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5天,10個,1000年!不用出省,廣東這10個千年古村落,讓你玩?zhèn)€夠!

導讀

石寨村,1400年歷史;

新田村,1700年歷史;

蘭寨村,2000年歷史;

……

廣東民政廳推出了10個古村,

個個都是千年歷史,

5天長假,值得一看;

請跟著《廣州舊聞(ID:gzjiuwen)》走……






韶關 ● 新田村

中原人遷徙嶺南第一村


具體地址:韶關 南雄市 烏逕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

主要看點:姓氏節(jié)、板凳龍

新田村全貌。


先有新田李,后有湞昌縣

西晉建興三年(315年),新田的先祖?zhèn)儚碾]西穿古道而來,在此繁衍生息,建立了一個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積淀的文化古村。

在秦以前,嶺南屬于南蠻之地。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楚國之后,越人為避秦國,一批批遷往南方。這時,大庾嶺上出現(xiàn)了一群南遷的越人。

后來因戰(zhàn)亂和自然災害頻發(fā),中原的漢族又多次向嶺南遷移,位于粵贛交界處的烏逕鎮(zhèn),成為漢人南遷定居的目的地之一,烏逕鎮(zhèn)在歷史上有著“中原南遷第一鎮(zhèn)”的美譽。

據(jù)《晉太常李公介卿傳》記載,西晉愍帝時,始祖李耿被貶始興郡曲江令,攜家眷南下,天亮時(當?shù)卣Z稱“天光”)經(jīng)過一座山,遂稱之“天光嶺”,李耿見新田古木參天,清河曲流,便在這里安了家。

新田村比建制于684年的湞昌縣(現(xiàn)在的南雄市)還早300多年,故當?shù)亓鱾髦跋扔行绿锢?,后有湞昌縣”的說法,又因李氏家族為該村最先抵達者,故稱“遷徙南雄第一村,遷雄第一家”。

新田村。


新田村,原名新溪村

韶關南雄市烏逕鎮(zhèn)新田村,位于廣東省北部的村落,自古便處于嶺南、中原之間遷移、商貿(mào)的交通要道;

新田村,原名為新溪村,“新”意為新開拓,“溪”指依山傍水。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因避宋仁宗趙禎諱,將湞昌更名寶昌(南雄),新溪更名為新田。

新田建村后,李氏子孫后代就一直在新田村繁衍,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新田村為中心的李姓族居區(qū)域。新田李族在南雄堪稱名門望族,清嘉慶知州羅含章在《新豐陂記》中曾給予高度評價:“新水為州屬產(chǎn)谷之區(qū),昌水縈回,舟航畢集??贾T志乘,李氏巨族,卓有英才。”

新田一角。


“姓氏節(jié)”與“板凳龍”

姓氏節(jié)是為緬懷自己姓氏先祖而舉行的節(jié)日,在新田村周圍的村落,居住著葉、李、童、黃等達60姓之多的村民,各姓的姓氏節(jié)各有不同,新田村李氏的姓氏節(jié)極為隆重。

李氏姓氏節(jié)從農(nóng)歷九月初十開始,為期6天。據(jù)考證,新田村姓氏節(jié)的形成,經(jīng)歷了祝壽、祭祀、慶賀、崇祀、仿效、俗成等階段。在祝壽階段,只是子孫們?yōu)橄茸胬罟⑴e行祝壽活動,后來逐漸演變成熱鬧的姓氏節(jié)。  

新田村舞板凳龍,始于唐代,據(jù)村里的老人講,人們在觀看龍燈時看得手癢,卻苦于沒有龍燈可耍,于是以所坐板凳為“龍”而仿效龍舞,“板凳龍”由此誕生。

新田的板凳龍有多種耍法,獨凳龍用一條家用的普通花條板凳裝飾上木刻或扎紙彩繪,兩三人舞。多凳龍則由五至十一人組成,每人各舉一凳,分飾龍頭、龍尾、龍身,數(shù)人協(xié)調(diào)行動,帶動著板凳搖來擺去,時起時落。無論是一條板凳還是多條板凳,在村民們的帶動下,都能像龍一樣盤旋翻騰,栩栩如生。

板凳舞。


有17座祠堂,現(xiàn)存有8座

 從明到清,村內(nèi)曾先后建有17座祠堂,現(xiàn)存有8座,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主體結(jié)構(gòu)。祠堂經(jīng)歷風霜洗禮雖有毀損,但許多細節(jié)部分仍保留了原貌。

莊嚴肅穆的祠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中,愛敬堂年代最為久遠,于1468年之前為李耿第二十二世裔李永潔所建,是新田村后房族人用于祭祖、婚喪禮儀以及舉行各種活動的重要場所。 

村內(nèi)的民居以及溝通民居的街巷,同樣保存著完整的格局。從村西的奎壁門樓開始,一條由南向北幾乎貫穿整個村莊的縱向軸線為主軸線;另一條東西走向的橫向軸線則串聯(lián)著愛敬堂、敘倫堂等幾座祠堂。

1934年10月26日,從江西信豐進入南雄境內(nèi)的紅軍部隊,對盤踞在烏逕新田的敵人發(fā)起進攻并取得戰(zhàn)役勝利,為悠久的新田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

村里的古景。





清遠 ● 豐陽村

四座門樓、三間祠堂

兩條古街、一間家廟


具體地址:清遠 連州市 豐陽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有1100多年的歷史

主要看點:“關雞籠” “祖宗節(jié) ”“ 唱春牛”

豐陽全景。


始祖為南唐“征南元帥”吳敬元

豐陽村的始祖為南唐“征南元帥”吳敬元。相傳五代時期,宋太祖趙匡胤率軍步步緊逼,對南唐形成了壓頂之勢,后主李煜無奈派遣吳敬元向西南進發(fā),后吳敬元率軍來到當時被稱為“桂陽”的連州,企圖在此開辟一塊根據(jù)地。

