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今名方化濕類
古今名方化濕類

平胃散.693-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主治濕滯脾胃,脘腹脹 滿,不思
飲食,惡心嘔噦,大便溏薄,肢體怠惰,舌苔白膩而厚。
 對金飲子.693功能辟穢化濁;主治瘟疫、傷寒,五勞七傷,酒 食停滯,
瘧疾,痢疾。
 香砂平胃散.693功能化濕健脾,行氣消食;主 治傷食或濕阻,脘腹脹
痛,惡食吐酸。
 芩連平胃散.693功能清熱燥濕;主治濕熱中阻,脘腹痞滿,或有下 利,
舌苔黃膩。
 醉鄉(xiāng)玉屑..693功能燥濕健脾,溫中消食,主治多食生冷,脾陽受傷,
寒濕積滯,泄瀉下痢。
藿香正氣散.693 功能化濕解表,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 滯,惡
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
 藿香正氣丸.695功效、主治與藿香正氣散同。
 藿香正氣片.695功效、主治與藿香正氣散同。
 藿香正氣水.695功效、主治與藿香正氣散同。
 不換金正氣散.695功能化濕解表,和中止嘔,主治濕濁內停,兼有外
感,惡寒發(fā)熱,嘔 吐腹脹等癥。
 一加減正氣散.695功能化濕理氣;主治三 焦?jié)裼?,脘腹脹滿,或兼食
滯,或發(fā)黃疸等癥。
 二加減正氣散.695功能滲濕化濕;主治濕阻脘悶,身痛,便溏等 癥。
 三加減正氣散.695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濕困化熱,脘腹脹 滿,苔黃,尿
赤等癥。
 四加減正氣散.695功能化濕消食, 主治濕阻,食滯,脘腹脹悶等癥。
 五加減正氣散.695功能溫化寒濕;主 治寒濕中阻,脘悶,便泄等癥。
藿樸夏苓湯.695功能芳香化濁,行氣滲濕。主治濕溫初起,身熱不 渴,肢
體倦怠,胸悶口膩,舌苔白滑,脈濡緩。
連樸飲.696 功能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主治濕熱內蘊,霍亂吐 瀉,脘腹痞
悶,胃呆,小便黃赤,舌苔黃膩。

甘露消毒丹.697 功能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主治濕溫發(fā)熱,胸悶腹 脹,倦
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以及暑濕時疫, 頤
腫,黃疽等。
辟瘟丹.698 功能化濕辟濁,發(fā)散,止嘔止瀉。主抬濕濁中阻,或 中暑發(fā)
痧,惡寒發(fā)熱,惡心胸悶,腹痛吐瀉,神志不清。
蠶矢湯.699 功能清熱利濕,升清降濁,和中舒筋。主治濕熱內 蘊,霍亂吐
瀉,腹痛轉筋,口渴煩躁,苔黃厚而干,脈濡數。
純陽正氣丸 .700 功能溫化寒濕,暖中止瀉。主治寒濕中阻,腹痛泄 瀉,
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白膩。
雞鳴散.701 功能溫散寒濕。主治濕腳氣,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 便,麻木
冷痛,或攣急上沖,胸悶泛惡。
木瓜茱萸湯.703 功能溫散寒濕,行氣消脹。主治腳氣腫脹,上沖入 腹,困
悶,腹脹,喘急。
木瓜丸.704功能溫化寒濕,健脾益氣,主治濕腳氣,上攻心胸,痰逆壅
悶。
山精丸.704 功能燥濕健脾,化痰和陰。主治濕痰身重而軟,倦怠 困弱
者。
升陽除濕防風湯.705 功能健脾燥濕,升陽和血。主治腸游下血,大便閉
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膿,或少有血。
 

平胃散
. 方劑來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制丸,名平胃丸。
組成與用法 蒼術80克 厚樸50克 橘皮50克 甘草(炙)30

