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五、扁桃體炎

五、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一般是指腭扁桃體的非特異性炎癥,可分為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為腭扁桃體的急性非特異性炎癥,往往伴有程度不等與范圍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種很常見的咽喉疾病。多發(fā)于兒童及青年,在季節(jié)更替、氣溫變化時容易發(fā)病。本病具有傳染性,傳染潛伏期約2—4天,為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通常呈散發(fā)性。慢性扁桃體炎是腭扁桃體隱窩及其實質(zhì)的慢性炎癥。發(fā)病年齡以714歲最多,青年次之,老年最少。本病一般屬中醫(yī)學(xué)乳蛾、喉痹、咽喉腫痛等范疇。

 

 

【中醫(yī)經(jīng)驗集成】

 

(一)辨證論治

   

1.外邪侵襲,邪聚喉核(急性)

    (1)主癥初起咽喉疼痛不適,吞咽不利,繼之咽痛劇烈,吞咽時痛增,或吞咽困難,痛引耳竅,身痛不適,惡風發(fā)熱;檢查示扁桃體充血腫大或表面有黃白色膿點,或膿性分泌物形成的偽膜,偽膜易拭去,頜下淋巴結(jié)腫大;舌紅,苔黃,脈浮。

    (2)處方金銀花、連翹各15g,荊芥、牛蒡子、防風、黃芩、梔子、玄參、桔梗各10g,玄明粉3g(沖服),薄荷、黃連、甘草、大黃各6g.咽喉干燥疼痛,舌苔黃干少津者,加生地、石斛、麥冬;大便稀溏者,去大黃、玄明粉;汗出多者,去荊芥、薄荷;風寒外邪侵襲者,用加味香蘇散加減;咽喉疼痛甚者,加板藍根、僵蠶;咽癢,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枳殼、瓜蔞、款冬花。

    (3)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心火亢盛,火聚喉核(急性)

    (1)主癥  咽部疼痛,吞咽時痛增,心煩口渴,面紅目赤,神煩昏冒,小便赤澀刺痛;檢查示扁桃體充血、腫大,扁桃體周圍鮮紅、腫脹;舌尖紅赤,有潰瘍,脈數(shù)。

    (2)處方水牛角20g(先煎),生地、玄參、麥冬、金銀花、連翹各15g,竹葉心、丹參、黃連、甘草梢各10g.咽痛劇烈,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茜草;喉核紅赤腫脹,有膿性分泌物溢出者,加板藍根、射干、蒲公英、夏枯草;小便赤澀刺痛者,加車前草、萹蓄;邪熱內(nèi)陷,壯熱煩躁,神煩昏冒者,合紫雪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

    (3)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  肺經(jīng)熱盛,上炎喉核(急性)

    (1)主癥  咽部疼痛,吞咽痛增,煩躁,口渴,咳嗽痰黃,或痰中帶血,腥臭,胸悶胸痛,呼吸氣粗;檢查示咽部黏膜充血,扁桃體充血、腫大,或表面有膿性分泌物形成的偽膜,易拭去;舌紅,苔黃,脈數(shù)。

    (2)處方金銀花、魚腥草各30g,連翹、馬勃各1 5g,射干、大力子、黃芩各10g.咽痛劇烈,吞咽困難者,加大青葉、板藍根;咽痛,惡寒,頭痛者,加薄荷、荊芥;痰稠量多者,加半夏、竹茹、膽南星、瓜蔞;咳嗽,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杏仁、款冬花。

    (3)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胃火熾盛,燔灼喉核(急性)

    (1)主癥  咽部疼痛劇烈,湯水難咽,吞咽時疼痛加劇,甚則痛連耳竅,心煩,口渴,喜冷飲,口氣熱臭,面紅目赤;檢查示扁桃體充血、腫大,表面有膿性分泌物,軟腭、咽后壁充血;舌苔黃干,脈滑數(shù)。

    (2)處方梔子、黃芩、連翹各15g,大黃、淡竹葉各log,樸硝(后下)5g,甘草、薄荷各6g.咽喉疼痛、干燥者,加生地、玄參、麥冬;火毒內(nèi)熾,上炎牙齦,齦肉充血、腫脹或出血者,加石膏、黃連、丹皮等。

    (3)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慢性)

    (1)主癥  咽部不適,微癢微痛,干燥,干咳少痰,唇紅顴赤,午后癥狀加重,低熱,手足心熱,神疲乏力;檢查示扁桃體、舌腭弓充血,或腫大,質(zhì)硬;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2)處方生地黃、熟地黃、麥冬、玄參、百合各15g,炒芍藥、當歸、貝母各10g,甘草、桔梗各6g.扁桃體質(zhì)硬或腫大者,加丹參、路路通、生牡蠣;虛火甚者,加阿膠、知母、黃柏,或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3)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陰液不足,濕熱內(nèi)蘊(慢性)

    (1)主癥咽部不適,發(fā)干發(fā)癢,扁桃體疼痛或脹痛,灼熱感,口臭,咳嗽有黃痰,午后潮熱,食欲缺乏,口干或黏,小便黃;檢查示扁桃體暗紅或腫大,陷窩口有黃白色腐物,頜下淋巴結(jié)腫大、壓痛;舌紅,苔中心微黃膩,脈細數(shù)。

    (2)處方生地黃、熟地黃、茵陳、黃芩各15g,枳殼、炙枇杷葉、石斛、天冬、麥冬各10g。生甘草6g.咽痛,頜下淋巴結(jié)腫痛者,加丹皮、赤芍、路路通;扁桃體陷窩口有腐物,口臭者,加知母、金銀花。

    (3)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肺脾氣虛,痰濕凝聚(慢性)

    (1)主癥咽部不適,微癢微干,有異物梗阻感,面色不華,咳嗽有少許白痰,聲低音怯,肢軟乏力,腹脹食欲缺乏,易感冒;檢查示扁桃體腫大,色淡紅微暗,表面有白色絡(luò)紋,凸凹不平,質(zhì)硬;舌淡,苔白,脈緩。

    (2)處方黨參、白術(shù)、茯苓、浙貝母、牡蠣各15g,炙甘草、陳皮、法半夏各lOg,生姜3片,大棗5枚。扁桃體脹痛不適,或腹脹者,加枳殼、厚樸;易感冒者,加黃芪。

    (3)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8.命門火衰,虛陽上?。裕?/span>

    (1)主癥  咽部不適,微干微癢微痛,或有異物梗阻感,面色咣白或浮紅游移不定,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畏冷肢涼,小便清長,夜尿頻數(shù);檢查示扁桃體色淡暗,微腫;舌淡胖,苔白潤,脈沉遲。

    (2)處方熟地黃、懷山藥、茯苓各15g,澤瀉、牡丹皮、山茱萸各10g,肉桂、炮附子各6g.扁桃體質(zhì)硬、腫大者,加丹參、姜黃、牡蠣;食欲缺乏,便溏者,合理中湯以溫腎健脾。

    (3)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醫(yī)經(jīng)驗

   

1.章春娣診治經(jīng)驗

    (1)急性期扁桃體炎咽喉為肺胃所屬,多因肺胃之火上升,風熱邪毒侵襲或過食辛辣煎炸引動肺胃火熱上蒸,內(nèi)外邪毒使津液受灼,煎煉成痰,痰火邪毒蘊結(jié)上攻咽喉而致病者或體質(zhì)虛弱,勞累過度,氣候變化,受寒化熱的情況下極易誘發(fā)。

    單純型:蛾體增大,有的單側(cè)腫大,有的雙側(cè)腫大,狀如蠶蛾或如草莓狀紅腫疼痛,咽下不利,伴惡寒發(fā)熱,體溫常常增高,一般在3839℃左右。脈浮數(shù),舌質(zhì)紅,苔黃。為外感風邪,肺胃蘊熱。治宜辛涼解表,解毒利咽。藥用荊芥、防風、牛蒡子、金銀花、連翹、薄荷(后下)、蘆根、射干、黃芩各10g,山豆根、板藍根、桑白皮各15g,赤芍12g,甘草6g.局部可以冰硼散吹敷消腫止痛。

    糜爛型:單純型4—5日炎癥不消退,則在腫塊上出現(xiàn)白色或黃色包膜狀物,此膜易擦去而不出血,俗名爛乳蛾。全身癥狀較單純型為重,體溫常高達3940℃,頭脹痛,伴食欲缺乏,便秘。苔黃糙,脈弦數(shù)。為熱毒熾盛,陰液耗傷。治宜養(yǎng)陰清熱,解表祛腐。藥

用生石膏(先煎)30g,麥冬、連翹、金銀花各12g,生地15g,仲黃、仲白、馬勃、玄參、黃芩、薄荷(后下)、大黃(后下)、元明粉(沖服)各10g.局部可以冰硼散或喉炎丸研末吹敷。

    膿腫型:單純型治療1周后炎癥不消退,伴全身癥狀加重。舌質(zhì)紅,苔厚,脈弦數(shù)。以單側(cè)為多見,體溫38℃左右。為毒熱蘊結(jié),氣血凝滯。治宜清熱解毒,化瘀消腫。藥用連翹、生山梔、黃芩、薄荷(后下)、牛蒡子、炮山甲、生大黃(后下)、桔梗各10g,射干、丹皮、赤芍各12g,天花粉、皂角刺各15g.

