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中醫(yī)代表方及其君藥 大醫(yī)“藥蟲”--蔡志軍 中醫(yī)治療在藥物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方劑學中。方劑學是在 中醫(yī)辨證審因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藥物,酌定用量,按照 組成原則,妥善配合而成。 方劑學的形成是在單味藥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 踐,認識到幾味藥配合起來治療的效果更好,才逐漸形成了 方劑,也就是復方。中醫(yī)方劑學是歷代醫(yī)藥學家廣泛實踐的 基礎上逐漸發(fā)展成熟的,經(jīng)典方是經(jīng)過反復驗證,并與中醫(yī) 理論結合才形成的,并逐漸認識到藥物的配合運用,出現(xiàn)中 醫(yī)的“君臣佐使”的用藥特點。其中君藥是指針對主病或主 證起到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是方中的核心。 宋代著名的方書《圣濟總錄》收載了中醫(yī)方近二萬,而 《太平圣惠方》收錄了處方 1.6 萬余首。 現(xiàn)代,一般從根據(jù)處方的治法、功能將方劑分為解表、 瀉下、和解、清熱、祛暑、溫里、補益、安神、開竅、固澀、 理氣、理血、止血、治風、治燥、祛濕、祛痰、消導化積、 驅(qū)蟲、涌吐、癰瘍等 21 類。在這 21 類方劑中又有很多代表 性方,分述如下: 一、解表劑:用于發(fā)汗、解肌、透疹。主要分辛溫解表、 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類: 1.辛溫解表 代表方:麻黃湯;君藥:麻黃。
2.辛涼解表 代表方:桑菊飲;君藥:桑葉、菊花。 3.扶正解表 代表方:敗毒散;君藥:羌活、獨活。 二、瀉下劑:用于通導大便、排除腸胃積滯、蕩滌實熱、 或攻逐水飲、寒積等。主要分寒下、溫下、潤下、逐水、攻 補兼施五類 1.寒下 2.溫下 3.潤下 4.逐水 代表方:大承氣湯;君藥:大黃。 代表方:大黃附子湯;君藥:大黃。 代表方:麻子仁丸;君藥:麻子仁 代表方:十棗湯;君藥:芫花。
5.攻補兼施 代表方:新加黃龍湯;君藥:大黃、芒硝。 三、和解劑:用于解除少陽半表半里之邪、調(diào)整肝脾功 能失調(diào)、上下寒熱互結等。主要分和解少陽、調(diào)和肝脾、調(diào) 和腸胃三類。 1.和解少陽 代表方:小柴胡湯;君藥:柴胡。 2.調(diào)和肝脾 代表方:四逆散;君藥:柴胡。 3.調(diào)和腸胃 代表方:半夏瀉心湯;君藥:半夏。 四、清熱劑 主要分為清氣分熱、清營涼血、清熱解毒、 氣血兩清、清臟腑熱、清虛熱六類。 1.清氣分熱 代表方:白虎湯;君藥:石膏。 2.清營涼血 代表方:清營湯;君藥:犀角(現(xiàn)多用水 牛角代替)、生地。 3.清熱解毒 代表方:黃連解毒湯;君藥:黃連。
4.氣血兩清 代表方:清瘟敗毒飲;君藥:石膏、犀角。 5.清臟腑熱 代表方:導赤散;君藥:生地黃 6.清虛熱 代表方:青蒿鱉甲湯;君藥:青蒿。 五、祛暑劑:主要用于祛除暑邪,治療暑病。主要分為 祛暑清熱、祛暑解表、祛暑利濕、清暑益氣四類。 1.祛暑清熱 代表方:清絡飲;君藥:新鮮金銀花。 2.祛暑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飲;君藥:香薷。 3.祛暑利濕 代表方:六一散;君藥:滑石。 4.清暑益氣 代表方:清暑益氣湯;君藥:西洋參、西 瓜翠衣。 六、溫里劑:主要用于溫里助陽、散寒通脈,治療陰寒 在里。主要分為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jīng)散寒三類。 1.溫中祛寒 代表方:理中丸;君藥:干姜。 2.回陽救逆 代表方:四逆湯;君藥:附子。 3.溫經(jīng)散寒 代表方:當歸四逆湯;君藥:當歸、干姜。 七、表里雙解劑:主要是解表藥配合瀉下藥、清熱藥、 溫里藥等組成,具有表里同治作用,可用于治療表里同病的 癥狀。主要分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溫里三類。 1.解表攻里 代表方:大柴胡湯;君藥:柴胡。 2.解表清里 代表方:葛根芩連湯;君藥:葛根。 3.解表溫里 代表方:五積散;君藥:麻黃、白芷。
八、補益劑:具有補養(yǎng)、補益人體氣血陰陽的不足,用 以治療各種虛證。主要分為補氣、補血、氣血雙補、補陰、 補陽五類。 1.補氣 2.補血 代表方:四君子湯;君藥:人參。 代表方:四物湯;君藥:當歸。
3.氣血雙補 代表方:八珍湯;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合 方。 4.補陰 5.補陽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 君藥:熟地黃。 代表方:腎氣丸 君藥:干地黃。