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9克,用生姜、大棗煎湯調和飲服。臨床多
改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丸劑,每服6克,日服2
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主治濕滯脾胃,脘腹脹
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噦,大便溏薄,肢體怠惰,舌苔白膩而厚。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胃神經官能癥,胃、十二指
腸潰瘍,傳染性肝炎,又用于治療腎炎,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律失常,
失眠,百日咳,閉經,酒積等病癥。例如。
(1)急性腸炎 本方合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129例。腹脹痞滿,
加藿香,苔白濁或厚膩,加草蔻,如系魚腥、貝殼類食積所致,加蘇葉。結
果。服藥4-6劑均有效1其中痊愈(癥狀消失,大便成形)81例,顯效
(癥狀減輕,大便成形)42例,好轉(癥減,泄瀉次數少)6例(《福建中醫(yī)
藥}1984年第4期)。
(2)腹瀉 本方加減,治療小兒腹瀉129例?;純翰〕?—7天,
腹瀉每日4—10次,甚者10次以上,并伴有發(fā)熱、腹脹、嘔吐等。傷食
型,加山楂、神曲、麥芽,風寒型,加荊芥、蘇葉,濕熱型,加六一散,脾虛
型,加山藥、甘草,脾腎陽虛型,加炮姜、附子,嘔吐腹脹,加砂仁、半夏,
腹痛,加青皮、木香,尿少,加澤瀉,發(fā)熱,加葛根。結果:治療3天,痊愈
79例,好轉42例,無效8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8年第1期>。本方加
藿香等,治療寒濕泄瀉112例。患者以外感寒濕,大便頻繁,糞質清稀,
甚為水樣,常規(guī)鏡檢無膿血等為主癥。結果;痊愈102例,好轉6例,無
效4例(<福建中醫(yī)藥}1984年第1期)。
(3)食欲不振 以本方蒼術改白術為基礎方,辨證加味,療效頗
佳。脾胃虛弱型,加黃芪、山藥、茯苓;余熱未清型,加竹葉、石膏;氣郁
型,加柴胡、砂仁等;食積型,加麥芽、谷芽、雞內金;痰濕型,加半夏、茯
苓、澤瀉、桂枝(《福建中醫(yī)藥》196G年第2期)。
(4)持續(xù)性呃逆 本方加減,治療2例。療效頗佳(<新中醫(yī),1977
年第2期)。
(5)胃、十二指腸潰瘍 本方加味治療。結果獲愈(《福建中醫(yī)藥》
1958年第9期)。
(6)傳染性肝炎 本方加茵陳、梔子、黃柏、枳殼等,治療550例。
結果:治愈471例,好轉72例,無效7例,平均治愈時間27.8天(《黑龍
江中醫(yī)藥》1984年第1期)。 .
(7)腎炎 治療腎炎水腫已退,但噦惡口粘、脘腹脹滿、食欲不振、
身重倦怠、舌苔白膩、脈濡等脾經濕濁蘊阻之證未除的患者。療效滿意
(《江蘇中醫(yī)》1959年第8期)。
(8)心律失常 本方加減,治療心律失常伴胸悶、納呆嘔惡、眩暈、

浮腫、痰多、苔膩者。療效滿意(<江蘇中醫(yī)雜志》1986年第工2期)。
(9)百日咳 本方加半夏、茯苓、代赭石、陳膽星,治療11例。結果
全部治愈(《河南赤腳醫(yī)生》1976年第11期)。
(10)寒濕閉經 本方加三棱、莪術、牛膝、雞內金,治療寒濕閉經3
年者。結果;服藥25劑,月經來潮(《吉林中醫(yī)藥》1984年第4期)。
(11)引產 本方加玄明粉、枳實,引產4例。癥見脘腹脹悶,飲食
少進,倦怠口淡,大便溏薄,苔白厚膩。結果取得肯定療效(《廣東省
1970年西醫(yī)學習中醫(yī)班資料匯編》)。
(12)鉤蟲病貧血 本方合絳礬丸,加補血藥治療。結果獲良效
(《江蘇中醫(yī)》1959年第4期).
(13)酒積 本方加葛花、砂仁、干姜、白芍等治療。結果;2劑而
愈(《四川中醫(yī)分1986年第工期)。 .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濕滯脾胃,脘腹脹滿,納呆便溏。方用蒼
術燥濕運脾,合以陳皮、厚樸化濕行氣,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脘
腹脹滿、納呆便溏兼有肢體怠惰、舌苔白膩,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脘腹脹滿較甚,加枳殼、砂仁;不思飲食,加山楂、神曲;惡
心嘔吐。加半夏、生姜,大便溏薄,加白術、茯苓。
方中藥物性能苦辛溫燥,易耗傷陰血。血虛陰虧者慎用。
對金炊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即本方去大棗,蒼術、厚樸、甘草
各用60克,陳皮250克;功能辟穢化濁;主治瘟疫、傷寒,五勞七傷,酒
食停滯,瘧疾,痢疾。香砂平胃散(《增補萬病回春》),即本方加砂仁、香
附、山楂、神曲、麥芽、枳殼、白芍、生姜組成;功能化濕健脾,行氣消食;主
治傷食或濕阻,脘腹脹痛,惡食吐酸。芩連平胃散(《醫(yī)宗金鑒凈),即本
方加黃連、黃芩組成;功能清熱燥濕;主治濕熱中阻,脘腹痞滿,或有下
利,舌苔黃膩。醉鄉(xiāng)玉屑(《古今醫(yī)案按》),即本方去生姜、大棗,加砂殼、
丁香、雞內金組成,功能燥濕健脾,溫中消食,主治多食生冷,脾陽受傷,
寒濕積滯,泄瀉下痢。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三因方》平胃散,由厚樸、射干、升
麻、茯苓、芍藥、枳殼、熟大黃、炙甘草組成,功能清瀉胃熱,主治胃熱口
干,嘔噦煩悶,二便秘澀.