    (2)慢性扁桃體炎素體肺腎陰虛,肺陰虛則津液不能上輸,虛熱內(nèi)生,蘊于扁桃體,腎陰虛則咽喉失于濡養(yǎng),虛火循經(jīng)上結(jié)于扁桃體,或因急性扁桃體反復(fù)發(fā)作所致。見蛾體腫大,不紅不痛,表面不平或多葉狀,或蛾體小而堅韌,呈現(xiàn)條索瘢痕,勞累時略有腫痛,極少引起全身癥狀,若有也極輕微,經(jīng)休息后腫痛消失。

    肺陰虛:除上述癥狀外,尚伴有咽干燥,不喜多飲,午后潮熱,咳嗽痰稠,精神疲乏,手足心熱,氣短或促。舌質(zhì)紅,苔少,脈弦細或數(shù)。為肺陰虧損,內(nèi)火熾熱。治宜養(yǎng)陰清肺,生津潤燥。藥用生地、熟地、石斛、桑白皮、鱉甲(先煎)、地骨皮、北沙參、佛耳草各15g,枳殼、枇杷葉(包煎)、天冬、黃芪、麥冬各10g,甘草6g.

    腎陰虛:除上述癥狀外,同時伴有腰膝酸軟,虛煩失眠,頭暈眼花,食欲缺乏,耳鳴,脈細弱,舌質(zhì)紅,亦有局部及全身癥狀不明顯者。為腎水不足,水虧火旺。治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藥用知母、黃柏、山萸肉、澤瀉、丹皮、藏青果各10g,玄參12g,石斛、生地黃、白茯苓、枇杷葉各15g,懷山藥、首烏藤各30g,甘草6g.

    用藥施治可根據(jù)病情和辨證適當增減,如出現(xiàn)全身癥狀重高熱患者,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同治。

   

2.李寶珍診治經(jīng)驗

    (1)治療方法李老擬疏風散郁,清肺利咽法。藥用荊芥穗、防風、生梔子、淡豆豉、赤芍、丹皮、黃芩、薄荷、金銀花、連翹、羚羊角粉、牛蒡子、玄參、射干、生石膏、焦三仙。每日1劑,水煎服,3天為1個療程。忌食魚、蝦等刺激性食物。咽喉疼痛甚者,可酌加山豆根、金果欖、玉蝴蝶;伴見口瘡者,加桔梗、梔子;納食欠佳,舌苔厚膩者,加陳皮、厚樸、竹茹;大便干燥者,加大黃。

    (2)經(jīng)驗體會  李老在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上提出疏風散邪,清肺利咽的治療原則。荊芥穗辛散氣香,氣味輕揚,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不論風寒、風熱均可用之,且與防風相須為用,共奏宣散肌膚表邪之功;生山梔苦寒清降,其性輕清,浮而上者其治亦上,故可泄肺胃邪火;淡豆豉味雖苦而氣則馨,氣雖寒而質(zhì)則浮,辛散苦泄性涼,既能透散外邪,又可宣散內(nèi)熱;佐以丹皮、赤芍以清熱涼血解毒;黃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輕飄上升以清肺;薄荷、連翹、金銀花三藥合用辛涼宣泄,疏散風熱。高熱不退者,加羚羊角粉,取其有清肺熱之功,且清上不走下,用于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療效較好。咽喉不利酌加牛蒡子、玄參、射干,牛蒡子、玄參治無根之火攻于咽喉,射干苦能降火,寒能清熱,兼因味辛上散,可解咽喉腫痛。

    因小兒稚陰稚陽,臟腑清靈,且根據(jù):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治療上貴在清輕,用藥輕靈,以免傷正。故多以草木之品入藥。不可妄投重濁之劑。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病位雖在肺,實本在脾胃有熱。加之現(xiàn)家長嬌寵過度,飲食不節(jié),恣食肥甘,蘊熱于脾胃,邪熱上攻于喉嚨,導(dǎo)致咽喉腫痛,甚者引起扁桃體化膿。同時,因脾為母臟,肺為子臟。根據(jù)母子相生相克的原則,在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過程中,不僅要清肺熱,還應(yīng)清胃熱。因此,在治療上,還應(yīng)酌加清解中焦邪熱之品,如生石膏、知母、焦三仙等。

   

3.牛風云診治經(jīng)驗

    (1)急性期  起病急,發(fā)熱高,癥狀重。喉為肺胃之通道,胃脈上循于咽,肺氣上通于喉,邪毒入侵與氣血相搏結(jié)于咽喉壅阻絡(luò)脈,故見發(fā)熱咽喉腫痛。對本癥的治療,外邪宜散,里熱宜清。因熱毒與氣血搏結(jié)喉核紅腫,故又宜清熱散結(jié),且治療不離肺胃。

    臨床常用咽扁清解湯:薄荷、山豆根各69g,金銀花、連翹、射干各1015g,大青葉1030g,胖大海、桔梗各10g,生甘草6g.方中金銀花甘寒,入肺胃大腸經(jīng),既清熱疏表,又解肺胃氣分之熱,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有廣譜抗菌、抗流感病毒作用;連翹苦微寒,入肺心膽

經(jīng),可清上焦之熱,又能解毒消壅散結(jié);薄荷辛涼,入肺肝經(jīng),既疏散風熱外邪,又清利喉;射干苦寒,專人肺經(jīng),既清熱解毒,又祛痰利咽散結(jié),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有消除呼吸道炎性滲出物及解熱止痛作用,又有抗病毒作用,為治療喉痹咽痛要藥;山豆根苦寒,入肺經(jīng),清熱解毒、利咽喉、消腫止痛,《圖經(jīng)本草》記載寸截含之,解咽喉腫痛極妙;大青葉苦大寒,人心肺胃經(jīng),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古方有大青葉鮮品打汁飲服治療喉痹咽痛者;胖大海甘寒,入肺大腸經(jīng),清宣肺氣、清腸通便,對聲音嘶啞、大便不通者尤宜,《本草正義》言其善于開宣肺氣并能通泄皮毛開音治喑爽嗽豁痰;桔梗苦辛平,入肺經(jīng),辛散苦瀉,善開宣肺氣療喉咽痛,配生甘草祛痰利咽。上藥相伍,共奏清泄肺胃、解毒散結(jié)、宣肺利咽化痰之功。

    高熱汗出、面赤口渴者,病人氣分,加石膏、大黃、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咽痛甚者,山豆根加量,加木蝴蝶或含化六神丸;熱毒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苔黃厚膩者,加生大黃69g(后下)或滾開水泡服,以便瀉23次為度;咽喉潰爛或扁桃體化膿者,加重連翹量,并加蒲公