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吳敬元只能解散軍隊,解甲歸田,在鳳山南麓定居,逐漸繁衍,形成了豐陽村。時至今日,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豐陽原名“鳳陽”,因建于鳳山之南而得名,鳳山在古代被稱為“彩鳳朝陽”,為豐陽八景之一。“忽聽梧崗彩鳳鳴,朝陽舞罷暮煙橫,若非素抱沖霄志,安得飛騰上太清?!边@首詩,描述的即是“彩鳳朝陽”這一景觀

鳳陽后來改稱為“豐陽”,據(jù)說是為了避明太祖朱元璋家鄉(xiāng)安徽“鳳陽”的諱而改名,字雖改,但當?shù)厝酥两袢匀粚ⅰ柏S”念作“鳳”音。

豐陽南門樓。


世代相傳“關雞籠”習俗

豐陽人素有“關雞籠”的習俗。每年春耕季節(jié),幾人甚至幾十人在同一塊田里同時插秧,有人插秧速度較慢,又或者兩邊的人為了嬉鬧故意漏插,讓中間的人慢慢落伍,反復幾次,落后的人便鉆進了“籠子”里,豐陽人又把這種習俗稱為“捉鱔魚”。

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四,是豐陽村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祖宗節(jié),為慶祝豐陽村始祖吳敬元的生日而舉辦。在豐溪古廟前的戲臺上大演三天。

豐陽人喜看祁劇和唱祁劇,相傳是受先祖吳敬元的影響,建村起始,吳敬元就搭建了一座戲臺,凡是路過豐陽的戲班子,都要在這座戲臺上唱戲三天才能離開,以示對先祖的尊重。

村中一角。


溝通湖南、廣東和廣西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豐陽村是通往湘南和桂東的交通要道,明清至民國時期,這里聚集著南來北往的商人挑夫,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了一個處處散發(fā)著華夏古文化的南唐古村。

作為一條溝通湖南、廣東和廣西的重要通道,豐陽受來往商客的文化影響,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

豐陽有舞布龍的傳統(tǒng),逢喜慶日子,豐陽人常舞龍慶祝。布龍以黃色為主色調(diào),為配合布龍顏色,舞龍人在表演時也著黃色服裝。在他們的操作下,布龍昂首翹尾、上下翻滾,顯示出豐陽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唱春?!笔秦S陽人的民間歌舞藝術,表演人物一般七至九人,分飾生旦、丑角、婆旦等角色,伴隨著芒冬鼓、高邊鑼、硬鑼的樂聲,一場和諧、奔放的“唱春牛”表演生動呈現(xiàn)于眼前。

唱春牛。


亭子數(shù)椽合伴征人來坐坐

云程萬里同行過客去遲遲

 四座門樓、三間祠堂、兩條古街、一間家廟,是對豐陽村特色建筑樣式的最好概括。

豐陽的四座門樓分布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南門樓氣勢恢宏,門楣的石匾上是“南極星輝”四個大字,流暢大氣;最有氣勢的要數(shù)西門樓,經(jīng)百年風霜侵蝕而威嚴不減,厚重的門墻依然矗立在村西,守衛(wèi)著淳樸而勇敢的豐陽人。

三間祠堂分別是吳氏宗祠、學忠公祠和勝求公祠。

四座門樓框定了整個村子的格局,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巷道和朝陽門前的鋪頭街將整個村子溝通串聯(lián)。

在村外溝通湘南和桂東的古道上,香樹亭落于其間,亭內(nèi)一對石柱上刻有“亭子數(shù)椽合伴征人來坐坐,云程萬里同行過客去遲遲”,表達著豐陽人對來去過客的哲思。

北門樓。





韶關 ● 溪塘古村

曾是韶關南雄州府所在地


具體地址:韶關 南雄市 溪塘古村

現(xiàn)存時間:南漢建村,距今1100多年

主要看點:嶺南地區(qū)歷史最悠久的祠堂

俯瞰溪塘。


南雄的州府設在溪塘

 據(jù)志書記載,在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南雄的州府設在溪塘,歸屬于當時的南漢國。當時南漢皇帝劉龑早就覬覦贛南、閩南地域,他把雄州城建在靠近江西、福建的溪塘,目的是便于向贛南、閩南擴展領土,并在毗鄰贛南信豐縣的烏逕設重兵駐守。

五里山、觀音山、城隍廟、大轅門等地名依稀可見舊時雄州的規(guī)模,除卻有“周長六千八百八十尺”的州城外,附近還有朱古鎮(zhèn)、李屋排、聶嶺排、梅村院等諸多姓氏聚居地,由此可見,舊時溪塘人煙稠密,鼎盛一時。

后南漢亡,北宋立,雄州改為南雄州,并遷州城移到今址,溪塘一地的居民大多也隨新州府搬遷而搬遷。直至宋末,廣南東路安撫使陳福基致仕后,不愿事元,自珠璣巷遷居溪塘,后李姓、廖姓、鐘姓、吳姓、溫姓等族群陸續(xù)遷入溪塘聚居。

據(jù)有關書籍記載,“南漢,乾亨四年(920年),析韶州置雄州”“雄城東七十里,古志名蓮溪。初置雄州,經(jīng)之營之,度地居民,則于溪塘是卜,此古營建處也?!庇纱丝芍?,時有溪塘,曾名蓮溪。

老舊的青磚老屋發(fā)黃的墻體濃郁的古韻。


 “溪塘八景”:古溪塘的山水格局

 溪塘村這一地名自建村沿用至今,因“村內(nèi)有小溪流經(jīng),且池塘眾多”而得名。而今的溪塘,經(jīng)千年風雨洗禮,鱗次櫛比的屋宇、厚重的古匾石柱題刻猶存如舊,訴說著溪塘當年作為南雄州府的繁華。

