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題材在你們面前,那就是你們最熟悉的人物。”2013年3月8日,56歲的壽山石工藝大師鄭鳳祥在福州的家中,向福州新聞網記者展示他引以為座右銘,出自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羅丹名句的書法作品。
鄭鳳祥說,自己十分感恩羅丹的這句話。自從30多年前他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學習雕塑時接觸到大師的這句名言時,便被感動不已,一直深入到他的藝術靈魂里。
身著黑色西裝的鄭大師就從藝35載春秋的心路歷程向記者娓娓道來。
現任福州市壽山石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的鄭鳳祥,1957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仙游縣,幼時即對繪畫雕刻耳聞目染,稍大時又常常有機會看大人們雕刻木頭,便從此對其產生濃厚興趣。
年僅14歲的他進入羅源雕刻廠工作師從著名壽山石雕刻藝術家林非凡,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鄭鳳祥于1978年考入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雕塑專業(yè)深造。
1985年,鄭鳳祥畢業(yè)分配到仙游縣從事美工工作,但喜愛石雕的他仍然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雕刻。1995年,他毅然辭職,開始專職從事雕刻事業(yè)。
涉及壽山石行業(yè)的仙游雕刻師極少,壽山石界對鄭鳳祥作品有普遍的共識“黃大師的作品靈秀、柔美。”
他的代表作《三仙醉酒》、《八仙過海》、《走馬上任》中的男子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女子花朵樣衣裳、凝脂般肌膚,栩栩如生。
巧用“挫石”不僅讓鄭鳳祥獲得了更高的藝術成就,也為壽山石雕的發(fā)展和作品的大眾化收藏開拓了一條新路,因為壽山石的佳料已經非常難尋覓,如果拘泥于苦等佳石,壽山石雕刻就會隨著原料的稀缺而萎縮,但如果把更多的巧思巧工用于“次石”上,也會成就更多的壽山石佳作。
“精耕自有豐收日”。從藝40年的鄭鳳祥許多作品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獎?,F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師,現任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
新加坡資深收藏家林國旗先生認為,時下雕刻界流行一種看法,作品只要“與眾不同”就好,其實不然。鄭鳳祥的“與眾不同”,是真藝術的與眾不同,是長途跋涉到達一個嶄新的境界,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自然結果。
他說,難能可貴的是在他的作品中,不論是非洲女性頭像,少數民族造型,孩子的憨態(tài)等等,形象生動,個性突出,風格鮮明,作品能與真、善、美合為一體,讓更多人浸潤其中得到心靈升華。(張小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