蕾香正氣散
方劑來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與用法 藿香9 0克 紫蘇30克 大腹皮30克 茯苓30克
白術(土炒)60克 半夏曲60克 陳皮60克 厚樸(姜汁炙)60克
桔梗60克 甘草(炙)75克 白芷30克
上藥共研細末。每取6—9克,用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日
服2次亦可改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化濕解表,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
滯,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
膩。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腸胃炎,慢性胃炎,妊娠
惡阻;又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細菌性痢疾,中暑等病
癥。例如;
(1)急性腹瀉 用本方加生姜、大棗制成藿香正氣丸治療85例。
結果:痊愈(無合并癥)73例,有效(其中患慢性肝炎4例,營養(yǎng)不良性
水腫8例)12例。奏效迅速,一般服藥1--,2日,癥狀就基本消失,且均
未發(fā)現不良反應(《廣東中醫(yī)》1963年第4期)。
(2)非特異性急性腸炎 本方加減,治療30例。與西藥對照組比
較,兩組雖均治愈,但以本方治療組治愈較快,各種癥狀消失所須時間
較短,一般在第2天即見效或痊愈((廣東中醫(yī)》1960年第9期)。
(3)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本方去白術、白芷、大腹皮、桔梗,加蒼
術、木香、生姜制成藿香正氣片,治療急性菌痢,大便培養(yǎng)福氏痢疾桿
菌陽性者。結果,服藥后,第2天體溫下降,里急后重消失,第3天腹痛
消失,第4天諸癥消失,大便培養(yǎng)結果陰性;住院5天痊愈出院。32天
后再作大便培養(yǎng),無痢疾桿菌生長(《福建中醫(yī)藥》1964年第4期)。
(4)急性腸胃炎 本方加葛根、蒼術、山楂、六曲、桂枝等,制成丸
劑,治療急性腸胃炎?;颊吆疅?、頭痛、胸悶、腹脹腹痛、吐瀉,或口渴溲
赤。結果療效滿意(《江西中醫(yī)藥》1959年第6期)。
(5)腳濕氣病 患足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洗后擦干,以本方去桔梗
制成藿香正氣水涂于患處,至少保持2小時方可洗去,每日1一2次。結
果對起皰流黃水者,涂藥4—8小時內水皰逐漸消失,12小時后漸變?yōu)?
干皮脫落(《中成藥研究}1986年第11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等證。方以藿香清
化脾胃濕濁、疏散風寒表邪為主,配以化濕、解表諸藥,其功益著,而化
濕和胃作用優(yōu)于疏表散寒,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脘悶腹痛、嘔吐
泄瀉及寒熱頭痛、舌苔白膩,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濕重、舌苔厚膩者,白術改用蒼術,或再加佩蘭,以增強其
芳香化濕之功,兼感暑邪,加香薷祛暑。
如改為湯劑,須以武火急煎。方中藥物多為辛香溫燥之品,陰虛火
旺者慎用;若口渴、苔黃而燥者,也不適宜。

藿香正氣丸((常用中成藥》),即本方加紅棗、生姜,制成丸劑,藿
香正氣片(《常用中成藥)).即本方去白術、白芷、大腹皮、桔梗,加蒼術、
木香、生姜,制成片劑;藿香正氣水(《常用中成藥}),即本方去桔梗,制
成酊劑;上述三種中成藥,藥店有售,功效、主治與本方同。不挾金正氣
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即本方去紫蘇、大腹皮、茯苓、白術,加蒼術
組成,功能化濕解表,和中止嘔,主治濕濁內停,兼有外感,惡寒發(fā)熱,嘔
吐腹脹等癥。一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即本方去紫蘇、白術、半夏
曲、桔梗、甘草,加茵陳、杏仁,神曲、麥芽組成;功能化濕理氣;主治三
焦?jié)裼?,脘腹脹滿,或兼食滯,或發(fā)黃疸等癥。二加減正氣散(《溫病條
辨}),即本方去紫蘇、大腹皮、白術、半夏曲、桔梗、甘草,加木防己、大豆
黃卷、通草、薏苡仁組成,功能滲濕化濕;主治濕阻脘悶,身痛,便溏等
癥。三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即本方去紫蘇、大腹皮、白術、半夏曲、
桔梗、甘草,加滑石、杏仁組成,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濕困化熱,脘腹脹
滿,苔黃,尿赤等癥。四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即本方去紫蘇、大腹
皮、白術、半夏曲、桔梗、甘草,加草果、山楂、神曲組成;功能化濕消食,
主治濕阻,食滯,脘腹脹悶等癥。五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即本方
去紫蘇、白術、半夏曲、桔梗、甘草,加蒼術、谷芽組成;功能溫化寒濕;主
治寒濕中阻,脘悶,便泄等癥。

