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yī)學(一 )
一、四診
(一)、問診: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飲食四問便,五問頭身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
婦女問經(jīng)帶產(chǎn),小兒當問麻疹斑。
1.寒熱與汗 要問清有無發(fā)熱、畏寒、寒熱的輕重、發(fā)熱的特點;有無出汗、出汗的時間、性質和多少。
(1)疾病新起,發(fā)熱怕冷,是外感表證;發(fā)熱輕,怕冷重,無汗,是外感風寒表實證;發(fā)熱重,怕冷輕,
有汗,是外感風熱表虛證。
(2)冷一陣,熱一陣,稱為寒熱往來;若發(fā)病時間較短,兼有口苦咽干,頭暈目眩、胸脅滿悶的,為半
表半里證。
(3)發(fā)熱不怕冷,口渴便秘,為里實熱證。
(4)慢性病,經(jīng)常下午低熱,胸和手足心煩熱(五心煩熱)顴紅唇干,盜汗,為陰虛發(fā)熱。平時怕冷,
氣短無力,自汗,為陽虛。
2.頭身、胸腹
(1)頭痛頭暈: 頭痛不止,痛在兩太陽穴,發(fā)熱怕冷,多是外感。時痛時止,常兼眩暈,無寒熱,多為
內傷里證。一側頭痛(偏頭痛),多屬內風或血虛。白天頭痛,疲勞時加重,多為陽虛。下午頭痛多
屬血虛。夜間頭痛,多屬陰虛。頭痛眩暈,目赤口苦,多是肝膽炎盛。頭暈而心悸,氣短無力,多為
氣血虛弱。突然頭眩,多為實證;久眩,多屬虛證。頭悶痛重脹,如布包裹,多屬濕重。
(2)身痛:全身酸痛,發(fā)熱怕冷,多是外感。久病身痛,多是氣血不足。腰部酸痛,多屬腎虛。四肢關節(jié)、
肌肉、筋骨疼痛酸麻或關節(jié)腫脹、疼痛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多為風寒濕痹。
(3)胸痛:胸痛發(fā)執(zhí),咳吐膿血,多為肺癰(肺膿腫)。胸痛潮熱,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多為肺癆(肺
結核)。胸痛向肩背部放射,或胸骨后劇痛,自覺心區(qū)有壓迫感,為胸痹(要注意是否為心絞痛)。脅
多為肝氣不舒。
(4)腹痛:上腹痛,干嘔,吐清涎沫,遇冷加劇,多是胃寒;上腹脹痛,曖腐吞酸,多是食滯。臍周疼痛,
時痛時止,痛時局部起包塊,多是蛔蟲痛。腹痛,發(fā)熱,泄瀉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多為濕熱實證;
腹 痛綿綿,大便稀爛,怕冷,四肢涼,多為寒濕虛證。
一般說來,暴痛多實,久痛多虛。食后脹痛為實,食后痛減為虛。疼痛劇烈,部位固定,按之痛增或拒
按為實;隱隱作痛,無固定部位,按之痛減或喜按為虛。
3.飲食 要問清患者的食欲、食量、口味、食后的反應,以及口渴的情況。
(1)病中飲食如常,說明胃氣未傷;不欲飲食而頻頻曖氣,為胃有積滯;多食易饑,多為胃有實火(要注
意是否為消渴證)。
(2)口渴喜冷飲,多為胃熱傷陰;口渴喜熱飲,多為胃陽不足??诘豢?,或為表證尚未傳里,或是陽虛
寒盛里證??诟刹挥?,是脾虛濕盛。
(3)口苦為肝膽有熱;口酸為胃腸積滯;口中發(fā)甜多為脾有濕熱;口淡多是虛證。
4.大小便 要問清大小便的次數(shù),性狀,有無出血等。
