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元代 趙孟頫作品欣賞(__風(fēng)行者的博客)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長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后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xué)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墒窃?nèi)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于得準(zhǔn)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于樞、仇遠(yuǎn)、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xué)土行江浙等處儒學(xué)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lián)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侍訍塾璋瘟Π诉_(dá)對他發(fā)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xué)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dá)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shù)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jīng)歷了矛盾復(fù)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fēng),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shù)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shù)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鑒于趙孟頫在美術(shù)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xué)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huán)形山,以紀(jì)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xiàn)。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fēng),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xué)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dá)到情有獨鐘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xué)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dāng)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逼鋾L(fēng)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yán)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jīng)》、《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鵲華秋色圖  紙本設(shè)色 1295年作 28.4 厘米90.2 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的代表作,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鄉(xiāng)浙江時為周密(字公謹(jǐn),1232-1298)所畫。周氏原籍山東,卻生長在趙孟頫的家鄉(xiāng)吳興,從未到過山東。趙孟頫曾任職濟南,鵲、華二山就是濟南所在的名山。趙氏既為周密述說濟南風(fēng)光之美,作此圖相贈。遼闊的江水沼澤地上,極目遠(yuǎn)處,地平線上,矗立著兩座山,右方雙峰突起,尖峭的是“華不注山”,左方圓平頂?shù)氖恰谤o山”。

    趙孟頫在濟南做官多年,《鵲華秋色圖》卻并不在當(dāng)?shù)禺嫵?,而是為了解好友周密對濟南的鄉(xiāng)思之渴,在家鄉(xiāng)浙江畫就。鵲華濃郁的秋色,其實是濃濃的鄉(xiāng)愁?!岸嗖∠嗳缫丫胗?,思?xì)w張翰況逢秋。鱸魚莼菜俱無恙,鴻雁稻粱非所求??沼械ば囊牢宏I,又?jǐn)y十口過齊州。閑身卻羨沙頭鷺,飛去飛來百自由。”趙孟頫的這首詩就是寄寓在《鵲華秋色圖》中的心曲?!谤o華秋色翠可食,耕稼陶漁在其下”,在動蕩的時代里,中國文人的理想和歸宿是歸隱田園,從陶淵明到趙孟頫,都如此。

    此卷畫齊州(今山東濟南)名山華不注和鵲山的秋天景色,被譽為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作。畫中平川洲渚,紅樹蘆荻,漁舟出沒,房舍隱現(xiàn)。綠蔭叢中,兩山突起,山勢峻峭,遙遙相對。作者用寫意筆法畫山石樹木,脫去精勾密皴之習(xí),而參以董源筆意,樹干只作簡略的雙鉤,枝葉用墨點草草而成。山巒用細(xì)密柔和的皴線畫出山體的凹凸層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渾染,使之顯得濕潤融,草木華滋??梢娳w氏筆法靈活,畫風(fēng)蒼秀簡逸,學(xué)董源而又有創(chuàng)新。兩座主峰以花青雜以石青,呈深藍(lán)色。這與州渚的淺\淡、樹葉的各種深淺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調(diào)的變化;斜坡、近水邊處,染赭,屋頂、樹干、樹葉又以紅、黃、赭。這些暖色系的顏色,與花青正形成色彩學(xué)上補色作用法。運用得非常恰當(dāng)。


 水村圖  手卷 紙本墨筆 1302年作   縱24.9厘米橫120.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大德六年十一月一日為錢德鈞作,子昂?!毕骡j“趙氏子昂”朱文印記。另紙于卷后又自題:“后一月德鈞持此圖見示,則已裝成軸矣。一時信手涂抹,乃過辱珍重如此,極令人慚愧。子昂題?!扁j有“趙氏子昂”朱文印記、“松雪齋”朱文長方印記。大德六年為公元1302年,作者時年四十九歲。

    趙孟頫對于后世文人畫影響最重要的是山水畫?!端鍒D》不僅是趙孟頫藝術(shù)歷程之中的一件具有標(biāo)志性的作品,而且是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一件作品。僅是從它上面眾多的名人題跋和流傳之中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

    這件作品是送給友人錢重鼎的。錢字德鈞,讀書廣博,潛心六藝,攻習(xí)古文詞,曾在南宋為官,入元后,定居蘇州歸隱,其摯友、元代翰林學(xué)士陸行直為其在分湖筑別業(yè)為鄰?!端鍒D》描繪的是他在分湖別業(yè)的水鄉(xiāng)景色。實際上,錢德鈞是在創(chuàng)作此畫后的十余年以后(1314年)住進來的。玩賞此圖時,錢德鈞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景色竟然與實際的湖景相同。這是一種巧合,更是可以看出他們情感、志趣的默契相投。從眾多友人的題跋中,可以看出錢德鈞相當(dāng)珍重此畫,以此圖會友,自己也在其上題跋再三,真實生動地紀(jì)錄了在分湖之上與友人的往來唱和的歷史。

    《水村圖》受到了五代董源的影響。與較早的《鵲華秋色》中樸拙的構(gòu)圖和嚴(yán)謹(jǐn)?shù)墓P法相比,轉(zhuǎn)向了單純和輕巧,采用平遠(yuǎn)的構(gòu)圖,分遠(yuǎn)、中、近景,以有條不紊的皴擦點染表述真實和理想相結(jié)合的景物,給人以可逰可居之感。對于表現(xiàn)平淡天真意境和淡然靜穆情趣的追求,使他甚至放棄了設(shè)色和任何成片墨色的渲染,完全運用筆墨本身的表現(xiàn)力。在自由放逸、簡淡精微、平和而充滿個性的筆墨皴法之中,展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畫家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更主要的是他對于山水畫中傳統(tǒng)筆墨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這種筆墨情趣和畫面中營造的意境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它被元代的文人所認(rèn)可,繼之流傳后世。
  從《水村圖》后面的題跋可以看到這件作品的影響之深廣,僅元代著名文人的題記就有五十余則。如“吳興八俊”之一的姚式,著名書法家高克恭、鄧文原等,明代曾經(jīng)文徵明臨摹,陳繼儒、李日華題跋、后為董其昌、王世懋、項元汴、張應(yīng)甲、納蘭性德收藏,后進入乾隆內(nèi)府。這個觀摩收藏群體也正是駕馭中國畫史的主體。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在繪畫理論和實踐上將這一畫風(fēng)帶到了占據(jù)主流的文人畫之中,清代乾隆帝對于趙孟頫極為推崇,故其畫風(fēng)影響到整個清宮畫風(fēng)。

 


