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野蕎麥別名 庫橋頭、進(jìn)蕎麥、蕎麥三七、萬年蕎、鐵石子、金鎖銀開、開金鎖、鐵拳頭、鐵甲將軍草、野南橋來源 為蓼科蕎麥屬植物天蕎麥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以鮮葉和根狀莖入藥。犁頭草別名 鏵頭草、犁鏵尖、犁嘴草、箭頭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鉤草。挖耳草別名 杓兒菜。光風(fēng)輪菜別名 節(jié)節(jié)花、剪刀草、野仙草、葉底紅、紅熏草、野香草、鐵箍散、泛紅草、四季秋、鯉魚草、野菜蒔、四季青。
參考配方 毒蛇咬傷:鮮斬龍草30克,水煎服,另用鮮全草搗爛外敷。葉片披針形至卵圓形,3-4回羽狀細(xì)裂,下部羽片卵圓狀至三角狀披針形,斜展,小羽片矩圓形或披針形,裂片闊楔形,先端多少呈截形,有不明顯的小齒牙,或淺裂成2-3個(gè)小圓裂片,上面無毛,葉脈在小裂片上2叉。外用小花鳶尾全草煎水洗,并將全草搗爛敷患處。水蜈蚣別名 金鈕草、三莢草、散寒草、球子草、瘧疾草、金牛草、雷公草、水牛草、三人扛珠、地楊梅。
葉具短柄或無柄,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2-3厘米,寬5-13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稍抱莖,基部邊緣和兩葉基間莖上被長柔毛。夏季開花,小穗頂生,圓柱狀,長2-4厘米,直徑5-7毫米,淡綠色,小穗基部有2片鱗片,中空無花,其余鱗片全有花,鱗片松散地覆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背部灰綠色,近革質(zhì),邊緣為微黃色干膜質(zhì),全面有淡棕色細(xì)點(diǎn),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jiān)果長一倍半,有倒刺雄蕊2,花柱長,柱頭2裂。
小葉11-19(27),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25毫米,寬3-7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微被貼伏柔毛。秋季由根狀莖生長花葶,高5-15厘米,基部被以覆瓦狀排列的苞葉,頂端單生肉質(zhì)穗狀花序,苞片覆瓦狀排列,披針形,先端常帶紫色,花淡黃色,花萼膜質(zhì)管狀,3裂,先端篦苞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長于苞葉,唇瓣3裂,中裂特長大,發(fā)育雄蕊1,藥上部有附屬物,花柱線狀,柱頭具多數(shù)細(xì)裂片。
形態(tài)特征 草質(zhì)藤本。夏、秋季開淡紫色或紫紅色花,花較小,多朵,密集成輪傘花序,多集生于莖枝上部,苞葉葉狀,苞片針狀,花梗長,邊緣有長緣毛,花萼筒狀,常染紫、紅色,13脈,外面脈上有粗硬毛,二唇形,下唇稍長,裂齒邊緣有羽狀緣毛,花冠上唇半圓形,直伸,頂端微缺,下唇有3裂片,側(cè)片窄長方形,中央裂片倒心形,雄蕊2,藥室略開叉,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毛麝香別名 麝香草、涼草、五涼草、酒子草、毛老虎、餅草、香草。
主治用法 扁桃體炎,尿路感染,子宮頸炎,赤白帶下。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窄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細(xì)紋而略反卷,下面被柔毛,莖生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基部略抱莖,托葉鞘膜質(zhì),筒狀。葉薄紙質(zhì),倒披針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長10-17厘米,寬2.5-6厘米,上面被疏散硬毛,中脈及側(cè)脈上多少被糙伏毛,下面細(xì)脈疏被糙伏毛,但中脈及側(cè)脈被糙伏毛;
小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稀為倒卵形,先端銳尖至尾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葉緣反卷,有時(shí)多少具緊貼的刺狀睫毛,側(cè)脈2-4對(duì),有時(shí)不明顯;葉稀疏螺旋狀著生莖枝上,鉆狀卵圓形,有短芒,莖上部三至四回羽狀分枝,輪廓卵狀三角形,復(fù)葉狀,側(cè)葉二列,斜展,覆瓦狀,卵狀三角形,短尖頭,葉面平滑,邊緣白色,有齒或下側(cè)全緣,中葉二列,疏生,斜卵圓形,銳尖頭,有芒,中脈明顯,邊緣白色,有微齒。