九、安神劑:具有安神作用,也可用于治療神志不寧等 疾病。主要分為重鎮(zhèn)安神和滋養(yǎng)安神兩類。 1.重鎮(zhèn)安神 代表方:朱砂安神丸;君藥:朱砂。 2.滋養(yǎng)安神 代表方:酸棗仁湯;君藥:酸棗仁。 十、開竅劑:用于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癥。主要分為涼 開、溫開二種 1.涼開 代表方:安宮牛黃丸;君藥:牛黃。 蘇合香丸;君藥:蘇合香。
2.溫開
十一、固澀劑: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用于治療自汗、 盜汗、咳嗽,腹瀉、遺精、白帶量多等癥。主要分為固表止 汗、斂肺止咳、澀腸固脫、澀精止遺、固崩止帶五類。 1.固表止汗 代表方:玉屏風散;君藥:黃芪、白術。 2.斂肺止咳 代表方:九仙散;君藥罌粟殼、人參。
3.澀腸固脫 代表方:真人養(yǎng)臟湯;君藥罌粟殼、肉桂。 4.澀精止遺 代表方:金鎖固精丸;君藥沙苑蒺藜。 5.固崩止帶 代表方:完帶湯;君藥人參、白術、山藥。 十二、理氣劑:主要以理氣藥為主組成,可用于治療氣 滯、氣逆等氣機不暢的癥狀。主要分為行氣、降氣兩類。 1.行氣 2.降氣 代表方:越鞠丸;君藥:香附。
代表方:蘇子降氣湯;君藥:紫蘇子。
十三、理血劑:用于治療血瘀、出血異常等血液病。主 要分為活血化瘀和止血兩類。 1.活血化瘀 代表方:桃仁承氣湯;君藥:桃仁、大黃。 2.止血 代表方:四生丸;君藥:側柏葉。
十四、治風劑:主要是運用辛散祛風或熄風止痙的藥物 為主的藥物組成,具有疏散外風或平熄滅內(nèi)風作用。可用于 治療眩暈、震顫、抽搐半身不遂等癥。主要分為疏散外風、 平熄內(nèi)風兩類。 1.疏散外風 代表方:大秦艽湯;君藥:秦艽。 2.平熄內(nèi)風 代表方:羚解鉤藤湯;君藥:羚頭角、鉤 藤。 十五、治燥劑:具有輕宣燥邪或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用 于治療身熱頭痛、心煩口渴、口干咽痛、干咳無痰等癥。主 要分為輕宣潤燥、滋陰潤燥兩類。 1.輕宣潤燥 代表方:杏蘇散;君藥:蘇葉、前胡。
2.滋陰潤燥 代表方:養(yǎng)陰清肺湯;君藥:生地。 十六、祛濕劑:以化濕利水、通淋泄?jié)釣橹?,治療水?病證的一類方劑。主要用于治療脘腹痞滿、噯氣吞酸,嘔吐 泄瀉,食少體倦等證。主要分為燥濕和胃、清熱祛濕、利水 滲濕、溫化水濕、祛風勝濕五類。 1.燥濕和胃 代表方:平胃散;君藥:蒼術。 2.清熱祛濕 代表方:茵陳蒿湯;君藥:茵陳。 3.利水滲濕 代表方:五苓散;君藥:澤瀉。 4.溫化水濕 代表方:苓桂術甘湯;君藥:茯苓。 5.祛風勝濕 代表方:羌活勝濕湯;君藥:羌活,獨活。 十七、祛痰劑:以祛痰藥為主組成,具有消除痰飲作用, 治療各種痰病。常見用于治療咳嗽喘促,眩暈嘔吐、癲狂驚 癇及痰核瘰疬等癥。主要分為燥濕祛痰、清熱化痰、潤燥化 痰、溫化寒痰、治風痰藥五類。 1.燥濕祛痰 代表方:二陳湯;君藥:半夏、橘紅。 2.清熱化痰 代表方:清氣化痰丸;君藥:膽南星。 3.潤燥化痰 代表方:貝母瓜蔞散;君藥:貝母、瓜蔞 皮。 4.溫化寒痰 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湯;君藥:干姜、 細辛。 5.治風痰藥 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君藥:半夏、 天麻。
十八、消導化積劑:以消導藥為主,有消食化積,消積 聚的作用??捎糜谥委熜仉淦?,噯腐吞酸,惡食嘔逆、腹 痛泄瀉等癥。主要分為消食導滯和消痞化積兩類。 1.消食導滯 代表方:保和丸;君藥:山楂。 2.消痞化積 代表方:枳實消痞丸;君藥枳實。 十九、驅(qū)蟲藥:用于治療人體寄生蟲。 代表方:烏梅丸;君藥:烏梅 二十、涌吐劑: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可 用于治療痰厥、食積、食物中毒等癥。 代表方:瓜蒂散;君藥:瓜蒂。 二十一、癰瘍劑:用于治療癰疽瘡瘍等,這類方主要具 有解毒消腫、托里排膿、生股斂瘡作用。常用于治療各種皮 膚病和內(nèi)在的癰疽。 代表方:仙方活命飲;君藥:金銀花。
中醫(yī)學辨證論治方法的優(yōu)勢,主要是在沒有獲取病理信 息的前提下,通過司外揣內(nèi)的功能觀察、整體動態(tài)的診察內(nèi) 容和簡便、經(jīng)濟的診療方法。中藥處方具有安全、有效、低 毒等優(yōu)勢,其單味藥及復方的藥理作用具有多效性,同時存 在多個有效成分或部位,而通過辨證論治原則組成的復方, 其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產(chǎn)生化學反應又具有新物質(zhì)及新 功能,使得復方形成比單味藥更優(yōu)越的整體調(diào)節(jié)功能,從而