溪塘以河為界分為水東、水西、水南三大片區(qū),基本包含了明代設立的蓮溪二郡的范圍,古人在《南雄溪塘陳氏七修族譜》中記錄有“溪塘八景”,生動描繪了古溪塘的山水格局。 

茂林古寺、左嶺蒼松、林鴉晚噪、水落沙明、右岸帆懸、鄰煙布結(jié)、后沼漣漪、中巨流石是為溪塘八景?!俺炕枘鸫稛?,甫接南鄰北院連;濃淡相交成陣候,清泉俯看若云天”描繪的就是鄰煙布結(jié)這一美妙景象。

“秋來潦盡漲痕收,一派安瀾水細流;不必蘆花沿岸吐,恍疑白鷺集沙洲”反映的則是溪塘秋天水落沙明、寂寥而獨具美感的場景。這些描寫溪塘八景的優(yōu)雅詩詞,將溪塘的山水景色概括其中。

古溪塘曾是“千家村、百家姓”之望郡地,輿圖廣闊,舟楫往來,溪水環(huán)繞??上q月風霜銷蝕了這些美景,溪塘八景如今已不復存在,但從流傳下來的詩句中,依舊可以窺見溪塘往日的秀麗山嶺、裊裊炊煙。

古屋。


嶺南地區(qū)最高軍事首領陳?;?/p>

 陳?;?,曾任宋朝僉書樞密院使、廣南東路安撫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戰(zhàn)區(qū)司令)。他曾怒斥奸相賈似道“泰山雖大,一指足以遮蔽,此亦天地極否之秋也”,后來辭官攜家眷到南雄珠璣巷定居。 

德祐二年(1276年),棄宋投元的呂思夔率大軍行至珠璣巷,親自到陳福基府上拜訪,勸道:“今之天下將為元所有,宋臣之降元者不失官爵,君之父子蓋不往仕焉?”陳?;鶆t語氣凜然反駁他:“吾恨不寧捐軀報國,興復宋氏江山,若為元用,是逆道而行也?!?/p>

陳福基響應陸秀夫等人號召,組織義兵數(shù)千人準備護國勤王,后來聽聞南宋兵敗,已無力回天,于是舉家退隱溪塘,于1306年去世,如今他的墳墓猶存,忠骨仍留于人世間。

“德星遺慶”牌匾。


嶺南保存最完整的李氏祠堂

 溪塘水西西平堂李氏宗祠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祠堂,經(jīng)考證,李氏祠堂是嶺南迄今為止,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李氏祠堂。

這座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宗祠,是李氏后裔為祭拜李晟公而設立的祖祠堂,最初為三進院落,后因戰(zhàn)亂被毀,清康熙年間重建,用青磚、土坯混凝土構(gòu)筑而成。

西平堂寬敞明亮,整體由12條以石基托圓木圍合而成,中間設天井采光通風,天井池用長條石砌筑;兩側(cè)走廊留有明式拱門,堂內(nèi)供奉西平王晟公的雕像。據(jù)考證,以“西平”為號的李氏祠堂在粵北地區(qū)僅溪塘所有,有“西平李氏第一祠”的美稱,如今李氏西平堂成為了西平李氏后裔尋根謁祖的勝地。

西平堂。





湛江 ● 蘇二村

蘇東坡二進荔枝村


具體地址:湛江 遂溪縣 建新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北宋年間從福建莆田遷居于此

主要看點:石狗崇拜 蘇東坡

全貌。


蘇東坡與荔枝村

早在北宋年間就有先民從福建莆田遷居于此,開基拓業(yè)。

早在北宋年間的建村初期,蘇二村因盛產(chǎn)美味的荔枝而得名“荔枝村”。后來,因為一些關于蘇東坡與村莊的傳說,更名為“蘇二村”。

相傳,蘇東坡當年被貶海南時,曾途經(jīng)荔枝村,見村口有一棵千年古荔,便慕名走進村中??上Ю笾Τ墒斓募竟?jié)已過,村中長老告訴他:“要嘗荔枝佳果味,待到來年五月時?!?/p>

三年后,蘇東坡奉命內(nèi)遷廉州,再次途經(jīng)荔枝村時,正逢五月。村中長老捧出最為鮮美的荔枝王“雙袋子”來招待他,蘇東坡終于如愿以償。為紀念蘇東坡與荔枝村的緣分,村民便將荔枝村改名為“蘇二村”,意為“蘇東坡二進荔枝村”。

此外,還有一說:蘇東坡當年從惠州被貶海南,途經(jīng)遂溪南北要塞“三十里官路”時,進荔枝村問路。荔枝村村姑后來知道此人是蘇東坡,為紀念他曾來過此地,便以蘇東坡排行老二作村名,即“蘇二村”。

全貌。


沖破朝廷禁令的紅磚建筑

 如今,漫步在蘇二村的青石小道上,顏色艷麗的紅磚大厝、昂首高翹的屋脊格外吸人眼球。然而,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紅色和弧形屋脊只能為皇宮、寺廟等高級建筑所用。蘇二村的建筑之所以如此大膽張揚,其實是受到了雷州半島獨特文化背景的影響。 

歷史上的雷州半島,接納了來自福建莆田等地的大規(guī)模移民。明代時,福建商人因海外貿(mào)易而發(fā)財,還見識到西班牙殖民地的紅磚建筑,也躍躍欲試。敢于冒險犯禁的閩南人不顧朝廷關于建筑顏色和樣式的禁令,開始在家鄉(xiāng)仿建西式的房屋建筑。而后,南遷的福建人才將這一建筑風格帶到了雷州半島。

