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氣春升” 論源自 《脾胃論》 “膽者, 少陽春生 之氣, 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生則余臟從之, 膽 氣不升, 則飱泄腸腸癖不一而起。 ” 膽氣春升論是李 東垣脾胃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膽氣春升論各代 醫(yī)家多有論述且各有不同, 筆者不揣淺陋試論之。
1 理論溯源
《靈樞·靈蘭秘典論》 曰 : “膽者中正之官, 決斷 出焉 ” ; “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 首次提出 “膽” 的重 要性 ?!端貑枴に臍庹{(diào)神大論》 曰 : “逆春氣, 則少陽 不生, 肝氣內(nèi)變” , 指出膽為少陽甲膽, 內(nèi)具少陽生 發(fā)之氣。張仲景在 《傷寒論》 中云 : “傷寒五六日, 中 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小柴胡湯主之。 ” 指出少陽證病因為少陽樞機為外 來太陽之邪所郁滯, 不能外散, 出現(xiàn)嘔吐、 默默不欲 飲食、 脹滿等諸多脾胃癥狀, 而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疏解少陽之氣使病得以向愈。李東垣受張仲景少陽 證啟發(fā), 在重視脾胃的同時十分重視少陽膽氣。李 東垣在《脾胃論·長夏濕熱困脾尤甚用靈清暑益氣 湯》 中云 : “少陽行春令, 生萬化之根蒂也” , 說明李 東垣少陽春升論繼承了 《內(nèi)經(jīng)》 與 《傷寒論》 的思想。
2 理論依據(jù)
2. 1 五運六氣之首
五運六氣理論為脾胃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東 垣在 《脾胃論·胃虛臟腑經(jīng)絡皆無所受而俱病論》 認為 , “甲膽風也, 溫也, 主化生周身之氣血。 ” 又云: “感天地之風氣而生甲膽……此實父氣無形也” , 從 而確立了 “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 從之” ( 出自 《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 ) 的理論。 張志聰在 《本草崇原》 中解釋曰 : “五臟六腑,共十 一臟,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 臟之氣皆升,故取決于膽也。 ”
2. 2 升降之樞
李東垣十分重視氣機的升降, 其氣機升降理論 源于 《內(nèi)經(jīng) 》 ?!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曰 : “清陽為 天, 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 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 云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fā)腠 理, 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 濁陰歸六腑 。 ” 《素問 ·六微旨大論》 曰 : “故非出入, 則無以生長壯老已; 非升降, 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 無器不 有。 ” 指出人體的生命活動需依賴于氣機的升降出 入。李東垣更重視脾胃的升降運動, 并在《脾胃論》 中說 : “飲食入胃, 而精氣行先輸脾歸肺, 上行春夏 之令, 以滋養(yǎng)周身, 乃清氣為天者也; 升已而下輸膀 胱, 行秋冬之令, 為傳化糟粕。轉(zhuǎn)味而出, 乃濁陰為 地也或下泄而久不能升, 是有秋冬而無春夏, 乃生長 之用陷于殞殺之氣, 而百病皆起。 ”通過脾胃的升清 降濁, 人體才能吸收水谷精微, 排出糟粕。而脾胃之 升降,要藉少陽樞機的調(diào)暢。李東垣說“少陽行春 令, 萬化之根蒂也。 ” 膽秉少陽生發(fā)之氣, 疏調(diào)氣機 的升降出入是人體生化收藏的根蒂所在, 即“膽為 少陽升發(fā)之氣, 他臟賴此氣相助” 。
2. 3 元氣之助
元氣學說亦為李東垣脾胃學說的重要組成部 分。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中 云 : “真氣又名元氣, 乃先身之精氣也, 非胃氣不能 滋之。 ” 元氣是人們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zhì), 乃人體健康之本, 元氣依賴于胃氣的滋養(yǎng), 若脾胃之 氣傷則元氣不能充足、 則百病叢生, 即“內(nèi)傷脾胃, 百病由生” 。李東垣在《內(nèi)外傷辨惑論·辨陰證陽 證》 中說 : “夫元氣、 谷氣、 榮氣、 清氣、 衛(wèi)氣、 生發(fā)諸 陽之氣, 此六者, 皆飲食入胃, 谷氣上行, 胃氣之異 名, 其實一也。 ” 又曰 : “谷氣者, 升騰之氣也, 乃足少 陽膽, 手少陽元氣, 始發(fā)生長, 萬化之別名也” , 說明 元氣的敷布依賴于膽氣的升發(fā), 故曰“感天之風而 生甲膽……此實乃父氣無形也” 。李東垣于《蘭室 秘藏》 中云 : “手足經(jīng)同法, 便是少陽元氣升發(fā)也” , 認為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同樣有溫化元氣、 納化 水谷精微之作用。脾胃的升降, 三焦的氣化乃至人 體陽氣的升發(fā), 氣機的出入皆有賴膽氣之升發(fā)相助。