 吳興清遠(yuǎn)圖卷  絹本設(shè)色  全卷25×660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青綠設(shè)色的《吳興清遠(yuǎn)圖》卷,是足以代表趙孟頫師古創(chuàng)新山水畫風(fēng)格的重要傳世珍品。本幅無作者款印,后接崔復(fù)臨本,上題篆書:“吳興清遠(yuǎn)圖”,末字略殘。據(jù)卷后趙孟頫次子趙奕于洪武八年(1375)的題跋稱,其先人文敏公曾繪此圖幷撰有《清遠(yuǎn)圖記》一文,侄婿崔復(fù)照著原圖作一摹本。入清之后,被稱為“畫中九友”之一的張學(xué)曾也有題跋說,由他的族兄去偏將此兩圖合而為一,形成今見到的圖卷。此件趙氏原作雖有殘損,然古色凝練,山體空勾無皴,布局則居中橫貫全圖,頗合趙孟頫在《吳興山水清遠(yuǎn)圖記》里所描述的:“諸山皆與水際……橫視則散布不屬,縱視則聯(lián)若鱗比……眾山環(huán)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與舡低昂……”,靜謐的意境引發(fā)出無比幽遠(yuǎn)的神思。
    趙孟頫的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確立了“吳興清遠(yuǎn)”這樣一種審美形態(tài),這一審美形態(tài)是在湖州這一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文傳統(tǒng)中生成并開顯出來的,具有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形態(tài)。趙孟頫自覺地把“吳興清遠(yuǎn)”作為自己詩畫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而給后世留下了一系列珍貴的藝術(shù)作品。
    趙孟頫初到北方所作的《吳興清遠(yuǎn)圖》就是用中國山水畫的這一形式來表現(xiàn)在他的心中醞釀已久的“吳興清遠(yuǎn)”。為了突顯這一“清遠(yuǎn)”的實存形態(tài)和藝術(shù)意蘊,他把山水畫這一表現(xiàn)“遠(yuǎn)”的空間意境的手段推向了極致,上邊開闊的天空和下邊遼遠(yuǎn)的水際竟占了全圖的十分之八以上,中間從右至左在畫幅中間畫上連綿的青山和堤岸,右邊景致用筆稍多,以實其景;左邊景致以簡率筆墨為之,以虛其景。這樣吳興的整體山勢由近漸遠(yuǎn),不斷遠(yuǎn)去,延伸至太湖水天之中的空間感受和清遠(yuǎn)特色得到了出神入化的表現(xiàn)。這與他在《吳興山水清遠(yuǎn)圖記》中的描述如出一轍。文中由語言概念喚起的“遠(yuǎn)”的空間感,在筆墨形跡展示的“遠(yuǎn)”空間中得到了落實與印證,兩者所創(chuàng)建的“吳興清遠(yuǎn)”的韻律與意境是統(tǒng)一的。此圖在筆墨運行中的由實漸虛、由強漸微的不斷虛化、弱化的傾向,正與由近漸遠(yuǎn)的感覺相疊合,所產(chǎn)生的也正是不斷遠(yuǎn)去的空間感覺。
  如果說《吳興清遠(yuǎn)圖》給人一種直觀的造型構(gòu)圖上的“清遠(yuǎn)”,那么作于元貞元年(1295年)的《鵲華秋色圖》則是其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的“清遠(yuǎn)”的代表作。《鵲華秋色圖》是他在追求古樸畫風(fēng)的基礎(chǔ)上,向溫潤清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發(fā)展而趨于成熟的標(biāo)志。圖中所繪房屋軒敞,林木扶疏,風(fēng)景秀美,人物平安,其中景物、人物的造型意態(tài)十分拙樸,給人以瀟灑出塵的清遠(yuǎn)之想,具有一種詩的情調(diào)和濃厚的文學(xué)意味,成了趙孟頫理想世界的化身?!扒暹h(yuǎn)”作為一種審美形態(tài)的藝術(shù)表達(dá)在這里獲得了一種形而上的品質(zhì)。
  《水村圖》如吳興的水鄉(xiāng)風(fēng)景一樣,天遠(yuǎn)水闊,空氣澄明,畫面呈現(xiàn)的情調(diào)安靜、蕭散、寧和、閑逸。技法上具有書意化的特點,用線條來表現(xiàn)感情抒發(fā)的活潑韻律與意趣。從重墨趨向重筆,從重景趨向重情。由繁復(fù)趨向簡率,畫風(fēng)更為瀟灑,這就是“清遠(yuǎn)”這一美感形態(tài)所含有的藝術(shù)近世化傾向。

 


 重江疊嶂圖   紙本墨筆 1303年作  縱28.4橫176.4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江水遼闊綿延,群山重疊逶迤,舟楫往來江中,畫境清曠。山石的形態(tài)、皴染的方法、喬松和虬曲的蟹爪形枯枝,一看即知畫家采用的是李成、郭熙的山水畫程式。但略帶乾筆的勾皴,簡逸的筆法又透著畫家的新意,已不是對李成、郭熙畫風(fēng)的簡單因襲和重復(fù)。卷首僅存“嶂圖”二字,余字殘缺。卷尾署“大德7年2月6日吳興趙孟頫”。大德7年即公元1303年,畫家時年50歲。拖尾有元虞集、石巖、柳貫,明陳敬宗、陳璉、魏驥、吳寬、沈周、王世貞等跋。卷中鈐有明李應(yīng)楨、王世貞、王穉登、嚴(yán)澤,清梁清標(biāo)及清宣統(tǒng)內(nèi)府等鑒藏印?!惰F網(wǎng)珊瑚》、《清河書畫舫》、《故宮書畫錄》等書著錄。

 

            


山水三段卷  紙本墨筆   每段縱28cm橫36.5cm 全卷28.5cm×218cm    上海博物館藏
    《山水三段卷》由三段水墨小景畫裝裱而成,原無款識,惟首段可見“趙子昂氏”及“天水郡圖書印”兩方朱文印鑒,確為趙孟頫之作。原收藏家吳湖帆將此三段分別定名為“秋林遠(yuǎn)岫”、“江岸喬柯”、“江深草閣”。其景致雖小卻意境曠遠(yuǎn),用筆或秀逸疏宕,或勁緊綿密,透露出作者成熟時期的畫風(fēng)特征。引首有文征明隸書“逸格”,卷中有近人吳湖帆、張爰題跋。目前鑒定界對其后兩段山水圖的作者有著出自王蒙、趙雍等不同的說法。

 


 摹王維輞川諸勝圖

 

     


       春山圖卷  元成宗大德二年暮冬(1299)

 

            


             歐波亭圖

 

            


