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1686-1762),清代書畫家。鮮,一作觶,宇宗揚,號復堂、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單人,曾為宮廷作畫,后任滕縣知縣,為政清簡,以忤大吏罷歸。在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擅畫花卉蟲鳥,初師蔣廷錫,畫法工致;又師高其佩,進而趨向粗筆寫意,并取法林良、徐謂、朱耷,落筆勁健,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有氣勢,有時使用重色或彩墨結合,頗得天趣。因在揚州見石濤作品,風格一變,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喜用破筆潑墨作畫,任意揮灑,其作品具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點。而且他還善于在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變化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壇有著較大的影響。傳世作品有《五松圖》《芭蕉萱石圖》和《墨荷圖》等。李鱓是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裔孫,后代定居江蘇鎮(zhèn)江。
秋園雙禽 軸 紙本設色 1756年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縱觀此圖,艷麗清雅,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畫中繪有石榴、蜀葵、萱花數(shù)株,石榴樹虬曲多姿,斜插于畫面,單就樹冠便占領了大半尺幅。枝上開滿了紅彤彤的榴花,在翠綠葉子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艷奪目,碩大的石榴有的已經(jīng)成熟,果皮裂開,露出了鮮嫩的果肉,把樹枝壓得彎彎的。兩只白頭翁落在枝頭,沐日迎風,巧得生機。它們相互對視,仿佛鳴叫著,好似正為這成熟的金秋歌唱。樹下盤石林立,秋葵、萱花、蘭花穿插于石縫間,它們姿態(tài)各異,隨風搖曳。這多姿多彩、蒼茂繁盛的花草樹木,清新和煦的秋風,一切都是這樣的和諧、恬適、美好,真可謂是“人間好畫圖”。畫上落款:“乾隆二十一年,歲在丙子夏五寫。復堂懊道人李鱓?!?/p>
此作為豎構圖,全景式布局,以斜角取勢。筆墨酣暢淋漓,利落灑脫,技巧純熟,功力深厚,率意中見純真。筆法有張有弛、有快有慢、變化豐富,墨色濃淡相宜且虛實有度。石頭以橫筆側鋒橫掃而成又略施赭色,樹木則勾畫皴擦而成。樹葉用三綠加墨直接勾畫而成。石榴和各種花朵都是勾畫后加之赭色、白粉、胭脂等色暈染,使畫面色調(diào)鮮麗多彩,高貴典雅。風格除作者之本色外,仍保留有南沙風致。
忠孝圖 立軸 設色絹本
長年百子富貴圖 立軸 1766年作 長春富貴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松石紫藤圖 立軸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中蒼松高大挺拔,聳立天地之間,枝干虬勁盤旋。紫藤碎玉珠花,盤繞垂掛枝頭。松下一叢牡丹,國色天姿,明艷動人。此畫工整細致,設色雅致,為作者初師蔣廷錫時的作品,雖沒有他后期豪放宕逸的風格,但自有清雅秀潤的韻味。
五松圖 立軸
題識:有客要余畫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勁節(jié)古臣工,搢笏垂紳立辟雍。頹如名將老龍鐘,卓筋露骨心膽雄。森森羽戟舊軍容,側者臥者如蛟龍。電旗雷鼓鞭雨風,爪鱗變幻有無中,鸞鳳長嘯泠在空。旁有蒲團一老翁,是仙是佛誰與從。白云一片青針縫。吁嗟,空山萬古多遺蹤,哀猿野鶴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蒼穹。兎毫九折雕癡蟲,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盡呼嵩,懸之君家桂堂東,俯視百卉兒女叢。李鱓。鈐印:鱓印、宗楊