藿樸夏苓湯
方劑來源 清?!夺t(yī)原》。
. 組成與用法 藿香9克 厚樸3克 姜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仁(后下)1。8克 豬苓4.5克 淡豆
豉9克 澤瀉4。5克
,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芳香化濁,行氣滲濕。主治濕溫初起,身熱不
渴,肢體倦怠,胸悶口膩,舌苔白滑,脈濡緩。
現代臨床 常用于小兒暑季發(fā)熱,胃腸炎,腎盂腎炎等病癥。例如;
小兒暑濕夾滯發(fā)熱 本方加減,治療150例。患者入夏后因食滯腸
胃所致發(fā)熱,體溫約39。C,多有腹脹,口渴多飲,手心灼熱,厭食,夜間
煩躁,便秘或瀉,苔白膩或黃膩。結果:顯效82例,有效65例,無效3
例(《中醫(yī)雜志》1985年第7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濕溫初起,濕重于熱之證。方用藿香、厚
樸、半夏、白蔻仁化濕行氣,合以茯苓、苡仁、豬苓、澤瀉健脾利水,為其
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濕溫初起、胸悶口膩、肢體倦怠、舌苔白滑,為其
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表證明顯,惡寒發(fā)熱,加蒼術、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
風,兼有暑邪,加佩蘭。
如濕溫初起,熱重于濕,癥見舌苔黃膩,應予慎用.

連樸飲
方劑來源 清。《霍亂論》。
組成與用法 黃連(姜汁炒)3克 制厚樸6克 制半夏3克 石
菖蒲3克 香豉(炒)9克 焦梔子9克 蘆根60克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主治濕熱內蘊,霍亂吐
瀉,脘腹痞悶,胃呆,小便黃赤,舌苔黃膩。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腸炎,腸傷
寒,菌痢,霍亂,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等病癥。例如.
傷寒、副傷寒 本方加減,治療35例。熱重于濕者,加黃芩、滑石,
車前子;白咅,加薏苡仁、竹葉,胸脘脹滿.加草果、白蔻仁,嘔吐,加藿
香、竹茹,腹瀉,去香豉、蘆根,加茯苓、薏苡,十便隱血,加地榆炭、茜草
炭。結果:全部治愈。服藥4—6日開始退熱,為防止復發(fā),須堅持服
藥4周,經2次檢查傷寒血清凝集反應正常、癥狀全部緩解后再服黃連
丸2周,待實驗室檢查無異常,方可停止治療(《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年
第6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霍亂吐瀉。方用黃連、厚樸合用功能清
熱燥濕,兼有行氣除痞之功,黃連、半夏同用亦能清熱燥濕,且有降逆和
中之效,更佐以梔子助黃連清泄邪熱,石菖蒲以助厚樸化濕暢中,為其
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霍亂吐瀉.兼有濕熱內蘊、小便黃赤、舌苔黃膩,
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發(fā)熱惡寒,加紫蘇葉、藿香;兼有暑濕,加鮮藿香、鮮荷葉,
胃脘嘈雜,加砂仁,陳皮,嘔吐劇,去香豉,加竹茹、生姜;腹瀉劇者,加車
前子、六一散,口渴,加天花粉、茅根。
若癥見虛寒、吐瀉物清寒沏冷者,不宜服用;大吐大瀉而見亡陽暴
脫、脈微欲絕,尤非所宜。

