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今天的內(nèi)容,是我對這一年讀書生活的總結(jié)。
數(shù)量上和過去一年差不多,還是一百來本。今年稍微做了幾個小小的主題閱讀,一個是“攝影”,一個是“紀實文學”,一個是“旅行”,一個是“散文史”。除此之外,讀的還是亂七八糟,不好歸類,總之是遇見了不少好書,并且還出了兩本書,這是意外之喜,很感激。
2015馬上就過去了,2016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的目標就是:多讀經(jīng)典。希望明年這個時候,能交一張還不錯的成績單。
關于“私人閱讀十佳”,意思就是私人口味,其他甭管。雖然每年都有很多新書評選的榜單,但是我一直覺得,對于普通讀者來說,總結(jié)自己的讀書生活,不必限于新書,我們又不是讀書機器人,哪里能讀那么多新書呢?只是讀讀自己喜歡的書罷了。
所以,#我的私人閱讀十佳#活動又開始了!歡迎分享你2015年的閱讀收獲,來稿請發(fā)送至buzhidushu@126.com。體例如下文。
好了,先看看我的吧。
十一種孤獨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陳新宇
出版年: 2010-1
定價: 20.00元
這本書是今年1月份看的,書不厚,是短篇小說集,一部關注失敗者的短篇小說集。
而事實上,耶茨本人便是個失敗者,他的一生并不順利,就算在寫作上,他也沒有一本書的精裝本銷量超過一萬兩千冊,到1992年11月,他死于肺氣水腫的時候也未成為一位聲名顯赫的大作家。
關于他的風格,有人說卡佛受到過耶茨的影響,畢竟卡佛也是一個灰色調(diào)子的作家,他的小說里處處展現(xiàn)著中產(chǎn)階級主人公的尷尬和無聊,那種無法交流的無力感,以及彌漫于其中的孤獨。但耶茨比卡佛更冷,他幾乎不給主人公一點溫暖色彩,任每個人隔絕在自己的孤獨中,品嘗失敗的滋味。
幾乎沒有記憶
作者: (美) 莉迪亞·戴維斯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楚塵文化
譯者: 吳永熹
出版年: 2015-1
定價: 39.50元
這同樣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并且與眾不同。對于這樣一本碎片不堪的書,有人贊頌,也有人不屑一顧大呼上當。不喜歡莉迪亞·戴維斯的小說因為在她的小說里找不到意義,故事和人物就那樣發(fā)生了,然后默默的結(jié)束,完全沒有傳統(tǒng)敘事意義上的開頭結(jié)尾高潮,我們讀這些小說能獲得什么呢?既沒有體驗故事的快感,有沒有寓意帶來的升華,就像有一位讀者評論的那樣:并不能否認這種寫作,但是這種寫作似乎就是在象征我們的匱乏。
我很認同這句評語,“匱乏”。但不是象征,而是事實。我們已然置身于一個匱乏的世界,當科學將幾乎所有的領域都照射進光明之后,故事正在喪失領地,這個世界太透亮了,而故事需要一點陰影。對于小說家來說,所有的故事幾乎都被寫盡了,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大理想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我們常年生活在瑣碎、無聊和無意義中。
打工女孩
作者: [美] 張彤禾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Factory Girls
譯者: 張坤 / 吳怡瑤
出版年: 2013-3
定價: 33.00元
這本書受到了不少爭議,就像所有外國人寫中國的書一樣,所以我要特別說到它。打工是我一貫關注的一個主題,這本書的作者張彤禾將視角對準了東莞,對準了女性。在中國制造業(yè)的中心,她記錄了許多個女孩的故事,她們的青春和奮斗、孤獨和彷徨。
在《打工女孩》里,她講述了許多故事,最主要的是呂清敏和伍春明的故事,五年的時間,我們通過一章一章的文字,看見了呂清敏和伍春明的變化,她們又換了工作,又換了男朋友,又漲了工資,張彤禾的文字就像紀錄片一般,抓取了實實在在的生活現(xiàn)場,結(jié)結(jié)實實的生活細節(jié)。
城市化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許多人一提到打工,就全盤否定,好像農(nóng)民必須被綁在土地上才是好的,他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實際上自己從來不曾看到這件事情的復雜。非虛構(gòu)寫作的魅力,就在這里,它不宣揚口號,而帶你親歷現(xiàn)場。
落腳城市
作者: [加] 道格·桑德斯 (Doug Saunders)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Arrival City
譯者: 陳信宏
出版年: 2014-3
定價: 68
另外一本與“打工”這個主題有關的書,這幾天剛剛看完,讓我對“城中村”與“打工”這件事情有了新的視角。
第一個視角是全球化的視野,作者道格·桑德斯走訪了全球各地數(shù)十所城市以及城市中的“落腳城市”,他讓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只是中國在經(jīng)歷著艱難的城市化,幾乎所有的發(fā)展中國家都在發(fā)生這樣的改變。
第二個視角是歷史的視角,作者梳理了諸如倫敦、巴黎等西方城市的歷史,展現(xiàn)了一場發(fā)生在一百年以前的同樣浩蕩的人口遷徙。
第三個視角和我們慣常看待人口流動時的悲觀想法相反,作者認為農(nóng)民離開土地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步驟,而落腳城市是他們進入城市的第一步,落腳城市雖然看起來往往破敗,但是卻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其中的關鍵是政府要有所為。
必須冒犯觀眾
作者: 李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標題: 新人文叢書
出版年: 2014-5
定價: 39
這是一本文學批評文集,放在這里,是因為這是個私人十佳書單,它對我個人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用心用力真實寫作的批評者,她的寫作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人不可以這樣輕盈,你必須站立到你的土地里去,才能有真正的力量。