英、地丁、天花粉、丹皮;高熱抽搐者,加入鉤藤、蟬蛻、夏枯草或內(nèi)服紫雪丹;咳嗽者,加前胡、杏仁、牛蒡子;頭痛者,加菊花、鉤藤;惡寒無汗、脈浮緊者,加荊芥、防風;熱入少陽、寒熱往來、欲嘔吐、胸悶不饑、口苦咽干者,加柴胡、黃芩;濕熱內(nèi)蘊、熱勢不揚、頭暈沉、口不渴、苔白膩者,加藿香、佩蘭、菖蒲。其他如鳳凰衣性辛溫,味甘淡,專走肺經(jīng),清熱解毒、養(yǎng)陰潤肺、收斂生??;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腫。均可酌情選加。上藥除石膏外,均洗凈放入,超過藥面一橫指的水浸泡,連續(xù)煎3次,取藥液混勻待用,小兒以藥代茶頻飲,成人日34次,每日1劑。

    (2)慢性期  陰虛火旺型多因反復(fù)發(fā)作,治療不當,或素體陰虛,虛火上乘咽喉。以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為主。用生地黃、玄參、天花粉、知母、麥冬為主藥,輔以丹皮、赤芍、土牛膝、桔梗、射干等,隨證加減。痰濕型病久腫塊不消者,又當化痰散結(jié),如加白僵蠶、貝母等。咽部色暗紅或有脈絡(luò)瘀滯者,加赤芍、紅花、蒲黃等。用量視病情輕重、年齡大小、體質(zhì)強弱而定。

    乳蛾喉痹反復(fù)發(fā)作,部分患者臨床采用益氣助陽法取效滿意,究其因多為久治不愈或一時好轉(zhuǎn)繼而又發(fā),多屬陰虛寒證。辨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從局部看咽喉雖紅腫疼痛,但紅與腫都不盛或淡紅或不紅,病程一般都比較長或素體虛弱。此外,全身癥狀不可忽視,除咽喉癥狀外,都兼有面色不榮,精神委頓,易感冒或咳嗽音啞,或自汗或咽干口渴,喜熱飲,身冷,四肢不溫,便溏,苔薄,脈細等。

    總之,用中醫(yī)藥辨證治療急慢性咽炎和扁桃體炎效果滿意,特別是對一些病毒感染和反復(fù)發(fā)作,對抗生素產(chǎn)生抗藥性或副作用的患者尤為合適,而且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合理,可縮短療程,對成人也同樣適用。

   

4.王聘益診治經(jīng)驗

    (1)內(nèi)服柴胡、射干、半夏、夏枯草、赤芍、葛根各12g,浙貝母、防風各10g,黃芪、蒲公英各15g,桔梗、甘草各6g. 10歲以下兒童劑量酌減。水煎服,每日1劑,5l療程,連用23個療程。

    (2)外治用碘酒將扁桃體及周圍消毒后,以特制銀針(或三棱針)點刺扁桃體,每側(cè)點刺5處左右,均以出血為度,然后用噴粉器將適量吹喉散噴于扁桃體表面。隔日1次。吹喉散制法:將煅爐甘石60g,青黛30g,硼砂6g,冰片3g,煅珍珠、枯礬各2g,麝香0.4g;

研極細藥粉,貯瓶內(nèi)密封備用。

    (3)經(jīng)驗體會慢性扁桃體炎為腭扁桃體小窩及其實質(zhì)的慢性炎癥,多繼發(fā)于急性扁桃體炎,或其他急性傳染病之后。屬于中醫(yī)學(xué)虛火乳蛾、陰虛乳蛾等范疇?,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由于屢發(fā)急性扁桃體炎,使抵抗力降低,病菌易在隱窩內(nèi)繁殖,誘致本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加上扁桃體內(nèi)抗原抗體結(jié)合后的產(chǎn)物,有復(fù)合免疫作用,對組織細胞有害,易于感染,以致扁桃體慢性炎癥,反復(fù)不愈。對于慢性扁桃體炎的治療,應(yīng)緊緊抓住濕熱余邪未清,膿毒留滯的病理損害,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清除扁桃體寄生的病菌。治療上應(yīng)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腐清咽,益氣固表。

    內(nèi)服消蛾湯方中以柴胡、射干、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咽;桔梗、夏枯草、浙貝母祛痰散結(jié)半夏燥濕化痰;赤芍活血散結(jié)消腫;黃芪、葛根、防風益氣固表,升陽祛風。配以針刺扁桃體放血,以疏通氣血,散結(jié)消腫,更加外用吹喉散,乃燥濕收斂、清熱化腐、清利咽喉之炒品,故短期能夠獲得明顯效果。

    通過對患者隨訪觀察,發(fā)現(xiàn)復(fù)發(fā)病例與其生活起居、飲食嗜好有密切關(guān)系,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誘因辨證施護。平常飲食宜清淡,少食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并注意口腔衛(wèi)生。兒童患者,家長應(yīng)注意其衣服的增減,使之避免著涼而誘發(fā)本病。急性扁桃體炎治愈后不要立即停藥,宜服中藥鞏固療效。

   

5.謝強診治經(jīng)驗

    (1)辨證分型脾胃虛弱證:咽部微痛不適,咳痰清稀,面色咣白,體倦乏力,納呆便溏,稍感風寒即加重。檢查喉核腫大、潮紅,或擠壓見喉核有干酪樣分泌物。舌質(zhì)淡,舌體胖,有齒印,苔薄白,脈弱。肺腎陰虛證:咽部干澀不適、微痛或微癢,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喉哽不利,午后顴紅,手足心熱,神倦體乏,講話乏力。檢查喉核肥大、潮紅,連及周圍,喉核上或有黃白色膿點。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腎陰虛損證:咽喉干痛,口干,不欲飲,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虛煩失眠。檢查喉核及其前后弓潮紅,喉核上或有黃白色膿點,或喉核被擠壓時有黃白色膿樣物溢出。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2)治療方法采用針刀刺營微創(chuàng)療法,具體操作如下:施術(shù)時,患者取坐位,頭稍向后傾,頭部固定。醫(yī)者先囑患者張口,用壓舌板壓定其舌部,暴露口咽部,然后持5寸長毫針對準充血紅腫之扁桃體直刺,用叢刺法淺刺(即在患部作比較集中的點狀叢刺).每側(cè)刺5下,先刺腫大最高處,然后圍繞其周圍刺,直刺0.2cm,迅速刺入,立即退針,微出血即可。扁桃體隱窩口則用小針刀或扁桃體手術(shù)彎刀向該處點狀刺割,每次選取不重復(fù)的5個隱窩口,每個隱窩口邊緣刺割1下,刺割出血即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3)經(jīng)驗體會  扁桃體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淋巴細胞和抗體,對機體有很重要的防御保護作用。扁桃體不僅具有體液免疫功能,尚起到局部細胞免疫作用。不應(yīng)輕易作扁桃體摘除術(shù),在兒童尤應(yīng)慎重?,F(xiàn)代循證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對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患者亦有一定的啟示。所以在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患者時應(yīng)盡量保留扁桃體這一局部淋巴器官,以保留其免疫力。

    慢性扁桃體炎病因復(fù)雜,易于反復(fù)發(fā)作。多因風熱乳蛾或溫熱病后,余邪未清,邪熱灼傷肺陰,津傷則咽竅少濡,煉津為痰,痰熱結(jié)聚喉核,故喉核紅腫為病?;蛞蛉槎耆站?,由肺及腎,金燥水涸,腎陰虧虛,陰虧液乏則咽竅失滋,陰虛火旺則喉核受灼,故喉核攣縮為病。因此,邪毒瘀滯結(jié)聚是慢性扁桃體炎的病理特性。應(yīng)遵《內(nèi)經(jīng)》結(jié)者散之’’之旨,而針刀刺營微創(chuàng)療法具有泄熱毒、通經(jīng)絡(luò)、暢氣血、散喉結(jié)、開喉竅、開語音之功效。所以針刀刺營微創(chuàng)療法不僅能有效地治療慢性扁桃體炎,且可保留扁桃體及其部分免疫力。正如《儒門事親》所說:大抵治喉癉用針出血最為上策。本療法屬自然療法,較西醫(yī)藥治療具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勢,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yīng)用。

   

