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陽市,古稱“野王”,“野王纻器”是用纻麻布與天然大漆為原料制成的夾纻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作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稱為“纻器”。據(jù)文獻記載,“野王纻器”興盛于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后來由于連年戰(zhàn)亂和自然災害等原因,制作工藝逐漸失傳,以至后來只能在歷史文獻中才能見到其蹤影。近年來,沁陽檀溪堂的漆器傳承人經(jīng)過長時間地走訪、研究,終于復原、繼承了“野王纻器”的古老工藝,使這一古老的漆器藝術(shù)重新煥發(fā)出奪目光彩。
為使沁陽的小記者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焦作日報小記者教育中心于6月9日下午組織60余名小記者及家長前往沁陽檀溪堂探究“野王纻器”的秘密。小記者及家長參觀了解了“野王纻器”的歷史、傳承經(jīng)歷;參觀了漆樹種植基地,認識了漆樹;欣賞了精美的天然大漆制品;收看了割漆視頻及《國家寶藏》介紹天然大漆的節(jié)目視頻;部分小記者還親自體驗了一把制作過程,把自己制作的漆器帶回了家。
附小記者文章
“野王纻器”真有趣
三(4)班 焦欣冉 輔導教師:李歡歡
在端午節(jié)小長假里,學校組織小記者參觀了沁陽市檀溪堂漆器廠。
沁陽,最早叫做野王邑,后來又叫野王城,再后來叫做野王縣,然后又改成河內(nèi)縣、河內(nèi)郡,一直到懷慶府,最后演變成沁陽縣,沁陽市。因沁陽市古稱“野王”,“野王纻器”是歷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稱命名的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做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稱為“纻器”。
這次活動我們參觀了漆樹種植基地,觀看了視頻,觀摩了傳統(tǒng)漆器的制作過程,全面了解“野王纻器”的制作過程。
參觀結(jié)束后,我參與了一次實踐活動,自己動手做一個漆器。
首先在小木板上包上復印紙,再把畫好圖案的白紙放在復印紙上,然后照著紙上的圖案拓印在木板上,接著把紙取掉,用刻刀把剛才復印在木板上的畫印刻制,刻好后再拿一小瓶油漆擠在紙上,用刷子刷過漆之后,用紙擦干凈,最后上金粉,再把多余的金粉擦干凈,一幅自制小漆器就做好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xiāng),知道了“野王纻器”的制作過程,并且學會了制作簡單的小漆器作品,我真得好開心??!
“野王纻器”奧妙探究之旅
四(3)班 陳一豪 輔導教師:王林林
星期天,太陽開足了馬力烘烤著大地。坐在空調(diào)屋的我,心怎么也靜不下來,因為今天下午我要去參觀檀溪堂的“野王纻器”了。
我急忙查資料,沁陽古稱野王,“野王纻器”是歷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稱命名的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做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稱為“纻器”?!耙巴趵偲鳌笔怯美偮椴寂c天然大漆為原料制成的纻漆器,而它的工序更是復雜,需要經(jīng)過制模、裱胎、脫胎、打磨等十幾道工序。
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來到了檀溪堂有限公司里,隨小記者們一進門,就看見道路兩邊種著許多樹木。我以為這就是普通的樹,可聽講解員一講,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纻器關(guān)鍵原料――生產(chǎn)大漆的漆樹。
我還知道了“漆”這個字是象形字,本來它是沒有三點水的,也就是“桼”,它的意思就是將樹木八字劃開,漆液流了出來。古代有“漆不言色者皆黑”,故有詞曰“漆黑”,形容黑到極致。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纻器的展廳,這里有許多精美的展品,讓我們目不暇接。
最后,我們來到二樓,講解員為我們播放了漆的采收過程和漆器的制作過程視頻。
今天真是收獲滿滿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