更有力地糾正機體的各種不平衡狀態(tài),為有效地治療復雜疾 病奠定了基礎。中醫(yī)中藥發(fā)揮著整體功能綜合調(diào)節(jié)和協(xié)助人 體康復的作用,強調(diào)因人施用、辨證施用,注重醫(yī)患雙方的 互動性和方法的實用性、有效性。 中醫(yī)典籍多以病證名為綱目,解決具體疾病是中醫(yī)的主 要努力方向。中醫(yī)發(fā)展的歷史是建立在各類疾病認識不斷進 步、完善的基礎之上的,從《甲骨文全集》、《馬王堆出土 醫(yī)籍》、《詩經(jīng)》、《山海經(jīng)》等典籍,記述了疾病共計百 余種。發(fā)展到《普濟方》、《本草綱目》、《古今圖書集成 醫(yī)部全錄》、《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等,記述的病種已超過 3000 種。 現(xiàn)在中醫(yī)藥發(fā)展要求明確的治療方向和明確的藥物及 藥物的成分,這就要求以一定的中藥制劑治療明確的病,越 來越多的成果表明中醫(yī)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如當歸龍薈丸 治療白血病引起的肝脾腫大,其效果比馬蘭利好。珍珠精母 注射治療子宮出血,金蕎麥治療肺膿腫,毛冬青甲素治療缺 血性腦血管病,小葉黃楊治療冠心病,滅花粉蛋白注射液流 產(chǎn)、引產(chǎn),青蒿素治療瘧疾等,事實證明,中醫(yī)藥制劑在現(xiàn) 代臨床醫(yī)學領域大有可為。 此外一些被西醫(yī)判定的“不治之癥”,一些經(jīng)西醫(yī)化 驗、透視、拍片卻無法診斷的疾病 (如頭暈目眩、疲倦無力、 心悸、失眠、健忘、無名發(fā)熱等),一些服用西藥有過敏反
應和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西藥產(chǎn)生抗藥性的人,采用中醫(yī)藥 辨證治療往往能有滿意的療效。
古代常用房事藥酒方 [[1、 補腎生精酒 【配方】 淫羊藿 5...]] 從屬主題: 常用 用房 房事 古代 藥酒 1、補腎生精酒 【配方】淫羊藿 500 克,鎖陽、巴戟天、黃芪、熟地各 250 克,棗皮、附片、肉桂、當歸各 100 克,肉蓯蓉 210 克,枸 杞子、菟絲子、桑椹子各 150 克,韭子、車前子各 60 克, 甘草 110 克。腎陽偏虛,精子數(shù)正常但存活率低者。重用黃 芪、肉桂、附片,加黨參、黃精、陽起石、仙茅、海狗腎、 金櫻子等;腎陰偏虛,精子數(shù)少,精液少,精子存活率基本 正常者,重用熟地,棗皮、枸杞子、桑椹子等,可加首烏、 桑寄生、女貞子等。
【制法】上藥用 60 度白酒 10 公斤浸泡 7~15 天即可飲用。
【用法】每天 3 次,每次 25~50 毫升,飯前飲,用菜送下。
【功效】補腎益精,滋陰壯陽,抗老延年。
【適應范圍】用于陽痿、精子減少癥、精子成活率低,腰膝
酸軟,四肢無力,耳鳴、眼花等。
【注意事項】感冒發(fā)熱、陰虛火旺、脾虛泄瀉、胃腸濕熱者 不宜服。有胃病、肝病者慎用,不可飲用過多。
【評介】此方引自《益壽方選》 ,為湖南省沅陵縣中醫(yī)院醫(yī) 師劉明漢的經(jīng)驗方。方中以淫羊藿、鎖陽、巴戟天、肉蓯蓉、 菟絲子補腎益精;以熟地、棗皮、當歸、枸杞子、桑椹子滋 陰補血;以附片、肉桂、韭子溫中散寒;以黃芪、甘草補中 益氣,全方有補腎益精,滋陰壯陽之功,對腎虛(尤其是腎 陽虛)引起的陽痿有較好療效。湖南省沅陵縣中醫(yī)院用此方 治療 435 例精子異常患者, 有效 401 例, 有效率達 92. 22%, 345 例不能射精者,成功 312 例,有效率達 90.43%。許多 結婚多年而不育的男子,服了此藥酒后,喜得貴子,使不幸 的家庭重現(xiàn)生機。
2、健牌滋腎壯元酒 【配方】杜仲(鹽水炒斷絲)26 克,車前子(微炒)10 克, 廣陳皮 14 克,淮山 33 克,鹿茸 1 對(去毛切片) 。
【制法】上藥盛裝,用甜酒、燒酒各 2.5 公斤煮約 3 柱香 時間取出,以涼水泡一夜即可取出酌飲。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 1 次,每次 25~30 毫升。
【功效】補腎壯陽,益氣健脾,抗老延年。
【適應范圍】用于腎陽虧虛、脾胃虛弱引起的陽痿、遺精、 腰膝酸軟、消化不良等。
【注意事項】陰虛陽亢、外感發(fā)熱、咽喉腫痛者不宜服。
【評介】此方引自《益壽方選》 ,為清朝宮廷秘方之一。乾 隆皇帝常服此方。方中以鹿茸、杜仲補腎壯陽,以淮山、廣 陳皮益氣健脾,諸藥相配,共收濕陽補腎、益氣健脾之功。 鹿茸以溫補腎陽見長,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有補血、改善性功能和 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杜仲是補腎壯陽的良藥,藥理實驗 證實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淮山也有 類似杜仲的藥理作用,且長于健脾。清代官廷的御醫(yī)將此方 作為皇帝的健身方,可見其功力非同一般。