6-7月開花,聚傘花序聚密生于莖頂,無花梗,花序稍呈頭狀,苞片葉狀,條狀披針形,具硬毛,花萼短筒狀,先端5裂,裂片狹窄葉狀,花冠長筒形,淡紫色,與花萼近等長或稍短,先端5裂,裂片橢圓形,外側(cè)略被白毛,喉部與基部光滑無毛,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絲短或無,子房4深裂,花柱著生于子房裂片基部,柱頭球形,2深裂。毛冬瓜別名 毛花羊桃、白毛桃、白羊桃、白藤梨、山蒲桃、毛卵、毛狗卵、白毛卵、生毛藤梨、毛花楊桃。
夏季開白花,復(fù)傘房花序,總花梗和花梗近無毛,花直徑約1厘米,萼筒鐘狀,無毛,裂片5,三角卵形,花瓣5,圓形,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春、夏開白色花,芳香,聚傘花序頂生,花梗極短,萼被微毛,裂片圓形,邊緣膜質(zhì),萼內(nèi)無腺體,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管圓柱形,長10-12毫米,外被粉狀微毛,裂片5,向左覆蓋,裂片比花冠管短或等長,副花冠成5裂片伸出花冠管喉部之外,雄蕊5,短,著生在花冠管中部,不超出花冠管外,子房2室。
金蓮花別名 金梅草、金疙瘩。夏季開花,花頂生、單生或成聚傘花序,直徑3-5厘米,具披針形小苞片,萼片5,卵狀矩圓形,先端微鈍,花瓣5,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基部合生成5束,較花瓣長,花柱細(xì)長,頂端5裂。玉龍鞭別名 假敗醬、倒團(tuán)蛇、大種馬鞭草、大藍(lán)草、倒扣藤、牛鞭草、獅鞭草、萬能草、玉郎鞭、鐵索草、倒困蛇、假馬鞭。來源 為菊科地膽草屬植物地膽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白花地膽草E. tomentosa L.,以全草入藥。
夏季開綠白色花,大型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梗絲狀,柔弱,下垂,紫紅色,基部有一白色膜質(zhì)苞片,萼片2,黃白色,花瓣不存,雄蕊20-36,子房1,倒卵形,花柱短,柱頭肥厚,2裂至基部。將根、根狀莖與莖葉分開,分別曬干備用。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9-15片,近無柄對(duì)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楔形或稍圓,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鋸齒,上面深綠,平滑無毛,下面青白色,沿中脈有柔毛。
防己別名 粉防己、粉寸己、漢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豬大腸。藥理作用 1.鎮(zhèn)痛作用:小劑量粉防己堿、粉防己流浸膏及粉防己煎劑有鎮(zhèn)痛作用。莖直立,多分枝,單葉互生,有長柄,長約3-6厘米,被淡棕色毛,葉片闊卵圓形,長2-7厘米,寬1-6厘米,基部葉具3-5深裂,基部淺心形,中央裂片菱狀倒卵形,先端圓鈍,邊緣有淺齒,上部葉片不開裂,葉上面綠色,葉緣稍內(nèi)處有淺色斑痕。主治用法 跌打損傷,勞傷。
腎主內(nèi),耳主外;馬唐根淺易拔起,牛筋草根深難拔,馬唐植株芊細(xì)柔弱,牛筋草較粗狀,堅(jiān)韌,馬唐莖稈略圓,基部稍帶紫色,葉片短,牛筋草莖稈扁平,基部不帶紫色,葉片長,兩者不能混用。別名 耳響草、白麻、石磨仔、磨仔草、磨檔草 來源 錦葵科苘麻屬植物磨盤草,以全草或根入藥。別名 黃荊條、黃荊子、布荊、荊條、五指風(fēng)、五指柑 來源 為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及牡荊, 以果實(shí)(黃荊子)、根、莖、葉入藥。
大血藤。別名 紅通、紅藤、檳榔鉆、大血通、大活血、活血藤、花血藤、血藤。初夏開花,花單生于莖頂,花萼管狀,長約5毫米,先端5裂,裂片較萼管為短,條形,先端尖,疏被短毛或無毛,花冠漏斗狀,長1.3-1.8厘米,外面黃綠色,內(nèi)面藍(lán)紫色,先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短尖,其間皺褶較短,約為裂片的1/3,雄蕊5,著生在花冠上,不外露,子房上位,1室,花柱1,柱頭2裂。多頭苦荬別名 山鴨舌草、黃花山鴨舌草、多頭萵苣、苦荬菜。
野菜野菜圖片及介紹--苦苣菜。別名 苦荬、小鵝菜、苦菜來源 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2.凹頭莧(野莧菜、光莧菜):全株無毛,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頂端鈍圓而有凹缺,基部寬楔形。別名 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來源 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小薊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以全草、根狀莖入藥。