             洞庭東山圖  絹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院藏

    款識: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濟兮不可以涉。木蘭為舟兮為楫,渺余懷兮風(fēng)一葉。子昂。鈐?。黑w子昂氏(朱文)

    趙孟頫畫山水畫喜畫南方山村水鄉(xiāng), 多寫文人隱逸的生活情趣。在筆墨技法上, 兼善工筆和寫意, 呈多種面貌?!抖赐|山圖》畫太湖洞庭湖東山之景。東山山勢非高,圓渾平緩,山徑曲折,山居云霧迷蒙,崗巒隱約。湖面波光掠影,一葉輕舟,由左方駛向?qū)Π?,岸上一人待渡。近處坡石,雜草叢生。描繪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靜。圖中有清乾隆所題七絕,及董其昌題跋。

 

            


             高士圖  立軸 絹本

 

            


             萬壑松風(fēng)圖  立軸 絹本
    題識:萬壑響松風(fēng),百灘渡流水。大德二年秋仲,子昂。鈐?。黑w氏子昂

 


 雙松平遠(yuǎn)圖  紙本設(shè)色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題識:子昂戲作雙松平遠(yuǎn)。

    題跋:仆自幼小學(xué)書之余,時時戲弄小筆,然于山水獨不能工。蓋自唐以來,如王右丞、大小李將軍、鄭廣文諸公奇絕之跡不能一、二見。至五代荊、關(guān)、董、巨、范輩出,皆于近世筆意遼絕。仆所作者雖未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畫手,則自謂少異耳。因野云求畫,故出其末。孟頫。

    《雙松平遠(yuǎn)圖》近景是喬松二株及枯木坡石,隔水為起伏的山丘,畫境簡潔清曠,淡雅空靈。雙松的畫法稍工,山石則以帶有飛白松動筆觸勾括,略皴而無染。雖略存李郭畫風(fēng)之形,但簡括異常,實屬新體,畫法上更具書法筆趣和文人墨戲德趣味。

 


 秋郊飲馬圖  絹本設(shè)色 1312年作  縱23.6cm橫59cm   故宮博物院藏

    《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的鞍馬人物畫的代表作,作于皇慶元年(1312)十一月。描繪秋景之中,一紅衣奚官執(zhí)竿在溪邊驅(qū)馬就飲的情景。尾紙柯九思跋曰:“右趙文敏公《秋郊飲馬》真跡,予嘗見韋偃《暮江五馬圖》、裴寬《小馬圖》與此氣韻相望,豈公心慕手追有不期而得者耶?至其林木活動筆意飛舞,設(shè)色無一點俗氣,高風(fēng)雅韻,沾被后人多矣!”。畫面是江南初秋時節(jié),放牧人趕著一群馬到岸邊飲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紅色長袍,手持馬鞭,轉(zhuǎn)身看著正在嬉戲的兩匹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馬步入到河中飲水,在河岸上還有兩匹馬在互相追逐。整個畫面樹木清秀,河水平緩無波,馬的造型生動,表現(xiàn)了自然景致的優(yōu)美。

    在他的這幅人馬圖中,似乎能夠感受到畫家躊躇滿志的心境。圖中,秋林疏樹,野水長堤,穿插于坡石之間的各色樹木將畫面上的近景、中景、遠(yuǎn)景自然清晰地區(qū)分開來,奚官和馬群疏落有秩,其走向與湖岸相一致,構(gòu)圖簡潔卻巧妙地表現(xiàn)出了開闊的場景,意境深遠(yuǎn)??梢钥闯觯w孟頫完全擺脫了唐代人馬圖中不設(shè)背景的局限,運用大面積的山水背景渲染畫面氣氛。在具體物象上,他仍舊保持了唐人紅衣、虬髯的奚官形象,樹木則大膽地刪繁就簡,以保持“古意”。小青綠設(shè)色與筆墨的結(jié)合是這件作品的又一成功之處。畫面寬闊的河面借用畫絹本身的顏色,只在近景處輕掃幾筆,表現(xiàn)秋水的韻致,筆到意足。大面積的坡岸則以石綠平涂罩染,與奚官的紅衣白褲形成了明快的對比,給人以秋高氣爽之感。同唐人青綠設(shè)色相比,趙孟頫的小青綠是與筆墨相結(jié)合的。畫中山蜀樹木的皴染色不掩墨,使人可以體味其中筆墨的韻致,正如明代畫家沈周評價所云:“……王孫本號松雪翁,能事錯認(rèn)營丘公,丹青隱墨墨隱水,其妙貴淡不貴濃……”(趙孟頫《重江疊嶂》沈周題跋)。此后,這種“以水和墨,以墨諧色,兩者交融互用,不分彼此,使得水墨和丹青自唐宋以來的對立和分野不再成為畫家的障礙”。這也正是趙孟頫的創(chuàng)造。

 

      


      人馬圖  立軸 設(shè)色絹本 1296年作
    款識:元貞二年(1296年)九月三日畫子昂。鈐?。黑w氏子昂
    孫國賓題:孫氏國賓家藏。藏?。簻嬷?、三印漫漶。

 


 人騎圖  紙本設(shè)色 1296年作  縱30厘米橫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上有作者款識:“元貞丙申歲(1296年)作,子昂?!扁j朱文印兩方:“趙氏子昂”、“澄懷觀道”。后隔水自題:“吾自小便愛畫馬,爾來得見韓干真跡三卷,乃始得其意云。子昂題”。又自識:“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于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愧唐人。世有識者,許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年)子昂重題?!庇 摆w氏子昂”。引首有清乾隆皇帝書“深得穩(wěn)意”4大字,并在本幅題詩,后幅有元趙孟頫等17家題記,鈐明“天籟閣”等印近200方。清《石渠寶笈續(xù)編》、《穰梨館過眼續(xù)錄》著錄。

    是圖畫一著唐裝之文官執(zhí)鞭騎馬,儀態(tài)雍容不凡,著意表現(xiàn)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wěn)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xì)挺,畫風(fēng)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筆韻。《人騎圖》是趙孟頫43歲所作,屬于他早期作品,當(dāng)時他對于唐人畫馬的領(lǐng)悟是“始得其意 ”,三年后,他再題時則說是“得之于天”、“不愧唐人”,可以看到,三年之間,趙孟頫對于人馬畫傳統(tǒng)有了新的認(rèn)識和創(chuàng)造,這在他晚期的《秋郊飲馬圖》、和《浴馬圖》卷中展現(xiàn)得最為神采。

 