甘露消毒丹
方劑來源 清。{續(xù)名醫(yī)類案》。又名普濟解毒丹。
組成與用法 綿茵陳330克 黃芩300克 石菖蒲180克 川貝
母150克 木通150克 射干120克 連翹120克 薄荷120克 白
豆蔻120克 藿香120克 滑石450克
上藥共研細末。每服9克,日服2次,開水調服?;蛴蒙袂?,
每服6—9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亦可改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
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主治濕溫發(fā)熱,胸悶腹
脹,倦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以及暑濕時疫,
頤腫,黃疽等。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傳染性肝炎,斑疹傷寒,腸傷寒,急性胃腸
炎,膽囊炎;又用于治療低熱,血吸蟲病,百日咳,尿路感染,風濕熱,過
敏性紫斑,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癥。例如;
. (1)傳染性肝炎 用本方生藥粗末煎服,治療26例小兒患者。結
果:黃疸指數13-20單位者9例,均在2周內降至正常,SGPF在3周
內降至正常者24例,遲至5周恢復正常者(因合并新邪,可能為病毒性
呼吸道感染)2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65年第4期)。用本方制成片
劑,合茵陳蒿湯加減,治療54例。結果,一般都在2周內癥狀消退,黃
疸指數降低,3周痊愈(《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57年第9期)。
.’(2)斑疹傷寒 本方加減,治療流行性斑疹傷寒100例。結果:痊
愈86例,好轉n例,無效3例;熱退時間為工6小時一7天;用藥2—
14天(《陜西中醫(yī)}1986年第1期)。
。 (3)腸傷寒 本方加減,治療腸傷寒2例。結果獲愈(<中醫(yī)雜志>
1958年第2期)。
” (4)低熱 本方治療?;颊叩蜔?年,經檢查,除X線鋇餐提示十
二指腸潰瘍外,無異常發(fā)現。結果:服藥2劑后,病情好轉;續(xù)服8劑,低
熱和其他諸癥均逐步消除。多次隨訪,未見復發(fā)((新中醫(yī))1977年第
2期)。
(5)血吸蟲病 治療血吸蟲病癥見黃疸,屬于氣分濕熱者,有較好
的療效(《江西中醫(yī)藥》1956年第7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濕溫發(fā)熱。方用黃芩、連翹清熱解毒,輔
以木通、滑石清熱利水,藿香、豆蔻、石菖蒲化除濕濁,清上、化中、滲下
三法俱備,主次分明;且諸藥皆入氣分,茵陳苦寒又善瀉肝膽之火,具有
清除留戀氣分熱邪之功,又兼泄肝膽邪火之效,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
用以濕溫病濕熱并重,邪熱在于氣分、發(fā)熱倦怠、口渴尿赤、苔白厚膩或
干黃,或見身黃目黃,為其辨證要點。
、、 改作湯劑,臨床如見無咽痛,去薄荷、射干;黃疸較重,加大黃、山
梔;嘔吐,加半夏、生姜,時在夏令。加鮮佩蘭。藿香可改用鮮者。 .

、 辟瘟丹
方劑來源 明.《壽世保元》。原名太倉公辟瘟丹。
組成與用法 茅術500克 臺烏藥250克 黃連250克 羌活
250克 白術250克 川芎125克 草烏125克 細辛125克 紫草
125克 獨活125克 防風125克 甘草125克 蘗本125克 白芷
125克 香附125克 荊芥125克 天麻125克 官桂125克 甘松
125克 干姜125克 山奈125克.麻黃125克 牙皂125克 麝香
12S克 芍藥125克 ..
上藥共研細末,紅棗肉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溫開水化脹。
功效與主治 功能化濕辟濁,發(fā)散,止嘔止瀉。主抬濕濁中阻,或
中暑發(fā)痧,惡寒發(fā)熱,惡心胸悶,腹痛吐瀉,神志不清。 .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性菌痢,急性腸炎,病毒性腹瀉,也用于
治療中暑等病癥。例如; ’
(1)菌痢 本方加減制成成藥,治療448例。結果:總有效率為
91.8%,治愈率為74.5%(《中西新藥臨床指導}科技文獻出版社)0
(2)腸炎 本方加減制成成藥,治療急性胃腸炎、腸炎257例。結
果;總有效率為98.8%,治愈率為86%(《中西新藥臨床指導}科技文
獻出版社)。 ’
(3)嬰兒腹瀉 本方加減,制成成藥,調敷臍部,取得良效(《中西
新藥臨床指導}科技文獻出版社)。 .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濕濁中阻,或中暑發(fā)痧,寒熱胸悶,腹痛
吐瀉之證。方用羌活、防風、獨活,荊芥,細辛,藁本、白芷、天麻、麻黃等
祛風散寒,以茅術、白術、官桂、干姜、甘松等溫中燥濕,麝香,牙皂辟穢
開竅l共奏發(fā)散、辟穢、燥濕、和中之功,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吐
瀉腹痛、舌苔濁膩,為其辨證要點.