(1)大便秘結,干燥難解,發(fā)熱,多屬熱證、實證;久病、新產(chǎn)、老人的便秘,多屬氣虛或津虧。
(2)大便稀爛,便前無腹痛,多為脾胃虛寒。黎明前腹痛泄瀉(叫五更瀉)多為腎陽虛。大便水樣,排便
呈 噴射狀,肛門有灼熱感,為胃有熱。大便酸臭、稀薄、多泡沫,腹疼腹瀉,泄后疼減,為食滯。
(3)大便膿血,里急后重,腹痛,發(fā)熱,為濕熱下痢。大便紅黑如膠漆,多為遠血;大便帶血,血色鮮紅,
多 近血。兩者出血的部位用原因,均需進一步查明。
(4)小便量多而清白,多屬虛寒;清白而頻數(shù),甚至失禁,為氣虛。尿短而黃屬熱;若兼混濁,尿痛、排出
不暢,多為濕熱。
(5)夜多小便或睡中遺尿為腎虛。尿頻、尿急、尿痛、排出困難或同時伴有出血、砂石,為尿淋證。口渴,
多飲 ,多尿,身體消瘦很快,為消渴證。突然發(fā)生尿閉(癃閉),或只能點滴外流,尿味甚臭,膀胱劇痛
而發(fā)熱者,為實證;尿量逐漸減少,甚至無尿,面色蒼白,腰腿手足清冷者,為虛證。
5.睡眠
(1)失眠:要了解是難入睡,還是易醒,是否多夢等。夜難入睡,食欲減退,倦怠乏力,心悸健忘,精神
恍惚, 屬心脾兩虛,多由思慮過度所致。虛煩不得眠,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多是陰虛。大病之
后或老年人氣血兩虛,常致少睡。夜睡不安,少睡易醒,心煩,口舌生瘡,舌尖紅,是心火亢盛。失眠多夢,
頭痛口苦, 性情急躁易怒,多是肝火亢盛。夢中驚呼多為膽氣虛或胃熱。
(2)多寐:神倦肢怠而多睡,是氣虛。食后困倦欲睡,多是脾氣不足。病后好睡,是正氣未復。身重、脈緩、多
睡是濕勝。
6.耳聾、耳鳴
腎、肝、膽與耳的關系密切,暴聾多為肝膽火旺的實證,久聾多為腎虛、氣虛。溫病中出現(xiàn)耳聾,為熱邪傷陰的
指證。耳鳴兼心悸頭暈者,多屬虛證;兼見胸悶、脅痛、口苦、大便干結而嘔吐者,多為實證。
7.婦兒特點
對婦女兒童患者除進行上述問診外,還需問詢以下內容。
(1)對女病人要問清楚已否結婚,月經(jīng)(包括初潮年齡,周期,經(jīng)血性狀和多少,有無經(jīng)痛,白帶的氣味顏色等)
及生育情況(生育胎數(shù),有無難產(chǎn)、流產(chǎn)等)
月經(jīng)提前:經(jīng)血量多,深紅而濃,口干、唇紅,為血熱;經(jīng)血紫黑有血塊,多為實熱。
月經(jīng)延后:經(jīng)血量少,淡紅而稀,面色萎黃,為血虛;如肢冷面白,為虛寒。血紫暗成塊,下腹疼痛拒按,
或有腫塊為氣滯血瘀。
月經(jīng)有臭穢之氣為熱證,有腥臭之氣為寒證。
白帶清稀而腥為虛寒,黃稠而臭,為濕熱。
產(chǎn)后惡露不盡,兼有腹痛拒按,為血瘀。
(2)對小兒患者要問清發(fā)育史和既往病史,如囟門閉合、走路、講話的遲早,是否作過各種預防接種,是否得過
麻疹,水痘,以及哺養(yǎng)情況等。
(二)、望診
望診是通過觀察神、色、形、態(tài)來了解一般情況,通過看舌的變化來進一步幫助叛定疾病的性質。三歲以下的
小孩子還可以看指紋來輔助診斷。
〈一〉 一般狀態(tài)
1.精神、面容 精神萎靡,目光無神,面部表性呆滯,面色暗晦無光,表示正氣已傷。面色蒼白枯槁,唇淡,
多為血虛;面色萎黃,多為脾虛;久病面色暗黑,多為腎虛;兩顴潮紅,午后發(fā)熱,多為陰虛內熱。小兒顏面
及唇周發(fā)青,多為肝風。在各種病色之中,明潤者病較輕,暗晦者病較重。