3、蛤蚧參茸酒 【配方】蛤蚧 1 對,人參、肉蓯蓉各 30 克,巴戟天、桑螵 峭各 20 克,鹿茸 6 克。
【制法】上藥用白酒 2000 毫升浸泡,密封,臵陰涼干燥處, 經(jīng)常搖動,半個月后飲用。
【用法】每天早晚空腹時各服1次,每次 20~30 毫升。有 胃病者改在飯后服。藥酒飲完后,藥渣爆干研成細末,每日 早晚用溫開水送服 6 克。
【功效】補氣壯陽,益精養(yǎng)血,強壯腰膝。
【適應范圍】用于元氣虧虛、血不養(yǎng)精引起的陽痿、夢遺滑 精、神疲氣短、腰膝冷痛、女子宮寒不孕等。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忌服。不能飲酒或有其他原因不宜 飲酒者,可改用湯劑治療。
【評介】此方引自《滋補藥酒精萃》 ,制法及用法略有改動。 方中以人參、 鹿茸、 蛤蚧培補元氣, 益精養(yǎng)血; 以巴戟天. 桑
螵蛸、肉蓯蓉補腎壯陽、強壯腰膝,全方有補氣養(yǎng)血、濕腎 壯陽、強壯腰膝之功。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方中的鹿茸、蛤 蚧、肉蓯蓉、巴戟天對性功能都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浙江 中醫(yī)雜志》1983 年報道,用鹿茸精注射液在氣海、關元、中 極、曲骨、足三里等穴位作穴位注射治療陽痿 42 例,隔日 1 次,一次為一個療程,有效 39 例,有效率達 92.8%。朱啟 波(1987 年)介紹,有一中年男子,患陽痿滑精 4 月余,按 本方配制藥酒,每次溫飲 15 毫升。飲完 1 劑,上述癥狀基 本消失。由此觀之,本藥酒不失為治療陽痿之良方。
4、海狗腎酒 【配方】海狗腎 60 克,白酒 500 克。
【制法】將海狗腎搗爛,裝入細布袋中,扎緊袋口,臵于潔 凈的寬口瓶或瓦罐中,倒入白酒,密封,臵于避光干燥處。 經(jīng)常搖動。7 日后飲用。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 20~30 毫升。
【功效】溫補下元,暖腎壯陽,益精髓。
【適應范圍】用于腎陽衰弱引起的陽痿,宮冷不孕、小腹冷 痛、腰膝酸痛等。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骨蒸潮熱、性欲亢盛者不宜服。
【評介】本方引自《飲食辯錄》 ,原名膃肭臍酒。海狗腎是 膃肭獸臍眼內(nèi)液腺分泌的一種物質(zhì),性大熱,對腎陽虛引起 之陽痿、宮冷不孕尤為適宜。如能加巴戟天、仙茅等,效果 更好。由于海狗腎不易獲得,有人提出可用羊腎或狗腎(睪 丸)代替。
5、排卵酒 【配方】柴胡 6 克,赤芍、白芍、雞血藤、坤草、澤蘭、蘇 木、劉寄奴、淮牛膝,生蒲黃、女貞子、覆盆子,菟絲子、 枸杞子各 10 克。
【制法】上藥共搗碎,裝入潔凈的布袋中,扎緊袋口,放入 干凈的瓦罐中,加米酒或黃酒 1000 毫升,臵于陰涼干燥處, 經(jīng)常搖動。14 日后飲用。
【功效】補益肝腎,活血,調(diào)經(jīng),促排卵。
【適應范圍】 用于因肝腎失養(yǎng)、 氣滯血瘀引起卵巢機能不足、 不孕癥。
【注意事項】胃腸道有潰瘍、出血者不宜服。不會飲酒或因 患其他病不宜飲酒者,改用湯劑治療。
【評介】此方引自《中國中醫(yī)藥報》 ,系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中醫(yī) 科主任醫(yī)師趙宗泉的經(jīng)驗方,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礎上加減 而成的,原為湯劑,又叫“趙氏排卵湯” 。方中以柴胡、白 芍舒肝解郁,斂陰調(diào)經(jīng),以赤芍、雞血藤、坤草活血調(diào)經(jīng), 以劉寄奴、澤蘭、淮牛膝清瘀血;以女貞子、覆盆子、枸杞 子補肝腎,益精血;以菟絲子益精髓、補腎陽。全方諸藥互 相配合,使陰得以生,陽得以長,病得以消,氣得以順,促 進性腺的發(fā)育,對卵巢機能不全起激活誘導作用。趙醫(yī)師用 此方治療數(shù)百例,收到較好療效。 從現(xiàn)代人來講,我看這樣的方子最好少用,少發(fā)。因為好多 人根本不會養(yǎng)生之道。怎能只顧眼前呢/##split## 除了中 醫(yī)誰會辯陰陽,虛實。寒熱
常用中成藥簡表(轉載)[[常用中成藥簡表中醫(yī)之鑰,開啟 中...]] 從屬主題: 成藥 中成藥 轉載 簡表 常用 常用中成藥簡表 中醫(yī)之鑰,開啟中醫(yī)之奧秘,常用中成藥簡表帖出來,大家參 考時方便一點.