’ 蠶矢湯
方劑來源 清。<霍亂論}。 ’
組成與用法 蠶砂(包)15克 生苡仁12、克 大豆黃卷工2克
木瓜9克 黃連(姜汁炒)6克 半夏3克 黃芩(酒炒)3克 通草3
克 焦山梔5克 吳茱萸I克
水煎,候稍涼,徐徐飲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利濕,升清降濁,和中舒筋。主治濕熱內
蘊,霍亂吐瀉,腹痛轉筋,口渴煩躁,苔黃厚而干,脈濡數。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也有用于治療腎炎等病癥。例
如,
(1)急性子腸炎 本方為主,治療癥見吐瀉驟作,吐瀉物有腐臭
味,發(fā)熱口渴,腹中絞痛,兼見四肢酸楚,筋脈拘急者,有較好的療效
({實用中醫(yī)內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 .
(2)腎炎 本方合麻黃赤小豆湯,治療腎炎水腫而兼皮膚瘙癢者,
有一定的療效(《四川中醫(yī)}1990年第6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濕蘊脾胃,運化失常,清濁不分所致的吐
瀉。方用蠶砂、木瓜化濕和中.并除霍亂轉筋,配以黃芩、黃連、梔子清
熱燥濕,半夏、吳萸降逆止嘔,諸藥配合,濕除熱清,清升濁降,使轉筋得
止,吐瀉得愈,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吐瀉腹痛轉筋、口渴煩躁,舌
苔黃厚而干。為其辨證要點。

純陽正氣丸
方劑來源 清。《胡慶余堂丸散膏丹全集}(有名無方),現據{古今
醫(yī)方集成}(1936年版)。
組成與用法 藿香30克 陳皮30克 茅術30克 半夏(姜制)
30克 丁香30克 官桂30克 白術30克 青木香3 0克 白茯苓
30克
上藥共研細末,用花椒15克煎湯泛丸,紅靈丹12克為衣。每服
1.5克,小兒減半,溫開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化寒濕,暖中止瀉。主治寒濕中阻,腹痛泄
瀉,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白膩。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性痢疾,腸炎,嬰幼兒腹瀉等病癥。例
如,
(1)痢疾 本方合藿香正氣散加減,治療暑天感寒濕而病痢,癥見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脘悶不渴,頭重身困,苔白膩者,能獲較好的療效
(《實用中醫(yī)內科學》??茖W技術出版社)。
(2)嬰幼兒腹瀉 本方加車前于、薏苡仁、豬苓、澤瀉等,并根據辨
證合參苓白術散、芍藥甘草湯等,治療2090例。其中腹瀉每日10次以
內者944例, 1日10次以上者1146例;呈稀便者1884例,夾有奶塊
者516例,粘液便者188例,嘔吐者1458例,發(fā)熱者832例,腹脹者84
例,脫水酸中毒I。695例,Ⅱ。996例,Ⅲ。8例。結果:止瀉時間2。9 4-
1.7天,熱退時間2。1±0.8天,脫水糾正時間1.5±0.7天,3天內
止瀉率88%(《天津中醫(yī)》1986年第3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寒濕泄瀉。方用丁香,官桂溫中散寒,茅
術、陳皮、藿香燥化濕邪,白術、茯苓健脾止瀉;共奏溫化寒濕止瀉之功,
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瀉物清稀、色黃或青、舌苔白膩,為其辨證
要點。
濕熱泄瀉者忌用。
由于泄瀉常發(fā)于暑夏,曾改稱。暑濕正氣丸”,然其他季節(jié)由于寒濕
侵襲所致腹瀉,亦可應用,不必拘泥。