如今的蘇二村,依然保留著幢幢紅磚房屋,但已無人居住,原居民早已遷入古村旁的新居中。但紅磚老屋依然是村莊的公共空間,每逢紅白喜事,村民還是會回到古村的祠堂老屋中擺設筵席、祭拜祖先。

年例盛會。


石狗崇拜融入了居民的生活中

 蘇二村也保留著雷州半島上普遍存在的石狗崇拜。石狗崇拜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散布在各地的石狗雕刻。《雷州半島石狗圖錄》中,記載了蘇二村的石狗雕刻,這些石狗大小不一,最大的高91厘米,最小的僅16厘米。

石狗崇拜已經(jīng)融入了蘇二村居民的生活中。每逢初一、十五或需要消災祈福時,村民便會呈上供品、點燃香燭來祭拜石狗。人們相信,石狗能保佑家族的香火傳承,還能辟邪消災。在干旱時期,村民也會祭拜石狗,以求得雷神興云布雨,保佑豐收。

西式洋樓。





惠州 ● 湖鎮(zhèn)圍

一個村就是一座城

一個圍就是一個圩


具體地址:惠州市 博羅縣 湖鎮(zhèn)圍

現(xiàn)存時間:北宋時期,胡氏遷居于此

主要看點:現(xiàn)存300多處古建筑

全貌。


是為湖、是為圍、是為鎮(zhèn)

 “一個村就是一座城,一個圍就是一個圩?!边@是惠州市博羅縣湖鎮(zhèn)鎮(zhèn)居民對湖鎮(zhèn)圍口口相傳的描述。湖鎮(zhèn)圍,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立基。北宋時期,胡氏遷居于此,生根發(fā)芽,并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村中第一大姓氏。明代時,惠州府授封湖鎮(zhèn)圍胡氏為“羅浮名宗”。

俯瞰湖鎮(zhèn)圍,南面一馬平川的田野,北靠古樹參天的后山。湖鎮(zhèn)圍四周臨水,環(huán)水原筑城墻一道。湖鎮(zhèn)圍頗具特色的地理環(huán)境,其實就藏在它的名字里。四面有水環(huán)繞,是為湖;又有城墻圍護,是為圍;村落儼然一個獨立的城鎮(zhèn),是為鎮(zhèn),故名湖鎮(zhèn)圍。 

據(jù)民國版《博羅縣志》記載:“善政巡檢司署在縣西北四十里湖鎮(zhèn)村,洪武四年建。”“湖鎮(zhèn)城,縣治西北四十里,明設巡司于此,故有城?!贝迕駬?jù)此認為,湖鎮(zhèn)圍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被設為巡檢司,得以四周建造城墻,設置城門,城墻外亦有護城河,因此得名“湖鎮(zhèn)城”。

原筑的環(huán)形城墻厚達1米,中央高、沿河低,為傳統(tǒng)堪輿選址的“龜背”地形。護城河引上游河流活水,寬20余米,深達6米,儲水量極大。在兩道防護的共同捍衛(wèi)下,湖鎮(zhèn)圍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水中孤島。

舊時的護城河外圍,還按北斗七星的天象設置了7座土墩,每墩高10余米,拱衛(wèi)著月牙狀的湖鎮(zhèn)圍,村人稱之為“七星伴月”。

全貌。


村內(nèi)現(xiàn)存300多處古建筑

湖鎮(zhèn)圍現(xiàn)存古建筑300多處,主要為祠堂、廟宇、書院、民居四大類。祠堂、廟宇等公共建筑多為胡氏族人建造。據(jù)村民回憶,胡氏族人在村中共建有八祠七廟,流傳著“一門一廟”“一房一祠”的說法。

然而,由于嶺南氣候濕熱,木材容易腐爛蛀蝕,村內(nèi)許多祠廟未能得到及時修繕,漸漸損壞甚至坍塌。雪上加霜的是,民國時期湖鎮(zhèn)圍與其他村發(fā)生械斗,許多房屋被破壞和燒毀。后來,民居得以修復,胡氏祠堂和愈寬公祠也被修復,且在80年代再次修繕,因而至今保留較為完整;其他廟宇則只剩下殘垣斷壁。

留存下來的胡氏祠堂是為紀念湖鎮(zhèn)圍開基祖文俊公而建造。祠堂始建時間不詳,但內(nèi)部的每一處建筑構(gòu)件,都在訴說著祠堂自明代以來歷經(jīng)的滄桑。蓮瓣覆盆形的咸水石柱礎、“幾”字形門枕石基座、凹凸的紅砂巖地面與墻裙,都帶有明顯的明朝特征;花崗巖墻裙和地面、青磚墻體、抹灰畫線的不同做法、穿透式瓜柱梁架的工藝,則是不同時代修繕留下的痕跡。

胡氏祠堂。


每年舉辦4次隆重祭祖

對湖鎮(zhèn)圍胡氏來說,開基祖文俊公和奠基人愈寬公是最重要的兩位先祖。在兩位先祖的生辰和忌日這四天,胡氏族人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祭祖活動,參加四祭的都是胡氏60歲以上的男性長者。據(jù)族人回憶,2015年初祭祖人數(shù)達到203人,場面蔚為壯觀。 

在紀念先祖的同時,胡氏族人也舉辦上燈儀式,迎接家族內(nèi)新生命的到來。上燈是指為過去一年內(nèi)新添的男丁到祠堂掛燈籠,但實際遠不止聽起來這樣簡單,上燈儀式前后準備的時間長達一個半月。這一傳統(tǒng)已經(jīng)傳承了幾百年。

往年,每至農(nóng)歷十二月,族內(nèi)開始籌備上燈事宜,準備物品、預定燈籠并打掃祠堂。進入正月后,熱鬧不斷。初一拜祖,初二下燈船,初五采青,初六請燈,初八上燈,十四請燈酒,十五結(jié)清賬單,十六謝客酒。至此,隆重而盛大的上燈儀式才圓滿結(jié)束。