單葉互生,具長柄,近葉柄基部處有條狀披針形托葉一對(duì),葉片掌狀5深裂,稀為3或7裂,長約5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重鋸齒,基部淺心形,主脈5條,兩面脈上有白色短柔毛。芡實(shí)別名 雞頭米、雞頭。夏、秋開白色小花,無花梗,集成疏狀的穗狀花序,花被管短,6裂,成2輪,外輪3裂片較小,內(nèi)輪3裂片較大,卵形,裂片基部之間有小圓形附屬物,雄蕊9個(gè),3輪,花藥2瓣裂,退化雄蕊無花藥,子房有粗壯花柱和園頭狀柱頭。
葉互生,葉柄基部兩側(cè)擴(kuò)大成抱莖垂片,葉片菱狀卵形或三角卵形,基部常有一對(duì)三角形裂片,長5-9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近截形或楔形,上面有暗紫色斑塊,兩面無毛或被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先端有短毛或無毛。百蕊草別名 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fēng)草。乳腺炎:三葉木藍(lán)全草適量,水煎外洗。丁癸草別名 人字草、二葉人字草、蒼蠅冀、烏蠅冀、鋪地錦、老鴉草、金鴛鴦。
基生葉有長柄,葉柄基部膨大呈葉鞘,抱莖,葉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狀復(fù)葉,長約15-20厘米,第一回小葉2-3對(duì),最下面一對(duì)有較長的葉柄,向上有短柄或無柄,第二回小葉3-5裂,裂片呈菱狀卵形或廣卵形,先端尖,基部平截形至微心形,邊緣有缺刻狀粗鋸齒,上面沿中脈處有細(xì)短柔毛,下面無毛或沿脈上疏生細(xì)短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或幾無柄,近花序的葉片生在膨大的葉鞘上。藥理作用 1.辛夷花蕾的揮發(fā)油有收縮鼻粘膜血管的作用。
雞矢藤別名 雞屎藤、牛皮凍、解暑藤、狗屁藤、臭藤、皆治藤、清風(fēng)藤來源 為茜草科雞矢藤屬植物雞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藥。絡(luò)石藤別名 爬墻虎、石龍?zhí)?、感冒藤、白花藤。大血藤別名 紅通、紅藤、檳榔鉆、大血通、大活血、活血藤、花血藤、血藤。來源 為大血藤科(木通科)大血藤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以藤入藥。7.筋骨疼痛:大血藤、巖豆藤、
夏末秋初開花,頭狀花序近球形,總苞片數(shù)枚,窄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約3毫米,綠色,每花外有一苞片,寬倒卵形,質(zhì)較硬,外側(cè)密生白色柔毛,先端突出尖利成粗刺狀,被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副萼具4鈍齒,密生柔毛,萼淺盤狀,具4齒,略呈卵狀三角形,齒間有數(shù)個(gè)小齒,花冠具4較深裂片,花冠管基部漸窄,被長柔毛,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花柱長于雄蕊,柱頭短桿狀而扁。合掌消別名 合掌草、土膽草、硬皮草。
別名 黃膽草、小金錢草、螺丕草、小馬蹄草、荷包草、九連環(huán)、小碗碗草、小迎風(fēng)草、月亮草。地耳草。刺針草。參考配方 1.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刺針草75克,連錢草60克,水煎服。夏季在莖梢和葉腋開紫紅色小花,排成傘形花序,總花梗長約6厘米,小花梗芊細(xì),長1-2厘米,密被短腺毛,花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鐘狀,5深裂,裂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基部,花絲極短,花藥箭形,子房上位,花柱細(xì)長,柱頭小。
別名?鏵頭草、犁鏵尖、犁嘴草、箭頭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鉤草來源?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犁頭草ViolajaponicaLangsd.或長萼堇菜V.inconspicuaBlume.,全草入藥。葉基生,排列成蓮座狀,葉柄基部兩側(cè)擴(kuò)大成鞘狀,葉片條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漸窄下延至葉柄呈窄翅狀,葉緣淺裂或不規(guī)則羽裂,裂片齒牙狀或三角狀,全緣或具疏齒,綠色或在邊緣帶淡紫色斑痕,被白色蛛絲狀毛。
龍鱗草別名 毛石辣草、大葉火焰草、光板貓葉草、荷蓮豆景天、毛佛甲草?;ò咨瑯O芳香,花被片6-12,可多達(dá)17片,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3-3.5厘米,寬1-1.5厘米,內(nèi)輪的狹小,雄蕊長0.5-1厘米,花藥長5-7毫米,側(cè)向開裂,花絲白色,長3毫米,藥隔伸出成1-3毫米的短尖頭,雌蕊群及雌蕊群柄均被紅褐色平伏細(xì)毛,雌蕊群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0-13毫米,心皮8-20,卵圓形,長3-4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花柱具縱溝;