口瘡類:心脾兩虛---導赤丹/牛黃清胃丸/錫類散/冰硼散 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三才封髓丹 小兒脾胃積熱---小兒消熱散 心火上炎---導赤丸 虛火上浮---六味地黃丸
五遲:肝腎不足---六味地黃丸/龍牡壯骨沖劑 心血不足---人參歸脾丸/人參養(yǎng)榮丸
五軟:脾腎兩虧---六味地黃丸合補中益氣丸 氣虛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補丸
內(nèi)傷發(fā)熱:陰虛發(fā)熱---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 氣虛發(fā)熱---補中益氣丸/黃芪膏/***參膏 血虛發(fā)熱---當歸補血丸/人參歸脾丸 肝郁發(fā)熱---加味逍遙丸 瘀血發(fā)熱---大黃蟄蟲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風火牙痛---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立 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火涼膈散/止痛 冰硼散/白清胃散 虛火牙痛---滋陰甘露丸/知柏地黃丸
中風:肝腎陰虛,風陽上擾---鎮(zhèn)肝熄風膠囊/腦血栓片 氣虛血瘀,經(jīng)脈阻滯---補陽還五沖劑/偏癱復元丸/消栓 再造丸/樂脈顆粒 劑/中風回春丸/腦得生丸
心悸:心血不足---柏子養(yǎng)心丸/人參歸脾丸/人參養(yǎng)榮丸 陰虛火旺---天王補心丹/枕中丹
水腫:水濕浸漬---五皮丸; 脾陽不振---五苓散/參苓白術 丸/胃苓丸; 腎陽衰微---濟生腎氣丸/金匱腎氣丸
水痘:濕毒外襲---銀翹解毒丸/雙黃連口服液 毒熱熾盛:綠 雪/普濟回春丹
目赤腫痛:外感風熱---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 丸 肝經(jīng)風熱---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開光復明丸
目澀:肺陰不足---養(yǎng)陰清肺膏 肝腎虧虛---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黃丸/石斛明目丸/琥珀還 睛丸 目癢:風邪外襲---桑菊感冒片 肝腎陰虛---桑麻丸/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
失眠:肝瘀化火---龍膽瀉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兩虛---人參歸脾丸/柏子養(yǎng)心丸 陰虛---天王補心丹/神經(jīng)衰弱丸/安神補心膠囊/朱砂安 神丸 心膽氣虛---安神定志丸/人參琥珀丸 耳鳴耳聾:肝火上擾---龍膽瀉肝丸/通竅耳聾丸 腎精虧虛---耳聾左慈丸/六味地黃丸 脾胃虛弱---益氣聰明丸/補中益氣丸
氣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厭食:脾失健運---曲麥枳術丸 脾胃氣虛---參苓白術丸
汗證:營衛(wèi)不和---桂枝合劑 肺氣不固---玉屏風顆粒 陰虛火旺---當歸六黃散
頭痛:風寒外襲---川芎茶調(diào)散/都梁丸 風熱上擾---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陽上亢--降壓片/腦立清
痰濁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滯---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咳嗽:風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龍合劑 風熱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 燥熱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貝枇杷膏 痰濕犯肺---二陳丸/橘紅丸 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氣化痰丸 肺虛咳嗽---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養(yǎng)陰清肺膠囊 肺火咳嗽---二母寧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
/清氣化痰丸 (小兒)風寒咳嗽---解肌寧嗽丸/兒童清肺丸 風熱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 痰熱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暈:肝陽上亢--腦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黃丸 腎精不足--左歸丸/六味地黃丸 氣血虧虛--八珍丸/十全大補丸 痰濁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燒傷: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紅膏
粉刺:肺胃實熱--連翹敗毒丸/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清 肺益火丸/顛倒散 濕熱蘊結--歸參丸/二妙丸/茵陳五苓丸 脾虛濕蘊--參苓白術丸
痔瘡:濕熱夾風,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紅腸辟(?)丸/消 痔散/臟連丸/鱉甲消痔膠囊/榮昌肛泰 中氣不足,氣不攝血--補中益氣丸/人參歸脾丸
感冒:風寒感冒--感冒軟膠囊/感冒清熱沖劑/防風通圣丸/ 桂枝合劑/通宣理肺丸(片) 風熱感冒--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柴黃片/ 抗膠囊 氣虛感冒--參蘇理肺丸/玉屏風顆粒 暑濕感冒--藿香正氣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兒):風寒感冒--小兒羌活丸/九保丹 風熱感冒--小兒感冒清熱沖劑/妙靈丹 暑邪感冒--香蘇正胃丸 感冒夾濕--至寶錠/小兒百壽丹 感冒夾驚--牛黃鎮(zhèn)驚丸/琥珀抱龍丸
食積:乳積停滯--小兒化食丹/小兒化滯丹 食積停滯--保和丸/大山楂丸 脾虛夾積--小兒健脾丸/小兒香橘丹