溫熱病或小兒急、慢驚風,眼球運動不靈活,時而固定,或上視、直視、斜視等,多屬肝風內動或痰熱壅
閉的致,是小兒驚風的癥狀之一。小兒病中哭而無淚、鼻孔干燥無涕的,多是重證。鼻色蒼白,為氣血虛比弱。
2.形態(tài) 體形消瘦,肢體倦怠,皮膚枯燥,是氣血虛弱。虛胖食少,多為脾虛有痰;形瘦食少,為中氣虛弱;形瘦
食多,為中焦有火。
全身皮膚、鞏膜發(fā)黃,為黃疸。黃色深,鮮如橘皮,發(fā)熱,為陽黃(多為急性);黃色淡暗如煙熏,無熱或
低熱,為陰黃(多為慢性)。
全身浮腫:發(fā)病迅速,肢節(jié)酸重,或兼惡寒怕風,是水氣內停,風邪外襲;身重,精神特別困倦,為濕重;腰
酸肢冷,面色灰暗,為腎陽虛。下肢浮腫,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爛,為脾陽虛。
皮膚出現(xiàn)斑疹(點狀為疹,片狀為斑),多為風熱,在溫熱病中是熱入血的重要標志。斑疹色鮮明紅潤者,為
病性較輕,暗晦者,為病情較重。
蛔蟲病的望診法
(1)舌面出現(xiàn)紅斑,邊緣整齊,圓形,常突出于舌面如乳頭狀,部位不定,數(shù)量不一。
(2)下唇粘膜出現(xiàn)顆粒,多為灰白色針頭大小的丘疹,幾個到十幾個不等。
(3)鞏膜出現(xiàn)藍斑,呈三角形、圓形或半月形,分布于網(wǎng)狀毛細血管頂端,不突出于表面。
(4)面部出現(xiàn)白斑,一般呈圓形,邊緣較整齊,中間淡白,不凸于表面。
〈二〉 舌診
1.舌質 舌質即指舌體。它與各個臟腑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還有部位上的特點;舌尖反映心、肺的病變,如
舌尖紅為心火上炎;舌邊主要反映肝、膽的病變,如舌邊有紫斑為肝郁(在臨床上常見到某些肝病患者,舌邊常有
青紫色斑點,或舌下靜脈怒張);舌中部主要反映脾、胃病變;舌根部主要反映腎的病變。
(1)舌的顏色和潤濕度:正常的舌質是淡紅而潤澤的。舌質較正常淡,是血虛、陽虛或寒證。色淡而無苔,多是氣
血兩虛;淡而潤滑是寒。這種舌質也稱淡白舌,即紅少白多的意思,營養(yǎng)障礙、貧血及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粘液性水腫
等均可見淡白舌。
舌色鮮紅而干,是陰虛;鮮紅無苔,是陰虛火旺。在溫病后期、肺結核、甲狀腺機能亢進及糖尿病等可見陰虛舌。舌
色較紅或絳(絳即深紅)屬于實熱,一般是紅深熱亦深。急性傳染病較重時或感染引起毒血癥時,均可見到紅絳舌。
絳 舌是溫熱病由氣分傳到營分的重要標志,絳而生芒刺是營分熱盛;絳而色鮮是熱傷心包絡。敗血癥及急性感染
嚴重時可見絳舌。舌絳而光亮無苔,是胃陰亡失,病情危重。
舌色由絳轉為紫紅而干,是溫熱病發(fā)展到血分的重要標志。嚴重的感染到呼吸循環(huán)衰竭時可出現(xiàn)紫舌。紫暗多為血
瘀;淺紫而潤多為寒證。
藍舌是氣血兩虛的重證,藍而光亮無苔,預后不良。在呼吸循環(huán)衰竭、嚴重缺氧時可出現(xiàn)藍舌。
(2)舌的形態(tài)和動態(tài);主要觀察舌體的胖瘦、老嫩、干潤、裂紋和活動情況。
舌體胖嫩而淡紅,舌邊有齒痕,多屬虛證、寒證。舌胖大可見于甲狀腺機能低下、肢端肥大癥等。舌胖大而深紅
多為心脾有熱。舌體瘦薄淡紅為氣血不足,瘦薄而絳為津液已傷。舌質堅斂(緊密而粗糙)蒼老,多屬實證、熱證。