李鱓好作《五松圖》,有多幅傳世,可見求索之眾,酬應之繁,其名之盛也。此作用筆頗嚴整,墨色尤鮮潤,樹之參差起倒亦顧盼生動,無暮年荒率頹唐之習,是其同類作品中之佳者。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五松圖 立軸 紙本 1744年作
款識:有客要余畫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勁節(jié)古臣工,莰笏垂紳立辟雍;頹如名將老龍鐘,卓筋露骨心膽雄,森森羽戟舊軍容;側者臥者生蛟龍,電旗雷鼓鞭雨風,爪鱗變幻有無中;鸞鳳長嘯冷在空,白云一片青針縫;旁有蒲團一老翁,是仙是佛誰與從。吁嗟!空山萬古多遺蹤,哀猿野鶴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蒼穹?兔毫九折雕癡蟲,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盡呼嵩。懸之君家桂堂東,俯視百卉兒女叢??陀兴鳟嬑逅烧?,爰作長歌以題。乾隆九年七夕懊道人李鱓寫于楚陽之萬柳莊。
《五松圖》的用筆,借鑒了明代花鳥畫家林良的方法,穩(wěn)健沉著,干凈利落,線條準確,恰到好處。林良是明代宮廷畫家,于正統(tǒng)—成化年間供職,授“錦衣衛(wèi)鎮(zhèn)撫”。當時畫院的畫家們大都墨守成規(guī),小心供職,在兩宋傳統(tǒng)的舊法上,均未見有新的突破。而林良和“錦衣衛(wèi)指揮”呂紀,能兼工帶寫,形成自己的獨特面目,對后世影響較大。這幅畫,就能從他們這里找到根源。五棵巨大的松樹打破成法,構圖直、斜、曲、橫,穿插有致;用墨焦枯濃淡,干濕交互,加上左上角題詩,使得整個畫幅和諧完整,統(tǒng)一而又富有韻律,詩的內(nèi)容又點明了畫的主題,它是畫家情趣的具體表露。
五松圖 水墨紙本 福祿五松圖 立軸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李鱓一生,多次畫過五松圖,估計都是應人之請為祝壽而作。此幀松樹的參差低昂,向背招應,濃淡聚散都極經(jīng)意,用筆亦遒勁沉著,與極晚年的荒率頹唐判然有別,是他六十前後的佳作。
五松圖 水墨紙本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747年作
款識:乾隆十二年歲次丁卯秋九月仿天池筆意寫于城南升仙浮漚館。復堂懊道人李鱓。印鑒:復堂(白文)、鱓印(朱文)
錄文:有客要余畫五松,五松五樣都不同。一株勁直大臣工,搢笏垂紳立辟雍。頹如名將老龍鐘,卓筋露骨心膽雄。森森羽舊式奮軍客,側者臥者似蛟龍。瓜鱗變幻有無中,白云一片春針縫。雷旌電鼓鞭而風,傍有蒲團一老翁。哀猿野鶴藏心胸,安能屈曲盤蒼穹。吁嗟空山萬古多遺蹤,我將墨汗邀群公。兔毫九折雕癡蟲,五松五老盡呼嵩。懸之君家掛堂東,俯視百卉兒女叢。有客要余索畫五松者,余以直者比之大臣,禿者比之名將。一側一臥如蛟如龍,蒲團之松或仙或佛,爰作長歌以題。
《五松圖》是李鱓自壯年到暮年反復創(chuàng)作的題材。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就有12幅,年代跨度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不等,章法、造型和筆墨畫亦各具特色。《五松圖》的創(chuàng)作反應了李鱓的人生理想和不同時期升遷榮辱境況下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了他的藝術追求,并非簡單的“借物寓意”,歷來引起美術史家的重視不是沒有原因的。此《五松圖》為揚州文物商店舊藏。