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市場上常見到健脾丸、歸脾丸、啟脾丸,許多顧客對這三種藥品的功效與作用認識模糊,常出現混用藥品的情況。百濟藥師側重為您解析健脾丸的功效與作用,并簡單比較三種藥品的區(qū)別,希望對您正確用藥能起到引導作用。
1、 歸脾丸
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黨參、白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當歸、遠志、甘草、茯苓、大棗、生姜共12味中藥組成。具有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的功效,適用于食少體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種出血等癥。經常被用于治療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近年來發(fā)現,歸脾丸還有不少新用途。
神經衰弱。歸脾丸治療氣血兩虛的神經衰弱,耳鳴、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癥狀明顯得到改善。
竇性心動過緩及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歸脾丸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顯的雙向調節(jié)效應,可治療氣血兩虛竇性心動過緩及陣發(fā)性心動過速。
更年期綜合征。用歸脾丸治療氣血兩虛的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有顯著療效。
腦外傷綜合征。以歸脾丸為主輔以西藥,治療腦外傷綜合征。
冠心病。用歸脾丸治療氣血兩虛的冠心病,效果良好,服藥20-30天后,心慌、胸悶、胸痛等自覺癥狀消失,食欲明顯增加,心電圖顯著改善。
缺鐵性貧血。歸脾丸對氣血兩虧所致的貧血,如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頭昏頭痛、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等癥,亦有明顯的效果。
頑固性失眠。應用歸脾丸加味治療氣血兩虛頑固性失眠。
歸脾湯始載于宋代嚴用的《濟生方》,用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之證。元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對此方主治的癥證有所增加,在原方主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脾不統(tǒng)血之吐血下血之證。明代薛己《校注婦人良方》在歸脾湯原來的組成中又增加了當歸、遠志兩味,沿用至今。清代汪庵《醫(yī)方集解》更擴充其治療范圍,用于驚悸、盜汗、食少、婦人經帶、腸風崩漏等證。
現為服用方便,將湯劑改為丸劑。可見,人參歸脾丸是歷代醫(yī)家通過臨床實踐而逐步完善起來的。
西醫(yī)診為神經衰弱、心臟病、貧血、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以及吐血、便血,證屬心脾兩虛者,均可以此藥治療。
人參歸脾丸可能導致便秘人參健脾丸與人參歸脾丸區(qū)別
人參歸脾丸的使用注意事項:
1.身體壯實不虛者忌服。
2.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3.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4.高血壓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二周后癥狀未改善,或服藥期間出現食欲不振,胃脘不適等證應去醫(yī)院就診。
6.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人參歸脾丸的副作用有以下幾點:
1、口干
感覺口中津液不足,但沒有飲水要求,或飲水很少的表現。
2、鼻燥
鼻腔干燥,多因燥熱傷肺,肺經熱盛或胃熱熾盛所致,亦有肺氣虛而鼻干者。
3、便秘
服用人參歸脾丸可能會造成大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燥。偶有一過性消化道癥狀,皮膚干燥,肝功能異常,停藥后癥狀可恢復。
同時,人參歸脾丸的副作用還可能體現在消化道癥狀,一般還可能造成皮膚干燥,肝功能異常等。停止服用人參歸脾丸后,人參歸脾丸的副作用癥狀將消失。
患者在服用藥物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進行,當出現以上癥狀的時候不必驚慌,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當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時,就需要及時就醫(yī)接受診斷了。
中醫(yī)對送藥的用水問題是很有講究的,不同的湯汁送服不同的中成藥,可大大提高療效。中醫(y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它網絡全身,通達表里,內聯(lián)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內外表里成為一個整體。而中藥組方中的“藥引”猶如導游,將諸藥引向一定的經絡臟腑,進行針對性治療。在湯藥方中添加“藥引”已司空見慣,其實,如果在服中成藥時增加“藥引”,也同樣大有用武之地。因為中成藥雖然有療效、服用方便,但畢竟組方業(yè)已固定,不能像湯藥那樣隨癥加減,所以,若能辨證地選用“藥引”,不僅有引藥歸經、增強療效之功,而且還能去異味,減少毒副作用。所以,服用中成藥也別忽視了藥引的作用。
1.溫水:具有助陽氣、行經絡的功能,若為虛寒之證(如風寒感冒),應服溫熱之劑,此時就應用溫熱的水送服了;風寒感冒無汗時,最好用溫熱的水服藥,有助發(fā)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
2.涼水:具有降火氣的作用。熱證采用清熱之劑,若同時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如胃火熾盛的患者,最好以涼開水服藥。但用涼水來服藥,也要因人而宜,別“矯枉過正”,應先分清個人的體質,如果患者素體脾胃虛寒,反而會造成胃腸不適,影響藥效。
3.黃酒:性辛熱,有舒筋活絡、發(fā)散風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療腰腿、肩臂疼痛,血寒經閉及產后諸疾與跌打損傷、瘡癰初起等癥的中成藥,如活絡丸、追風丸、婦女養(yǎng)血丸與七厘散、云南白藥等,一般每次用溫熱的黃酒15~20毫升送服。
4.姜湯:生姜有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胃寒隱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引。一般用3~5片生姜煎水取湯,可用于送服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5.淡鹽水:因咸味可以入腎,所以可用鹽水(2%的淡鹽水)送服補腎類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安腎丸等。
