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凌亂不堪,做作業(yè)拖拖拉拉,學習用具丟三落四,更別提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了……各位爸爸媽媽,你是不是也經常感嘆,家里有個“小懶蟲”!
那么,如何讓“小懶蟲”愛上勞動?父母應如何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習慣?今天一起聽一聽高級教師趙紀華怎么說↓↓↓
趙紀華
高級教師
中小學德育教研員
什么原因使孩子變成“小懶蟲”?
1
包辦代替
祖輩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與呵護,對本該由孩子承擔的一些責任大包大攬,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孩子事事依賴的懶散行為,使之缺乏基本的自理習慣。
2
催促指責
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勢,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贊美和賞識。家長對于孩子懶散行為的失望,逐漸演變成了對孩子的不斷催促和一次次指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對自己形成了刻板印象——“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改變不了的!”長此以往反而對催促形成了依賴——“不急,反正你們會催我的。
3
自我放任
.
處處包辦的生活,讓孩子習慣了安逸自在,對于凌亂的桌面、書包等視若無睹。因此,孩子對自己放松了要求,失去了自我改變的力量。
“小懶蟲”主要特質
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用品擺放無序凌亂,疏于整理;學習用具丟三落四;完成任務極其被動,需要經常催促。
“小懶蟲”在學校的表現
對教師規(guī)定的行為標準常常不能達到;集體觀念薄弱,做事沒有參與熱情,課堂上目光游移,不積極思考,與他講話常常走神,注意力容易渙散,不會傾聽,思維淺表化。
面對日常生活凌亂無序
做事拖拉的“小懶蟲”
改變的策略就是——
培養(yǎng)勞動習慣!
“勞動不只是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更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人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p>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
建議一
家長要重視勞動教育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讓孩子勞動;有些怕孩子干不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業(yè)重,功課多,不想占用孩子的寶貴時間;有些則認為孩子的任務是學習,勞動作為一種技能以后自然會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弱。
因此,家庭生活中一定要重視勞動教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以家庭、學校及社會生活的實例等告訴孩子勞動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確他作為家庭一份子,勞動是責任,也是義務,勞動是規(guī)定動作,而不是選擇動作。
建議二
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技能
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干什么活都有一定的干法,這就要求父母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程序,勞動的操作要領、方法及勞動技巧。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學習過程,父母應該耐心地教孩子去做,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對他說:“你自己想辦法吧!”或者把他擱在一邊不管,或者嚴厲地責怪他。這樣只能起反作用,讓孩子還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就放棄去做。
在過程中要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勞動體驗中感受到快樂和信任。
建議三
注重實踐鍛煉
如果父母在平常沒有讓孩子參加具體的勞動,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勞動就是紙上談兵。
建議四
尊重孩子的勞動
● 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豪感,對干得好的要予以表揚。
● 一定要限定孩子干家務活的時間,不允許孩子在做家務活的時候拖拖拉拉,以使孩子所需要的學習、與家人交往,或自由輕松的時間不至于受到干擾。
● 要意識到孩子有時對勞動消極抵抗的計謀,如爭辯、拖延、繃著臉或故意做出不會做的樣子。家長要理解孩子,但不認同他的行為。
● 不要把分配家務活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把勞動與金錢掛鉤,否則就曲解了勞動的意義。
建議五
運用方法巧促孩子勞動
方法一:每周一次貼出孩子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
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干,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計劃,并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方法二:輪流干某些活兒
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等做完后,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這可促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方法三:向做家務的孩子道謝
稱贊是適于孩子的一種鼓勵方式。父母還要經常告訴孩子,對他們的幫助非常感激。這種真誠的感謝會使孩子更積極地成為做家務的好幫手。
各位爸爸媽媽
“身教重于言教”
讓“小懶蟲”愛上勞動
從您的行動開始!
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來源 | 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成員單位“教育之江”供稿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