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定喘湯(俞慎初)
來源:《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效驗秘方精選》
止咳定喘湯(俞慎初)
[組成] 蜜麻黃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蘇子10 克 白芥子6克葶藶子6克(布包) 蜜款冬6克蜜橘紅5 克結(jié)茯苓10克清半夏6克
[功能] 宣肺平喘,止咳祛痰。 (主治] 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或輕度肺氣腫。尤對 風寒咳喘痰多者有較好的療效。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 咳喘的發(fā)病,每因感受外邪引起。肺主皮毛,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外邪襲表首先犯肺,致清肅失司;若觸動內(nèi)蘊痰濁,痰阻氣逆,肺失宣降,從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見。臨床上除了出現(xiàn)反復(fù)咳嗽外,且伴有呼吸急促,氣喘痰鳴。治療方面,以止咳定喘湯從宣肺祛痰入手,方中麻、杏、草(三拗湯)辛溫散邪,宣肺平喘;葶藶子、紫蘇子、白芥子三味是取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消痰之意。然而俞氏臨床上常用葶藶子易原方中的萊菔子,旨在增強該方降氣消痰平喘之效,與三拗湯配合,一開一降,療效益彰。古人認為葶藶子是瀉肺的峻品,不能輕易使用,但俞氏常與白芥子、紫蘇子配合治療痰多咳喘癥,每獲良效,亦來發(fā)現(xiàn)有任何副作用。方中又增入化痰止咳的款冬花和燥濕化痰的二陳湯諸藥,目的是祛除氣道痰濁,以達止咳平喘之目的。本方宣肺、平喘、降氣、祛痰、止咳諸法同用,故治風寒咳喘有較好的止咳平喘功效。 [加減) 若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表證明顯者,可酌加荊芥、防風、紫蘇葉等;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貝母;胸悶不舒者,加瓜蔞、郁金;如痰黃之咳喘者,可加條黃芩、桑自皮、浙貝母等。
(按語) 外邪束表,痰濁壅肺致肺氣不利之咳喘,俞氏運用宣肺祛痰法并以自擬的止咳定喘湯治療每獲良效。止咳定喘湯雖是在古方三拗湯及三子養(yǎng)親湯的基礎(chǔ)上化裁加減而成,然而其配缸巧妙,運用靈活,組方嚴謹,是俞氏臨床常用治療風寒哮喘的有效良方。
(典型病例] 項某,女,34歲,1992年1月23日診。 患者素有哮喘癥,多年來經(jīng)常發(fā)作。近日不慎受涼,咳嗽不已,且見喘促氣急,胸悶,痰多色白,脈細緩,舌質(zhì)淡紅苔白。證 屬外邪引動內(nèi)飲致肺氣不宣之喘咳,.治宜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予止咳定喘湯加味。處方:。 蜜麻黃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貝母10克、鹽陳皮5克、結(jié)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藶子6克(另包),水煎服。 服5劑后,咳喘明顯減輕,仍胸悶,上方加干瓜蔞15克,再進5劑后,諸癥悉平。
慢性支氣管炎病機總屬內(nèi)有宿痰,急性發(fā)作期為多由外邪觸動內(nèi)蘊痰濁,痰阻氣逆,肺失宣降,從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見。俞慎初先生的止咳定喘湯取于三拗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二陳湯加減化裁,方中麻黃、杏仁、甘草(三拗湯)辛溫散邪、宣肺平喘;葶藶子、白芥子降氣消痰平喘,與三拗湯配合,一開一降,療效益彰。款冬花化痰止咳,二陳湯諸藥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半夏對咳嗽中樞有鎮(zhèn)靜作用,可解除支氣管痙攣,并使支氣管分泌減少而鎮(zhèn)咳祛痰;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還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能保護發(fā)炎的氣管粘膜,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平喘、降氣、祛痰、止咳之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