膀胱不利或忿怒房勞、忍尿、酒肉、濕熱下流于于肝經(jīng);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火爍為砂石淋,如湯罐煎久而生磏(入門)。淋癥所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或因厚味。蓋房勞者陰虛火動,忿怒者氣動生火,醇酒厚味者釀成濕熱,積熱既久,熱結(jié)下焦,所以淋瀝作痛,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膏如砂如石(丹心)。這些記裁,大同小異。可以說“淋”主要的癥狀是小便不利,滴瀝短澀,欲去不去,欲止不止,燒灼刺痛,伴著病狀的進行,可能還會發(fā)生脈數(shù)身熱,唇燥口渴,消化不良,食思厭倦,精神萎靡等證。
后來將“淋”分為五淋:石淋(又名砂淋):如湯瓶久在火中,底結(jié)白
磏,小便不能快利,砂石隨小便而出,
莖中刺痛。氣淋:氣化不行,小腹脹悶,尿澀常有余瀝。膏淋(又名肉淋):滴下濁液脂膩如膏如糊,由于腎虛不能制約脂液。勞淋(又名虛淋):思慮過度,勞倦虛損,強力入房,勞傷于腎,小便不利,遇勞即發(fā)。熱、血淋:三焦郁熱傳入胞中,小便赤澀,如小豆羹汁,甚則尿血而痛。
“淋”在中醫(yī)是泛指一切利尿困難的病。泌尿系各臟器的病變,幾乎大半都有“淋”的見癥,生殖系器官一部份病變,也可能有“淋”的見癥。
為了進一步探討,現(xiàn)將泌尿系臟器有關“淋”的病變,略為引述于下:
(1)腎:①因結(jié)石的刺激,以致出血發(fā)炎。②因細菌侵入,以致發(fā)炎化膿。
(2)輸尿管:因膀胱及腎臟諸病變的蔓延致生炎癥。
(3)膀腕:①因膀胱內(nèi)容充滿時,突受打擊或跌傷,以致發(fā)炎。婦人尚有因難產(chǎn)影響及手術(shù)以致?lián)p傷的。②因病菌侵入或受化學刺激而引起炎癥。③膀胱結(jié)石或系自發(fā),或系來自腎臟,每因運動而致尿時出血澀痛。此外尚有膀胱腫瘤及結(jié)核。
(4)尿道:因外傷及細菌而成炎性,可能延及膀胱、輸尿管、腎盂。
此外婦女陰道易于感染,所以尿道炎常伴生殖系各器官的炎癥而發(fā)生。
可以說凡因泌尿器官疼痛,尿意急迫,無論膀胱虛實常有尿意,每次便出尿量甚少,或僅點點滴滴如粟狀,這便是中醫(yī)所稱的“淋”,亦即仲景所說的“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敝灰羞@種證候,大都可以運用中醫(yī)治“淋”的方法治療,而收到相應的療效。這便是中醫(yī)隨證療法的特點。
陸淵雷在金匱要略今釋內(nèi)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對“五淋”曾作如下解釋:“石淋即膀胱結(jié)石,氣淋以膀胱小便皆滿為候,則是膀胱壓縮肌之麻痹,或括約肌之痙攣;膏淋當即淋毒球菌之病,然腎臟或輸尿道有寄生蟲時,小便中亦富有脂肪,呈乳糜狀,亦即所謂膏淋也;勞淋、血淋未能確指為何病,要無非膀胱之炎癥癌腫,或泌尿器之結(jié)核耳。”這樣解釋簡要可從。但我以為“腎石”亦應包括在石淋之內(nèi)。勞淋或系“淋”病未及時根本治療,淹延歲月,以致往往愈而又發(fā),發(fā)而又愈,反復互見,當體力衰弱,精神勞倦之時尤易發(fā)作。所以說“思慮過度,強力入房,遇勞即發(fā)?!币虼吮容^難于找到相當“勞淋”的現(xiàn)代病名。至于膏淋或說可能是前列腺炎,前列腺漏等病,但陸氏認為是淋毒菌病。一般來說淋毒的傳染病是指中醫(yī)的白濁,但我們不能說既然白濁是淋毒病,膏淋便不可能含有淋毒 病,形成重重疊疊,其實如果明了中醫(yī)的病名多少
是基于“辨證論治”而來的,也就是說從證候而立名的(如稱糖尿病為下消,肝、
膽病為黃疸,結(jié)石為砂石淋),難免有重疊之處,還是值得研究。
二、略談五淋的療法
治病首先要確定“寒熱”是中醫(yī)診療原則之一,惟有如此才能收到確實的療效。五淋癥狀雖各不同,但是“淋”多因于熱、冷者絕少,這一點可以從內(nèi)經(jīng)、病源、仲景諸書和歷代醫(yī)家的論證治方以及平時臨床的實際觀察而加以肯定。
病源以石淋系“腎虛為‘熱’所乘則成淋?!睔饬苁恰鞍螂住疅帷疅釟狻魅胗诎疅帷瘎t生實,令胞內(nèi)氣脹,則小腹?jié)M,腎虛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勞淋是“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睙?、血淋是“三焦有‘熱氣,搏于腎,流入于胞而成淋……其‘熱’甚則變尿血;血淋者是熱淋之甚者則尿血,謂之血淋?!?后來以小便出血而痛的是淋,不痛的是尿血)綱目曰:“諸淋皆屬于‘熱,,雖有冷淋,蓋千百中之一也。”景岳曰:“淋之初病,則無不由乎‘熱’劇,無容辯矣?!标愋迗@曰“此證(指淋癥)多系‘熱,結(jié)膀胱,故列于熱證。”丹溪曰:“淋雖有五,皆屬于熱?!?/p>
劉完素原病式曰:“世傳方論,雖曰冷淋,復用榆皮、黃芩、遽麥、茯苓、通草、雞蘇、郁李仁,梔子之類寒藥治之而已,其說雖妄,其方乃是……或謂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醇酒溫藥而愈者,然則冷歟?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藥也。蓋醇酒益智之性雖熱而茴香之性溫,滑石之性寒,所以能開發(fā)郁結(jié),使氣液宜通,熱散而愈也。”所以說淋病一般是用宣通氣液、清熱利水的藥,使病隨利減。如果病情比較復雜的,還要根據(jù)病情適當予以清心、疏肝、滋陰、化陽,運用中醫(yī)逆治、從治的方法。上面用醇酒、茴香溫熱藥治淋,不是正治而是運用隨癥從治收到效果,這些溫熱藥品究竟作為輔藥(佐或使)的時多,作為主藥(君)的時少,一般仍未脫出宣通利水的方法。
歷來對于淋病有忌補忌汗的說法,認為淋最不可用補藥,前人有“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澀,熱得補而愈盛?!比绻晃墩`補,必致小便不通,大便閉塞,危及生命,不可用補藥更不可用止?jié)帲倬暗摹傲芗也豢砂l(fā)汗”歷來治淋引為戒條,認為淋病是熱結(jié)下焦膀胱津液已受煎熬,如果再加發(fā)汗,是重耗津液,犯了虛虛實實的禁忌。
東垣治淋,認為口渴而小便不利的是熱在上焦,宜清肺,要用淡滲藥品,清金瀉火以滋水上源;口不渴而小便不利的,熱在下焦,宜滋陰,要用氣味俱陰的藥以清熱滋腎泄水下源。這些都是臨床可貴的經(jīng)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