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氣散_百度百科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克 藿香 甘草(炙)各24克 砂仁12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入鹽少許,沸湯調(diào)服。
【主治】氣厥。
【方劑名稱】調(diào)氣散
【藥物組成】木香1錢,香附1錢,厚樸1錢,人參1錢,橘皮1錢,藿香1錢,甘草(炙)1錢。
【處方來源】《直指小兒》卷一。
【方劑主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制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3字,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調(diào)氣散_拼音_調(diào)氣散的組成、功效、用法用量_醫(yī)學(xué)百科
目錄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四:調(diào)氣散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傷科匯纂》卷七:調(diào)氣散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3.3 用法用量
3.4 摘錄
4 《癥因脈治》卷四:調(diào)氣散
4.1 處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錄
5 《圣惠》卷八十四:調(diào)氣散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用法用量
6.5 各家論述
7 《朱氏集驗方》卷六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8 《萬氏家抄方》卷三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用法用量
9 《直指小兒》卷一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 拼音
tiáo qì sǎn
2 《丹溪心法》卷四:調(diào)氣散
2.1 處方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克 藿香 甘草(炙)各24克 砂仁12克
2.2 制法
上藥為末。
2.3 功能主治
主氣厥。
2.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入鹽少許,沸湯調(diào)服。
2.5 摘錄
《丹溪心法》卷四
3 《傷科匯纂》卷七:調(diào)氣散
3.1 處方
木香、烏藥、厚樸(姜制)、白芷、青皮、杏仁(去皮尖)、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陳皮、前胡、桔梗、甘草梢。
3.2 功能主治
跌打損傷昏暈者。
3.3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大棗,用水煎,先以淡鹽湯灌醒,然后服此。
3.4 摘錄
《傷科匯纂》卷七
4 《癥因脈治》卷四:調(diào)氣散
4.1 處方
沉香、木香、藿香、蘇梗、砂仁、白豆蔻、甘草、白檀香。
4.2 功能主治
氣結(jié)腹痛。氣食相凝脾家,中氣郁結(jié),胸腹脹滿,痛應(yīng)手背,失氣則痛減,氣閉則痛甚,脈沉者。
4.3 摘錄
《癥因脈治》卷四
5 《圣惠》卷八十四:調(diào)氣散
5.1 處方
白術(shù)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5.2 制法
上為粗散。
5.3 功能主治
小兒4-5歲,腹內(nèi)冷熱不調(diào),不能食飲。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放溫服。
5.5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6 《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6.1 方名
調(diào)氣散
6.2 組成
檳榔1錢半,紫蘇1錢半,枳殼1錢半(炒),青皮1錢半(炒),郁金1錢半,烏藥1錢半,香附3錢(炒),厚樸1錢半(制),澤瀉1錢半,桔梗8分,生姜3片。
6.3 主治
肢面浮腫,腹脹便閉,脈弦實者。
6.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6.5 各家論述
氣實肝脾,邪更閉遏,而濕伏不化,故肢面浮腫,腹脹便閉。檳榔、枳實破滯寬脹;紫蘇、厚樸散腫除滿;烏藥散濁氣以順氣;青皮破滯氣以平肝;郁金散氣解郁;香附解郁調(diào)經(jīng);桔梗利咽膈;澤瀉通利膀胱;生姜之溫散,佐降藥以通閉結(jié)也。使邪解氣行則肝脾調(diào)和,而胃氣無不化,安有大便不通腹脹不退乎?此散腫寬脹之劑,為氣壅邪遏之專方。不論男婦,皆可施治。
[返回]7 《朱氏集驗方》卷六
7.1 方名
調(diào)氣散
7.2 組成
生姜半兩,蔥1莖(根葉并用),鹽1捻,豆豉30粒。
7.3 主治
老人大小便不通。
7.4 用法用量
搗爛,安臍中。良久即通。
[返回]8 《萬氏家抄方》卷三
8.1 方名
調(diào)氣散
8.2 組成
木香5分,檳榔7分,陳皮8分,甘草3分,青皮(麩炒)1錢,紫蘇5分,香附1錢,半夏8分,乳香3分,沒藥3分。
8.3 主治
氣滯于內(nèi),胸膈虛痞,腹中刺痛。
8.4 用法用量
用水2鐘,生姜3片,煎至8分,溫服。
[返回]9 《直指小兒》卷一
9.1 方名
調(diào)氣散
9.2 組成
木香1錢,香附1錢,厚樸1錢,人參1錢,橘皮1錢,藿香1錢,甘草(炙)1錢。
9.3 主治
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9.4 用法用量
每服3字,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相關(guān)文獻