鼻衄:肺經(jīng)熱盛--清肺抑火丸/荷葉丸 胃熱熾盛--清胃黃連丸/小兒消熱散 肝火上逆--當歸龍薈丸 肝腎陰虛--知柏地黃丸 脾不統(tǒng)血--人參歸脾丸
痛經(jīng):氣滯血瘀--調(diào)經(jīng)姐妹丸/調(diào)經(jīng)活血片 寒濕凝滯--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宮丸 氣血虛弱--寧坤養(yǎng)血丸/婦寶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腎不足--當歸調(diào)經(jīng)丸
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肝七郁滯---逍遙丸/七制香附丸 腎氣虛弱---金匱腎氣丸/右歸丸 月經(jīng)先期:氣虛不攝---補中益氣丸/人參歸脾丸/益氣養(yǎng)元 丸 腎氣不固---右歸丸/金匱腎氣丸 肝經(jīng)郁熱---加味逍遙丸 陰虛內(nèi)熱---大補陰丸/ /知柏地黃丸/固經(jīng)丸
月經(jīng)后期:寒凝沖任---少腹逐瘀丸 陽虛內(nèi)寒---艾附暖宮丸/女金丹 血虛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補丸/人參養(yǎng)榮丸 氣滯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
月經(jīng)過少:血虛---內(nèi)補養(yǎng)榮丸/人參養(yǎng)榮丸/八珍丸 腎虛精虧---左歸丸/六味地黃丸 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
月經(jīng)過多:氣虛---定坤丸/補中益氣丸/烏雞白風丸 血熱---加味逍遙丸/荷葉丸
不孕癥:陽虛宮冷---暖宮孕子丸/艾附暖宮丸/女金丹/鹿茸 粉/調(diào)經(jīng)促孕丸 氣血不足---八寶坤順丸/烏雞白風丸/安坤贊育丸/定坤丹/ 肝氣郁滯---婦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溫經(jīng)丸 痰濕壅滯---二陳丸/越鞠丸 〃祛痰劑(代表方:二陳湯)
關鍵詞: 凡是以祛痰藥為主組成的具有驅(qū)除痰涎作用, 以治療痰飲、 咳嗽等證的方劑,稱為祛痰劑。屬于中醫(yī)八法中的“消法” 。 二陳湯:制半夏 6 g、陳皮 6 g、茯苓 9g、炙甘草 1.5g。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濕痰之證。癥見痰多色 白, 胸膈脹滿,惡心嘔吐,舌苔白潤,脈滑。
祛痰劑的分類: 燥濕化痰劑,代表方二陳湯。
清化熱痰劑,代表方清氣化痰丸。 潤燥化痰劑,代表方貝母瓜蔞散。 治風化痰劑,代表方止咳散。 溫化寒痰劑,代表方小青龍湯。
二陳湯: 組成:制半夏 6 g、陳皮 6 g、茯苓 9g、炙甘草 1.5g。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之證。癥見痰多色白, 胸膈脹滿,惡心嘔吐,舌 苔白潤,脈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陳皮溫 燥,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化則痰亦化,此合乎“治 痰先治氣”之法。二藥配合,能加強祛痰和胃止嘔的作用。 配用茯苓健脾滲濕,甘草和中補脾,使脾健而濕化痰消。全 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意。二陳的由來是半夏和陳皮 以陳舊者佳。 故名二陳。
補益劑(代表方:四君子湯)
關鍵詞: 凡是用補益藥物為主組成的具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 足,以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稱為補益劑。屬于中醫(yī)八法中 的“補法” 。 四君子湯: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各等分。功用:補 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癥見食少便溏,語言底微,倦怠 無力,舌淡苔白等。 四物湯: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各等分。功用:補氣 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癥見食少便溏,語言底微,倦怠無 力,舌淡苔白等。 參附湯:人參 附子(炮)各 15 克。功用:回陽,益氣,救 脫。主治:腎消,飲水無度,腿膝瘦細,小便白濁。 生脈散:人參 6g、麥冬 9g、五味子 6g。功用:補氣斂汗, 養(yǎng)陰生津。主治:熱病氣陰兩傷。癥見汗多體倦,氣短,口 渴。久咳肺虛,見于咳嗽少痰,心悸,脈細無力,或氣虛欲 脫者。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 24g、山萸肉 12g、山藥 12g、澤瀉 9g、 茯苓 9g、丹皮 9g。功用:滋補腎陰。主治:腎陰不足。癥 見腰腿酸軟,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潮熱,消 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腎氣丸:干地黃 24g、山萸肉 12g、山藥 12g、澤瀉 9g、茯
苓 9g、丹皮 9g、肉桂 3g、炮附子 3g。功用:溫補腎陽。主 治:腎陽不足。癥見腰腿酸軟,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或余瀝不盡,尿多或遺尿、陽痿、浮腫、痰飲咳喘等。
補益劑的分類: 補氣劑:適用于脾肺氣虛病證,代表方四君子湯。 補血劑:適用于血虛病證,代表方四物湯。 氣血雙補劑:適用于氣血雙虧的病證,代表方八珍湯。 補陰劑:適用于陰虛病證,代表方六味地黃丸。 補陽劑:適用于陽虛病證,代表方金匱腎氣丸。
補益劑的常用方劑: 四君子湯: 組成: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各等分。 功用: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癥見食少便溏,語言底微,倦怠無力,舌 淡苔白等。
方解:方中黨參補脾益氣為君藥;白術健脾燥濕為臣藥;茯 苓健脾滲濕為佐藥; 術苓合用以助運化; 炙甘草補中為使藥, 諸藥合用,有補氣健脾之功。