6.王躍豐診治經(jīng)驗

    (1)治療方法取穴風門、身柱,用艾條溫和灸,即將艾條點燃后,在身柱、風門上熏烤,距離穴位處皮膚約2cm左右。由于患兒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灼熱程度,故要細心觀察,以皮膚紅暈為度。若局部皮膚只淡紅,可將艾火距離稍近些,如紅暈色深灼熱,可使艾火離遠些?;蛐g(shù)者將左手食指、中指分開放于穴位兩旁,用術(shù)者的感覺來調(diào)整施灸的距離。一般每次灸10~20分鐘,開始時可隔日灸1次,101個療程,1個療程后,可減少施灸次數(shù),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l2次。在灸治的同時,所有患兒均每日口服梅花點舌丹,服用劑量因患兒年齡而異,36歲每次l粒,每日2次,612歲每次l粒,每日3次。若患兒在服梅花點舌丹期間出現(xiàn)腹瀉、便溏,即應(yīng)停服。如果患兒仍在急性期、有發(fā)熱者,不可用灸法。

    (2)經(jīng)驗體會慢性扁桃體炎中醫(yī)稱為虛火乳蛾、石蛾等,認為多因風熱乳蛾失治或溫熱余邪未消而引發(fā)。尤以小兒臟腑柔弱,陽氣陰津易受損害,雖邪毒不重也不易清除,而滯留于喉核,反復(fù)發(fā)作,遂成本病。對其急性期治療,中醫(yī)一般用滋陰清熱、解毒利咽之法治療;西醫(yī)認為宜用抗生素控制炎癥,或手術(shù)摘除扁桃體。對其未發(fā)作時,可用灸法治療。身柱穴為古時小兒保健灸常用穴,《養(yǎng)生一言草》中記載:小兒每日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度沼镁姆ā酚涊d: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灸治癲狂、勞瘵、小兒驚癇、疳氣,小兒必灸者也。這些記載是說,小兒無病時,可灸身柱以保健康。身柱并可通治小兒多種疾病,對小兒消化不良、泄瀉、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感冒、肺炎等均有防治作用,可以扶助小兒陽氣陰津的不足,達到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目的;風門穴為風邪出入的門戶,具有通宣肺氣、疏散風邪、調(diào)理氣機的作用。二穴同用預(yù)防慢性扁桃體炎的發(fā)作有良好效果。

    梅花點舌丹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成藥,是由白梅花、乳香、沒藥、牛黃、冰片、麝香等組成,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過去多用治疔毒惡瘡、癰癤紅腫。灸法配合該藥對預(yù)防慢性扁桃體炎的發(fā)作有較好效果,藥理實驗證明,該藥可顯著增加動物免疫器官重量,促進抗體的形成,是一種較強的免疫促進劑。因而用在此時,既可清解熱毒,又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預(yù)防慢性扁桃體炎的發(fā)作。

 

 

(三)內(nèi)服效驗方

   

1.兩劑清

    (1)處方蘺欄網(wǎng)30g,土牛膝、水瓜絡(luò)各10g,四大天王3g,黃芩、黃柏、天花粉、甘草、桔梗、山豆根、地骨皮、僵蠶各6g,薄荷4g,玄參9g.高熱者,加石膏30g;便秘者,加大黃10g;全身疼痛,關(guān)節(jié)痛者,加牛膝、片姜黃各10g。本方有清熱解毒,宣泄郁火,升清降濁之功。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復(fù)煎,共2劑。

   

2.銀翹散

    (1)處方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牛蒡子、蘆根、黃芩、板藍根、馬勃各12g,薄荷6g(后下),崗梅根、石膏各3090若咳嗽甚者,加瓜蔞仁15g,杏仁12g;高熱譫語者,加羚羊角粉、珍珠母各30g;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川厚樸各12g;膿點大者,加桃仁12g,蒲公英15g.本方有清熱解毒,疏風利水,利咽消腫之功。

    (2)方法  兒童酌減,每日2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熱退至38℃以下改服l劑,體溫正常后則以竹葉石膏湯或沙參麥冬湯以善后。

   

3.四清湯

    (1)處方崗梅根30g,土牛膝、板藍根各12g,鹵地菊馬蘭15g.發(fā)熱惡寒較著者,加荊芥、防風各9g;肺熱較顯著者,加魚腥草15g,石膏2030g,黃芩9g;兼有便秘者,加制大黃(后下)10g;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各10g;吞咽疼痛者,加射干、夏枯草、玄參各9g;扁桃體化膿者,加金銀花、連翹、筋骨草各10g.本方有清熱解毒,清咽利喉之功。

    (2)方法  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六昧湯

    (1)處方掛金燈、山豆根、牛蒡子各9g,白桔梗、射干各4g,生甘草3g.惡寒發(fā)熱,脈浮數(shù),表邪甚者,加荊芥、薄荷、蟬蛻;但熱不惡寒,舌淡或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里熱甚者,加赤芍、丹皮、知母、金銀花;痰涎多,苔濁膩者,加僵蠶、瓜蔞皮、地枯蘿;頭目暈眩,兩目紅絲,肝火較旺者,加桑葉、夏枯草、白芍;大便干澀不爽者,加瓜蔞;大便秘結(jié)者,加元明粉;陰虛火旺,舌紅少津,口燥咽干者,加玄參、麥冬、生地。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花根湯

    (1)處方金銀花1 8g,蘆根24g,連翹、山豆根各15g,薄荷、川大黃各3g,當歸尾、赤芍、生梔子、豬苓、車前子(包煎)、竹葉、僵蠶各9g,陳皮6g.高熱不退者,加大青葉、生石膏、荊芥;大便干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元明粉;口干,口渴明顯者,加玄參、石斛、麥冬、生地,或加用羚羊角粉。本方有清熱解毒,通絡(luò)生津之功。

    (2)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大葉湯

    (1)處方大青葉30g,蚤休、桔梗、玄參、蘇葉、薄荷、甘草各9g.高熱驚厥者,加鉤藤、地龍各15g,蟬蛻12g;嘔吐者,加陳皮、竹茹各9g,神曲15g;腹瀉者,加白術(shù)、茯苓各9g;頜下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夏枯草30g,連翹12g;咳嗽者,加百部15g,橘紅9g.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金黃湯

    (1)處方黃芩、玄參各15g,金銀花20g,連翹、梔子、牛蒡子各12g,黃連、薄荷、生大黃(后下)、桔梗各10g,芒硝(沖服)3g,生甘草6g.高熱煩渴者,加生石膏30g,天花粉129;咽核腫甚化膿者,加板藍根、赤芍、馬勃各12g;痰黃稠量多者,加浙貝母、全瓜蔞各15g;咽痛劇烈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10g。本方有清熱解毒,攻下通利之功。

    (2)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8.消蛾湯

    (1)處方金銀花lOg,黃芩、連翹各5g,魚腥草9g,蘆根、蟬蛻、荊芥、柴胡各6g,木蝴蝶、生大黃(后下)各3g.無高熱者,上方去柴胡、生大黃;扁桃體化膿者,加重連翹用量,并加天花粉9g,丹皮6g;高熱退者,去生大黃;咽痛甚者,加重木蝴蝶用量,并加山豆根6g,鉤藤8g.本方有疏風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利咽之功。

    (2)方法  上藥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每日l劑,連服3劑。高熱者加用降溫藥物或采取物理降溫措施,但不配合西藥抗生素或其他中藥治療。

   

9.退蛾湯

    (1)處方蟬衣、僵蠶、片姜黃、桔梗、山豆根、黃芩、蒲黃各10g,甘草6g,玄參15g,生大黃(后下)9g.惡寒者,加荊芥穗、豆豉;咽痛甚者,加牛蒡子、馬勃;壯熱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往來寒熱,口苦咽干者,加柴胡;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夾濕熱者,加滑石、青黛或通草。本方有疏風清熱,涼血除濕,利咽消腫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病甚者34次,

小兒酌減。

   

10.疏風清解湯

    (1)處方荊芥穗7g,薄荷、黃芩、焦山梔、桔梗、丹皮各6g,金銀花、連翹各15g,杭菊花、黑玄參、牛蒡子、浙貝母各10g,一枝黃花12g,生甘草3g.咳嗽痰黃而稠,頜下淋巴結(jié)腫痛者,去荊芥穗,加射干、瓜蔞根;高熱持續(xù)不退者,加石膏、知母、天竺黃;若見痰涎壅盛,咽部梗塞者,去荊芥穗,加僵蠶、鮮竹瀝;胃納不佳者,加谷芽、麥芽。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小兒劑量酌減。