舌上生芒刺,是熱郁內結,芒刺越大越多,表示熱結越甚。高熱、猩紅熱、重癥肺炎等均可見舌生芒刺。
舌上有裂紋,多為陰虛或營養(yǎng)不良,但高熱、脫水也可見舌裂。個別的舌裂是先天性的。
舌體伸縮時有震顫,舌色淡紅,是陽氣不足,此證可見于神經(jīng)衰弱和病后體虛;震顫而舌鮮紅,多為陰虛,可見于
肝風內動、中風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證。
舌伸時偏聽偏歪,常見于中風證。
舌體強硬不柔,運動不靈,因而語音不清,是肝風內動的致,常為中風證的預兆,或中風證的后遺證。
舌萎軟無力,可發(fā)生在多和情況;新病舌干紅而萎,是熱盛傷;久病舌淡白而萎,是氣血俱虛;舌絳而萎是陰虧已極。
2.舌苔 正常舌苔是由胃氣形成,其狀薄白,光澤而潤。病時舌苔就會發(fā)生種種變化。診斷上主要從顏色、津液、厚薄等
方面來觀察舌苔,但要注意排除假象,因有些飲食物或藥物可使舌苔變色,如吃橄欖,烏梅可致舌面染成黑色。
(1)白苔:多屬寒證、虛證(也有屬熱、屬實的)。薄白而滑,是外感風寒;白嫩而滑,刮之明凈的,是里虛寒。白滑
而膩是內有痰濕。白如積粉是溫疫病。熱病舌苔白中帶黃,是病邪化熱由表入里,表示病性發(fā)展。
(2)黃苔:屬熱證,黃色越深熱越重。微黃薄苔為外感風熱;黃厚干燥為胃熱傷津;黃而厚膩為脾胃濕熱或腸胃有積滯。
色黃而淡潤,或兼厚,是為濁苔,多為濕滯所致。
(3)黑苔:多屬里證,一般表示病情較重,但有寒、熱之分。舌苔黑而潤滑,舌質淡紅的,是寒證;舌苔黑而干,舌質鮮
紅的,是為熱傷陰。舌苔黑而燥,是火盛津枯。黑苔澡裂,芒刺高起,是腎水將盡,病情危重。
(4)舌苔由厚而變無,舌面光滑如鏡,或舌苔部分剝落,為津液虧耗,陰虛水涸,病情嚴重。但惡性貧血的人,或小兒胃
腸有濕熱,或有寄出生蟲等病所見的薄白或微黃之苔,也會有部分剝落。剝落的原因是局部粘膜萎縮進而發(fā)生壞死所造成。
一般說來,舌苔由白變黃,黃苔退后復生新的薄白苔,是順證;舌苔由白變灰,由灰而黑,是逆證。舌苔驟退或消
失,也病情惡化的表現(xiàn)。
綜合舌質與舌苔的變化與病證的關系,大致辭是:凡屬熱證,舌質必紅,苔必黃而干;凡屬寒證,舌質必淡,苔必多
津而滑;凡屬實證,舌體必堅斂;凡屬虛證,舌體必胖嫩;凡屬表證,苔多薄白不干;熱邪由表入里,則舌苔由白變黃,
由薄變厚,由潤變干。
舌象辨證
1.舌質淡白,舌苔白,很?。簹庋撊?。
2.舌質淡白,胖嫩,有齒痕,舌苔薄白:陽虛。
3.舌質淡白,胖嫩,舌苔灰黑,滑潤光澤:陽衰臟寒,痰濕內停。
4.舌質淡紅,嬌嫩,有裂紋,舌苔無:氣虛陰虧。
5.舌質淡紅,舌苔白,薄,潤:外感風寒。
6.舌質淡紅,舌苔白,厚如積粉:瘟疫,或有風癰。
7.舌質淡紅,舌苔白中微黃:表邪將傳里。
8.舌質淡紅,舌苔中、根部黃厚,邊薄白而滑:表邪入里,胃腸積熱。
9.舌質鮮紅,舌苔白,極?。宏幪摶鹜?。
10.舌質紅,裂紋多而深,舌苔近乎無:水不濟火或真陰虧損。
11.舌質紅,舌苔黃,?。簹夥譄崾⒒蛭改c素熱。
12.舌質紅,舌苔黃,膩:濕熱入氣分。
13.舌質紅,舌苔黃,厚,干:邪熱深入,里結已成。
14.舌質紅,舌苔黑,干:火熱傷陰。
15.舌質絳,舌苔焦黃:熱已從氣入營。
16.舌質絳紫,舌苔深黃或黃白而干,少苔或無苔:熱入血分。
17.舌質青紫,舌苔白,潤:內寒極重,氣血凝滯。
〈三〉問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兩個方面。