四物湯: 組成:熟地 12g、當歸 9g、白芍 9g、川芎 6g。 功用:補血調(diào)經(jīng)。 主治:血虛兼血滯。癥見月經(jīng)補調(diào),經(jīng)行腹痛,量少不暢或 崩漏,以及血虛證而見頭昏,心悸,舌質(zhì)淡,脈細小等證。 方解:方中熟地滋腎補血為君藥;臣以當歸補血活血;再以 白芍養(yǎng)血和陰,川芎活血行氣,均為佐使,四藥合用,具有 補血調(diào)經(jīng)作用。
參附湯: 組成:人參 附子(炮)各 15 克 。 功用:回陽,益氣,救脫。 主治:腎消,飲水無度,腿膝瘦細,小便白濁。 主治:元氣大虧,陽氣暴脫,汗出粘冷,四肢不溫,呼吸微 弱,或上氣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面色蒼白,脈 微欲絕?,F(xiàn)用于心力衰竭見有上述癥狀者。
方解:方中人參甘溫大補元氣;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 二藥相配,共奏回陽周脫之功。
生脈散: 組成:人參 6g、麥冬 9g、五味子 6g。 功用:補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 主治:熱病氣陰兩傷。癥見汗多體倦,氣短,口渴。久咳肺 虛,見于咳嗽少痰,心悸,脈細無力,或氣虛欲脫者。 方解:方中人參補氣生津,麥冬養(yǎng)陰清熱,五味子斂肺止咳, 斂汗,補益心氣,三藥共收補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之功。
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 24g、山萸肉 12g、山藥 12g、澤瀉 9g、茯苓 9g、丹皮 9g。 功用:滋補腎陰。 主治:腎陰不足。癥見腰腿酸軟,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盜 汗,遺精,潮熱,消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方解:方中熟地滋補腎陰,山藥補脾腎,山萸肉補肝腎,三 者同用,肝脾腎三陰并補;配澤瀉、茯苓健脾利濕,丹皮清 肝瀉火,使補而不滯。諸藥相配,使腎陰得補,癥狀可愈。
腎氣丸: 組成:干地黃 24g、山萸肉 12g、山藥 12g、澤瀉 9g、茯苓 9g、丹皮 9g、肉桂 3g、炮附子 3g。 功用: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癥見腰腿酸軟,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 利或余瀝不盡,尿多或遺尿、陽痿、浮腫、痰飲咳喘等。 方解:溫補腎陽常以滋補腎精味基礎,方中以附子、肉桂溫 補腎陽,以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使陽得陰助而更好地發(fā)揮 補腎溫陽的作用,諸藥合用,使陰陽協(xié)調(diào),腎氣充足,則諸 癥可愈。 中國人的九種體質(zhì)及其調(diào)養(yǎng) 發(fā)表者:許小樺 (訪問人次:975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王琦教授帶領的體質(zhì)研究課題組,歷時 30 年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人的體質(zhì)主要有 9 種,其中,比較健康的平和體質(zhì)占 32.75%。 1、平和體質(zhì) “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再加上睡眠 好、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典型的平和體質(zhì)。 此體質(zhì)的人不愛得病。 調(diào)養(yǎng)方式:吃得不要過飽,也
不能過饑,不吃冷也不吃得過熱。多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 少食過于油膩及辛辣之物。運動上,年輕人可選擇跑步、打 球,老年人則適當散步、打太極拳。
2、氣虛體質(zhì)
說話沒勁,經(jīng)常出虛汗,容易呼吸短促,
經(jīng)常疲乏無力,這就是氣虛體質(zhì)。這種人容易感冒,生病后 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愈,還易患內(nèi)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調(diào)養(yǎng)方式:多吃具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 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 等為主,平時可按摩足三里穴。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風 散預防。 濕熱體質(zhì) 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fā)亮, 還容易生粉刺、 瘡癤,
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屬于濕熱體質(zhì)。這種人還容易大便黏 滯不爽,小便發(fā)黃。 調(diào)養(yǎng)方式:飲食清淡,多吃甘寒、
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 西瓜等。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戒除煙酒。不要熬夜、過于 勞累。適合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運動。 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3、陰虛體質(zhì) 如果怕熱,經(jīng)常感到手腳心發(fā)熱,面頰
潮紅或偏紅,皮膚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經(jīng)常大便干 結,那就是陰虛體質(zhì)。 調(diào)養(yǎng)方式:多吃甘涼滋潤的食
物,比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性溫燥烈的食物。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劇烈運動,鍛煉時要 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 ,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黃丸、杞 菊地黃丸。 5、氣郁體質(zhì) 多愁善感、憂郁脆弱的氣郁體質(zhì),一般
