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verna (Georgi) Boiss.
豆科
米口袋屬
米口袋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全株被白色長綿毛,果期后毛漸稀少。主根圓錐形或圓柱形、粗壯,不分歧或稍分歧,上端具短縮的莖或根狀莖。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多數(shù),叢生于根狀莖或短縮莖上端,早春時葉長3-10厘米,后期可達(dá)10余厘米或m余厘米,托葉卵形,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基部與葉柄合生;小葉9-19(21),廣橢圓形、橢圓形、長圓形、卵形或近披針形等,長4-15毫米(后期可達(dá)40毫米),寬2-7(10)米,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先端鈍或圓,有時稍尖或近銳尖,全緣,兩面被白色長綿毛,有時表面毛少或近無毛,夏秋以后毛漸少以至無毛。總花梗自葉叢間抽出數(shù)個至十?dāng)?shù)個,頂端集生2-5(8)朵花,排列成傘形;花梗極短,近無梗;苞及小苞披針形至線形;萼鐘狀,長(5)6-9(10)毫米;花冠紫堇色,旗瓣長(11)12毫米,廣卵形至狹卵形或橢圓形、倒卵形等,基部漸狹成爪,翼瓣長8-11毫米,瓣片長圓形,上端稍寬,基部有細(xì)爪,龍骨瓣長5-6毫米;子房被毛,花柱上端卷曲。莢果圓筒狀,1室,長13-20(22)毫米,寬3-4毫米,被長柔毛。種子腎形,表面有光澤,具淺蜂窩狀凹陷?;ㄆ?-5月,果期5-7月。
生于向陽草地、干山坡、沙質(zhì)地、草甸草原或路旁等處。分布于我國黑龍江省、吉林省及華北、西北、華東、中南,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yuǎn)東地區(qū))也有分布。
春季采收全草入藥,煎服主治各種化膿性炎癥、癰腫、疔瘡(常與蒲公英配用)、高熱煩躁、黃疸、腸炎、痢疾等。并可作飼料。
地丁草
學(xué)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屬名: 紫堇屬 Corydalis
科名: 罌粟科 Papaveraceae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細(xì)而直,少分枝,淡黃棕色。莖細(xì)弱,從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綠色,光毛或疏生長柔毛?;~叢生;基生葉互生,有柄,長0.4-4厘米,葉片2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線形,先端鈍圓或成短突尖,兩面灰綠色,無毛??偁罨ㄐ?,花序長1-6.5厘米,果期可達(dá)12厘米,生于枝的頂端;花梗長1-2毫米,苞片葉狀,羽狀深裂,萼片2枚,鱗片狀,廣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不規(guī)則缺刻,早落;花瓣4枚,淡紫色,倒卵狀長圓形,外側(cè)兩片大,前面一片平展,倒卵狀匙形,先端呈兜狀,背面具寬翅,后面一片先端亦呈兜狀、基部有距,距長5-6.5毫米,背面有翅;內(nèi)側(cè)兩瓣較小、先端連合,雄蕊6枚,每3枚花絲連合,形成2束,與外側(cè)兩花瓣對生,后1束雄蕊花絲基部具蜜腺,插入距內(nèi),子房長橢圓形,外被柔毛,花柱線形,稍扁,頂端微2裂,黃白色,有瘤狀突起。蒴果扁橢圓形,灰綠色,長1.2-2厘米,寬3-4毫米,成熟時裂成2瓣,花柱宿存,內(nèi)含種子7-12粒。種子扁球形,徑1.5-2毫米,黑色,有光澤,具白色膜質(zhì)種阜?;ㄆ?-5月,果期5-6月。
【分布】生于山溝、溪旁、雜草叢中及礫石處。分布于甘肅、陜西、山西、山東及河北等省。
【藥物療效】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用以治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療瘡腫毒、淋巴結(jié)核、眼結(jié)膜炎等。全草含多種生物堿,主要有苦地丁素,其他有香豆精、酚性物等多種。
角茴香
【草藥名】: 角茴香
【內(nèi)容介紹】:
角茴香 (《河南中草藥手冊》)
【異名】咽喉草、麥黃草、黃花草、雪里青(《河南中草藥手冊》),野茴香(《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細(xì)葉角茴香的根、全草。
【植物形態(tài)】細(xì)葉角茴香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莖多數(shù),上部分歧。
基生葉12~18枚,長1.5~9厘米;葉片有白粉,輪廓倒披針形;羽狀全裂,1回裂片2~5對,約3回細(xì)裂,小裂片條形,寬約0.3毫米,先端尖;莖生葉小,無柄,裂片絲狀。
聚傘花序具少數(shù)或多數(shù)分枝;萼片2,綠色,有白粉,狹卵形,長約3毫米;花瓣黃色,外面2個較大,扇狀倒卵形,長約9毫米,里面2個較小,楔形,3裂近中部;雄蕊4,長約6毫米;雌蕊與雄蕊近等長,子房條形,柱頭2,花柱及柱頭宿存。
蒴果條形,長約5厘米,寬約1毫米,裂為2爿。
種子矩形,長約1毫米,兩面有顯著的十字形突起,黑褐色。
花期5~6月。
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礫質(zhì)碎石地。
分布遼寧、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和新疆等地。
夏至草
【異名】夏枯草、白花夏枯(《滇南本草》),燈籠棵(《江蘇植藥志》),風(fēng)輪草(《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夏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疏生分枝。
莖方形,被有倒生的細(xì)毛。
葉掌狀3全裂,裂片有鈍齒或小裂,兩面均密生細(xì)毛,下面葉脈凸起;葉柄被有細(xì)毛。
花輪有花6~10朵,腋生;苞片與萼筒等長,剛毛狀,被有細(xì)毛;花萼鐘形,長5.2毫米,外面被有細(xì)毛,喉部有短柔毛,具5脈和5齒,齒端有尖刺,上唇3齒較下唇2齒長;花冠白色,鐘狀,長5.5毫米,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簡內(nèi)面無毛環(huán),上唇較下唇長,直立,長圓形,內(nèi)面有長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2強(qiáng),不伸出,花藥2室;花柱頂端2裂,裂片相等,圓形。
小堅果褐色,長圓狀三棱形。
花期3~6月。
果期6~7月。
生手低山區(qū)或水邊、路旁。
分布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及陜西、甘肅、云南、貴州等地。
地黃
地黃(學(xué)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qiáng)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guī)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長0.5-3厘米之梗,梗細(xì)弱,彎曲而后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幾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上;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xì)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shù)達(dá)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xì)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nèi)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xì)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kuò)大成2枚片狀柱頭。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ü?-7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