   

11.升麻元明湯

    (1)處方升麻30g,元明粉2030g.形寒,頭痛者,加荊芥、薄荷;熱毒甚者,加川黃連、金銀花、大黃;聲音嘶啞者,加木蝴蝶、桔梗;咳嗽者,加大力子、前胡;陰虛者,加玄參、生地、麥冬;色紫瘀阻者,加赤芍、丹皮。本方有升陽發(fā)表,瀉熱攻下之功。

    (2)方法兒童酌量,每日l劑,水煎取汁涼服。吞咽困難,湯水難咽者,可口含潤之,慢慢下咽。病重者,每日2劑。

   

12.九里射干湯

    (1)處方  九里明12g,一點紅9g,射干、甘草各6g.高熱者,加山芝麻、野菊花各9g,青蒿6g或生石膏20~30g;抽搐者,加鉤藤或蟬蛻6g;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6g;化膿者,加炎秤根或玄參或馬勃6~ 9g.本方有清熱除濕,解毒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13.三陽清解湯

    (1)處方生石膏、大青葉、蒲公英各1524g,金銀花、連翹、柴胡各10—15g,紫草、赤芍各6—lOg,黃芩、玄參、檳榔、枳殼各5—9g,瓜蔞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證甚者,加薄荷、荊芥;便秘,譫語,舌苔黃厚而燥者,加生大黃、玄明粉;抽搐者,加鉤藤、羚羊角,同時予安定2~ 5mg肌注。本方有清熱瀉火,解毒通竅之功。

    (2)方法每天1劑,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煎2次,2次藥汁

濃縮成150200ml,加適量白糖,空腹或飯后1小時服,每隔6小時

1次,每次4050ml。35天為1個療程。

   

14.破血消蛾湯

    (1)處方三棱、莪術(shù)、地鱉蟲、桔梗、土貝母、生甘草各10g,丹參、玄參、天花粉各30g.瘀久熱毒明顯者,加牛蒡子15g,山豆根20g;瘀久化熱傷陰者,加生地20g,重用玄參至50g;便干者,加制大黃lOg;合并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白頭翁30g,夏枯草15g;易感冒者,加黃芪20g,僵蠶10g.本方有破血逐瘀,養(yǎng)陰清熱,養(yǎng)血通竅之功。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15日為1個療程。

   

15.夏膝千金湯

    (l)處方 金銀花、連翹、桔梗、木蝴蝶、射干、生地、麥冬各6g,夏枯草25g,懷牛膝20g,玄參9g.發(fā)熱38.5℃以上者,加生石膏1525g,知母6g;頭暈頭痛者,加白芷6g;消化不良者,加白術(shù)、茯苓各6g,去生地、麥冬。本方有清熱解毒,滋陰化痰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于飯后10分鐘服。36歲小兒酌減. 10日為1個療程。

   

16.清燥救肺湯

    (1)處方 冬桑葉、枇杷葉、沙參、麥冬、麻仁各1 5g,石膏20g,阿膠、杏仁、蟬衣、僵蠶、紫菀、百部、前胡各12g,桔梗6g,甘草5g.兼表證者,加金銀花、連翹各15g;咽痛較甚者,加延胡索12g;咳嗽太甚以致面紅耳赤甚或欲吐者,加龍膽草1 5g;大便溏稀者,去麻仁。本方有滋陰清熱,生津利咽,祛風宣肺之功。

    (2)方法 上述諸藥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火煎,煮沸后5分鐘即可,每日3次服用,21劑,兒童用量酌減。服藥至癥狀消失后,停藥l周,再服l周,再停1周,再服l周。病程遷延數(shù)年者,宜再服藥鞏固12周。

   

17.育陰利咽湯

    (1)處方 生地、白芍、錦燈籠、麥冬、地骨皮、薄荷、青蒿各6g,板藍根、玄參、生石膏、金銀花、連翹各10g,馬勃、川貝各3g.流涕,咳嗽者,加菊花、前胡;大便于結(jié)者,加大黃;腹痛者,加陳皮;腹瀉者,加炒扁豆。本方有滋肺陰,清虛熱,利咽喉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250ml,分6次服完。

   

18.通瀉利咽湯

    (1)處方 生大黃6lOg(后下),軟柴胡、淡黃芩各69g,金銀花、連翹殼、射干、夏枯草、蒲公英各10—l5g。表熱甚者,加薄荷葉;里熱甚者,加生石膏、川黃連;熱毒甚者,配合銀黃注射液肌注,外用喉蛾散吹喉,每日5—6次。本方有清熱解毒,通瀉利咽之功。

    (2)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渣再煎服,連服23劑。治療期間囑患者用淡鹽水漱口,每日數(shù)次。

   

19.清肺利咽湯

    (1)處方生地30g,玄參1 8g,麥冬、白芍、山豆根各I5g,黃芩、牛蒡子各12g,板藍根3045g,丹皮、薄荷、蟬衣、桔梗各9g,甘草6g。如體溫在39℃以上者,加肉桂3g;咳嗽,吐黃痰者,加浙貝、前胡各12g,炒杏仁9g.本方有清肺胃,利咽喉,滋陰血之功。

    (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20.新大柴胡湯

    (1)處方生大黃(后下)615g,柴胡、黃芩各612g,半夏、枳實各510g,赤芍121 5g,蒲公英、大青葉各20—30g,生甘草梢6g.表熱盛者,加金銀花、連翹、薄荷;里熱盛者,加生石膏、黃連;熱毒甚者,加地丁、梔子;痰黃稠者,加瓜蔞、射干;便秘者,加玄明粉。本方有清熱解毒,除濕消腫之功。

    (2)方法  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1.三根芩黃湯

    (1)處方板藍根20g,山豆根10g,射干I5g,生大黃8g(后下),黃芩12g.充血腫脹明顯者,加玄參、連翹;膿性分泌物多者,加掛金燈、地??;咽痛明顯者,加桔梗、生甘草;發(fā)熱、惡寒等風熱癥狀明顯者,加金銀花、柴胡、牛蒡子、僵蠶。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

    (2)方法除體溫在39℃以上給以物理降溫,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外,均以本方加味治療,水煎服,日1劑,小兒酌減。

   

22.馬夏芩橘湯

    (l)處方馬齒莧15g,玄參、黃芪各9g,夏枯草25g,黃芩、橘紅、生地、麥冬、防風、白術(shù)各6g,甘草3g.發(fā)熱39℃以上者,加生石膏1525g,知母6g;消化不良,心煩者,加神曲9g,竹茹6g.本方有益氣養(yǎng)陰,清利通竅之功。

    (2)方法  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3次于飯后1015分鐘內(nèi)服。36歲小兒酌減劑量. 10日為1個療程。同時取鮮馬齒莧根150g和少許冰糖煮湯服用,根據(jù)兒童年齡,一般3050ml,病情重者服100~150ml,每日3次。

   

23.養(yǎng)陰清熱湯

    (1)處方 僵蠶、功勞葉各15g,女貞子、生地、青黛、黃芩、虎杖各IO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體炎高熱者,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熱者,加生大黃(另沸水泡服);扁桃體表面見膿性分泌物者,加冬瓜仁、浙貝母、生苡仁、六神丸;隱窩開口膿性分泌物排出不暢者,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體腫大,夜睡打呼嚕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者,加丁香、藿香、梔子、防風;合并中耳炎者,加柴胡、香附、川芎;咽部充血者,加當歸、赤芍。本方有清熱解毒,養(yǎng)陰通絡(luò)之功。

    (2)方法  每劑藥水煎濃縮至lOOml,2~3歲每次20ml,45歲每次30ml6歲以上每次40ml,每日3次口服,10日為1個療程。一般12療程后改服知柏地黃丸,每次26粒,每日12次,連服30天。

   

24.驅(qū)風解毒湯

    (l)處方防風、桔梗、玄參、知母各8g,牛蒡子15g,連翹20g,荊芥、羌活、升麻各5g,甘草6g,石膏3090高熱煩渴者,加天花粉15g,麥冬10g;紅核見白腐點者,加馬勃5g,山豆根8g,薏苡仁20g;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8g(后下),芒硝6g(沖服)。以上為成人量,6—12周歲兒童用2/3,≥13周歲用成人量。本方有滋陰瀉火,解毒散結(jié)之功。