上燈儀式。





汕頭 ● 洋岡村

 每百人擁有一座書齋


具體地址:汕頭市 澄海區(qū) 蓮下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土著浪俚和僚人聚居在此

主要看點:宋朝建成的永興街現(xiàn)在仍是中心

大梁岡、大娘巾、岐隴到程洋岡

 據(jù)考證,最初先有土著浪俚和僚人聚居在程洋岡,此后陸續(xù)有柯、鐘、黎、麥、詹等姓氏遷居于此。

隨著程洋岡的繁榮興盛,宋代到清代間,陸續(xù)有其他姓氏慕名遷入。如今村內(nèi)的蔡、陳、許、鄭、林五大姓氏就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遷入的。

程洋岡得名程洋岡之前,還有過大梁岡、大娘巾、岐隴等舊名。這些舊名多從久遠傳說或潮州語音譯得來,充滿美好愿望。

一說程洋岡土地肥沃,糧食高產(chǎn),得名“大梁岡”;

一說程洋岡舊時有一神狼化身為慈善大娘,在當?shù)鼐瓤嗑入y,村民為紀念她而取名“大娘巾”。

這些地名的由來并無文字記載,難以考究。

當?shù)匚幕瘜W者蔡英豪先生曾對此作過文化地理學的闡述,更接近地名得來的緣由。我國歷史上,河海交匯處沖積形成的沙石丘常被稱為隴或梁。而程洋岡就位于韓江干流東溪的入??谔?,又因兩邊有小山丘,故稱岐隴;中間由河灘沖積的地似大棟梁橫臥,故稱大梁岡。

虎丘山石刻。


永興街——宋朝起始的一直延續(xù)至今

至于程洋岡這一地名,則蘊含著“馳騁海洋”的寓意。自古以來,程洋岡人傍海而居、向海謀生。

昔日坐落于此的鳳嶺古港,便是鄉(xiāng)民們進出南海的重要港口。鳳嶺古港興修于北宋時期,是古時潮汕各地貨物轉(zhuǎn)運的優(yōu)良港口。據(jù)《澄??h志》記載,凡往來客舟多泊于此。透過典籍,可以想象鳳嶺港興旺之時,萬桅競發(fā)、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鳳嶺古港成為古時潮汕地區(qū)繁華海上貿(mào)易的一個縮影。 

鳳嶺港的興旺和程洋岡村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承載著程洋岡昔日繁華的古街老巷就是最好的證明。從程洋岡40余條街巷的名字中,還可感受到濃烈的商業(yè)氣息:永興街、新興街、紡車巷、成記巷、當鋪巷……

其中,始建于宋太平興國年間的永興街是程洋岡最古老的街道。最初的永興街只是一條小街,而后便隨著鳳嶺港的商貿(mào)發(fā)展起來。相傳鼎盛時期的永興街,鋪戶高達200多家。直到今天,這里仍是村中的商貿(mào)中心。

每百人擁有一座書齋

 向海謀生的程洋岡人,世代傳承著勇于創(chuàng)造、開拓冒險的精神,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實業(yè)家。出身于程洋岡經(jīng)商世家的薛同泰,年少時隨父親走南闖北,在全國多地創(chuàng)下“同源”號商行;歸返汕頭后,又建起大小近百間商行,對汕頭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薛同泰還牽頭成立了慈善基金“同濟善產(chǎn)”,資助創(chuàng)辦“同濟中學”。鄉(xiāng)賢重視教育,在程洋岡不算新鮮事。早在明清年間,程洋岡內(nèi)的書齋、私塾就四處林立,翰墨飄香,平均不到百人就有一座書齋。

從這些書齋中走出了不少人才俊杰。程洋岡人蔡熙是清道光戊戌科進士,曾任湖北多地知縣,為官公正,深得民心。程洋岡還培育出了醫(yī)藥界、學界、藝術界的人才。程洋岡醫(yī)家的醫(yī)術淵源自明代,傳承至今,名家輩出,如清康熙年間的醫(yī)術集大成者蔡俊心、蔡德仙,民國及新中國名醫(yī)蔡仰高、蔡純臣,還有推動國內(nèi)中藥微量元素研究的蔡載熙。藝術界則有畫家林璘、蔡士烈、蔡仰顏等,以及潮樂大師鄭祝三。 

丹砂古寺。





汕尾 ● 石寨村

擁有四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具體地址:汕尾 陸豐市 大安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至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

主要看點:古城墻 巷道 排水系統(tǒng)構(gòu)成石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開始建村

據(jù)《陸豐文史(第十一輯)》記載,石寨村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安陸縣時開始建村,到了明末清初進行大規(guī)模修建,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

“石寨”一名的由來,當?shù)亓鱾髦鴥煞N說法。一是建寨時村人就地取材,采石筑城,故稱“石寨”。另一個說法則是石寨村最先定居者為石姓人家,以姓取名,是為“石寨村”,當年石姓族人所建的石公爺廟至今遺跡尚存。

明朝崇禎年間,黃致健到大安鎮(zhèn)石寨村定居,成為石寨黃氏族人的開基始祖。黃氏來此開基時已有石寨之名,鄉(xiāng)寨雛形已成,但未成規(guī)模,只是個簡陋土寨。

全貌。


是“石寨”又是“石城”

至明末清初,黃氏家族因先后出現(xiàn)黃易、黃繼隆、黃德興等顯赫人物,成為當?shù)氐耐?,而其他姓氏家族逐漸遷出,最終形成黃氏一族獨居的局面。黃氏家族鼎盛時期擴建重修村寨,形成了今日人們看到的由古城墻、宗祠、巷道和排水系統(tǒng)綜合構(gòu)成的石城。

