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曰:“畫事用筆,不外點、線、面三者……吾國繪畫,以筆線為間架,故以線為骨。骨須有骨氣;骨氣者,骨之質(zhì)也,以此為表達對象內(nèi)在生生活力之基礎(chǔ)?!碧茝垙┻h有“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之說?!吧乒P者多骨,不善筆者多肉……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茍媚者無骨”?!肮恰蹦巳f物之形具,且有貴賤之分。《史記·淮陰侯列傳》上說,人“貴賤在于骨法”,即人的骨相特征。謝赫的“骨法用筆”,就是中國畫的“骨氣”之道,“石者天地之骨也”,筆無墨而不骨,墨無筆而不彩。“墨以筆為筋骨,筆以墨為精英。”用筆要有貴氣,不可有俗賤氣?!坝媚毮茏兓瘡碗s,又不落碎、弱、平、濁。遠視之,整體精神燦然豁人眼目者,可入堂奧。”“用墨要見筆,畫先求有筆墨痕,而后能無筆墨痕,起訖分明,以至虛空粉碎,此竟未易猝造。‘元氣淋漓障猶濕’是論墨法,而筆法已在其中……墨中有筆,渾厚華滋?!笔瘽J為:“筆與墨會,是為氤氳,氤氳不分,是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畫而誰耶。”墨要亮、彩、豐、厚,要有勃勃生機和精神,墨面分層次、墨點要圓渾;要容畫家之情懷,藏意境之玄機,含宇宙之神妙。
現(xiàn)代都市生活沖淡了詩的氛圍,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筆墨中莫明其妙的味素,并不能真正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筆墨無性,將畫家藝術(shù)品性注入其中,使其生活,筆墨精神自然煥發(fā)。畫家心中諸多因素的波動以及外功修養(yǎng)作用的生發(fā),使其筆墨不能以其自身的抽象性而獨立存在,它受畫家心性操動組成景象即活靈,而其中又蘊藏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理和畫家的意旨。石濤曰:“以意藏鋒轉(zhuǎn)折,收來解趣無邊。”然,筆墨自身卻有深層的味素。如:石濤、黃賓虹、傅抱石三家筆墨各自具有其獨特的抽象美,又有內(nèi)涵深層的綜合了畫家自身修養(yǎng)的人性之素。三家筆墨不能同絹滲和。畫家內(nèi)外功修養(yǎng)給“筆墨”注入了生命力,所以,筆墨是畫家精神的載體。筆以顯骨氣為妙,墨以顯豐韻為妙,水行其中以顯活靈為妙,形以聚神為妙,境界以生意為妙。筆墨成為畫家之役,理始歸于自然之道。“筆墨至上”,失于自然之道?!爱嫾也荒芨吖牛≡谂e筆只求花樣?!薄胺蚴в谧匀欢笊?,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span>
“皴法”,源于自然,成于智者。自然是“皴法”形態(tài)產(chǎn)生的唯一途徑。欲得皴法,唯有向自然索取。萬物融入人性皆為畫。筆墨之役,以形媚道,可以改變它的習性、本質(zhì)。不可師古,不可師權(quán)貴。筆墨師心、心師自然。無法、無律、自見習性,本質(zhì)也自然表現(xiàn)出來。不言而喻,意境無形,無形主宰有形,隱顯于筆墨有無間。這就是中國畫筆墨自身的藝術(shù)魅力。有了這個本質(zhì)已具魅力的筆墨,再去塑造景象,中國畫的藝術(shù)風格、境界、意境自然形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其筆墨之痕已完全溶化在這個大生命體中。猶如建筑材料,不能冠戴大廈之名。觸類而旁通,筆墨是“要素”、是“精髓”,但不是“靈魂”。石濤在《變化章第三》曰:“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惫P、墨、水三魔,在宣紙魔域上組合景象,可謂是玄之又玄。畫家是魔之首,欲統(tǒng)領(lǐng)筆、墨、水三軍,自身需要熔鑄豐厚的內(nèi)外綜合素質(zhì),以提高駕馭其魔的能力。筆、墨在中國畫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筆墨自身的特點,是使其自然隱藏的重要因素之三。
四、畫家素質(zhì)修養(yǎng)過程,就是“筆墨形態(tài)”、“意性”、“內(nèi)素”的改造形成過程。單純的原始的“筆墨”概念已經(jīng)“質(zhì)”變。畫家內(nèi)外綜合素質(zhì)是生發(fā)意境、定位藝術(shù)境界的基礎(chǔ),也是促使筆墨自然而隱的主要因素。綜上簡論,筆、墨、水三要素的基本功能以及三者的互為關(guān)系,顯而易見,均屬畫家內(nèi)功范疇。內(nèi)功顯示外功修養(yǎng),外功促使內(nèi)功升華境界。內(nèi)外功修養(yǎng),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對筆墨的自然改造。使其與畫家心筆合一。筆就是心,心就是筆,畫面景象就是畫家心性波動的描繪?!肮P墨”自身不能獨立。石濤在《畫語錄·山川章》中說:“得筆墨之法者山川之飾也?!笔侵竷?nèi)功手段。以南齊謝赫“六法”為例,作如下分析:《古畫品録·序》中,將“氣韻生動”列為“六法”之首,是對筆、墨、水組合的最高要求?!皻忭嵱^念之出現(xiàn),系以莊學為背景。莊學的清、虛、玄、遠,實系‘韻’的性格,‘韻’的內(nèi)容。”(35)后“五法”是滋生“氣韻生動”的基礎(chǔ)條件,屬內(nèi)功手段。