6.米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補氣、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如常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蓮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補丸等。一般用小米或大米湯汁即可。
7.藕汁:具有清熱止血等作用。如用它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頗佳。用時取鮮藕洗凈,切碎,加入涼開水少許搗爛,用紗布包裹擠壓取汁,每次飲半杯,約100毫升即可。
8.蔥白湯:具有發(fā)散風寒、發(fā)汗解表的作用,可用于送服風寒感冒沖劑、九味羌活丸、荊防敗毒丸等。用時取新鮮蔥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
9.蘆根湯:以鮮者為佳,具有清熱、生津、止吐、止血作用,對外感風熱或痘疹初起等癥尤為相宜。用時取蘆根10~15克,煎湯送服銀翹解毒片、大小回春丹等。
10.大棗湯:大棗能補脾胃、益氣養(yǎng)血、和藥。脾胃、產后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一般用棗5~10枚,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等。
11.紅糖水:凡治療內科血虛、血寒、產后惡露未凈、乳汁稀少等疾患的中成藥,宜以紅糖水送服為妥。紅糖味甘性溫,有補血散寒、祛瘀之作用。一般用15~30克,沖水服用。
12.蜂蜜水:凡治療肺燥咳嗽、陰虛久咳、習慣性便秘等病癥的中成藥,以蜂蜜水送服為佳。蜂蜜有補益和中、緩急解毒、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一般以適量蜂蜜沖水送藥即可。
***********************************************
2、健脾丸
人參健脾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白術,白術(麩炒)用于脾胃不和,運化失常,食少賬滿倦怠乏力,表虛自汗。如治脾虛氣滯,脘腹脹滿的枳術丸;以及脾氣不足,中氣下陷的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治氣虛自汗的玉屏風散(《世醫(yī)》)。人參健脾丸功效作用是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另一方面,健脾丸含人參、茯苓、白術、黃芪以益氣健脾;含木香理氣健脾、調理中焦氣機;含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含當歸活血養(yǎng)血。 除此之外,人參健脾丸成分中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zhèn)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fā)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在溫度較大的地區(qū)和場所,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經常食用可健脾去濕,助消化,壯體質。
健脾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物組成:人參,甘草,黃芪、當歸、龍眼肉、白術、茯苓、酸棗仁、木香、遠志。功能分析: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補脾益氣;當歸、龍眼肉補益心脾,養(yǎng)心安神;茯苓、酸棗仁、遠志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養(yǎng)血補心,益智安神之效。
主治病證: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盜汗虛熱,不思飲食,神疲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緩;脾不統(tǒng)血,癥見大便下血,崩不止,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健脾丸藥方由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組成。方中涌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
健脾丸主要功效是健脾開胃,是著名的消食導滯藥,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
3、啟脾丸
啟脾丸藥方由人參、白術(炒)、茯苓、甘草、陳皮、 山藥、 蓮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澤瀉組成,也可說是由四君子湯加焦三仙再加陳皮、山藥等而成。四君子湯是中醫(yī)著名的補氣健脾藥。人體脾虛之后,更容易傷食,吃一點就堵在胸口,不易消化,還會出現厭食、腹脹、消瘦等癥狀,治療應采取補脾加消食的方法。
啟脾丸通過四君子湯補氣健脾;陳皮理胃氣,使胃氣順暢;蓮子補中、養(yǎng)神、益氣力;山楂消肉食積滯;麥芽消面食積滯;澤瀉利尿,除胃腸濕熱,對脾胃有濕熱,造成頭重、目昏、耳鳴的,能滲去其濕,使熱也隨之去,這樣脾胃功能正常,清氣上升,頭眩消失、耳聰目明。啟脾丸通過攻補兼施,標本兼治,而達到治療脾虛停食的作用。
從中醫(yī)的角度上講,脾胃虛弱可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脾氣虛的癥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臟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干、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其治法主要為:健脾益氣,和胃滲濕 。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癥候群,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yī)的“脘痞”、“胃痛”、“嘈雜”等范疇,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宜辨證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等法治療。而山楂、神曲、麥芽、山藥、白術、陳皮具有促進消化作用;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白術、陳皮、茯苓、甘草和神曲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調節(jié)作用;人參、白術有強壯作用和改善脾胃虛弱病證的功效;甘草、人參、陳皮、茯苓對胃潰瘍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等作用使啟脾丸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綜上所述,針對對癥下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稀、胃潰瘍等病癥可以服用啟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