 浴馬圖卷  絹本設(shè)色   縱28.1cm橫155.5cm   故宮博物院藏

    引首有清高宗弘歷書“青溪龍躍”4 字,卷末有作者自識“子昂為和之作”。鈐朱文“趙氏子昂”、“松雪齋”2印。本幅有清乾隆皇帝題詩:“碧波澄澈朗見底,十四飛龍浴其裏,奚官無事出上蘭,驪黃牝牡憑區(qū)觀。集賢畫馬身即馬,牖中窺之無真假?!焙蠹堄忻魍醴a登、宋獻(xiàn)跋,鈐清高士奇、弘歷等印28方。1964年鄭洞國捐獻(xiàn)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畫溪水一灣,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綠蔭成趣,駿馬數(shù)匹,馬官九人。畫中馬的姿態(tài)各異,神態(tài)生動,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飲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鳴,有的臥立顧盼。馬官們牽馬臨溪,或沖浴馬身,或在岸邊小憩。人物、鞍馬分別施以不同色彩,豐富濃郁而又清麗,做到了色不掩筆。用筆精細(xì),色調(diào)濃潤,風(fēng)格清新秀麗。是代表了趙孟頫人物鞍馬畫中的典型風(fēng)貌,是幅形神兼?zhèn)?、妙逸并具、風(fēng)格高雅的藝術(shù)精品。

 


 調(diào)良圖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是一個早熟而多能的畫家, 其繪畫淵源, 具體表現(xiàn)在力追晉唐和北宋風(fēng)貌。其工筆重彩人物鞍馬, 取唐人風(fēng)范, 法度嚴(yán)謹(jǐn), 風(fēng)格古樸。白描人物則師法李公麟?!墩{(diào)良圖》僅畫一矯健的、長鬃毛的馬和一奚官,毫無背景,但從奚官飄拂的衣袖、胡須及被風(fēng)吹得往前傾的馬的鬃毛、馬尾來看,當(dāng)時似乎狂風(fēng)大作,已力透紙背,直往觀者刮來。

 

              


              

              

           三世人馬圖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趙氏三世人馬圖卷》是趙孟頫、趙雍、趙麟祖孫三人所畫人馬圖合卷。元朝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王蒙曾在雪庭禪師收藏的《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上題跋,謂趙雍筆法得曹霸為多,趙麟筆法得韓干為重,趙孟頫則“兼曹韓而獲其神妙”,從這三件祖孫三代的合卷中可見趙氏鞍馬人物的發(fā)展和沿革。
 

     


      牧馬圖  鏡芯 設(shè)色絹本
    鈐?。黑w氏子昂(朱) 鑒藏印:普天下唯我獨尊(白)
    題跋:野草寒風(fēng)卷雪乾,病軀斜倚玉蘭干,相逢鄒豆人間者,誰把行天步雪看,七十老人隨園。袁枚
          霜蹄汗血勒朱憤,老氣曾空冀北群,此日天閑聊縱日,分明個個五花文,北平翁方綱題
    鈐印:枚先生(白)、子才子(朱)、翁鳳綱(白)、覃溪(白)

 

     


      滾塵馬圖  上海博物館藏   (649萬元,2006年7月西泠)

    款識:子昂。 鈐?。黑w子卬氏(朱)

    題跋:前世應(yīng)為支遁師,興來每愛寫權(quán)奇。何妨窗內(nèi)窺如馬,正是全身里許時。庚辰(1760)秋日,御題。鈐?。呵。ㄖ欤?/font>

    鑒藏?。呵¤b賞(白)、古希天子(朱)、壽(白)、三希堂精鑒璽(朱)、宜子孫(白)、御書房鑒藏寶(朱)、八征耄念之寶(朱)、乾隆御覽之寶(朱)、寶笈重編(朱)、石渠寶笈(朱)、石渠寶鑒(朱)、嘉慶御覽之寶(朱)

    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亡后仕元。他是文人畫家中罕見的全才,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竹石,無一不精。鞍馬畫雖不及他的山水畫影響大,但也成就卓著?,F(xiàn)存的趙孟頫鞍馬畫幾乎都收藏于博物館中,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的《人馬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館藏的《人騎圖》卷、《秋郊飲馬圖》卷、《浴馬圖》卷等。趙孟俯的鞍馬畫特別注重線描的遒勁、形象與質(zhì)感的統(tǒng)一,筆墨清淡,著色不多,以墨代色,敷染清淡,這類畫風(fēng)較多帶有趙孟頫個人的特性。

    展卷《滾塵馬圖卷》,令人想起《浴馬圖卷》后王穉登的題跋:“趙孟頫嘗據(jù)床學(xué)馬狀,管夫人自牅中窺之,正見一匹馬?!倍鴵?jù)床學(xué)馬,應(yīng)為掌握馬翻滾的動態(tài)和感受,為畫史一段佳話,《滾塵馬圖》正是趙孟頫勤學(xué)畫馬的見證。趙孟頫之畫馬,據(jù)其《人馬圖卷》題“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于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媿唐人,也有識者許渠具眼。”又題:“吾自小年便愛畫馬,爾來得見韓干真跡三卷,乃始得其意云”。從此自述和畫作來看,趙孟頫之人馬畫多淵源于唐代鞍馬畫,并得益于韓干之作良多,而且趙孟頫對自己的鞍馬畫是頗為自負(fù)的?!稘L塵馬圖》卷畫面用線絲絲不茍而氣韻生動,馬的結(jié)構(gòu)除了線條之外,主要運用渲染的方法,繼承了唐代的鞍馬畫風(fēng),這種唐風(fēng)之鞍馬畫從某種意義上使趙孟頫避開了直接表現(xiàn)蒙古人鞍馬的窘境,因為蒙古為游牧民族,好馬之心天然有之,鞍馬畫之好亦為天然,趙孟頫以唐風(fēng)鞍馬畫取代流行于元廷之金代鞍馬畫傳統(tǒng),既是繪畫“古意”觀的體現(xiàn),亦是作為趙宋皇族后裔和漢族知識分子文化的象征。

    從趙孟頫存世鞍馬畫和各畫上的題跋等分析,《人馬圖卷》標(biāo)為1296年,趙孟頫43歲時所作,雖畫面有唐風(fēng),但明顯在馬的結(jié)構(gòu)處理、渲染等方面顯得較為板滯,在隨后的其他鞍馬畫中,對馬的動態(tài)和結(jié)構(gòu)處理得到較大的進步,《滾塵馬圖卷