創(chuàng)作于乾隆十二(1747)年,其時作者年六十二歲,已從山東返回興化老家。畫家以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將松樹比作功臣名將,通過贊其剛正不阿、不畏強暴的風范,寄望于造就各種社會中品格高尚的人們。畫面尺幅巨大,構圖飽滿,氣勢逼人。五松或立或側,或仰或臥,錯落有致,松枝長短、粗細濃淡皆處理精當,極盡變化。長篇款書顏筋柳骨,汪洋恣肆,穿插錯落,變書畫互補為詩書畫三者的相生互動,大大增加了畫面氣勢,造成了不拘繩墨,天骨開張的奇效,是作者晚年不可多得的精品。
五松圖 立軸水墨紙本 乾隆十六年(1951)八月作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乾隆十六年(1951)作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乾隆十六年(1951)八月作 五松圖 水墨紙本 乾隆十八年(1953)作
五松圖 1754年作
李鱓的作品在題材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文人畫題材,被稱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另一種是其他的花鳥蔬果。雖然松、竹、梅的題材是前人反復描寫過的,但李鱓每每賦予新意,在這方面,《五松圖》最具代表性。
李鱓采用類似詩歌中的“比”、“興”手法,描繪了五株松樹形態(tài)上的不同特點,結合著題詩,體現(xiàn)了他認為可以稱贊的五種品格,一株突出了松樹的勁直恭立,比之身在廟堂的大臣,強調(diào)的是其躬謹事國,剛正不阿;一株表現(xiàn)了松樹的體已衰老而精神勃勃,頂禿了,樹干仍然卓筋露骨,比之為曾上沙場的老將,強調(diào)了松樹的膽氣尚雄,軍容依舊;另兩株一側身,一臥身,松枝紛披如馬尾松,比之為一龍一蛟,強調(diào)了它們不受約束,鞭風撻雨,變幻無窮的豪情;再一株松樹,形象如同黃山的蒲團松,比之為世外的仙佛,強調(diào)出“白云一片青針縫”那種悠然自得的樂趣??梢哉f,這五種松樹所代表的五種人品,李鱓本人并未褒貶,而是歌頌了自認為應予稱贊的品質和情操。
李鱓一生多次作《五松圖》,與他的身世經(jīng)歷和思想變化,有著極大關系。他兩度為官,兩番下野為民,不但有“護蹕直入古北口”的機遇,也有更多不得志的歲月。現(xiàn)知李鱓最早的一件有年款的《五松圖》,即作于他匹馬離京,途窮賣畫的時候。而他最晚的有年款的《五松圖》,則作于他滕陽解組,冷落江湖的歲月。當然,創(chuàng)作于不同時期的《五松圖》,也因為思想情感上的不同,有所差異。比如早期的《五松圖》,由于還“到頭不信君思薄”,指望重新得寵,所以盡管已確立了用五松象征不同的品格,但在形象描繪上并沒有著意表現(xiàn)五松的不同個性特征。這幅《五松圖》,已經(jīng)到了李鱓的后期,他也無意為官,終于在藝術上達到頂峰,筆墨精能灑脫,布局密而不亂,跳出了正統(tǒng)的藩籬,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藝術成就。
李鱓的《五松圖》流傳于世已知12幅,每幅均畫古松五株,有直有曲,有側有臥,穿插掩映,各具其態(tài)。這幅《五松圖》,略近于廣州市美術館藏本,稍覺靈活有變化,題詩則與眾不同,為七絕一首,詩曰:“骨干多年風雪里,青針一片白云封。說到歲寒君子節(jié),古今林下五株松”。署款為“乾隆十九年八月復堂李鱓”,由此可知,當時李鱓69歲,在有年款的李鱓《五松圖》中,它是唯一不題《五松圖詩》的特例。這幅《五松圖》,畫卷一股凜然蒼茫之氣,李鱓的藝術特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面上的五株松樹,各有不同,布置茂密,枝多盤結,畫法寫實,筆墨嚴謹。松樹或勁直如臣工,或頹禿如老將,或瀟灑如龍蛟,或散淡如仙人。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755年作