1.聽聲音 包括聽病人的講話、呼吸、咳嗽、呃逆等。病人語聲低微或斷續(xù),少氣懶言,多屬虛證、寒證;聲高有力,
或煩燥多言,多為實證,熱證。
聲音突然嘶啞,多為風寒或痰引起的實證;聲音慢慢嘶啞,多是肺痿津枯的虛證。
呼吸短促而弱,吸氣之后感到舒服,多是虛證;呼吸氣粗,呼氣后感到舒服,多是實證、熱證。久病肺腎將絕,也見
氣粗,但斷斷續(xù)續(xù),這不是實證而是虛證;熱入心包神志昏沉時,也見氣息微弱,這不是虛證,而是實證。
咳聲無力為肺虛;咳聲重濁,痰白,多屬外感風寒;咳聲清亮,痰難咳出,多為肺熱;咳呈陣發(fā)性而有力,多為肺實。
呃逆時聲強而有力,脈滑實的,多為實呃;聲音高而短促,燥渴,脈數(shù),多為熱呃;聲弱,脈無力,兼見虛證癥狀的,為
虛呃;重病、久病忽見呃逆,是危重的征象。
2.聞氣味 包括聞身體、口腔和各種排泄物的氣味。
身體的氣味:某些疾病,病人有特殊的氣味。如身上有潰腐瘡瘍,則發(fā)腐敗的臭氣;瘟疫或肝、腎危重時,常有特殊
的臭氣。
口臭:口氣臭穢多屬肺胃有熱;酸臭多是胃里有宿食。
痰腥臭者為肺熱;臭甚而呈膿樣的為肺癰。
<四》、切診
1.切脈的方法 切脈通常在病人腕關節(jié)掌面的橈動脈搏動處(稱寸口脈)進行。將這一段動脈分作三部,稱為寸部、關
部、尺部。相當于橈骨莖突水平為關部,關下部為寸,上部為尺。切脈時,患者手臂平伸,掌心向上平放。醫(yī)生中指
端放在關部,食指放寸部,無名指放尺部,一般三指靠攏。若患者特別高,則三指適當分開。小兒寸口脈短,只能以
一指診三部。診8歲以下小兒,拇指放關部,左右滾動診寸、尺部。8歲以上小兒,,可適當移動拇指以診三部。
輕手觸知為浮取,稍用力為中取,重按為沉取。需移動手指尋找才能獲得較明顯的感覺(稱為尋)
寸、關、尺三部可分別診察不同臟腑的病癥,且左右不同。左側寸部心,關部肝,尺部腎。右側寸部肺,關部脾,
尺部腎。
2.脈象的特點和主病 脈象的特點可從脈位的高低,脈搏的頻率、節(jié)律、強弱、大小、勢態(tài)等方面來認識。
正常脈象是一息平均4-5次,相當于72-80次/分鐘。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均勻和緩,稱為緩脈。但若氣血為濕所困,
也見緩脈;也有認為緩脈兼浮、兼沉、兼大、兼小為病脈。
(1)浮脈與沉脈
脈象特點:浮與沉是脈位高低相反的二種脈象。浮脈,脈位高輕取感知,用力稍重反覺脈搏減弱;沉脈,脈位低,輕取
不能覺察,中取不明顯,需要重按才能摸清。
浮脈主?。罕碜C。浮而有力表實證;浮而無力表虛證。如外感病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是表寒實證;外感發(fā)熱
,汗出,惡風,脈浮弱,是表寒虛證。但體質弱者,外感病時脈常不浮。急性傳染病初期多見浮脈。
沉脈主?。豪镒C,沉而有力為里實,沉而無力為里虛。如咳嗽無力,痰稀白,氣短,面色白,少食倦怠,脈沉弱,是
肺氣虛,屬里虛證。
(2)遲脈與數(shù)脈
脈象特點:遲與數(shù)是脈搏快慢相反的二種脈象。遲脈一息三至相當于60次/分鐘以下;數(shù)脈一息五至以上(相當于90次/分鐘以上)
遲脈主?。汉C。浮而遲是表寒;沉而遲是里寒;遲而有力為冷積實證,無力為虛寒。如腰酸腿軟,黎明前腹痛泄瀉,
舌淡潤,脈遲無力,是腎陽虛,屬里虛證。