2. 4 陰火之要
李東垣首創(chuàng) “陰火” 理論, 在《脾胃論 ·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中說 : “脾胃既為陰火所乘, 谷氣閉塞 而下流, 即清氣不升, 九竅為之不利。 ” 又謂之“陰火 不能升浮, 為陰火傷其生發(fā)之氣” 。認為陰火是由 于飲食勞倦、 脾胃氣虛、 不能升清、 元氣虧虛、 相火離 位、 上乘脾土所致 ?!爸T陽氣根于陰血中, 陰血受火 邪, 則陰盛, 陰盛則上乘陽分, 而陽道不行, 無生發(fā)升 騰之氣也” 。陽氣被遏, 不能升發(fā), 陰火上沖。李東 垣認為陰火產(chǎn)生有兩方面因素, 一為元氣虧虛, 一為 氣機升降失調(diào), 無論元氣的產(chǎn)生、 敷布還是氣機的升 降, 膽氣的春升作用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故陰火的 產(chǎn)生與膽氣的升發(fā)不足也關系密切。李東垣雖對此 未有論述, 但從其對陰火的治療中可見一斑 : “惟瀉 陰中之火, 味薄風藥升發(fā), 以伸陽氣, 則陰氣不病, 陽 氣生矣。 ” 即應用升陽風藥使陽氣上升伸展, 濁陰可 降, 陰火可消。
3 理論應用
李東垣 “膽氣春升” 的理論應用突出表現(xiàn)在其 所制方藥及藥物服用方法中。
3. 1 方劑以升陽為法
《脾胃論》 中, 李東垣共自擬方劑 63 首, 以升陽 為法者 28 首占全部方劑的 44. 4%。在辨證用藥 中, 時時顧及少陽升發(fā)之性, 并在《脾胃論·長夏濕 熱困脾尤甚用靈清暑益氣湯》 中曰 : “清氣在陰者, 乃人之脾胃氣衰, 不能升發(fā)陽氣, 故用升麻, 柴胡, 助 辛甘之味, 以引元氣上升, 不令飱泄也。 ”
3. 2 善用風藥
李東垣善用風藥, 如羌活、 升麻、 防風、 柴胡等。 并曰 : “諸風藥生發(fā)陽氣, 以滋肝膽之用是令陽氣 生,上出于陰分,末用辛甘溫藥接其升藥,使大發(fā) 散于陽分。 ” 認為風藥能入肝膽, 可助膽氣春升之。 喜用柴胡, 其 63 方中含柴胡者 20 方, 遵從其師張元 素對柴胡的評價“柴胡氣味平, 微苦, 氣味俱輕, 陽 者, 升也, 少陽經(jīng)氣藥, 能引胃氣上升” 。他認為“少 陽行春令, 生萬化之根蒂也, 更少加柴胡, 使諸經(jīng)右 遷, 生發(fā)陰陽之氣, 以滋春之和氣也。 ”
3. 3 服藥方法以荷葉裹燒飯為丸
李東垣贊賞其師對荷葉的評價, 認為荷葉“生 于水土之下, 出于污穢之中而不為污穢所染, 挺然獨 立, 其色青, 形乃空, 清而像風木者也。食藥感此氣 而化, 胃氣何由不上升乎” ( 《蘭室秘藏·勞倦所傷 論》 ) ? 認為荷葉正如膽氣一樣挺然獨立, 輕清上 升, 可生發(fā)脾胃清陽之氣。遂提出獨特的服藥方法, 荷葉裹燒飯為丸, 認為“荷葉之一物, 中央虧虛, 像 震卦之體, 震者, 動也, 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也, 甲膽 者, 風也, 生化萬物之根蒂也” , 更以燒飯和藥、 滋養(yǎng) 谷氣而令味濃而不致內(nèi)傷。
3. 4 用藥有時
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將理法》 中云 : “夫諸 病四時用藥之法……如春時有疾, 于所用藥內(nèi)加清 涼風藥 。 ” 《內(nèi)經(jīng)》 有云 : “春三月, 此謂發(fā)陳, 天地俱 生, 萬物以榮。 ” 李東垣認為春天應適當應用風藥, 使?jié)摬匾欢年枤獾靡陨煺梗?故曰 “發(fā)陳” 。
4 結(jié)語
李東垣將膽氣的功能總結(jié)為兩方面,一是 “春” 的作用, 即生發(fā)作用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 曰: “春三月, 此謂發(fā)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 春為四 時之首, 具有欣欣向榮之象。李東垣曰 : “甲膽風 也, 溫也, 主化生周身之血氣。 ” 二是“升” 的作用, 即 升發(fā)陽氣的作用。李東垣曰 : “膽氣春升, 則余臟從 之, 膽氣不升, 則飱泄, 腸澼不一而起也。 ” 膽氣春升 高度概括了膽的功能, 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及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饒玉蓮, 羅國進. 李東垣學術理論初探[J].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 志, 2013, 34( 1) : 12- 13.
[2] 李永成. 脾胃論臨床發(fā)揮[ M] .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4:8.
[3] 張志峰. 李杲升降觀探討[J]. 新中醫(yī), 2008, 40( 5) : 5- 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