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李聰甫,《李聰甫醫(yī)案》
【組成】西黨參、炒白術(shù)、云茯苓各10克,姜半夏7克,廣陳皮、西砂仁各5克,炮姜炭、肉豆蔻(煨)、上油桂、炙甘草各3克,北五味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溫腎扶脾。
【方解】方中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術(shù)、苓、草、陳皮、半夏、砂仁、木香)理氣祛寒、扶脾健胃;炮姜、肉桂溫腎祛寒;肉豆蔻、五味子滋腎止瀉。諸藥合用、共奏溫腎扶脾之功。
【主治】脾胃陽虛、寒濕留滯之泄瀉,證見泄瀉日久,日夜無度,氣短、浮腫、手足顫抖、臉色暗滯、舌干、苔白、脈沉弦。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11 益火扶土方
【來源】丁甘仁,《新編經(jīng)驗方》
【組成】白術(shù)9克(土炒)益智仁9克(煨)、廣木香3克(煨)、云茯苓9克,炮姜炭3克,訶子皮6克,炙甘草3克,補(bǔ)骨脂9克,御米殼3克,佩蘭葉、廣陳皮各6克,炒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調(diào)氣和胃、溫澀止瀉。
【方解】方中以白術(shù)、炮姜、甘草合訶子、米殼理中焦以止瀉;益智仁、補(bǔ)骨脂補(bǔ)命門之火以生土;陳皮、茯苓、木香、谷芽調(diào)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調(diào)氣和胃、溫澀止瀉之功。
【主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
【療效】屢驗屢效。
12 治久瀉方
【來源】劉惠民,《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組成】黨參15~24克,焦白術(shù)12~18克,白扁豆花、焦山楂各18克,炒故故紙12~18克,炒神曲、炒澤瀉各9~15克,吳茱萸、五味子各6~9克,炒白芍9~15克,訶子肉9~12、木香6克,砂仁6~9克,甘草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溫補(bǔ)脾腎、益氣固腸、止瀉。
【方解】本方是以“溫補(bǔ)命門以生土,暖脾固腸以止瀉”的原則而立。故方用黨參、白術(shù)益氣健脾;山楂、神曲、扁豆花幫助消化;補(bǔ)骨脂、吳茱萸溫腎;澤瀉滲濕化氣、利水泄?jié)?;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訶子、五味固腸止瀉;砂仁、木香芳香化濁、行氣止痛。諸藥相伍,對于因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以致水濕不化、大便開闔失司之久泄,效果頗為滿意。
【主治】慢性泄瀉、五更瀉。
【加減】服上方12~15劑,泄瀉不減、腹痛如故者,加醋炒御米殼6~9克,煨肉豆蔻9~12克;虛寒甚而腹痛劇者,加干姜、附子各6~9克,并加重黨參、白術(shù)之用量。
【療效】臨床反復(fù)驗證,確有良效。堅持服用、每獲痊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