數(shù)脈主?。簾嶙C。數(shù)而有力為陽盛;數(shù)而細弱為陰虛內熱。如面赤、咽干、心中煩熱,脈數(shù)有力,這是心火旺,屬陽盛之證。
口爛齦腫,食不消化,脈細數(shù),是胃陰虛,虛火上炎,屬虛熱。
(3)虛脈與實脈
脈象特點:虛與實是脈的博動力量強弱相反二種脈象。虛脈是浮、中、沉取均無力,按之虛軟;實脈是浮、中、沉取均有
力。
虛脈主?。簹庋闾?。浮虛是傷暑。
實脈主?。簩嵶C。高熱,狂燥不安,大便秘結等都可以出現(xiàn)實脈。實而滑是頑痰凝結,實而弦是肝氣郁結。
(4)滑脈與澀脈
脈象特點:滑與澀是脈的勢態(tài)相反的二種脈象,滑脈,脈的來動產(chǎn)很流利,指下有圓滑之感;澀脈,脈動的來去澀滯,欲來
而未即來,欲去而未即去。
滑脈主?。禾禎瘛⑺奘?。如咳聲重濁,痰多而白,易咯出,胸悶食少。舌苔白膩,脈滑,這是痰濕咳嗽。懷孕也常見滑脈。
澀脈主病:血少,氣滯、血瘀等。如貧血、中風偏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可出現(xiàn)澀脈。
(5)洪脈和細脈
脈象特點:洪與細是脈形大小和和脈勢均相反的二種脈象。洪脈形大且來勢盛,有如洪水之洶涌,浮取即明顯;細脈則細小
如線狀,來勢不盛,重按時指下明顯。
洪脈主病:熱盛。如溫熱病氣分熱盛,出現(xiàn)高熱、煩渴、大汗、脈洪大等癥。熱盛傷陰,陰虛于內而陽浮于外時,也可以見
洪脈。感染性疾病的極期常有洪脈。
細脈主?。憾酁樘撟C。諸虛勞損,均可見細脈。但在濕氣下注,濕邪阻遏脈道時也可出現(xiàn),這不是虛證而是實證。如面色蒼白,唇
色淡白,頭暈目眩,心悸倦怠,脈細是血虛。大便膿樣,神倦食少,腹脹,四肢不溫,脈多弦細而緩,是寒濕痢疾,屬實證。
(6)弦脈與緊脈
脈象特點:弦脈與緊脈的共同點是寸關尺三部的脈波連成一氣,故三指下的感覺呈緊張的條索狀。所不同的是,弦脈象按在琴弦上;
緊脈則象按在拉緊繩索上。脈勢緊急,應指有力,弦脈無這種繃急之勢;在脈形上緊脈比弦脈大。
弦脈主病:痛證、風證、瘧疾、痰飲。陰虛陽亢多見弦脈,如高血壓的肝陽偏亢型,脈多弦而有力;肝陰不足型,則脈多弦細。肝
胃不和(證見胃痛連脅,噯氣,易怒),脈多弦。肝病、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月經(jīng)不調、子宮頸癌、腎臟疾患等均見弦脈。
緊脈主?。汉C、痛證。外感風寒時脈浮緊;里寒時脈沉緊。如痹證中的寒痹,肢體關節(jié)疼痛劇烈,痛處固定不移,得熱痛減,脈多
弦緊。動脈硬化時也可能見緊脈。
上述十二種脈象是臨床上常見的,下面幾種脈象也是臨床上有時會見到的脈象。
促脈:脈數(shù)而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主實熱,氣滯血瘀。
結脈:脈緩而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主陰盛氣結,寒痰瘀血。
代脈:脈的快慢正常,但見有規(guī)律的間歇,歇止后復來時稍遲。主臟氣衰微、驚恐、跌撲損傷。此外大吐大瀉及分娩后也可此脈。
促、結、代脈可見于各種心臟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
濡脈:浮小而軟,如綿在水,輕按即得,重按即沒。主濕、主虛。如水腫、血氣虛弱等可見之。