在村寨的正門上方,嵌著一方石匾,上書“石城”兩個漆金大字,相傳為黃氏先祖黃易的手跡,當時黃易認為村名稱“寨”,未免顯得小氣,擔心子孫會因此在科場上被主考官瞧不起,故改名“石城”,在石寨人的心中,石寨村又有著“石城”這個名字。

1931年填江海珠島后,北岸叫做新堤大馬路,即今天的沿江西路。


大蒜種植歷史逾四百年

石寨村瀕臨南海,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夏長冬短,主要種植水稻、地瓜、花生等農(nóng)作物,盛產(chǎn)大蒜、黃皮果、龍眼。

石寨大蒜頭原產(chǎn)西亞和中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獨特的水土條件使石寨大蒜頭具有汁鮮味濃、香脆可口、不散瓣、耐貯藏的優(yōu)勢,據(jù)科研部門測定,石寨蒜頭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鎂、鉀等20多種營養(yǎng)元素,曾聞名全國,遠銷海外。

當?shù)亓硪痪秘撌⒚奶禺a(chǎn)是村民自制烘焙的龍眼干。清朝時期,石寨就種有大片龍眼樹,而龍眼水分多不易長久保存,石寨人就總結(jié)出了一套“過搖烘焙”法,制作出了性味甘平,深受大眾喜愛的龍眼干。 

1931年填江海珠島后,北岸叫做新堤大馬路,即今天的沿江西路。


村內(nèi)不足千人設16處書塾

 石寨人重視教育,遠在清代,村內(nèi)就建有一套淘汰機制和激勵機制,當時不足千人的石寨村內(nèi)就設有16處書塾,書塾每年進行一次寨內(nèi)會考,對成績優(yōu)秀者進行獎勵。經(jīng)濟困難的家庭也送子女入學,讀書熱潮由此形成,尊師重教的文化氛圍培育出了陳芳胄、謝衷寅、黃繼隆等杰出人才,忠貞的黃易常為人們稱道。

明末崇禎四年(1631年),黃易出生于石寨村,他博學多才,是清順治十四年丁酉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任通政司觀政使期間,沿海遷界,百姓流離失所,黃易冒死上《奏開界疏》為民請命??滴跫滓旯⒕艺儯破赛S易反清,黃易不從并棄官削發(fā)為僧。后得知康親王入閩平叛的消息,從江西返回,竭力協(xié)助康親王平叛,后積勞成疾,在福州去世,年僅四十七歲。

石寨的農(nóng)耕。


四個國家級招牌

明清時期,石寨村曾出過三位進士、七位舉人,嘉慶至道光年間,有98名太學生,至光緒初期考取貢生、廩生、庠生功名的不勝枚舉,素有“文墨鄉(xiāng)”的美譽。

石寨,這座位于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zhèn)東南部的文化古村,自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古村落以來備受關注,此外,它還擁有“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古村落”、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模范村”四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石寨的祭祀儀式。





清遠 ● 南崗古排

全球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瑤寨


具體地址:清遠市 連南縣 三排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始于隋唐年間

主要看點:全球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瑤寨

全貌。


 南崗,瑤語含義為“留柴”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zhèn)的南崗古排,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被譽為“千年瑤寨”。

南崗,瑤語含義為“留柴”,意為“砍柴的時候要砍一條留一條,不可以全部砍伐掉”,蘊含著先祖對后代子孫的諄諄教誨,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

“排”是“村”的意思,村寨依山勢建房,緊密相鄰的一排排房屋,由于高差的原因,從側(cè)面看上去整體呈階梯狀向上升起,這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排”。

隨著生產(chǎn)生活需要,南崗村遷到山下,當?shù)氐默幟駷榱伺c新的“南崗村”區(qū)別,并紀念原有的聚居地,故將南崗排稱為“南崗古排”。

1931年填江海珠島后,北岸叫做新堤大馬路,即今天的沿江西路。


連南排瑤歷史始于隋唐

 連南排瑤的歷史通常認為始于隋唐年間,《連南瑤族自治縣志》稱:“隋設熙平郡(今連州、陽山、連南、連山時屬熙平郡),郡中雜有夷蜓,名曰‘莫瑤’?!?/p>

宋元時期排瑤有較大發(fā)展,《廣東省志·少數(shù)民族志》中載:“神宗熙寧(1068—1077年)前后,連陽四屬部分瑤族逐漸定居,是為排瑤。”

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了八個較大的聚落,稱為“八排”,關于八排瑤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至北宋初年,八排瑤以南崗古排規(guī)模最大,也稱之為“父母排”。

跨入大石壘筑的南崗古排寨門,就能看見三條平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升高的主干道,道路兩側(cè)分住著盤、鄧、房、唐(包括大唐和小唐)四大姓氏的居民。

《廣東省志·少數(shù)民族志》記載:“連南的八排瑤均來自湖南,其中唐姓來自辰州,房、鄧、沈、李、龍等姓來自道州,盤姓部分稱來自道州,部分則只知來自湖南?!?/p>

祭祀先生公。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

 千百年來,流傳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都被連南瑤族以歌謠的形式記錄下來,獨特的歷史文化,養(yǎng)育了一代代“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排瑤人。

排瑤的歌謠題材眾多,以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歷史歌、知識歌、勞動山歌、情歌等。瑤族舞蹈同樣種類繁多,其中被譽為“排瑤藝術之花”的長鼓舞最具特色。每逢“耍歌堂”或其他節(jié)日,排瑤人都會聚集在一起縱情歌舞。 

“耍歌堂”是南崗排瑤最隆重、規(guī)模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盤王節(jié),于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舉行?!八8杼谩庇挚煞譃椤八4蟾杼谩焙汀八O愀杼谩?,“耍大歌堂”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而“耍香歌堂”則要等上七八年甚至更久。2019年1月,三排鎮(zhèn)因其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活動——瑤族耍歌堂,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名單。 