    (2)方法每天l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能配合者含服.5天為1個療程。

   

25.清肺消蛾湯

    (1)處方沙參、麥冬各20g,大力子、生地各15g,赤芍、地龍、焦山楂各12g,桔梗10g.伴發(fā)熱者,加柴胡、炒黃芩;咳嗽痰多者,加半夏、前胡;納呆者,加藿香、厚樸;氣虛甚者,加生黃芪;音啞者,加蟬蛻;夜臥不寧者,加龍骨、琥珀。本方有清肺熱,活血絡(luò),消瘀結(jié)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

   

26.涼血清咽湯

    (1)處方赤芍6~20g,生地1020g,麥冬、金銀花、板藍根各1015g,桔梗6lOg,牛蒡子59g,黃芩69g,山豆根39g,半夏、甘草各36g。急性發(fā)作期,患兒高熱,扁桃體度腫大,甚則化膿者,加生石膏1520g,金銀花30g,板藍根1530g;慢性低熱期,扁桃體度腫大,充血不甚時,可用基礎(chǔ)方服1530劑;若患兒控制在月內(nèi)不發(fā)熱,扁桃體亦明顯縮小(約I度腫大),精神均好,加黃芪、黨參、防風、砂仁以增強免疫功能。本方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利咽散結(jié)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27.菊花馬勃湯

    (1)處方野菊花209,金銀花、赤芍各10g,薄荷、桔梗各6g,紅花、馬勃、甘草各3g,蘆根1 5g.咽痛劇者,加土牛膝、石青果、射干、綠豆衣;聲喑重者,加血余炭、玉蝴蝶、胖大海;便秘者,加麻仁、郁李仁、大黃、玄明粉;口干咽燥者,加麥冬、石斛、天花粉、白扁豆;嗆咳有痰,咯吐不爽者,加瓜蔞、沙參、浙貝、黃荊子;黏膜糜爛與潰瘍形成者,外用錫類散或珠黃散吹喉。本方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通絡(luò)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重者每日2劑。

   

28.普濟消毒飲

    (1)處方黃芩、牛蒡子各15g,連翹、金銀花各30g,板藍根、玄參各20g,柴胡、桔梗、薄荷各10g,陳皮6g,甘草3g。高熱者,重用柴胡30g,加葛根30g;伴惡寒者,加荊芥10g;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加生大黃10g;扁桃體膿點或膿腫者,加丹皮15g,赤芍10g。本方有解毒散結(jié),滋陰通竅之功。

    (2)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兒童用量酌減。高熱者,給以安痛定肌肉注射;不能進食或高熱汗多者,酌情補液。

   

29.五味消毒飲

    (1)處方  金銀花153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015g.惡寒發(fā)熱者,加荊芥、防風各10g;大便秘結(jié)者,加生大黃、芒硝各10g,便行即停用;膿腫已形成而拒絕放膿者,加皂角刺10g,炮山甲9g;膿腫已放膿或潰穿者,加生地黃、玄參各12g,麥冬15g,白蘞lOg。本方有清熱解毒之功。

    (2)方法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30.銀花竹葉煎

    (1)處方金銀花、連翹、山豆根、淡竹葉各9g,薄荷、僵蠶、甘草各3g,黃芩4.5g,鹵地菊30g.發(fā)熱較高者,加葛花;頭痛者,加桑葉、白菊;咳嗽痰多者,加桑白皮、浮海石、萊菔子;大便干燥者,加瓜蔞,秘結(jié)者,加大黃;鼻衄者,加白茅根;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夏枯草;扁桃體周圍化膿者,加板藍根、蒲公英。本方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

    (2)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四)中藥外治方

   

1.通咽水

    (1)處方硼砂15g,血竭2g,知母、連翹各50g,牛蒡子、土牛膝根各40g,薄荷20g。

    (2)方法以上方藥加水800ml,水煎2次混合,過濾獲約300ml,加入冰片Ig(用甘油lOml溶解),地塞米松30mg,裝瓶備用。每日23次,每次20ml,蒸氣吸入1 5分鐘(用蒸氣吸入器)。

   

2.含漱水

    (l)處方馬鞭草7 500g,瓜子金10 000g,七葉一枝花2 500g,均為鮮品。

    (2)方法  以上方藥洗凈切碎,用蒸餾水浸泡1小時,再補充水浸過藥面,煎煮2次,用紗布過濾,兩次濾液濃縮至10 000ml,加防腐劑,放置3~5天,濾除沉淀,加糖后煮沸,再用3層紗布過濾,冷卻后,慢慢加入薄荷油(先用乙醇溶解)適量,不斷攪拌,放置23天,用布袋吊濾,分裝備用。用時每次5lOml,每日8次含漱,3天為1個療程。

   

3.三花液

    (1)處方 金銀花、菊花各300g,紅花、赤芍各350g,麥冬250g,玄參150g

    (2)方法  以上方藥制成水劑,每次用量1520ml,加入開水1015ml,經(jīng)吸人器直接噴人患者咽喉部,每日1次或隔日1次。

   

4.吸入液

    (1)處方  薄荷、嫩射干、馬勃各2.4g,熟牛蒡子4.5g,生甘草3g,桔梗1.5g,貝母、瓜蔞皮、赤芍、僵蠶各9g,胖大海2枚。

    (2)方法  以上方藥水煎濃縮取汁40ml,置超聲霧化器中霧化吸入,每次15分鐘,每日1次。

   

5.兒茶散

    (1)處方 孩兒茶、柿霜各9g,冰片0.6g,枯礬6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甘油調(diào)糊涂患處。

   

6.噴喉散

    (l)處方  白礬30g,巴豆7粒,雄黃3g,冰片1.5g.

    (2)方法 將白礬放在鐵勺上加熱熔化,放入巴豆一同炸枯(以白礬不再翻泡為度),炸好后將巴豆去掉,只用其油。用此枯礬同雄黃、冰片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將藥粉噴撒于患處,每日早、中、晚各噴1次。

   

7.通咽散

    (1)處方 珍珠、冰片各0.9g,黃連、山豆根各3g,桔梗、甘蜜琥珀、薄荷、生煅硼砂、青黛、甘草各2.4g.

    (2)方法  以上方藥研為極細末。 3歲以內(nèi)者,每天用0.3g,分6次吹人喉內(nèi);3歲以上者,每天用0.6g,分6次吹人喉內(nèi)。

   

8.慢蛾散

    (1)處方辰砂224g,桔梗1 600g,人參、茯苓(去皮)、牙硝枯各960g,蛤粉2 560g,金泊200片,生腦子64g,甘草()800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粉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將少許藥末吹入咽喉部,每天23次。

   

9.正宗散

    (1)處方 薄荷、僵蠶、青黛、樸硝、白礬、火硝、黃連、硼砂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藥研為細末,與豬膽汁攪勻,陰干,每30g加冰片0.9g,研極細末。每取少許吹入患處。

   

10.玉泉散

    (1)處方 苦瓜霜、硼砂各209,朱砂(水飛)、冰片、膽礬、雄黃精、人中黃各5g,麝香、制僵蠶各3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極細末,用喉槍或三用吹粉器吹布患處。

   

11.朱礬散

    (1)處方 朱砂、珍珠、冰片、枯礬、青黛各1g,兒茶、龍骨各9g,硼砂I.5g,赤石脂3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每用少許,吹入咽喉,每日吹3次。

   

12.壁錢散

    (1)處方 壁錢7枚,人指甲5個,冰片6g.