弱脈:沉小而軟,主血氣不足。
微脈:極細極軟,似有似無,起落模糊。主虛極,久病見此脈是危重證候。
大脈:脈形較正常大,但無洪脈的洶涌之勢。主邪盛。大而無力則為虛證。
芤脈:浮大而中空,有邊無中,如按蔥管。主大失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也常見此脈。
臨床上脈象以兼脈為多,單一脈象者較少??偟那闆r有以下三種
1.一種脈象單獨出現(xiàn)。
2.二、三種脈象相兼,常見的兼脈如浮數(shù)、浮緩、浮緊、沉遲、沉弦、沉細、弦細、細數(shù)、滑數(shù)、弦細數(shù)等。兼脈的主病常相當于各脈
主病的綜合,如沉主里,遲主寒,沉遲為里寒。
3.病脈單獨出現(xiàn)在某一部,如頭痛可見寸部獨浮,其余正常。
在脈與病的關系在,亦有一脈主數(shù)病或一病見數(shù)脈的不同情況。如弦脈主痛、主風、主瘧疾;又如寒證可見遲或緊等脈象。
診脈時的注意事項:
1.常中有變:
飯后脈較有力
劇烈運動后脈脈常洪數(shù)
飲酒后脈多數(shù)
遠行之后脈急疾
勞動者脈多大而有力
運動員脈多遲
胖人脈常沉細
瘦人脈常浮大
婦女脈較細弱,而月經(jīng)不潮常見左手關脈、尺脈變洪。
小兒脈較數(shù)軟,5歲以風一息六至為正常。
老人脈常較硬。
病脈與平脈區(qū)別的關鍵是“胃、神、根”三方面。
脈不浮不沉,均勻和緩是有胃氣;
脈來柔和之中有力,是有神氣;
沉取脈仍明顯,是有根。
凡脈有胃、神、根就是健康之脈。
2.執(zhí)簡馭繁(1)脈象是由脈的位置、速率、強度、形態(tài)、節(jié)律等條件決定的。從脈搏的位置的深淺分為浮、沉,從速率可分遲、數(shù),從強度
可分虛、實,從形態(tài)可分弦、滑、洪、細、澀,從節(jié)律可分促、結、代等。
(2)脈的主?。捍篌w浮脈主表,沉脈主里,數(shù)脈主熱,遲脈主寒;有力脈主實,無力脈主虛。
3.脈證合參 脈與證相應,這是一般規(guī)律。但有少數(shù)場合也會出現(xiàn)脈證不一的現(xiàn)象。如闌尾炎病人,癥狀體征已基本消失,但脈仍數(shù),這是
炎證未全消退的指征,要繼續(xù)治療,以防復發(fā)。又如在嚴重的瀉下、失血時反見洪脈動,此時要舍脈從遍地開花,及早采取措施,以防驟變。
有時證未見脈先變,此時脈象可以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jù)。如外感病早期的浮,出現(xiàn)在其他證狀之前。
觸 診
觸診主要有:觸按胸腹以了解軟硬、有無壓痛、包快;觸按四肢關節(jié)以診有無骨折、脫臼;觸皮膚以知溫涼;循經(jīng)脈切按以了解有無病理反應
物等。
腹部觸診:腹痛,按之痛減為虛證,按之痛增為實證。痛處濡軟為虛證,痛處發(fā)硬為實證。
皮膚觸診:主要了解溫度變化。手背熱為外感發(fā)熱,手足心熱為陰虛內熱。四肢冷為陽虛。小兒高熱而指端冷,可能發(fā)生抽搐。泄瀉時脈
細弱而肢冷的,瀉較難止;手足溫暖,瀉較易止。
經(jīng)絡觸診:是在經(jīng)絡俞穴上進行觸診,尋找病理反應物,作為診斷治療依據(jù)的一種方法。一般在摸到結節(jié)或條索狀物后,可在其上進按摩、
針刺或穴位注射,以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