氣結(jié)腹痛摘要:痰凝者,宜二陳四七湯。氣食相凝,中氣郁結(jié)者,宜調(diào)氣散。氣結(jié)便實,脈數(shù)應(yīng)下者,宜厚樸大黃湯。脈遲應(yīng)下
交腸摘要:易位而出。蓋因氣不循故道,清濁混淆。宜五苓散、調(diào)氣散各一錢,加阿膠末半錢,湯調(diào)服,或研黃連阿膠丸為
產(chǎn)后交腸病摘要:腸湯治之。如大便溏薄,而從小便出者,宜五苓散、調(diào)氣散?!比纭稘幰肌匪枋鲋荒c病,當(dāng)是指由于產(chǎn)
第三十九章婦人飛尸血厥方論摘要:炙二錢〔、杏仁(二十枚炒〔,右作一劑,水煎服。調(diào)氣散:治氣厥不省,或痰氣上壅,及治氣滯胸膈不利。白
中惡摘要:入廟、登家,多有此病。蘇合香丸灌之,候稍蘇,以調(diào)氣散和平胃散服,名調(diào)脈平胃散?!薄吨T病源候論·中惡
益胃湯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摘要: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難以一次性根治。近年來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炎及胃十
張士卿教授運用桑螵蛸散合縮泉丸治療小兒遺尿經(jīng)驗摘要:溫,溫補脾腎,固精氣,縮小便為君藥;烏藥辛溫,調(diào)氣散寒,能除膀胱腎間冷氣,止小便頻數(shù),故為臣藥;
調(diào)氣散
《丹溪心法》卷四: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克 藿香 甘草(炙)各24克 砂仁12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氣厥。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鹽少許,沸湯調(diào)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醫(yī)略六書》卷十九: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檳榔1錢半,紫蘇1錢半,枳殼1錢半(炒),青皮1錢半(炒),郁金1錢半,烏藥1錢半,香附3錢(炒),厚樸1錢半(制),澤瀉1錢半,桔梗8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肢面浮腫,腹脹便閉,脈弦實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氣實肝脾,邪更閉遏,而濕伏不化,故肢面浮腫,腹脹便閉。檳榔、枳實破滯寬脹;紫蘇、厚樸散腫除滿;烏藥散濁氣以順氣;青皮破滯氣以平肝;郁金散氣解郁;香附解郁調(diào)經(jīng);桔梗利咽膈;澤瀉通利膀胱;生姜之溫散,佐降藥以通閉結(jié)也。使邪解氣行則肝脾調(diào)和,而胃氣無不化,安有大便不通腹脹不退乎?此散腫寬脹之劑,為氣壅邪遏之專方。不論男婦,皆可施治。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傷科匯纂》卷七: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木香、烏藥、厚樸(姜制)、白芷、青皮、杏仁(去皮尖)、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陳皮、前胡、桔梗、甘草梢。
【功能主治】跌打損傷昏暈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棗,用水煎,先以淡鹽湯灌醒,然后服此。
【摘錄】《傷科匯纂》卷七
《朱氏集驗方》卷六: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生姜半兩,蔥1莖(根葉并用),鹽1捻,豆豉30粒。
【功能主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搗爛,安臍中。良久即通。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
《癥因脈治》卷四: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沉香、木香、藿香、蘇梗、砂仁、白豆蔻、甘草、白檀香。
【功能主治】氣結(jié)腹痛。氣食相凝脾家,中氣郁結(jié),胸腹脹滿,痛應(yīng)手背,失氣則痛減,氣閉則痛甚,脈沉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萬氏家抄方》卷三: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木香5分,檳榔7分,陳皮8分,甘草3分,青皮(麩炒)1錢,紫蘇5分,香附1錢,半夏8分,乳香3分,沒藥3分。
【功能主治】氣滯于內(nèi),胸膈虛痞,腹中刺痛。
【用法用量】用水2鐘,生姜3片,煎至8分,溫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三
《圣惠》卷八十四: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白術(shù)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4-5歲,腹內(nèi)冷熱不調(diào),不能食飲。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放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直指小兒》卷一:調(diào)氣散
【藥方名稱】調(diào)氣散
【處方】木香1錢,香附1錢,厚樸1錢,人參1錢,橘皮1錢,藿香1錢,甘草(炙)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用法用量】每服3字,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直指小兒》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