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藥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chǔ),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三種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作用或輔助作用或獨立成方,以達減毒增效之目的?!敖撬帯币辉~,看來陌生,但醫(yī)生卻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此藥物配伍規(guī)律進行著長期的醫(yī)療臨床實踐,簡單地說,它是三種中藥的有機組合(如臨床中常用的“三仙”“三黃”“三仁”“三子”諸藥),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祖國醫(yī)學長期臨床實踐的積累和沉淀,而非簡單的藥物堆積。
臨床上,小兒感冒常具有夾痰、夾滯、夾驚。若小兒感冒夾滯,治療“宜解表藥中選加消食導滯之品,如神曲、山碴、麥芽……之品。角藥山楂、神曲、麥芽(三仙)伍用,山楂消肉食之積;神曲消陳腐之積;麥芽消米面薯芋之積。三藥合用,共奏消食之功。所對應的是食積兼癥。又如羌活、細辛、白芷配伍,可祛風止痛。羌活善治太陽經(jīng)頭痛,白芷善治陽明經(jīng)頭痛,細辛善治少陰經(jīng)頭痛。羌活、細辛、白芷伍用共奏祛風散寒止痛之效。它所對應的是一個癥:外感頭痛。羌活、細辛、白芷引導其他藥物達病所。再如三仁(杏仁、桃仁、郁李仁)伍用,杏仁宣肺通便、桃仁活血通便、郁李仁潤腸通便,三藥合用共奏潤腸通便之效。三金(雞內(nèi)金、海金沙、金錢草)合用化結(jié)石。海藻、昆布、牡礪合用軟堅散結(jié)。這些均是對應的“癥”,在方劑中起輔助作用。
驗方角藥列表:
桑葉-羌活-獨活——主治外感
柴胡-羌活-板藍根——主治外感熱病
麻黃-生石膏-懷山藥——主治外寒內(nèi)熱型感冒
大黃-三七-花蕊石——主治急性腦卒中便秘
桑白皮-木香-萊菔子——主治便秘
附子-大黃-薤白——主治寒性積滯泄瀉
蓯蓉-白術(shù)-枳殼——主治氣虛便秘
大黃-牡蠣-昆布——主治水腫、便秘
大黃-西洋參-京菖根——主治尿閉
當歸-桃仁-杏仁——主治血虛腸燥便秘
茯苓-白術(shù)-桂枝——主治眩暈
白術(shù)-白芍-黃芩——主治妊娠惡阻
柴胡-黃芩-青蒿——主治外感發(fā)熱
石膏-知母-人參——主治消渴
柴胡-黃芩-僵蠶——主治外感發(fā)熱
竹茹-桑葉-絲瓜絡(luò)——主治胎漏
紫草-羚羊角粉-防風——主治紅斑狼瘡
升麻-鱉甲-紫草——主治紫癜
生地黃-石蓮子-白茅根——主治膏淋
丹參-王不留行-連翹——主治乳癰
蟬蛻-白僵蠶-虎杖——主治外感發(fā)熱
葛根-白蒺藜-地龍——主治頭痛
六月雪-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主治肺熱咳嗽
吳茱萸-人參-大棗——主治脅痛
麻黃-細辛-附子——主治陽虛外感
鹽附子-麻黃-桂枝——主治痹癥
生黃芪-山藥-生地黃——主治消渴
人參-蛤蚧-三七——主治咳嗽
白術(shù)-黨參-木香——主治胸痹
太子參-黃精-雞血藤——主治脅痛
太子參-天冬-麥冬——主治心悸
黨參-丹參-苦參——主治心悸
石膏-知母-蒼術(shù)——主治痹癥
威靈仙-透骨草-伸筋草——主治痹癥
鉤藤-雞血藤-威靈仙——主治痹癥
化橘紅-百部-蕺菜——主治咳嗽
魚腥草-生黃芩-野蕎麥根——主治咳嗽
夏枯草-魚腥草-鹿銜草——主治咳嗽
栝樓-浙貝母-蒲公英——主治奶瘡
地龍-白僵蠶-射干——主治咳嗽
浙貝母-栝樓-生牡蠣——主治咳嗽
海浮石-海蛤殼-海藻——主治咳嗽
麻黃-杏仁-桃仁——主治咳嗽
香附-五靈脂-牽牛子——主治哮證
白礬-郁金-茯苓——主治癇癥
川芎-石楠葉-石菖蒲——主治虛勞
青蒿-大腹皮-神曲炭——主治食積郁熱
茵陳-紫河車-三七——主治癥瘕積聚
土鱉蟲-蜈蚣-全蝎——主治癥瘕積聚
瓦楞子-三棱-莪術(shù)——主治癥瘕積聚
雷丸-龍葵-露蜂房——主治癌腫
太子參-石膏-阿膠——主治溫燥咳嗽
桑葉-蟬蛻-胖大?!髦卧锟?/p>
防風-瓜蒂-藜蘆——主治癇證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醫(yī)案、方劑素材來源于“中醫(yī)智庫”APP,希望獲得更多名家醫(yī)案,方解,請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yī)智庫”下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