節(jié)日的活動內(nèi)容包括打旗號、搶公、起法名、告祖公、游歌堂路、過九州,過完九州后,先生公宣布本次“耍歌堂”結(jié)束,并確定下次舉辦的年份,各房把自己的祖宗偶像抬回盤王廟,整個活動才算結(jié)束。節(jié)日期間,排瑤人穿上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同時表達對先祖的尊崇與懷念。





云浮 ● 蘭寨村

 擁有9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具體地址:云浮 郁南縣 連灘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兩千多年烏滸人在此居住

主要看點:8條南粵古驛道中唯一的水道

兩千多年前古百越的烏滸人定居

廣東有這樣一條特殊的古驛道:它是8條南粵古驛道中唯一的水道,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通道。這條古驛道就是云浮郁南南江古水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古百越的烏滸人定居在如今的蘭寨村所在地。由于雨季的南江水常侵襲村寨,古烏滸人在南江和村寨之間修筑攔水壩,瑤民便把他們的聚居地稱為“攔寨”。

明萬歷年間,朝廷派張元勛平定南江流域的瑤民反叛,“攔寨”瑤民逐漸減少。后來的蘭寨林氏先祖林正己舉家遷往該地,并定居下來。正己公的性格愛好如其名字一樣“正人律己”,他酷愛象征高潔典雅的蘭花,建了一個種有各種蘭花的“蘭園”。清香素雅的蘭花也受到村民喜愛,栽培蘭花在村中流行開來。村寨被蘭花點綴,處處彌漫裊裊清香。

俯瞰。


“攔寨”到“蘭寨”,再到蘭花

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古百越瑤民逐漸遷居他地,“攔寨”村就剩下林氏族人。林氏族人便將“攔寨”改為“蘭寨”,蘭花從此融入林氏宗族和村寨的文化記憶中。

如今的蘭寨村中已不見蘭花花海,但蘭寨村的旖旎風光依然美如其名。蘭寨村群山環(huán)繞,又有南江繞村,山賦予蘭寨力量,水賦予蘭寨柔情,剛?cè)岵奶m寨村展現(xiàn)了自然的和諧之美。

蘭寨村的精美古建、農(nóng)家意趣、田園牧歌、百越遺跡共同構(gòu)成了一處天然畫廊。近年來,眾多畫家走進蘭寨村,將蘭寨的田園景致和人文風光留在畫布上,蘭寨之美得到淋漓展示。畫中的蘭寨,展示著世代不息的文化記憶,折射出底蘊深厚、豐富多彩的南江文化。

民居建筑。


 瑞昌大屋的“十德家聲”

 蘭寨的傳統(tǒng)建筑既吸收了南江山川風景的靈氣,也融入了民風習俗的精華,是南江流域傳統(tǒng)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作為古百越先民的聚居地,同時也是中原文化向粵西傳播的較早地區(qū),蘭寨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為多元共存的特征。

在蘭寨村中,既能見到傳統(tǒng)廣府祠堂建筑形制的林氏祠堂,也能看到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正己學校,還有安寧廟、雙桂堂、瑞昌大屋、仲輝林公祠、林秀參祖屋等眾多蘭寨典型建筑。

其中,規(guī)模最大、最精致的建筑當屬瑞昌大屋。這座建于清代的房宅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內(nèi)有3個大廳、2個偏廳、4個書廳、24間房;還有分布于主屋兩側(cè)的各類附屬建筑20余座。

瑞昌大屋又名十德第,這是因為林氏家族有“十德家聲”的傳統(tǒng),十德即仁慈、義氣、禮貌、睿智、信譽、忠誠、孝順、節(jié)制、勇敢、和諧。十德祖訓成為蘭寨人的修身綱要,世代傳承。 

正己學校。


一個村有九處“非遺”

據(jù)縣志記載,蘭寨村所在的連灘鎮(zhèn)曾于2000年被原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山歌)”。當?shù)孛袼住昂虡俏琛北涣袨閲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連灘山歌”“連灘飄色”“橫經(jīng)席制作技藝”“張公廟會”被列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斗畫眉”“手指畫”“南江婚俗”“張元勛傳說”被列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其中,禾樓舞是南江流域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它結(jié)合了巫文化、儺文化和稻作文化,是古百越烏滸人的文化遺存,也是遠古舞蹈的活化石。

關于禾樓舞的起源,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上古時代的南江流域曾遭遇大旱災,禾花仙女下凡抗旱,拯救生靈。禾樓舞就是古烏滸人為感激仙女恩德而跳的舞蹈,后來逐漸演變?yōu)閼c祝豐收、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民俗活動。

禾樓舞的舞蹈動作并不復雜,以踏足、搖手、擺身為主,舞步輕快,號聲呼呼,充滿了粗獷蠻荒之氣,生動地展現(xiàn)出慶豐收的熱鬧景象。





梅州 ● 侯南村

3翰林、17進士、110舉人


具體地址:梅州 大埔縣 百侯鎮(zhèn)

現(xiàn)存時間: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

主要看點:“十字巷” “人字巷” “三十六巷”

侯南之“侯”:“白堠”到“百侯”

 侯南村隸屬百侯鎮(zhèn),百侯小盆地被東西流向的梅潭河一分為二,以梅潭河為界,南邊是侯南村,北邊則是侯北村。因地處梅潭河之南,侯南在歷史上又曾被稱為“溪南”。

“侯南”這一地名中的“侯”字歷史久遠。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百侯人在今天的侯北村開鑿了蔡仙人古圳,石壁上的摩崖石刻記載著當?shù)亻_山人錢公超的詩句:“白侯洞里號神仙,一帶江山幾百年。”這是侯南之“侯”的最早由來。