》亦是此進步的表現(xiàn),這一方面是趙孟頫所提到的得韓干真跡而學(xué)到許多唐人畫馬之精髓,另一方面是親自體驗馬的動態(tài)特征而有所感悟。所以從畫面馬的技法來看,此圖雖無年款,但應(yīng)是1296年后之作品。該作品經(jīng)過清宮收藏,上有乾隆的多個鑒藏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三十七及《清高宗御制詩》三集卷七,被稱為“有皇室血脈之物”。

 

     

   

      柳蔭牧馬  立軸                                        春谿牧馬圖  立軸

 

            


             春郊牧馬圖  立軸

 

          

      

           侍馬圖  立軸絹本                                          調(diào)馬圖  立軸
    款識:大德二年秋九月既望日,畫于松雪齋,子昂。鈐印:趙氏子昂

 


 天閑五馬圖  手卷 絹本
    題識:大德二年歲在戊戌秋八月得觀李龍眠此卷戲臨松雪齋中。子昂。鈐?。黑w氏子昂
    藏?。盒焓献尤?、髯仙、潘季彤鑒賞章、項子京家珍藏、袁氏伯長、仇遠(yuǎn)山村、汝弼、吳寬、瓟庵

 


 八駿圖  手卷

 


八駿圖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題識:義皇古神至,妙契一俯仰。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渾然一理貫,昭晣。子昂。鈐?。黑w氏子昂
    卷首跋:三希堂鑒賞趙文敏八駿書畫卷真跡,上虞丁念先署簽。
    題跋:1.千里馬來誰出囗,五候家畜獨超群。庚申端陽前四日題于海上去駐隨緣堂之南樓,老缶吳昌碩。鈐?。簜}碩俊卿之印。
    2.五花寧獨鳳,八駿勝如龍。癸亥花朝姚華范父題句。鈐?。阂Α?br>    3.野磧?nèi)崾w霜摢敵勁飔環(huán)河遲碧岸舍策欽織離癸亥中秋后二日陳年題。鈐印:半丁。
    4.趙孟頫八駿圖卷筆墨精微,形神兼?zhèn)?,款書流暢囗脫,書畫均真且精,建倉印記自元柯九思至清內(nèi)府?dāng)?shù)十方俱真可渭流傳有緒,此卷為趙孟頫雖得之存堯真跡精品宜永寶之。丙戌夏單國強題。鈐印:單國強、暢神。
    5.此卷有寶笈三編,鈐印足證歷經(jīng)宮廷回祿而幸存吾人,今日能獲觀子昂神跡益覺珍貴而撫玩慨囗是以賦詩讃曰,子昂畫馬野林邊,八駿豐神耀大千,織綱嫻筆猶典雅,嵚奇遒勁與悠然,遙追五代筆精妙,師法唐人韻俱全,劫后余生垂百世,趙家翰墨我留傳。歲次丁亥上元節(jié)后一日于掃月樓即興簡錦益。鈐印:簡錦益晴窗一日幾回輪。

 

      


      雙馬圖  鏡心 設(shè)色絹本
    款識:大德六年九月廿三日,子昂畫。王文治題詩堂

 

              


             斗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斗茶圖》是茶畫中的傳神之作,畫面上四茶販在樹蔭下作“茗戰(zhàn)”(斗茶)。人人身邊備有茶爐、茶壺、茶碗和茶盞等飲茶用具,輕便的挑擔(dān)有圓有方,隨時隨地可烹茶比試。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態(tài)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壺,作將壺中茶水傾入杯中之態(tài),另兩人站立在一旁注視。斗茶者把自制的茶葉拿出來比試,展現(xiàn)了宋代民間茶葉買賣和斗茶的情景。圖中人物生動,布局嚴(yán)謹(jǐn)。人物模樣,不似文人墨客,而像走街串巷的貨郎,這說明當(dāng)時斗茶已深人民間,相沿成一種社會風(fēng)俗。

 

              


             自畫像石刻
    畫像線條優(yōu)美,形象逼真,神情灑脫。著名畫家孫克弘在畫像旁題跋:“此趙松雪自為臨寫鏡容,并玉圖刻貯一銀盒內(nèi),聞于吳興故居中得之。其秀穎奇特,足令觀者解頤,宜期翰墨之妙,絕天下也?!碑嬒耦^戴笠子,身穿右祍大布袍,微胖,學(xué)土風(fēng)度。據(jù)考證,石刻出土地點原是松江本一禪院舊址,乃趙孟頫弟趙孟僴的舊居。自畫像石刻原保存在本一禪院,院毀后,被埋于地下。今存松江博物館。

 

              


               自寫小像  設(shè)色絹本

    趙孟頫的兩件自畫像創(chuàng)作于仕宦生涯的第二個階段。一件創(chuàng)作于大德二年(1298),他時年45歲,著錄于陸時化《吳越所見書畫錄》;另一件《自畫像頁》是次年(1299)創(chuàng)作的,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1295年,趙孟頫已經(jīng)從濟南任辭歸故里。大德元年(1297)元政府曾任命他為太原路汾州知州,但他沒有接受。大德二年正月八日,趙孟頫自畫半身小像,題詩云:“致君澤物已無由,夢想田園(上水下言)水頭。老子難同韓子傳,齊人終勝楚人咻。濯纓久判從漁父,率帶寧堪見督郵?準(zhǔn)擬新年棄官去,百無聊賴似沙鷗?!贝蟮氯辏?299)八月,趙孟頫“改集賢直學(xué)士、行浙江等處學(xué)提舉”,主管這一地區(qū)儒學(xué),一任十年。這十年,對于趙孟頫來說是優(yōu)然閑在的。他一方面避免在朝中的種種政治風(fēng)險,同時在浙江等地與文人書畫往來,詩酒唱和。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也進入了旺盛時期??梢哉f,大德三年這一年是趙孟頫仕宦轉(zhuǎn)折的一年。也是他對于仕宦生活逐漸適應(yīng),轉(zhuǎn)換心態(tài)的一年。他從政治上的失意轉(zhuǎn)向亦宦亦游,雖仕猶隱的思想更為明確。這就是《自畫像頁》的創(chuàng)作背景。
  《自畫像頁》圖中描繪了一個遠(yuǎn)離喧囂的理想隱居場所,茂密的竹林清雅絕俗。主人徜徉于清溪竹林之間,帶巾帽,身披鶴氅,以手持杖,步履沉穩(wěn)、悠閑而緩慢。雖云小像,但刻畫意不在面部刻畫的似與不似,而著重于內(nèi)部精神的描繪,是構(gòu)想中的魏晉人風(fēng)度,以沖淡平和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出清高灑脫的文人氣質(zhì)。這也正是趙孟頫個性的自然流露。