外用全草(或根狀莖或莖心)適量,搗爛敷患處或曬干研粉敷患處。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夏季開花,花為藍(lán)色,很少白色,單生于新枝上部的葉腋,苞片無柄,披針形,長1.3-2.2厘米,花有細(xì)梗,花萼長約6.5毫米,5裂近基部,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尖銳,花冠筒長約7.5毫米,喉部有5條具短毛的縱槽,檐部直徑約1厘米,5裂,雄蕊5,生花冠筒中部之下,頂端有短尖,內(nèi)藏,子房4裂,柱頭2淺裂,胚珠4粒。仙桃草別名 蚊母草、接骨仙桃草。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疥癬用藥篇、疔瘡皰疹用藥篇。大風(fēng)子別名 麻風(fēng)子。秋季開花,由莖頂抽花序,多分枝,每梗具花1-3朵,在幼嫩植株上排列近似傘房花序或疏松的總狀花序,在較老的植株上則排列成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小,兩性,雙被,萼片5,長圓形,先端漸尖呈刺狀,花瓣5,淡紅色,披針形至長圓形,長約5毫米,先端有尖頭突出,基部稍聯(lián)合,雄蕊10,通常較花瓣稍短或等長,心皮5,分離,先端有細(xì)長的花柱,每心皮基部有鱗片附生。
中草藥圖片大全 >> 皮膚科 >>疥癬用藥篇、疔瘡皰疹用藥篇。秋季開花,由莖頂抽花序,多分枝,每梗具花1-3朵,在幼嫩植株上排列近似傘房花序或疏松的總狀花序,在較老的植株上則排列成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小,兩性,雙被,萼片5,長圓形,先端漸尖呈刺狀,花瓣5,淡紅色,披針形至長圓形,長約5毫米,先端有尖頭突出,基部稍聯(lián)合,雄蕊10,通常較花瓣稍短或等長,心皮5,分離,先端有細(xì)長的花柱,每心皮基部有鱗片附生。
山礬。山礬科。圖繪山礬(15張)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淺鋸齒或波狀齒,有時(shí)近全緣;苞片早落,闊卵形至倒卵形,長約1毫米, 密被柔毛,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花萼長2-2.5毫米,萼筒倒圓錐形,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與萼筒等長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幾達(dá)基部,長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山礬枚,花絲基部稍合生;核果卵狀壇形,長7-10毫米,外果皮薄而脆,頂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時(shí)脫落。
子房密被短柔毛。上部莖葉漸小,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漸無柄,基部擴(kuò)大貼莖或耳狀擴(kuò)大抱莖,接花序下部的葉邊緣有小齒或無齒;地下塊莖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厘米,下部生多數(shù)須根,葉從塊莖頂端生出,幼苗時(shí)常具單葉,卵狀心形,老株的葉為3小葉的復(fù)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一片比較大,兩邊的比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有短柄,葉脈為羽狀網(wǎng)脈,側(cè)脈在近邊緣處聯(lián)合,葉柄下部內(nèi)側(cè)面生1白色株芽,有時(shí)葉端也有1枚,卵形。
香簡(jiǎn)草?;ㄝ噻娦危L約4毫米,寬約3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nèi)面在齒間被細(xì)長柔毛束,萼齒5,后齒近圓形,細(xì)小,先端突尖,其余4齒披針形,近相等,長約2毫米;花冠淡黃色,長約7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nèi)面在花冠管下方有疏柔毛環(huán),花冠管基部寬1.2毫米,向上漸擴(kuò)大,至喉部寬達(dá)3.2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直立,長約1.5毫米,2裂,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長約1.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