后來,明代《永樂大典》中的“潮州府總圖”也用“白侯”這一地名。在《元和姓纂》等書中,都記載了“白侯”這一姓氏。這一姓氏出自顓頊后裔白公勝。因此當?shù)卣J為“白侯”之名很可能是因姓氏而得。

明嘉靖五年(1526年)設置大埔縣時,白侯被稱為白堠。堠是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以堠命名,是把地名落實到現(xiàn)實景物中。明代白堠地區(qū)下轄三社,包括白堠社、溪南社、溪北社。其中“溪南”,就是侯南村的舊稱。

入清以后,沿用白堠舊名。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當?shù)剡M士楊之徐,倡議將“白堠”改成“百侯”?!鞍俸睢钡男碌孛岢鲆院?,在清代中后期逐漸被采用,歷史上的溪南地區(qū)也隨之變成侯南村,流傳至今。


創(chuàng)立從幼兒園到中學教育體系

“百侯”寓意“白堠轄地,出百位封侯”,這份對百侯英才的期許并未落空??婆e時代,從侯南走出了3位翰林、17位進士和110名舉人。

侯南的崛起、發(fā)展,離不開“文教”二字。侯南的文教之風,上可追溯至明代。明代的粵東民間曾發(fā)生“飛龍國”起義,朝廷強力鎮(zhèn)壓,侯南在此之后亦元氣大傷。侯南楊氏八世祖楊淮經(jīng)歷動亂后,意識到文化教育對維系地方安定的重要性。

嘉靖年間,楊淮斥巨資在村中修建學塾“大書齋”,為宗族子弟提供教育機會。而后,作為村內(nèi)大姓,侯南楊氏陸續(xù)修建起蘭臺書室、延慶堂義學、見南軒、芝蘭室等30余座大小學塾,侯南文教陣地逐漸形成。

自清康熙年代始,侯南各姓氏定期舉辦文會。文會讓學子命題作文,評定優(yōu)劣,以選拔出族內(nèi)的優(yōu)秀子弟,增加科舉高中的概率。對科舉學子來說,文會作為“試場之雛形”,提供了試場練兵的寶貴機會。

科舉時代落幕后,侯南依舊延續(xù)了重視文教的傳統(tǒng)。清末,侯南楊氏以松臺書室為校舍,創(chuàng)辦高等小學和初等小學,定名為“楊氏家族兩等小學堂”,學堂后來發(fā)展為百侯中心小學。民國年間,侯南人發(fā)展出了從幼兒園到中學的一套教育體系。

百候雕梁畫棟。


“一腹三翰林”:

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

 世代延續(xù)的文教之風促成了侯南在科舉時代的興盛。從侯南村走出了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3位翰林,楊之徐、楊成梧等17名進士,舉人110名,秀才則不計其數(shù)。

最讓侯南人引以為傲的,莫過于“一腹三翰林”的故事。清康熙年間進士楊之徐與妻饒氏婚配后,生下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三子,三人分別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間考中進士,并入翰林院點為翰林。

其中,兄長楊纘緒對侯南影響深遠。延續(xù)至今的侯南小吃百侯薄餅、民間藝術鯉魚燈舞,都是楊纘緒在陜西為官期間從西安帶回侯南的。楊纘緒還在其故居通議大夫第左側(cè)修建了蘭臺書室,供宗內(nèi)子孫讀書。

楊纘緒對文教的重視,離不開父親楊之徐的影響。楊之徐的功績遠不止于培養(yǎng)出三個翰林,他還繼承了侯南助學興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他的號召下,侯南楊氏每年都將部分祖產(chǎn)用于資助和獎勵族中的科考子弟。楊之徐還親自主持宗族文會,曾作《會文引》,表達對與會學子的厚望。

楊之徐的匾額。


十字巷”“人字巷”“三十六巷”

 走進今日的侯南村,沿著蜿蜒曲折的巷道,靜觀遍布全村的民居古建,仿佛能感受到村落的歷史文化流淌于其間。

肇慶堂是侯南村最為精美的中西合璧建筑,由楊氏兄弟為紀念父親楊敬修而修建,故又稱“敬修衍慶”。中式堂屋為建筑主體,內(nèi)部隨處可見木雕、彩繪、灰塑、書法等精致裝飾;緊鄰的西式洋樓也不遜色,樓柱灰塑上布滿了形態(tài)各異的珍禽瑞獸,充滿異域風情。

侯南的巷道系統(tǒng)也值得一提,有“十字巷”“人字巷”等獨特巷道,還有形成于清朝的“三十六巷”格局。巷道形似迷宮,因此有“侯南三十六條巷,巷巷都一樣”的說法。

作為粵東地區(qū)的“文化之鄉(xiāng)”,今天的侯南村依然延續(xù)著數(shù)百年生生不息的生活畫卷,并逐漸走出粵東,以古村落的面貌重新面向世人。  




在南粵大地上,分布著一批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古村落。

這些古村落,歷經(jīng)千年風雨滄桑,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構(gòu)筑了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如今,不少古村落存在“空心化”現(xiàn)象,承載美好祝愿的村落地名逐漸減少。對古村落的認定與保護,成為當前地名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重點內(nèi)容。

廣東省民政廳推出“廣東千年古村落”系列,呈現(xiàn)廣東省內(nèi)10個千年古村落的歷史淵源、建筑特色和風土人情,希望以此喚起人們對古村落的關注和重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田古村:探訪五朝古建筑
??廣東南雄市烏逕鎮(zhèn)黃塘村葉氏
新田村,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2
徒步長征第21天:廣東南雄上朔村~新田村~前坊
【新時代文明實踐?】春晚或村晚?潭埠新田村把“它”辦得有聲有色!
暑假孩子去哪兒——走進韶關隱世村落 體驗淳樸耕讀文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