款識:有客要余畫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勁直古臣工,搢笏垂紳立辟雍。頹如名將老龍鐘,卓筋露骨心膽雄。森森羽戟舊軍容,側者臥者生蚊龍。電旗雷鼓鞭雨風,爪鱗變幻有無中。鸞鳳長嘯冷在空,旁有蒲團一老翁。是仙是佛誰與從,吁嗟!空山萬古多遺蹤。哀猿焚鶴枯僧縫,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蒼穹,兔毫九拙雕癡蟲。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盡呼嵩。懸之君家掛堂東,俯視百卉兒女叢。乾隆二十年歲在乙亥清和月寫于城南升仙蕩之浮漚館。復堂懊道人李鱓并題。
印鑒:宗楊(朱)鱓?。ò祝┐箝_笑口(朱)石癖(白)
《五松圖》李鱓的一幅精品。畫家以象征手法,將松比作功臣名將,贊其剛正不阿、不畏強暴的風范,有多幅《五松圖》流傳至今,章法、造型和畫法各具特色,均題以長歌,只是字數(shù)略有不同,國內(nèi)外均有收藏。此幅《五松圖》畫面構圖飽滿,氣勢逼人,干堅似石,騰聳凌云,使觀者拓舒襟懷。尤為獨到的是他打破常規(guī)中前松濃而后松淡的一般畫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仍具空間感,因為在陽光照耀下,便呈此景,足見李鱓對生活和自然深刻敏銳的洞察力。畫家以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將松樹比作功臣名將,通過贊其剛正不阿、不畏強暴的風范,寄望于造就各種社會中品格高尚的人們。畫面尺幅巨大,構圖飽滿,氣勢逼人。五松或立或側,或仰或臥,錯落有致,松枝長短、粗細濃淡皆處理精當,極盡變化。長篇款書顏筋柳骨,汪洋恣肆,穿插錯落,變書畫互補為詩書畫三者的相生互動,大大增加了畫面氣勢,造成了不拘繩墨,天骨開張的奇效,是作者晚年不可多得的精品。
柏齡圖 鏡心 1742年作 竹 立軸 芝蘭松石圖 鏡心 1756年作
梅蘭竹圖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以墨彩寫竹、梅、蘭三君子。翠竹修長挺拔,竹葉縱橫紛披。梅樹盤根錯節(jié),造型奇特,似龍舞九天。幽蘭則清雅秀逸,姿態(tài)飄搖。墨之濃淡相宜相輔,多以雙鉤縱筆勾出梅之枝干,濃墨點苔,圓筆寫花,極富情趣。幽蘭以濃墨寫出,似有臨風飄逸之姿。畫面繁雜卻有序不亂,構圖大氣豪放,筆勢勁健自由,情趣天成。
古柏凌霄圖 松石圖 立軸紙本 1754年作
松藤圖 立軸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李鮮寫意畫中之精品,圖中之松,不見首尾,可見其雄偉。老藤盤繞,枝葉交錯,用筆揮灑,用墨酣暢。
花石鵪鶉 鏡心 官上加官 立軸 富貴基石 立軸
石榴秋葵圖 1754年作
在某種意義上,李鱓鏗鏘的筆墨可以看做是清中期花鳥畫通向晚清海派趙之謙和吳昌碩闊筆寫意的中途橋梁。這也就是陳師曾在《清代花卉之派別》中所說的“至李鱓一變”。此幅《石榴秋葵圖》按題跋所記為乾隆十九年(1754)所作,為李鱓69歲時的作品。畫作運筆精當,賦色雅艷,花果崢嶸,瘦石嶙峋,很好地達到了主體的超越和藝術境界的自我確立,代表著李鱓晚年花鳥藝術所達到的高度。
桃花柳燕 仿六道人筆意 立軸 設色絹本
鴛 鴦 立軸
乾隆九年左右,李鱓解組滕陽,返回江蘇興化老家,直至去世,這一時期的畫風較之前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即板橋所指出的“六十以外又一變也”。此《鴛鴦圖》軸作于乾隆十四年,作者時年六十四歲,為晚年變法時期的力作。畫面描繪荷塘水畔,鴛鴦雙棲。筆墨老硬遲厚,頗重筋骨,并無板橋所言散漫頹唐之病。畫中動物簡直呼之欲出。
柳陰雙鴨 鏡片設色紙本 乾隆五年(1740)年作
款識:慣寫雙鳧臥柳塘,蓼花風度也悠揚。我家家在滄浪北,千畝湖田少稻梁。滕縣思綠楊灣,李鱓有作,時乾隆五年夏五。印鑒:鱓印