    在創(chuàng)作構(gòu)思上,可以與十余年前他創(chuàng)作的《謝幼輿丘壑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藏)作一比較。謝幼輿即謝鯤(280—322),是東晉時期的士大夫,曾說:“端委廟堂,使百僚準(zhǔn)則,鯤不如(庾)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表明在廟堂與丘壑之間,他更傾向于丘壑,向往退隱山林的心跡。在創(chuàng)作這件作品時,趙孟頫借鑒了顧愷之的經(jīng)驗,將人物置于丘壑之中。而在《自畫像頁》中,他將自己置于竹林之中,茂密的竹林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竹林七賢”的典故,從而體會到畫家追慕七賢曠達(dá)豪放、超然離俗的情懷。另外,與《謝幼輿丘壑圖》一樣,《自畫像頁》主要使用了具有“古意”的青綠設(shè)色法,竹林則用墨筆直接寫就,工整古雅之中不乏秀逸瀟灑,這也正是趙孟頫個人風(fēng)格。從兩圖的相似的格調(diào)和意韻之中,不難看出,在此,趙孟頫是以謝鯤自比,表達(dá)同樣的“朝隱”思想。而這一思想始終貫穿著他的仕宦生涯。

 

     

     


      謝幼輿丘壑圖  設(shè)色絹本   縱20厘米橫116.8厘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
    此圖繪東晉謝鯤故事。謝幼輿即謝鯤,字幼輿,東晉儒臣、名士,好老莊,善奏琴,寄跡山林?!吨x幼輿丘壑圖》畫江岸峰巒秀起,霧靄微茫,江面平靜如鏡,境界曠遠(yuǎn)。蔭蔭松林,幼輿獨坐水畔丘壑,觀水流潺潺,聽松濤陣陣,意態(tài)悠閑,神性超脫。整個畫面宛如宇宙萬象被過濾提升成晶瑩剔透般充滿著音樂性的寧靜世界。筆法秀潤、清曠, 雖系學(xué)李成、郭熙畫法而來, 但一變宋人工整刻劃之體。

 

      


      蕉下思詩圖  立軸

 

            


             吹簫仕女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老子像  紙本筆墨  縱24.8厘米橫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僊人神象圖  立軸 金粉紙本

 

         

     

         梧園小憩圖  鏡心                                     達(dá) 摩  立軸設(shè)色絹本
    題識:大德三年六月廿七日為楊安甫作。子昂。鈐?。黑w氏子昂
    藏?。呵∥瀛t
    趙孟頫,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工書,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而真、行尤為當(dāng)代第一。畫入逸品,高者詣神。工釋像、山水、木石、花竹,尤精人馬。

 


 春溪讀書圖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題識:至正四年寫于松雪齋中。子昂。鈐印:趙氏子昂

 


 蘇東坡先生遺跡圖  手卷

 


 西城歸樂圖  手卷 絹本
    題識:大德九年四月六日子昂制。鈐?。黑w氏子昂
    藏印:訓(xùn)忠之家、柯九思敬中印、孫氏國賓珍藏、長沙、七十一峰深處、文徵明印、停云

 


 紅衣羅漢圖  圖卷 紙本設(shè)色 1304年作    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孟頫的人物畫大多出于想像,但也有寫實之作,只是傳世較少,此《紅衣羅漢圖》堪稱代表作之一。圖中身著紅色袈裟的羅漢盤腿坐于大樹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態(tài)安詳堅毅,似在說法。根據(jù)作者題記所言,因常與西域僧人往來,“耳目相接”,故能對西域僧人的神態(tài)特征刻畫入微。圖中羅漢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現(xiàn)手段取法唐代閻立本,以鐵線描勾勒,用筆凝重;設(shè)色濃麗,以赭石、土黃、石綠與大紅袈裟形成鮮明對比;構(gòu)圖采用由左向右的開合形式,引人聯(lián)想。此圖作于作者五十一歲時,是高度表現(xiàn)了其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一幅杰作。畫卷后題:“余嘗見盧棱伽羅漢像, 最得西域人情態(tài), 故此入圣域。蓋唐時京師多西域人, 耳目所接, 語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齊翰輩, 雖善畫, 要與漢僧何異。余仕京師久,頗嘗與天竺僧游,故與羅漢像,自為有得。此卷余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觀者以為如何也。庚申歲四月一日, 孟書?!?/font>

 


 二羊圖  卷紙本水墨  縱25.2厘米橫48.4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圖中畫一羊低頭吃草,一羊昂首瞻望,周圍不著背景。右面的山羊張口睜目,尾巴上翹,身子向右而頭部朝左,背部線條自然彎曲,羊毛輕軟直長,描繪工細(xì)。左面的綿羊昂首而立,身軀朝左,頭部右車毛卷而短。全圖純用水墨畫出,卻顯色斑斕之狀。構(gòu)圖空疏,應(yīng)是受到唐、宋家的影響。此畫為趙孟頫除馬以外惟一繪有走獸的作品。

 


 古木散馬圖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駿馬圖

 

      


      幽篁戴勝圖  紙本設(shè)色   縱25.4厘米橫3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幽篁戴勝圖卷》,此幅無年款,在風(fēng)格上繼承了五代、北宋的寫實傳統(tǒng),是趙孟頫早年的作品。畫中幽篁自右下角斜挺而出,貫穿整個畫面,一只戴勝站立于竹枝上,回首而視。幽篁以運用雙鉤法畫枝桿和竹葉,筆法清秀挺勁,筆意富有韻律和變化。戴勝用沒骨法直接以濃淡變化的墨色暈染而出,同時略施赭黃色,雜以點綴的白粉,以表現(xiàn)羽毛豐富的層次和色澤。宋代花鳥畫在徽宗一朝達(dá)到頂峰,講求真實再現(xiàn)花鳥自然生動的情態(tài)。而在此圖中畫并無刻意描繪鳥的神情和動態(tài),而是關(guān)注于筆墨本身的表現(xiàn)力??梢钥闯鲒w孟頫受到北宋文人畫“書畫同源”理論的影響,在實踐中的嘗試過程。

    畫卷有“元四家”之一倪瓚題跋曰:“枝閑戴勝樂春暉,政(正)是鳴鳩拂羽時。文采風(fēng)流今寂寂,鷗波落月想神姿?!壁w孟頫這種兼工帶寫,以水墨為主的花鳥畫對元代畫家也產(chǎn)生了影響,如陳琳、王淵曾經(jīng)得到過趙孟頫的親自傳授,他們的藝術(shù)將工整寫實的花鳥畫引入了一個新的水墨世界。

 


 墨梅  手卷
    款識:子昂為伯庸試?yán)C兒墨作此。鈐?。黑w氏子昂(朱)