在這個“意義蒸發(fā)”的年代,李靜像堂吉訶德面對著“風車”,一只長矛還是要揮舞出去,并且衣冠不亂,做一個真正的騎士。這是我給自己找的一面鏡子。
哀悼乳房
作者: 西西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頁數(shù): 335
定價: 29.00元
這本書是8月份的時候,各處亂跑做新書活動,在飛機上看完的。這是一本出色的散文,也是我第一次讀西西。
這本書講的是癌癥和疾病,1989年8月,51歲的西西檢查患上乳腺癌,經(jīng)過手術及半年治療后,開始寫這本書。西西說,這本書“不是從一個專家的角度,而是以病人的身份,寫她治療的過程、病后的種種反省?!?/p>
在文體上,她多做實驗。有時候看著像小說,有時候又如散文,有時候變成文學評論,或者科學報告,這是作者自覺的變化,是技藝,也是俏皮的趣味。西西對疾病,沒有恐懼,失控,而是平靜和反省。她寫如何做手術,如何吃藥,如何去照X光,都好像抽開了身,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的,她不要煽情,要的是獨立和智性。
這是一本不論從文學角度還是生活的角度去看,都受益良多的書。
甲骨文
作者: 何偉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標題: 一次占卜當代中國的旅程
原作名: Oracle Bones : A Journey Through Time in China
譯者: 盧秋瑩
出版年: 2011-6-30
《甲骨文》是何偉“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其中唯一無法在大陸出版的一本。之所以無法出版,是因為敏感詞太多。這一次何偉做的不僅僅是在現(xiàn)實的中國里游走觀察,他還往歷史里挖了挖。
整本書野心很大,以何偉1999年至2002年在中國的生活經(jīng)驗為時間線索,在這段時間里,他經(jīng)歷了許多當時的大事,并一一有所記錄和觀察(你想一想就知道那幾年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在是不可談的),另外,本書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線索,就是甲骨文。
何偉本來是想搞清楚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化的關系,但隨著他采訪的不斷深入,他開始追查一個叫做陳夢家的考古學家的一生,陳夢家最后在文革時自殺,所以可以想見,這中間有很多東西,也是在大陸的出版物中不可談的。
雖然講得好像很聳動,但實際上,它仍然是何偉的書寫,娓娓道來,充滿細節(jié),不做道德評判。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歷史了解得太少了。
觀看之道
作者: [英]約翰·伯格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譯者: 戴行鉞
出版年: 2015-7
定價: 42.00元
這本書在7月份的時候出了新版,但我是在4月初讀從圖書館借來的老版。這本書很小,是藝術批評家約翰·伯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這本書里通過圖文并茂的解讀,讓許多貫常存在于我們概念中關于藝術的印象,呈現(xiàn)出一百八十度的變化。
為什么油畫中那么多裸女?他說,這是因為在歐洲的裸像藝術中,畫家、觀賞者-收藏者通常是男性,他們用自己的眼光來制定了女性作為景觀的規(guī)范。
約翰伯格有一雙毒辣的眼睛,透過繪畫、攝影各種影像,看到它們與整個社會文化的關系。他不執(zhí)著于某種藝術理論的內(nèi)部,而是以更廣闊的視角考察它們。他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藩籬,將不同領域的影像并置,最終用最簡單易懂的形式揭穿了許多觀念的迷障。
這本書雖小,對頭腦的震蕩不小。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作者: [美] 保羅·索魯
出版社: 北京花生文庫圖書有限責任公司
副標題: 從北美到南美的火車之旅
譯者: 陳朵思 / 胡洲賢
出版年: 2011-9
定價: 50.00元
今年讀了幾本游記,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因為作者功底好,并且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旅行觀。
他說,“我感興趣的是在晨光清醒之后的故事:從熟悉到有點陌生,到頗為新奇,到全然不識,最后置身于奇鄉(xiāng)異地。重要的是旅程,而非抵達;是旅行,而非降落?!?/p>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寫得是去往巴塔哥尼亞的旅行,但是關于巴塔哥尼亞,他根本沒費什么筆墨,到了,然后再見,他不會像簡·莫里斯的游記一樣從各個角度——歷史的、人文的——去解讀一個城市,一個目的地,他飛掠過整個大陸,然后回家。
有人說,保羅·索魯?shù)挠斡洸幌裼斡?,也許,這正是他的書寫迷人的地方。當然,他臭烘烘的牛脾氣,其實也挺可愛的。當當然,他的敘事能力一流。
威尼斯日記
作者: 阿城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15-5
頁數(shù): 149
定價: 49.00元
今年阿城的《威尼斯日記》終于重版,我自然重看了一遍,仍然喜歡。
有一些人的文字,一著眼就是光彩,躲不過去,比如張愛玲,比如阿城。阿城是中文世界里的一個例外。一九八四年,阿城以小說《棋王》轟動文壇,接著又有《樹王》《孩子王》,篇篇精彩,與眾不同。我第一次讀阿城,如同后來遇見木心,都是目瞪口呆,無話可說。
這本日記,是真好看。好看在阿城博學,博學而且不虛言。他不像余秋雨那樣,一談文化就要祭出祖先、國家等大主題,他只是一個正常的人,聽歌劇也看球賽,吃麻婆豆腐也談文學建筑。
另外,如今寫字的人無一不受翻譯文學的影響,自覺不自覺都有一些翻譯腔,句子夾纏不清,好端端的中文,簡潔、精準不要,偏偏弄得又臭又長,花里胡哨。肉夾饃非要做成漢堡,不是不好,只是少了些味道。而阿城不論文字還是敘述節(jié)奏都流暢而不油膩,有古風,端端正正,清清爽爽,好干凈。讀阿城,是不會厭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