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明人推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進(jìn)學(xué)解》
學(xué)業(yè)的精進(jìn)來源于勤奮,而荒廢于游蕩玩樂;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敗壞于因循隨便。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nèi)不愧心。
——《與孟尚書》
上對得起蒼生,下對得起黎民,內(nèi)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有志不在年高,知識不分貴賤,誰掌握了真正的學(xué)問,誰就應(yīng)該受到尊重,大家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
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期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送李愿歸盤谷序》
與其當(dāng)面和得勢時受到稱譽,還不如背后和失勢時不遭到毀謗;與其身體上享受快樂,還不如心里無憂無慮。
柳宗元——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祖籍河?xùn)|(今山西運城),世稱柳河?xùn)|。
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
——《梓人傳》
挑選天下有才能的士人為官,并且使他們能夠適合他們的崗位;使天下人都能夠安居,并且讓他們能夠?qū)ψ约旱纳罟ぷ鞲械桨捕ā?/span>
寧為有聞而死,不為無聞而生。
——《上揚州李吉甫相公所著文啟》
寧聞名天下而死,也不默默一生而活。
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鈷姆潭西小丘記》
清澈明凈的天色與眼睛默契融合,清脆悅耳的翶與耳朵默契融合,悠閑空靈的境界與神思默契融合,深邃幽靜的氣氛與心靈默契融合。
寧正為心,疾惡不懼。
——《先侍御史府群神道表》
為人應(yīng)保持正直的本性,堅貞的節(jié)操,嫉惡如仇,無所畏懼。
歐陽修——一代文宗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朋黨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君子與君子以志同道合為前提而成為朋友,小人與小人則因私利相同成為朋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記》
醉翁的心意不要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傳序》
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xì)節(jié)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君子之修身也,內(nèi)正其心,外正其容。
——《左氏辨》
君子要修身養(yǎng)性,道德要修養(yǎng)內(nèi)在的品德,同時要注意外在的儀表。內(nèi)外同樣重要。
蘇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世稱“老蘇”。
為將之道,當(dāng)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心術(shù)》
要當(dāng)將領(lǐng),先要磨煉心志,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xiàn)在身邊但眼睛不眨。遇事鎮(zhèn)定自若,不受外界影響。然后才可以頭腦清晰,分析利弊,對抗敵人。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
——《遠(yuǎn)慮》
把知道的都告訴對方,對對方極度坦誠。很多人贊譽他,也不會因引而跟他更加親密,很多人詆毀他,也不會因此而疏遠(yuǎn)他。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所由兆。
——《管仲論》
功業(yè)的完成,不在完成的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他成功的緣由;災(zāi)禍的發(fā)生,也不是發(fā)生在發(fā)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發(fā)生的征兆。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納舉;用心于詐,百補而千穴敗。
——《用間》
“得道都多助,失道者寡助”,廉潔公正,取信于民,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腐敗無能,失信于民,縱然小惠小利也無濟(jì)于事。
蘇軾——一衰煙雨任平生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扶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
——《留侯論》
天下間真正有大勇的人,事件突發(fā)而不驚慌,無故見辱而不慍怒,因為其抱負(fù)甚大,志向甚遠(yuǎn),不因眼前一葉遮蔽而放棄無邊風(fēng)光。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前赤壁賦》
從事物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眨眼的工夫不在變化;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那么客觀事物與我們?nèi)祟惗际菬o窮無盡,永遠(yuǎn)長存的。
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胸有成竹,方始作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晁錯論》
古往今來,能成就大事的人,他們不僅具有超群出眾的才能,還有百折不撓、堅定信念的意志。
蘇轍——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又號欒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之弟,世稱“小蘇”。
以言責(zé)人甚易,以義持己實難。
——《劉摯右丞》
用語言去要求別人很容易,而用公道來要求自己實在是困難。嚴(yán)于責(zé)人而疏于責(zé)己,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
遇繁而若一,履險而若夷。
——《觀會通以行典禮論》
遇到繁多的事情,好像只是處理一件事;處于危險的境地,好像是走在平地上。遇亂履險,要心神鎮(zhèn)定,不為事情的繁多而慌張,不為處境的艱難所嚇倒。
無以待之,則十百而亂;有以待之,則千萬若一。
——《類篇敘》
對待事情,關(guān)鍵在于胸中有無處理的方法。沒有方法,即使事情很少,也會手腳忙亂,辦得一塌糊涂;有了方法,縱然事情很多,也能鎮(zhèn)定自若,辦得有條不紊。
戒心之易忘,而驕心之易生。
——《陸贄》
警惕之心容易遺忘,驕傲之心容易滋長。這是人之常情,難免有之,但也正因為這樣,才需要特別注意,戒驕戒躁。
曾鞏——曾文窮盡事理,其氣味爾雅深厚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風(fēng))人,世稱“南豐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共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于名,有名侈于實。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
——《寄歐陽舍人書》
人的品行各異,不與外貌相干,不和名聲牽連。只有內(nèi)心修德的人,才能不被迷惑,不徇私枉法,真正做到秉公符實。
詘己從諫,仁心愛人,可謂有天下之志。
——《唐論》
放低姿態(tài),聽從勸諫,愛惜百姓,這就是心懷天下的志向。
天下之事,其可憂者甚眾,而當(dāng)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與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與孫司封書》
天下的事情,令人擔(dān)憂的事很多。但最令人擔(dān)憂的事,莫過于人們不能說話和不肯說話,有的甚至不敢說話更大的了。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哉?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
——《墨池記》
王羲之憑借自己勤奮練習(xí),晚年書法方得大成。后世比不上王羲之的,不是天賦不及他,而是下是工夫不如王羲之罷了。
王安石——筆力簡而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東鄉(xiāng))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
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上時政疏》
因循守舊,茍且偷安,可以僥幸一時,不能維持一世。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守舊,力主大有作為,反對茍且偷安。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禪山記》
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yuǎn),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dá)的。
臨行而思,臨言而擇。
——《仁智》
經(jīng)過思考再行事,就會降低盲目性,減少失誤;經(jīng)過選擇再說話,就會去掉隨意和輕率,避免失言。
壞崖破巖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水,起于青蔥。
——《風(fēng)俗》
損壞懸崖石壁的水,來自那涓涓細(xì)流。遮云蔽日的樹木,都是從青蔥幼苗長起來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防微杜漸的道理不言而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