    跋文:1. 右趙吳興所作古梅,乃試?yán)C兒墨為之,繡兒不知何許人也。而觀是卷墨色雅淡。神彩煥發(fā),松雪翁之平生第一神品。此卷向為我家故物,戊子八月為吾友高生象南以宣銅古爐及姚公綬雪竹易去,后悔不及,夢想不忘,忽今十余年矣。適今表兄韓左商持以示余,見不釋手,以重資購歸。物還故主,不負(fù)平生酷愛書畫,乃一段翰墨緣也。賞識數(shù)次因志于后。戊戌仲春八日霜青記。鈐?。侯U(白)繆氏永祺(朱白)

    2.道光六年九月,鈕樹玉觀于保澄軒。鈐印:樹玉(白)非石(朱)

    3.一掬寒香畫不難,吳興公子足清歡。當(dāng)時下得中峰拜,想與花光一例看。放鶴亭前處士塵,風(fēng)光約略見來真。枝頭留下黃金彈,笛里家山換卻春。千芳百艷鬧如麻,過去身中看日斜。報荅春光無一事,揮毫大諾寫梅花。宣統(tǒng)丙寅立夏日,榖孫世兄屬題請正,香嚴(yán)金蓉鏡。鈐?。洪湶ò祝?/font>

    4.酒酣酬古盛,花點白紛紛。天水夢如此,河流清未聞。影移蟾抱月,香護鶴巢云。一法吾難著,王孫謝不羣。松雪試?yán)C兒墨畫梅,繡兒雖不詳,其人要亦名姬,工書善畫者也。卷雖尺余,用墨醞藉。愈覺其花影縱橫之妙,古香古色,逸趣天成,乃松雪杰作無疑。昔坡公試彭門冠鈞國藏名墨十三家,書杜詩十三篇,下署墨工名姓,蓋見其筆墨精良,人生樂事云爾。丙寅初夏,谷孫世講索題,幸正之。吳昌碩老缶,時年八十三。鈐印:吳俊之?。ò祝﹨遣ㄖ欤?/font>

    5.吳興畫竹有家法,黃金錯刀交屈鐵。寒香離立一蟠拏,猶是篔筜籀書訣。吳興之梅乃非梅,弄水蒼鱗風(fēng)雨來。眼看上京春信息,國香和淚入莓苔。丙寅夏四月,谷孫姻世兄屬題,朱孝臧。鈐?。簭娺棧ㄖ欤?/font>

    6.墨梅始于華光楊補之、繼之,華光真跡不可見。曩見補之小幅,為長枝三四,著花不多。至煮石山農(nóng)始為老干繁花,修條密蕊;以粗筆作干,虬屈夭矯;以細(xì)筆作花,雖均致不失而稍傷勁獷。魏公畫梅世不恒見,此卷老干修條,一出之以和粹。以粗筆作草蕊,而示元章,轉(zhuǎn)爾雅清穆,實遠(yuǎn)出山農(nóng)之上。至后世學(xué)山農(nóng)者,變本加厲,皆于干部務(wù)求蒼勁而化修枝為短枝,于是遂成酷吏面目,無復(fù)清趣矣。丙寅四月谷孫世兄以吳興真跡屬題書此,以質(zhì)世之鑒古有識者,以為何如?上虞羅振玉。鈐?。撼颊裼裼。ò祝┪膶W(xué)侍從(朱)

    簽條: 趙文敏為馬石田畫梅卷,鷗梅閣秘匧。丙寅五褚德彝題。鈐印:里堂(朱)

    鑒藏?。荷糖鹚螤螌彾ㄕ孥E(朱)蘭陵文子收藏(朱)頤(白)繆氏永祺(朱白)畢涵鑒藏圖書(朱)吳門繆氏珍賞(朱,二次)張孝思(白)南有堂(朱)高生象南(白)祖詒審定(朱)谷孫鑒藏(朱)

 

    


    灤菊圖  (5440萬港幣,2008年10月蘇富比)
    在趙孟頫的畫作中,山水是最為常見的題材,而純粹的花卉題材作品極為罕見。在其現(xiàn)存的傳世作品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頁散頁葵花,而寓意高潔的菊花更極少出現(xiàn)在趙孟頫的筆下。

    《灤菊圖》手卷是趙孟頫彩繪時令花卉的一幅珍品,是目前可見的趙孟頫以菊花為題材的唯一作品。趙孟頫以不同姿態(tài)的10種折枝菊花入畫,并仔細(xì)地描繪出它們的舒卷、濃淡、開合、明暗等,用色著墨十分全面,極可能是寫生之作。從該卷最初的題跋可知,趙孟頫畫的乃是“灤京”之地的菊花。灤京,即今河北灤水之地,因由灤水可以達(dá)到元大都,故元代有“灤京”之說。

    畫面上,趙孟頫按照之前的慣例,在不同地方鈐上了“趙”、“大雅”和“趙氏子昂”3枚印章。這3枚印章是精選出來的,其鈐印順序和位置都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趙孟頫名作《秋郊飲馬圖》以及遼寧博物館藏的《紅衣羅漢圖》等極為相類。不同的是,在《灤菊圖》上,趙孟頫并沒有像其他畫作一樣題寫畫名、署款和日期。因此可以推測,由于“菊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寓意,趙孟頫應(yīng)該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作此畫的,因此并不愿意落下名款、署下日期,唯恐落人口實。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沒能逃過后人的諷刺。在手卷后的題跋中,自署“方外史”的即對趙孟頫畫菊提出了尖刻的批評,認(rèn)為趙孟頫自己沒有“傲霜枝”,自然沒資格畫菊花--“物華有秋菊,頗稱傲霜枝。不謂一莖草,具此松柏枝。當(dāng)時染翰者,興言可及斯?”