比較瘦,經(jīng)常悶悶不樂,無緣無故地嘆氣,容易心慌失眠。 調(diào)養(yǎng)方式:多吃小麥、蔥、蒜、海帶、海藻、蘿卜、 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 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梢苑缅羞b散、舒肝和 胃丸、開胸順氣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調(diào)節(jié)。 6、陽虛體質(zhì) 總是手腳發(fā)涼,不敢吃涼的東西。性格 調(diào)養(yǎng)方式:可多吃
多沉靜、內(nèi)向。這些屬陽虛體質(zhì)。
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蔥、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 椒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 摩氣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經(jīng)常灸足三里、關元???服金匱腎氣丸。 7、痰濕體質(zhì) 心寬體胖是最大特點,腹部松軟肥胖, 調(diào)養(yǎng)方式:
皮膚出油,汗多,眼睛浮腫,容易困倦。
飲食清淡,多食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卜、金橘、 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食物??煞没奠?濕方。 8、血瘀體質(zhì) 刷牙時牙齦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皮
膚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現(xiàn)疼痛,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 躁。 調(diào)養(yǎng)方式:可多食黑豆、海帶、紫菜、蘿卜、胡
蘿卜、山楂、醋、綠茶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 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豬肉等,并保持足夠的睡眠??煞霉?枝茯苓丸等。
9、特稟體質(zhì)(過敏體質(zhì)) 對花粉或某食物過敏等,在 中醫(yī)上這就被稱為特稟體質(zhì)。 調(diào)養(yǎng)方式:飲食清淡、
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少食蕎麥、蠶豆、白 扁豆、牛肉、鵝肉、茄子、濃茶等辛辣之品、腥膻發(fā)物及含 致敏物質(zhì)的食物??煞衿溜L散、消風散、過敏煎等。
大補陰丸(大補丸) 《丹溪心法》
[組成]熟地黃酒蒸 龜板酥炙,各六兩(各 180g) 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兩(各 120g)
黃柏
[用法]上為末, 豬脊髓蒸熟, 煉蜜為丸。 每服七十丸(6~9g) 空心鹽白湯送下(現(xiàn)代用法:上為細末,豬脊髓適量蒸熟, 搗如泥狀;煉蜜,混合拌勻和藥粉為丸,每丸約重 15g,每 日早晚各服 1 丸,淡鹽水送服;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 心煩易怒,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 [方解]本方證是由肝腎虧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 腎為水火之臟,本應既濟以并存,真陰虧虛,則相火亢盛而 生虛火、虛熱之證,故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足膝疼熱;虛
火上炎,灼傷肺金,損傷肺絡,故咳嗽咯血;虛火上擾心神, 則心煩易怒。治宜大補真陰以治本,佐以降火以治標,標本 兼治。本方以滋陰降火為法,以“陰常不足,陽常有余,宜 常養(yǎng)其陰,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醫(yī)宗金鑒〃刪補名 醫(yī)方論》)為理論依據(jù),方中重用熟地、龜板滋陰潛陽,壯 水制火,即所謂培其本,共為君藥。繼以黃柏苦寒瀉相火以 堅陰;知母苦寒而潤,上能清潤肺金,下能滋清腎水,與黃 柏相須為用,苦寒降火,保存陰液,平抑亢陽,即所謂清其 源,均為臣藥。應用豬脊髓、蜂蜜為丸,此乃血肉甘潤之品, 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龜板以滋陰,又能制黃柏之苦燥, 俱為佐使。本證若僅滋陰則虛火難清,單清熱則猶恐復萌, 故須培本清源,使陰復陽潛,虛火降而諸癥悉除。正如《刪 補名醫(yī)方論》中說:“是方能驟補真陰,以制相火,較之六 味功用尤捷?!?本方的配伍特點是:滋陰藥與清熱降火藥相配,培本清 源,兩相兼顧。其中龜板、熟地用量較重,與知、柏的比例 為 3:2,表明本方以滋陰培本為主,降火清源為輔。 大補陰丸與六味地黃丸雖均能滋陰降火,但后者偏于補 養(yǎng)腎陰,而清熱之力不足;前者則滋陰與降火之力較強,故 對陰虛而火旺明顯者,選用該方為宜。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陰虛火旺證的基礎方,又是
體現(xiàn)朱丹溪補陰學派學術思想及其滋陰降火治法的代表方。 臨床應用以骨蒸潮熱, 舌紅少苔, 尺脈數(shù)而有力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陰虛較重者,可加天門冬、麥門冬以潤 燥養(yǎng)陰;陰虛盜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熱除蒸;咯血、吐血 者,加仙鶴草、旱蓮草、白茅根以涼血止血;遺精者,加金 櫻子、芡實、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遺。 3.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結核、骨 結核、糖尿病等屬陰虛火旺者。 4.使用注意 若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熱屬于實 證者不宜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