李鱓,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中年始畫風變化,轉入粗筆寫意,大膽潑辣,揮灑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氣勢。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此作用筆酣暢淋漓,造型整體夸張,布局大氣簡潔,柳條下垂飄揚,用筆尤為疏朗酣暢,造型奇特,似龍舞九天。墨之濃淡相宜相輔,以雙鉤縱筆勾出柳干。雙鴨雌雄相呼,共沐春光。柳樹用濃墨點苔,白粉點花,極富情趣。畫面簡潔有序,構圖大氣豪放,筆勢勁健自由,情趣天成,江湖之思,躍然紙素之間。
蕉蔭睡鵝 立軸 設色紙本 1749年作
款識:為愛鵝群去學書,豐神豈與右軍殊。近來不買人間紙,種得芭蕉幾萬株。乾隆十四年六月,臨天池本于綠楊灣邨舍,懊道人李鱓。印鑒:李鱓、復堂、滕薛大夫
《蕉陰睡鵝圖》繪制于乾隆十四年,這年李鱔六十四歲,正是他在藝術上處于顛峰時期。畫中有其自題詩一首:“為愛鵝群去學書,豐神豈與右軍殊,近來不買人間紙,種得芭蕉幾萬株,乾隆十四年六月臨天池生本于綠楊灣村舍”。由此可見這件畫作是在揚州賣畫時所繪的。
作者雖然在詩中自題是學明代徐渭的,但其實是仿明四家之首沈周《蕉鵝圖》。至今尚沒有發(fā)現(xiàn)徐渭的蕉鵝圖傳世,倒是沈周有此圖存世。和這件作品相比,只是在鵝的形體上略有變化而已。畫中前景是一只酣睡的白鵝,用筆粗曠簡潔只在鵝的頭部略用顏色點染。筆墨不多,然其意境卻是幽深廣大的。在道教中鵝是帶有靈仙性質的仙禽,王羲之寫經(jīng)換白鵝的故事家喻戶曉。作者筆下的鵝比自然界真實的鵝還要碩大,有一種超然于塵世的仙靈之感。這是李鱓之所以為大家的原因,他筆下的花鳥不是自然界花鳥的翻板,而是借物抒懷是作者理想的再現(xiàn)。他用充滿水份的大墨點來表現(xiàn)園林中的平坡,再以枯墨狂寫出勁草。動靜之間的關系處理極妙。李復堂對自己筆墨之道有以下的自述“蘇、米、倪、黃盛于元宋,有明若文衡山之文秀,白石翁之蒼老,天池生之幽怪……本朝虞山夫子,畫苑傳人,高司寇指頭生活,別開生面。八大山人長于用筆,清湘大滌子長于墨,至予則長于水。水為筆墨之介紹,用之得法,乃凝于神,甚矣,筆墨之難也……”。通觀此畫,我們對他的筆墨觀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悟。芭蕉是李鱔經(jīng)常繪制的植物,用筆重厚水氣淋漓。這件作品中的芭蕉,用水氣淋漓,枯濕濃淡均在一瞬間完,讓人嘆為觀止。
李鱓有一個非常獨特的作畫習慣,這就是同樣構圖的畫,他會在不同的時間內(nèi)反復為之。所以傳世的李鱓作品中有數(shù)本者很多。但是他每次作畫時,并不是機械地自我仿制而是每次均有變化。如南京博物院和東京博物館皆藏有他的《土墻蝶花圖》,二本的構圖雖然大致相似,但是筆墨的情調(diào)卻大不相同。以這件作品來說,目前見到的有三本:一本為橫幅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由于保管不善品相很差,鵝身的白粉返鉛嚴重。另本現(xiàn)藏于揚州博物館,是乾隆十五年所作的比此本晚了一年。從構圖上看基本相同,只是在鵝足部的處理上略有差異。揚博本用了云煙虛渺法,沒有將足部畫完整。而此本則完全把足畫出來整體性較強。三本相比以此本為最佳。南博本的品像太差,雖是真跡但“精”、“新”二字不夠。揚博本在芭蕉的葉片組織上比較零亂,鵝的描畫也比較粗糙。而此本真、精俱備,虛實的處理得當,是不可多得的李鱓珍跡。
蘆雁 立軸 荷塘雙蟹 紙本 河蟹
蘆雁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李鱓是清代“揚州畫派”的重要畫家。他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fā),以破筆潑墨作畫,形成自己任意揮灑的獨特風格,加上參差錯落的書法,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蘆雁》立軸很好的詮釋了李鱓所獨有的商標一樣醒目的經(jīng)典畫風,兩只蘆燕和幾桿葦葉,以空靈的意境將動靜之別統(tǒng)一起來,那標志性的長題一氣呵成。