    (2)方法 先將前兩味用文火焙焦,壓為細末,加入冰片同研細和勻,貯瓶備用。每用少許,吹入咽喉患處,每日2次。

   

13.喉癥散

    (1)處方 珍珠、麝香、蟾酥、僵蠶各等份。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輕型惡寒,發(fā)熱頭痛,扁桃體不紅腫或紅腫較輕,咽部輕微痛,吞咽不利,體溫3738℃者。將藥粉置于分錢幣大小的醫(yī)用膠布中心,貼于下頜角處,5天取下可見少量淡黃色分泌物即可,1次用藥不超過0.5g.重型者惡寒壯熱,體溫3840℃,咽喉紅腫,疼痛劇烈,湯水難下,有礙呼吸,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脈浮數(shù)或洪數(shù)或沉實有力。先用三棱針淺刺扁桃體紅腫處,使其出血,將喉癥散均勻吹于患部,再按上藥貼藥。

   

14.蝎冰散

    (1)處方  冰片5g,全蝎10g,菜油2ml。

    (2)方法  將前兩味研末,用菜油拌勻,做成5分錢硬幣大小之藥餅。用膠布貼于外廉泉穴或下頜角下方正對腫大的扁桃體處的皮膚上,24小時換1次。

   

15.異功散

    (1)處方  斑蝥12g,冰片、乳香、沒藥、全蝎、血竭、玄參、樟腦各1.8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少許,置小塊傷濕止痛膏或醫(yī)用膠布上,貼于列缺穴(左右均可),2小時后咽痛明顯減輕。貼藥處皮膚有輕微疼痛,不需處理。約半小時以上貼藥處出現(xiàn)小水泡,可將貼藥揭下,用消毒針頭挑破水泡,涂以甲紫。未起泡者3小時后便將貼藥揭下。

   

16.蟲丸散

    (1)處方 全蝎1條,六神丸10粒。

    (2)方法 取全蝎研碎,與六神丸10?;旌涎小S妹状渍{(diào)和,放在傷濕止痛膏正中,然后敷在耳垂下方之下頜角(正對腫大的扁桃體外面)的皮膚上。雙側(cè)腫大者可同時敷用。一般12小時內(nèi)見效,若無明顯效果,可繼續(xù)外治12小時。如有并發(fā)癥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療。

   

17.穴貼散

    (1)處方 蘆薈、桃仁、紅花、皂角、使君子、杏仁、白胡椒、草決明各10g,山梔20g,冰片2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裝袋備用。治療時將藥散用雞蛋清調(diào)成膏狀,貼敷于穴位上,上蓋硬紙,膠布密封固定。取穴為曲池、內(nèi)關(guān)、足三里、太溪,每次選24個穴位。每次貼4872小時,可連續(xù)貼或換穴貼。

   

18.加冰散

    (l)處方 冰片10g,全蝎、山豆根、黃芩、荊芥、丹皮各IOOg。

    (2)方法  以上方藥混合研細過80目篩,瓶裝備用。每次用6g,分兩包,用薄藥棉裹成藥餅,然后用傷濕止痛膏分敷于雙側(cè)外廉泉穴位,每日1次。

   

19.貼穴膏

    (1)處方 荊芥、防風、天花粉各30g,金銀花90g,連翹、黃芩、赤芍、玄參、浙貝母、桑白皮、牛蒡子各15g,桔梗、甘草、冰片各10g,樟腦9g,紅丹560g,香油3 000g

    (2)方法  以上方藥粉碎過7號篩,冰片、樟腦研成細粉,紅丹

置鐵鍋內(nèi)炒干。取麻油置不銹鋼鍋中,武火加熱熬煉,不斷攪拌,至油溫達300℃以上,滴水成珠,吹之不散。將紅丹緩緩篩入煉油中,邊加丹邊木棒攪拌,至皂化完全出現(xiàn)大量泡沫,膏液變成黑褐色,取少許滴人冷水中,捏之軟而不粘手。將皂化完全的膏液趁熱緩緩倒人渦旋的冷水中,并不停攪拌,冷后將膏坨撕成碎塊,放入冷水中浸泡47日。從水中取出膏塊,置鋼鍋中,加熱蒸干水分,溶化。待溫度降至6070℃時,加入樟腦、冰片細粉攪勻,保持5060℃的溫度。每稱取39,攤于特制的膏藥紙上,涂成圓形,蓋塑料薄膜,即得。貼合谷穴(雙)、天突穴、曲池穴(雙)、神闕穴,每張膏藥貼48小時更換。

   

20.外敷膏

    (1)處方 黃芩、黃連各10g,蒲黃、寒水石各6g,青黛、芒硝、玄明粉、孩兒茶、雄黃、硼砂、五倍子各3g,枯礬、薄荷、甘草各2g,牛黃、冰片各lg.

    (2)方法 上方藥共研細末,用適量甘油、水調(diào)成糊狀。取適量如桂圓大藥膏,敷頸部兩側(cè)水突穴,敷藥后先貼油紙,再加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l換。

   

21.發(fā)泡膏

    (1)處方 生白芥子、斑蝥各等份。

    (2)方法 上藥分別研細末,和勻,以30%二甲基亞砜調(diào)成軟膏,裝盒備用。治療時取發(fā)泡膏如麥粒大一團,置于2cm×2cm膠布中心,貼雙側(cè)人迎穴,3小時揭去。待水泡形成后,以創(chuàng)可貼覆蓋。

   

22.發(fā)泡方

    (1)處方 活蜘蛛1個,去皮大蒜I瓣,冰片0.3g。

    (2)方法 上藥共搗爛如泥,敷于一側(cè)手合谷穴。若未愈則可再敷另手合谷穴。敷25小時,敷處發(fā)熱,麻辣起泡,即去藥,其泡不弄破,如泡已破潰,則可涂甲紫,或用消毒敷料敷之。

   

23.敷足方

    (1)處方 桃仁、杏仁(帶皮)、梔子各7個,蛋清1個,面粉1撮,燒酒半小盅。

    (2)方法 將上藥研為細末,加蛋清、面粉、燒酒調(diào)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換。

   

24.貼敷方

    (1)處方 黃連3份,吳茱萸2份。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混勻,貯瓶備用。每取藥散適量,加米醋調(diào)如糊膏狀,于晚上入睡前敷于雙側(cè)涌泉穴,敷后用油紙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取去,每晚貼敷1次,3次為1個療程。

   

25.敷臍方

    (1)處方 金銀花、連翹、黃芩、菊花、板藍根各15g,赤芍、薄荷、桔梗、甘草各6g,蘆根60g.

    (2)方法 上方蘆根煎劑,余研細末,共制成濃膏劑。每取15g與蜂蜜調(diào)和成餅,置方紗布上敷貼于臍中,膠布粘貼牢固即可。每天1次,5天為1個療程。

   

26.吹喉丹

    (1)處方 雄黃5g,硼砂、焰硝、玄明粉各3g,膽礬Ig,冰片0.3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每用此散少許,以噴射器入喉管內(nèi),每日吹3次。

   

27.銀匙丹

    (1)處方 生蒲黃10g,寒水石、西月石各15g,藏青果、僵蠶、薄荷各5g,冰片1.5g.

    (2)方法 以上方藥共研細末吹患處,或搽擦患處,每天67次。

   

28.捷妙丹

    (1)處方 牙皂角(切碎)30g,絲瓜絡(luò)36g,冰片少許。

    (2)方法 先將前兩昧藥用新瓦炙干后,研成細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勻,貯瓶備用,勿泄氣。每用藥散少許吹入鼻中,左側(cè)病吹右鼻,右側(cè)病吹左鼻,雙側(cè)病左右并吹,每日3次。

   

 

(五)針灸治療法

   

1. 毫針法

    (1)取穴主穴取少商、合谷、天容、扶突;風熱外襲配外關(guān)、風池、尺澤,肺胃熱盛配內(nèi)庭、曲池、商陽、關(guān)沖,陰虛火亢去少商,配太溪、照海、魚際。

    (2)操作少商、商陽、關(guān)沖點刺出血;合谷、外關(guān)、曲池、尺澤直刺,用提插捻轉(zhuǎn)法,反復(fù)行針;天容穴內(nèi)近扁桃體部,宜直刺1寸左右,使針感向深部放散;扶突進針時,應(yīng)注意避開頸動脈,可刺1—1.2寸,捻轉(zhuǎn)行針,以加強針感;魚際行平補平瀉法;照海、太溪均以針補為主。留針30分鐘,急性者每日l2次,57次為1個療程,慢性者可隔日1次,1520次為1個療程。

   

2.電針法

    (1)取穴  合谷、孔最。

    (2)操作取雙側(cè)穴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快速針刺,得氣后接G6805電針治療儀,合谷穴與陰極相連,孔最穴與陽極相連,電針頻率為1Hz,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3.芒針法