雞鳴散
方劑來源 宋。<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
組成與用法 檳榔12克 橘皮9克 木瓜9克 吳茱萸3克
紫蘇葉3克 桔梗5克 生姜(連皮)3克
上藥共研細末。水煎,兩汁混和,凌晨空腹飲服。亦可改用飲片水
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散寒濕。主治濕腳氣,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
便,麻木冷痛,或攣急上沖,胸悶泛惡。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腳氣病,絲蟲病所致象皮腫,膝關節(jié)疼痛,
流火,又用于治療水腫,腎炎等病癥。例如。
、 (1)腳氣病 治療濕腳氣12例。結果;均獲痊愈,其中服藥1劑而
愈者4例,2劑而愈者5例,3劑而愈者3例(<中醫(yī)雜志}1957年第4
期)。
(2)絲蟲病所致象皮腫 本方加茯苓、羌活,配合電針,治療52
例。服藥后有嘈雜身癢,有時下肢形如風疹樣等反應(約15—20分鐘
消失),此時小便清長,下肢腫脹漸漸消退。結果;腳腫全消者34例,半‘
消者u例,好轉者7例(<江西中醫(yī)藥}1960年第工0期)。本方加馬鞭
草、威靈仙、白蘞、徐長卿、炮山甲內服,并將藥渣加桑枝、槐枝裝入布
袋,用沸水沖.泡,先熏后洗患肢,治療數十例。結果療效良好({浙江中
醫(yī)雜志}1985年第工期)。
‘ (3)膝關節(jié)疼痛 治療膝關節(jié)疼痛,無灼熱感者數十例。結果取
得較好療效(<新中醫(yī)》1975年第5期)。 ,
(4)、流火 本方加減治療,其效頗佳。濕熱下注者.去吳茱萸、生
姜,加黃柏、蒼術、苡仁,有寒熱者,加荊芥、銀花、梔子,腹股溝淋巴結腫
大者,加昆布、海藻,肝腎血虛者,去吳萸、生姜,加白芍,當歸、杯牛膝、
枸杞子等((中醫(yī)雜志)1,966年第1期)。 ’
(5)水腫 本方加黃芩、黃連、篇蓄、澤瀉、木香、草果、厚樸治療。
結果獲顯效((中醫(yī)雜志}1983年第n期)。
(6)亞急性腎炎 本方加附子、葶藶子、茯苓、豬苓、澤瀉、冬瓜皮
等大劑量治療。結果;服藥3劑,諸癥減輕,續(xù)服6劑,基本痊愈,后改
用六君子湯加味煎湯,送服金匱腎氣丸調理而安。追訪2年未發(fā)({浙江
中醫(yī)雜志,1965年第8期)。
(7)濕毒 本方加黃連、黃芩、銀花、連翹、赤芍、荊芥穗、桑枝、白
芷、赤苓、地丁草、白鮮皮,治療外傷未愈、感染濕毒而致下肢腫脹癢痛
者。結果獲得較好療效({中醫(yī)雜志}1983年第11期). .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腳氣腫痛。方用檳榔、木瓜祛濕,合以吳
萸、生姜散寒,功能溫散寒濕,又輔以紫蘇、橘皮宣通氣機,具有溫宣開
上,降濁導下之功,且木瓜、吳萸二藥配用,是為治療腳氣腫痛常用配 .
對,均為本方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腳氣初起、足脛腫重、麻木冷痛,甚
或攣急上沖,為其辨證要點。 . 。
干腳氣或腳氣屬于濕熱者,不宜使用。 、

臨床如見風濕偏勝,兼有惡寒發(fā)熱者,加防風、蒼術;寒濕偏勝i形
寒苔膩者,加附子、肉桂;腳氣沖心、心悸、胸悶者,去紫蘇、橘皮、桔梗,
加沉香、半夏、黑錫丹。 .’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證治準繩》雞鳴散,有以下三方;1.由大黃、樸硝、牽牛子組
成。功能清熱解毒,主治氣疬疼痛、熱毒結核;2.由大黃、桃仁組成,功能
祛瘀消腫,主治跌撲傷損,。3.由白術,當歸、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
通、桔梗÷蟬蛻、升麻、橘紅、山楂、紅花、燈草、生姜、雄雞血組成,功能
宣散透發(fā)、健脾活血,主治痘形隱隱起發(fā)不透。
(2)<古方選注)雞鳴散,由牛蒡子、荊芥、雄雞血等組成,功能發(fā)散
透達,主治痘發(fā)四五日,毒壅不宣。
(3)<傷科補要》雞鳴散,由大黃、桃仁、當歸尾組成,功能活血散
瘀,主治跌撲損傷,胸腹蓄血。

木瓜茱萸湯
* .
方劑來源 元.{世醫(yī)得效方}。 ‘
組成與用法 木瓜60克 檳榔60克 吳茱萸(炒)30克.
上薊共研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
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 :’.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散寒濕,行氣消脹。主治腳氣腫脹,上沖入
腹,困悶,腹脹,喘急。 ” .
.、 臨床應用 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慢性胃腸炎,又有用于治
療破傷風等病癥。例如。
、 破傷風 本方加僵蠶、鉤藤、羌活、防風、白芷、菖蒲、膽南星、蜈蚣
等煎湯鼻飼.治療破傷風發(fā)病后4日,予大劑量破傷風抗毒素等藥,癥
狀未緩解者。結果:服藥4劑而愈(《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年第6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腳氣腫脹。方用木瓜化濕,合以吳萸散
寒、檳榔行氣,使寒濕除而腫脹得消,且三藥均為治腳氣要藥,合于.
方,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兩腳腫脹,兼有困悶、腹脹,甚至見有氣
喘,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腳部腫脹較甚,加赤小豆、生苡仁;腹脹較甚,加厚樸、枳
殼、大腹皮;困悶不適,加蘇葉、陳皮;濕熱內蘊、舌苔黃膩,或小便短赤,
加黃柏、蒼術,或車前子、木通,寒濕較甚,或上沖出現心悸,加附子、肉
桂。
木瓜丸(《太平圣惠方》),即本方去吳茱萸,加人參、陳皮、桂心、丁
香組成,功能溫化寒濕,健脾益氣,主治濕腳氣,上攻心胸,痰逆壅悶。

