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折枝蓮?fù)邪思榧y碗,明萬歷,高8.7cm,口徑16.5cm,足徑7.1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裝飾。腹部繪8組折枝蓮?fù)邪思榧y。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碗是佛前供器,造型和紋飾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紋飾簡明,色彩艷麗。
明萬歷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紋飾仍宗奉成化斗彩,但與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為艷麗。
八吉祥屬于藏傳佛教使用的八種吉祥物,即FA LUN、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
綠地黃彩開光云龍紋蓋罐,明萬歷,高19.1cm,口徑9.4cm,足徑11.3cm。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罐外壁綠地黃彩裝飾,肩部飾變形蓮瓣紋,腹部4個菱形開光內(nèi)均飾云龍紋,開光上下分別以法LUN、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等八吉祥相隔。蓋面中心飾云龍紋,外部環(huán)繞11個變形蓮瓣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的所有圖案均先在素胎上刻劃,再施以低溫釉彩。
黃地素三彩二龍戲珠紋盤,明萬歷,高4.4cm,口徑23.3cm,足徑16cm。
盤敞口,弧壁,圈足。盤心微下塌。通體黃地素三彩裝飾。內(nèi)底飾雙龍戲珠紋,外壁飾纏枝蓮紋。圈足內(nèi)施黃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的所有紋樣均先用黑彩勾出輪廓,其內(nèi)再填以紫、綠、孔雀綠、黑彩等。外壁黑彩暈散嚴重。盤的造型不太規(guī)整,龍紋隨意性較強,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窯裂,反映出萬歷時期御器廠瓷器生產(chǎn)質(zhì)量趨于下降的狀況。在黃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藍黑色。
淡茄皮紫釉暗劃云龍紋碗,明萬歷,高7.3cm,口徑15cm,足徑5.5cm。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龍趕珠紋。圈足墻外暗刻回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較多,淡茄皮紫釉較少見。此碗即屬于后者,且釉色純正,刻花生動,彌足珍貴。
茄皮紫釉創(chuàng)燒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種以氧化錳為呈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的鐵、鈷等其他金屬元素則起調(diào)色作用。其釉色有深、淺之別,深者如熟透的黑紫色茄皮,常施于尊、罐、大盤、大碗等器上;淺者則似未熟的茄皮呈淡紫色,多施于小件盤、碗之上。
青花魚藻紋蒜頭瓶,明萬歷,高37.5cm,口徑7.7cm,足徑18cm。
瓶直口蒜頭式,長頸,溜肩,圓腹,圈足。直口下蒜頭部分飾蓮瓣紋,頸部飾花卉紋,肩部飾一周卷枝紋,腹部繪魚藻紋。魚兒呈各種姿態(tài)游弋,襯以淡色細筆繪出的水波紋,生動自然??诓繒鴮憽按竺魅f歷年制”六字橫款。
青花異獸紋花觚,明萬歷,高76.5cm,口徑22.6cm,足徑19.3cm。
觚葵瓣式,敞口,沿上折,長頸,頸中部起凸棱,腹部鼓出,足部高長,微外撇。外口沿下橫書楷書“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款,外圍以雙方欄。頸部繪洞石、花卉及草蟲紋,凸棱之上繪雙龍穿花及纏枝蓮?fù)邪藢毤y,頸最下部繪回紋一周,腹部八面皆繪異獸,足脛部位從上至下八面分別繪8組折枝花卉、松柏、異獸及花卉紋各一周。
此花觚器形碩大,器身為8瓣花棱式,所繪紋飾繁密,從造型到紋飾都體現(xiàn)了萬歷時期花觚的特點。
青花龍鳳紋出戟花觚,明萬歷,高21.9cm,口徑15.7cm,足徑11.3cm。
觚(gū 音孤)撇口,長頸,鼓腹,兩側(cè)對應(yīng)出戟(jǐ 音幾),高圈足外撇。通體青花裝飾。腹部主題圖案繪云龍和云鳳紋。頸部繪洞石牡丹兩組。足上繪云朵、折枝花和圓點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觚為宮廷陳設(shè)用器,仿商周青銅器式樣,造型端莊,雄渾古樸。青花呈色藍中泛紫。圖案寓意吉祥,龍鳳紋組合描繪寓意“龍鳳呈祥”。
青花開光花鳥紋盤,明萬歷,高3.7cm,口徑21cm,足徑14cm。
盤撇口,淺壁,塌底,圈足。通體青花裝飾。盤心繪花鳥紋,內(nèi)壁繪錦地開光八組,開光內(nèi)繪花果紋,外壁開光內(nèi)繪變形靈芝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在裝飾方法上,明代景德鎮(zhèn)民窯為適應(yīng)外銷的需要,一改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劃分裝飾區(qū)域與層次的傳統(tǒng)做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獨具時代特色的裝飾圖案,為我國瓷器裝飾的創(chuàng)新開拓了一條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產(chǎn)一種既有東方民族傳統(tǒng)風格、又充滿著濃郁異國情趣的青花瓷盤,這種瓷盤的內(nèi)壁 6到8個開光,開光內(nèi)繪各種不同的錦紋和結(jié)帶、瓔珞紋飾。盤心處繪云龍、博古、雙鹿或其它題材。這種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國外的博物館中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收藏。在美國、德國、荷蘭、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國,都曾進行過仿制。這種被歐洲人稱為“嘉櫓”,日本人稱為“芙蓉手”的瓷器,是當時外銷瓷中的重要品種之一,為我國瓷器裝飾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與形式。
青花龍穿花紋梅瓶,高43cm,口徑6.7cm,足徑15cm。
瓶唇口外撇,短頸溜肩,肩下漸收至底。通體青花紋飾。肩部繪變形靈芝及蓮花瓣紋一周。瓶身繪二龍穿纏枝花紋,近底處亦繪變形靈芝、蓮瓣紋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書“大明萬歷年制”橫行六字款。
明萬歷時青花瓷器器型豐富多樣,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風十分盛行。當時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達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為撇口或小直口,長頸,硬折肩,腹細長漸收。紋飾亦十分多樣,有云龍、纏枝花卉、人物紋等多種。此瓶器型高大規(guī)整,釉面潤澤,青花色澤藍中泛紫,是萬歷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經(jīng)文觀音菩薩圖碗,明萬歷,高7.6cm,口徑16.5cm,足徑7cm。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體青花裝飾。碗心書寫青花楷體“南無無量壽佛”六字,環(huán)以纏枝花紋。外壁一側(cè)繪觀音像,渡海觀音居中,足下波浪翻騰。善財童子合掌相拜,韋馱雙手合十,橫置金剛杵護法。另一側(cè)青花楷書經(jīng)文112字,首句為“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落款為“皇明萬歷四十四年歲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無釉。無款識。
此碗青花設(shè)色清新淡雅,富有層次,人物形象準確生動。最為珍貴的是署有紀年款,萬歷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認為清代康熙時始有斜削式細砂玉璧底,此碗證明明代萬歷時已開先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