    (1)取穴 下頰車透扁桃、風池、完骨、大椎七點、合谷透魚際、少商。

    (2)操作  針下頰車透扁桃時,病人取仰臥位,針尖直向前上方,通過口底部直達咽峽,扁桃腺處,使局部有魚刺異物感放散到咽部扁桃腺,深度l3寸。針大椎七點時,患者取俯臥位或坐位,頭略前俯,直刺23分。針合谷透魚際時,針尖由合谷穴直對魚際穴進針11.5寸,使局部酸麻脹感放散至大指、二指。針少商時,用三棱針點刺出血23滴。注意:針大椎七點時應(yīng)根據(jù)患者胖瘦程度而定針刺深淺,以免針刺過深,導(dǎo)致氣胸。

   

4.粗針法

    (1)定位患者坐位.后靠椅背,頭盡量后仰,口大張,用壓舌板將舌壓下,使充分暴露扁桃體。

    (2)操作將長15cm,直徑2mm之不銹鋼針,用75%乙醇消毒后,從一側(cè)口角處迅速斜刺對側(cè)肥大之扁桃體,深度可達lcm,有血涌出者為有效。拔針后未流血者,可重復(fù)再刺直至流血。如雙側(cè)扁桃體均腫大,則雙側(cè)均予治療。

   

5.火針法

    (1)取穴  阿是穴。

    (2)操作選用烙鐵頭直徑約0.5lcm,柄長20cm的器具,置于酒精燈上將烙鐵頭燒紅,蘸香油后,迅速烙于扁桃體上,每次烙1020鐵。烙時勿觸及其他部位。隔日1次。

   

6.刺血法

    (1)取雙側(cè)耳尖、少商、商陽。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日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左右。

    (2)取關(guān)沖、少商、商陽、內(nèi)庭。以三棱針淺刺出血,每穴出血至少5滴以上,每日1次。

    (3)三法用三棱針點刺雙側(cè)少商、曲澤微出血,并在金津、玉液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

    (4)四法先揉搓患者兩側(cè)耳背數(shù)分鐘,再各選l條暴露較明顯之絡(luò)脈,以三棱針刺破放血10余滴,隔日1次。

    (5)五法用三棱針經(jīng)乙醇棉球消毒后,點刺患側(cè)或雙側(cè)的頜下扁桃體穴(頰車穴下)0.30.6cm深,輕擠針孔出血(體壯或?qū)崯嶙C者擠出23滴,體弱或慢性疼痛者擠出1滴即可),然后將火罐拔吸在點刺出血的部位上,10分鐘左右即可取下。隔日1次。

    (6)六法取雙耳輪12、3。令患者端坐或囑其家人將患兒抱好,并請助手將患兒頭部相對固定。先將雙側(cè)耳輪用75%乙醇常規(guī)消毒。術(shù)者將待刺之耳輪輕輕揉捏充血。左手固定耳輪穴位,右手拇指、食指夾住三棱針針體,中指尖抵在三棱針鋒尖上0.3cm處,迅速點刺后立即出針,并擠出血液57滴。依次點刺,然后用消毒干棉球壓在各耳輪穴上。

    (7)七法  患者伸肘,在雙側(cè)尺澤穴處尋找血絡(luò)。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點刺放血,出血量以23ml為宜,每日1次。

    (8)八法  取阿是穴(扁桃體腫大處)、少商、耳穴之扁桃體,高熱者加大椎刺絡(luò)拔罐。點刺阿是穴時,取細繩1根把三棱針體下部綁在筷子上,露出針鋒。令病人取仰靠坐位,頭微仰,面向光亮處,張口。醫(yī)者左手握壓舌板壓住舌頭,右手持三棱針于蛾頂腫處點刺出血,令病人將膿血吐凈。少商、耳穴扁桃體分別點刺出血,以放出血色由紫黑變鮮紅色為度。大椎用粗三棱針點刺l2下,然后拔火罐,使出血23ml。每日1次。

   

7.鼻針法

    (1)取穴  咽喉區(qū)。

    (2)操作  向下橫刺,得氣后留針1030分鐘,每隔510分鐘用輕、慢手法運針1次。每天1次,IO次為1個療程。也可用皮內(nèi)針埋針數(shù)小時或l2天。

   

8.舌針法

    (1)取穴  咽喉穴、目穴。

    (2)操作  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301寸毫針,快速進針0.10.2寸,用瀉法,不留針,隔日1次。

   

 9.手針法

    (1)取穴  后頭點、咽喉點、扁桃腺點。

    (2)操作采用交叉取穴法,即左側(cè)扁桃腺炎取右手穴位,右側(cè)扁桃腺炎取左手穴位,雙側(cè)扁桃腺炎取兩手穴位。常規(guī)操作,快速針刺,每日1次。

   

10.足針法

    (1)取穴3號穴、45號穴、l號穴。

    (2)操作  1號穴、3號穴直刺或斜向下刺0.51寸深,45號穴直刺0.5l寸深。注意沿骨緣斜刺時,勿損傷骨膜。

   

11.腕踝針法

    (1)取穴  雙側(cè)腕踝針上,區(qū)。

    (2)操作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以左手固定進針點上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夾持針柄,針與皮膚呈30 ℃快速刺人皮下,沿皮下刺入,留針30分鐘,隔日1次。

   

12.圓利針法

    (1)取穴  內(nèi)扁桃穴,位于軟腭咽喉根部與扁桃體連接處。

    (2)操作  選用184寸圓利針針具。患者取坐位,對光張口出聲,此時咽部扁桃體清楚可見。醫(yī)者左手固定患者頭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針柄迅速點刺,進針深為0.10.2寸,少許出血為度。

   

13.梅花針法

    (1)取穴合谷、大椎、后頸部、頜下、耳垂下方(翳風為主);發(fā)熱加刺肘窩、大小魚際、骶部,咳嗽加刺氣管兩側(cè)、太淵。

    (2)操作  采用中度或重度刺激,重點叩刺后頸部、頜下、耳垂下方。每天l2次。

   

14.耳穴針刺法

    (1)取穴  咽喉、扁桃腺區(qū)、耳輪4、耳輪6。

    (2)操作用強刺激法,捻轉(zhuǎn)23分鐘,留針l小時,每天1次。

   

15.耳穴貼壓法

    (1)取穴  主穴取耳尖、扁桃體、咽喉、肺、胃、內(nèi)分泌,腎上腺;疼痛較重者加神門,急性扁桃體炎加輪13,慢性扁桃體炎加輪46、腎。

    (2)操作取所有主穴和辨證取配穴。選用王不留行籽、六神丸或磁珠,其中以磁珠貼壓效果最好。用直壓或?qū)菏址?,急性者用強刺激。每次取一?cè)耳穴,雙耳交替,23天換1次。

   

16.耳穴埋針法

    (l)取穴咽喉、肺、腎、扁桃體。

    (2)操作  每次選用12個穴位,耳郭常規(guī)消毒后,以麥粒型針埋針710天。輪換取穴,每日以中強度按壓23次,以加強刺激。

   

17.穴位注射法

    (1)取穴  合谷、曲池、行間。

    (2)操作用魚腥草注射液、蓮心草注射液或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Iml;或用0.5%1%普魯卡因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皮試陰性后用。

   

18.燈火灸治法

    (1)取穴  主穴取角孫、少商、合谷、涌泉;配穴取翳風、風池、魚際、商陽、內(nèi)庭、尺澤。

    (2)操作取燈芯草34cm,將一端浸入油中lcm,點燃后緩慢移向穴位,稍停瞬間,待火焰略變大,便立即垂直接觸穴位,隨即發(fā)生清脆的啪啪爆聲。反復(fù)進行,每穴爆一下。一般患者用本法1次即可,個別患者次日再灸1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辨證治療扁桃體炎
【轉(zhuǎn)載】扁桃體炎的中藥調(diào)理方
扁桃體偏方大全11篇
扁桃體炎中醫(yī)各家臨證醫(yī)案(入少陽膽經(jīng)案例)
中醫(yī)內(nèi)外治法,快速緩解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處方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