年年富貴 立軸 1745年作 幽禽對語 立軸 設色紙本
平分秋色 立軸 紙本 1730年作
款識:莫笑田家老瓦盆,也分秋色到柴門。囪風昨夜園林過,扶起霜花扣竹根。雍正八年中冬,懊道人李鱓寫。鈐印:復堂、懊道人我用我法師法自然
在清代中期“揚州八怪”這群畫家中,做過官的有,但能以書畫“供奉內(nèi)廷數(shù)載”,并且作品被清宮《石渠寶笈》收錄的,李鱔可能是僅有的一位,可見當時他的繪畫聲譽之高。李鱔工詩書,善寫意花鳥,兼能山水,風格獨特,富有創(chuàng)造性,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繪畫與金農(nóng)齊名,對后世畫壇影響甚大,特別是他的寫意花鳥,被認為是“揚州八怪”中成就最卓著的之一,得到很多畫家的贊揚。
這幅《平分秋色》是李鱓在獲得第二次進入宮廷機會后,所繪制的一幅佳作。雍正八年這一年,李鱓得到了第二次進入宮廷的機會,但他并未因討統(tǒng)治者歡心而一味摹古,從事工整嚴謹?shù)睦L畫,而是仍以自己的繪畫理想放筆寫意。此年冬天,他創(chuàng)作了這幅《平分秋色》。畫面中置一盆菊花,另有一盆月季,構圖頗為講究,設色淡雅而明快,菊花以濃淡相間的墨色,粗筆皴寫描繪,用筆于蒼勁雄強中見放縱,勾、皴、刷、染相結合,使菊花富有立體效果而不死板;菊花的枝干以飛動之筆出之,花葉則縱橫交錯,似頑強地抗爭著狂風的搖曳;技法上于潑墨淋漓間,隨意點染,但卻不零亂,很有整體感,線條粗細、剛柔相間,充分地表現(xiàn)出物體的生動情態(tài);尤其是在擅于用水的表現(xiàn)上更為突出,畫面至今仍像剛畫完時一樣濕潤清新。此圖是李鱔寫意畫的一幅代表作,體現(xiàn)了他以抒發(fā)性情為個性的畫風,他以精煉的筆墨抒發(fā)出內(nèi)心的郁積情感,所謂狀物寫心,兼而得之者也!本幅款識似在表現(xiàn)自己再入宮廷,能如藤蘿攀松一樣,花發(fā)高枝的得意心態(tài)。李鱓在繪畫上得到了蔣廷錫的真?zhèn)鳎瑫r又向指畫名家高其佩學習,加上他自己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而成為清代畫壇上開宗立派的人物,他的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著很大的影響。
桂花芙蓉 立軸 設色紙本 1727年作 牡丹湖石圖 鏡心
花 卉 立軸 富貴長壽 立軸
花鳥 立軸 杏花春燕圖 設色紙本
花卉 手卷
花卉 橫披 水墨紙本
墨菊圖 立軸 紙本
牡丹 立軸 水墨紙本
菊石 立軸 菊 石 立軸
牡丹雙清圖 水墨紙本 牡丹圖 立軸 1711年作
雄雞唱富貴 墨色紙本
并蒂鴛鴦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752年作 荷 花 立軸 水墨紙本 1736年作
河塘野趣圖 立軸 紙本
李鱓書法古樸,有金石氣,晚期較為奔放。此圖繪荷塘野景,荷花荷葉錯落有致,白鷺獨立于岸邊,用筆能縱橫馳騁,自放胸臆,不拘繩墨,是構圖較為豐富的一幀作品,值得借鑒。
果蔬雜卉冊 冊頁 水墨紙本 1755年作
此冊皆墨畫,或作梧桐蕉竹,或作霜菊寒梅,或作柳枝棲蟬,或作古干松鼠,或蘭花、或葡萄、或鱗介。其中魚、蝦、松鼠、鳴蟬皆李鱓平日畫中少見,可見是興來之筆,故妙趣別出,意韻天成。乾隆二十年,李復堂已七十高齡,此冊多用枯筆焦墨,然蒼老拙重而備極淹潤,且多長題,書法亦勁健厚樸,極盡枯濕濃淡,輕重徐疾之變,是他的精作。冊后何維樸題云:“用筆奇恣,草草而成,若不經(jīng)意,而趣深韻足,白陽青藤不是過也。”所評甚當。
菊石圖 鏡心 紙本 1751年作
菜蔬圖 鏡心 水仙 軸 紙本
含笑桃花圖
西府海棠圖
菊花圖
水仙圖
秋葵圖
松鶴延年 立軸 設色紙本 鶴鹿同春 設色紙本
鐘 馗 立軸 設色紙本
山 水 立軸
山 水 絹本水墨 故園圖 立軸紙本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