 


 墨竹圖  卷  縱34厘米 橫10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幽風(fēng)清秀圖

 

            


             蘭竹石圖  軸  縱44.6厘米橫33.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疏林秀石圖
    秀石竹篁是趙孟頫最善表現(xiàn)的題材。枯木竹石,大抵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蘇軾有較大的發(fā)展,至趙孟頫加以強調(diào),整個元代盛行。此畫竹干筆法略如“豎為努”,畫竹節(jié)“點為側(cè)”,竹枝參以“勒”、“啄”、“策”、“趨”,靈活運用,竹葉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筆一筆撇捺,既有力又含蓄,茂密厚實。

 

     


      蘭蕙圖     (1379萬港元,2000年香港蘇富比)
    此《蘭蕙圖》則明顯地師承了趙孟堅的畫法,以自由抒卷的筆調(diào)來表達(dá)一種奔放而飄逸的情感。

 

          


          竹石幽蘭圖  卷紙本水墨   克利夫蘭博物館藏
    《竹石幽蘭圖》卷,款署“竹石幽蘭”。落款:“孟頫為善夫?qū)憽?。鈐?。骸摆w氏子昂”、“松雪齋”朱文印,“天水郡圖書印”朱文長方印。后紙題跋,元代及以后韓性等人二十八家題。明代吳廷、楊明時,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標(biāo)等諸人鑒藏印鑒幾十方。

  觀此幅《竹石幽蘭圖》卷,給人的感覺是繪畫飄逸如風(fēng),筆墨揮灑自如,構(gòu)圖結(jié)構(gòu)恰當(dāng)。款識與落款,看似與趙孟頫書風(fēng)大相徑庭,經(jīng)認(rèn)真詳查,確為后添,墨氣與繪畫迥異,墨色也游離于繪畫之外。作品十足的趙孟頫筆觸所為,用飛白勾畫窠石輪廓,用撇捺筆劃書寫竹葉,用中鋒逆筆迅疾書寫蘭花。正如趙孟頫所言: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

  此幅作品斷開,似有拼接痕跡,款識為后人重新題寫?!懊项\為善夫?qū)憽?,推論是為顧善夫而畫。?jù)清代程祖慶《吳郡金石目》記載此幅作品趙孟頫題字:顧善夫以公至都,將南遷,用此紙求畫,乃為作此圖,子昂。新的研究結(jié)果已證實此卷并非《吳郡金石目》所著錄的趙孟頫為顧信所畫的那幅,兩個題字亦不同。這幅趙孟頫《竹石幽蘭圖》卷,上面虞集題詩,與元末明初《道園學(xué)古錄》卷二十九中虞集題趙孟頫《蘭石圖》四首之一同,還原了此幅作品的原貌:紙本水墨。左右各拚一條,下部再拚一窄長條,由四紙拚成,在名家作品中為僅見。老筆縱橫,至精之品。后有韓性、西夏昂吉、趙奕、仇遠(yuǎn)、虞集、陳基、姚廣孝等題。又張渥題,字學(xué)趙,與上博訪戴圖上款字少異。經(jīng)查仇遠(yuǎn)在自己《山村遺集》明確記載題趙松雪《竹石幽蘭圖》,仇遠(yuǎn)與趙孟頫同屬一個時代,當(dāng)然是最可信的著錄。元代名士顧瑛的《草堂雅集》卷十一記載于立題詩,《題子昂蘭石》雖然名不相同,詩文完全一致,題蘭石也就是竹石幽蘭。在元代顧瑛《草堂雅集》卷七,記載張渥《題趙翰林墨蘭》,詩文也是完全一致,此幅繪畫是描繪竹石幽蘭,題墨蘭字義上也可以相通。

 

            


             枯枝竹石圖  絹本墨筆
    此圖描繪由奇石、枯木、叢竹、蘭草所構(gòu)成的田野小景。一石布置于畫面正下方而取斜勢,石后有二三枯木,高低錯落,相互扶助,與石一起構(gòu)成畫面主體。奇石前后有高低不同三叢細(xì)竹扶襯奇石,石腳并有三叢蘭草,整體布置居正而有勢。畫家用筆直以寫法,頓挫自然,松秀靈活,墨色濃淡變化雖不明顯,但其枯潤變化豐富。蘭竹多以濕筆,樹石則枯濕結(jié)合,依其行筆的速度、提按、轉(zhuǎn)折,筆鋒正側(cè)等造成氣勢流動之感,雖為枯木,卻仍生機勃勃,極具生命力。

 


 秀石疏林圖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秀石疏林圖》是其“以書入畫”的代表作品。圖中以“飛白”法畫兩塊拳石,左右疏落地點綴叢竹、枯木、雜樹。書法強調(diào)“中鋒運筆”,認(rèn)為只有這樣寫出的線條才“圓”、“厚”。這本來就只是一種“意會”,一種感覺,誰又能測出紙上用毛筆書寫的墨線的“圓度”、“厚度”?但千百年來,學(xué)習(xí)書法的人們似乎都能切實地感覺到這種圓厚之美。而畫則更廣泛,雖然也強調(diào)以中鋒為貴,但也經(jīng)常使用側(cè)鋒。相對中鋒線條的圓厚嚴(yán)謹(jǐn),側(cè)鋒的線條就顯得薄而疏松,但也因此顯得空靈隨意。如此圖的拳石,就是以側(cè)鋒“飛白”畫就,顯得極其灑脫靈秀。不過疏林之竹、點葉樹、枯枝,甚至石根之小草,則都用中鋒勾、撇、點。竹乃矮枝新篁,用濃墨向上撇葉,筆力凝重。草則自下向上弧曲掠去,秀而遒勁。三株枯枝,皆呈鹿角狀,但線條圓曲堅挺,猶存北宋遺韻。左邊一株點葉樹,枝干倔曲,用筆頓挫轉(zhuǎn)折,葉則用中鋒直點,含蓄內(nèi)斂。卷后有趙孟頫自題的著名的闡述“書畫同源”的一首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子昂重題。”“籀”乃大篆,必用中鋒書寫?!鞍朔ā本褪恰坝馈弊职藗€點畫的筆法。既說是“重題”,可知這里還不是此詩的出處,或說出于題柯九思的畫,但已經(jīng)不可見。

 

            


             古木竹石圖  軸  縱108.2厘米橫48.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圖軸》是趙孟頫晚年的代表作。用筆更加蒼勁放逸,對于具體物象的形態(tài)放棄的更多,如不再強調(diào)石面的轉(zhuǎn)折和結(jié)構(gòu),而是更加注重勾勒巨石輪廓線的書法性筆法,古木枝干則更多體現(xiàn)行筆的速度和力度。竹葉已在遵循八法基礎(chǔ)之上變化更為豐富,更多抒發(fā)畫家在行筆時即興的情緒。

 

              


             窠木竹石圖  絹本水墨   縱99.4厘米橫48.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趙孟頫用實踐論證他的“書畫同源”思想的體現(xiàn)。畫家在畫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飛白”畫出石的輪廓,皴擦之法也以“飛白”成之。用中鋒畫窠木,線條“如錐劃沙”,淡墨寫出老枝,顯出蒼勁挺拔而圓潤,透出力度。畫竹以流暢的筆調(diào)伸出竹干,然后在兩旁畫出小枝條,用濃墨,間以略淡之墨畫竹葉,以“個”字或“介”字加以排列,自然而不做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