木瓜茱萸湯
方劑來源 元.{世醫(yī)得效方}。
組成與用法 木瓜60克 檳榔60克 吳茱萸(炒)30克.
上薊共研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
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散寒濕,行氣消脹。主治腳氣腫脹,上沖入
腹,困悶,腹脹,喘急。 ” .
.、 臨床應用 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慢性胃腸炎,又有用于治
療破傷風等病癥。例如。
、 破傷風 本方加僵蠶、鉤藤、羌活、防風、白芷、菖蒲、膽南星、蜈蚣
等煎湯鼻飼.治療破傷風發(fā)病后4日,予大劑量破傷風抗毒素等藥,癥
狀未緩解者。結果:服藥4劑而愈(《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年第6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腳氣腫脹。方用木瓜化濕,合以吳萸散
寒、檳榔行氣,使寒濕除而腫脹得消,且三藥均為治腳氣要藥,合于.
方,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兩腳腫脹,兼有困悶、腹脹,甚至見有氣
喘,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腳部腫脹較甚,加赤小豆、生苡仁;腹脹較甚,加厚樸、枳
殼、大腹皮;困悶不適,加蘇葉、陳皮;濕熱內蘊、舌苔黃膩,或小便短赤,
加黃柏、蒼術,或車前子、木通,寒濕較甚,或上沖出現心悸,加附子、肉
桂。
木瓜丸(《太平圣惠方》),即本方去吳茱萸,加人參、陳皮、桂心、丁
香組成,功能溫化寒濕,健脾益氣,主治濕腳氣,上攻心胸,痰逆壅悶。

山精丸
方劑來源 清?!峨s病源流犀燭》。
組成與用法 蒼術lOOO克 黑桑椹lOOO克 枸杞子500克 地
骨皮500克
先將桑椹取汁浸蒼術曬干,后再浸再曬;依法9次,后與余藥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溫開水送下。也可改用飲片作
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燥濕健脾,化痰和陰。主治濕痰身重而軟,倦怠
困弱者。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以及肺
炎恢復期等病癥。例如。
(1)慢性支氣管炎 本方加貝母、紫菀、款冬、杏仁,可治療慢性支
氣管炎咳嗽痰多者。如肺陰虛者,可加北沙參、麥冬;肺氣虛者,加黃
芪、太子參。
(2)老年肺氣腫 本方加黃芪、黃精,可治療老年肺氣腫胸悶氣短
者。如咳嗽甚者,加川貝母、杏仁;氣喘者,加旋覆花、瓜萎皮、杏仁,肺
陰虛者,加生地、北沙參、天花粉。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脾虛濕痰內盛所致的身重咳嗽證。方用
燥濕健脾之蒼術,配以清虛熱之地骨皮,和陰補元之桑椹子、枸杞子,以
監(jiān)制蒼術溫燥過度之弊,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胸悶咳嗽痰多、身
重倦怠、脈滑苔白膩,為其辨證要點。

. 升陽除濕防風湯
方劑來源 金.<脾胃論}。 。
組成與用法 防風6克 白術3克 蒼術120克 茯苓3克 白
芍藥3克 . 。
上藥共為粗末。水煎,空腹食前服。 ’
功效與主治 功能健脾燥濕,升陽和血。主治腸游下血,大便閉
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膿,或少有血。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慢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腸功能紊亂等病
癥。例如。 。
(].)慢性結腸炎 本方加黃芩、黃連,可治療非特異性慢性結腸
炎。如腹痛甚者,加木香、延胡索、烏藥,膿血便甚者,加白頭翁、秦皮、地
錦草;病久體虛者,加黨參、黃芪。
(2)腸功能紊亂 本方加焦山楂、焦麥芽,可治療腸功能紊亂所致
腹脹、腹痛、泄瀉等癥。如泄瀉甚者,加灶心土、煨肉果;腹痛甚者,加木
香、延胡索。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腹瀉便血等癥。方用健脾燥濕之蒼術為
主藥,配以祛風和血、利濕的防風、芍藥、茯苓、白術等。為其配伍特點.
臨床應用以腸游下血、里急后重、便下有膿血,為其辨證要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主治醫(yī)師考試之祛濕劑
祛濕利水方之藿香正氣散
?白滑苔與白而厚膩苔
見舌苔厚膩加藿香、蒼術、佩蘭芳香化濕
藿香是一味珍貴中草藥,大家都喝過藿香正氣水但你見過植物藿香嗎
焦樹德方劑心得十講——平胃散(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