根據(jù)筆者多年研習中國畫之體會,不敢完全附和荊浩之觀點,故將“六要”中后“三要”換成“感、活、神”三字。前“三要”未作改動,然筆者之釋與其不同:天地間萬籟俱寂,惟有氣在流動,以顯其生命所在。氣動則有聲:或哀、或悲、或喜、或樂。故“氣韻生動”是言旨之音;“骨法用筆”是韻,韻為生意之母;“應(yīng)物象形”是識,識而思,思以分主次,入主出奴;“隨類賦彩”,是感萬物不可五色亂目,妙悟自然,彩貴而融物;“經(jīng)營位置”是活,“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萬法歸一也;“傳移模寫”貴在神,神為虛,非虛不神。寫實易,畫虛難,難于“目送歸鴻。”
從上述對“六法”“六要”及“筆者淺識”分析,后“五法”“五要”顯然是內(nèi)功。何謂內(nèi)功,形之功,筆之功,墨之功,水之功,色之功,字之功,寓意之功、玄藏之功,皆為內(nèi)功。這“八功”是創(chuàng)制有形世界的主要手段。修練上述“八功”必須向古今賢者學習。知古人之精華,以防復轍;知古人之心歷,以明我見;知古人之筆墨,以創(chuàng)我法;知古人之情懷,以積我養(yǎng)。重新審視自己,以求得轉(zhuǎn)化。這個轉(zhuǎn)化,就是天才稟賦的開發(fā)。大學問家未必能將學識轉(zhuǎn)藏于畫中。而畫家必須是個學者。方可厚積而薄發(fā)。
內(nèi)功是基礎(chǔ),貴在一個“功”字。外功是修養(yǎng),是虛幻無形世界的重要因素。故外功修養(yǎng),貴在一個“積”字。下列“六博二無”是畫家必修之要:博識,博養(yǎng),博積,博悟,博情,博膽。無求,無欲。
“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zhì)也?!边@是石濤在《畫語錄·山川章》對外功作用的精辟之論。神,外功所至,就是石濤所說“質(zhì)”的作用;韻,內(nèi)功所為,是“飾”的作用。為藝者,造神也,老莊哲學不能不讀,“與道適往,著手成春。”詩詞不能不讀,詩是無形畫。為詩者言“興”,為畫者言“情”,沒有想象就沒有意境。畫家“透過鴻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宗炳言外,王微言內(nèi),張璪最為圓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蓖庠煨幕?,與自然同道,境界高古,意境自然空闊無際,余味無窮。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氣韻非師》評解“六法”曰:“六法精論,萬古不移。然骨法用筆以下五法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期然而然也。嘗試論之,竊觀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畫。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即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畫必周氣韻,方號世珍;不爾,雖竭巧思,止同眾工之事,雖畫而非畫也?!惫籼撝?,言明“氣韻”不以“巧”可得,也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只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才能獲得,因為氣韻“言心聲,書心畫也”。“惟有深刻之修積,淵博之見識,先使內(nèi)心充實,乃是氣韻出發(fā)點。”“氣韻生動”,即筆墨有無間,虛生氣,實生韻,不為而為之,自然活生;筆墨蒼韻,虛實相生,自然空靈,方見氣韻生動。筆、墨、水之所以具有魅力,完全依靠畫家內(nèi)外功的大乘之修。從上述內(nèi)外必修功課中,不難看出,寂寞的藝術(shù)之旅,充滿了神奇和玄妙。筆墨通過畫家藝術(shù)品性的改造,增添了美妙的,神秘的,耐人品味的色彩。這種改造潛移默化,不可思議。然而這種改造的最終目的是使筆墨概念徹底的、完全的消逝。
畫家要有三個純潔的“○”心態(tài):
?。?).在掌握基本表現(xiàn)手段之后,必須以“○”心態(tài)投入自然,“洗心,退藏于密”,避偏見,虛懷若谷,以求得自然再造?!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qū)矣。”“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薄坝碾[無形”,非驚天地、慟鬼神才能“通覺,”才能“得道”。
?。?).知古博今,心態(tài)為“○”。法“自門而入,不是家珍,”“明哲之士,智越常流,感生世之哀樂,驚宇宙之神奇,莫不憬然而覺,遽然而省,思窮宇宙之奧,探人生之源……以解萬象變化之因。”有此文養(yǎng),自然生我面目。
?。?).創(chuàng)作前必須保持“○”心態(tài)。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由于受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常出現(xiàn)師承的因襲化;心態(tài)的功利化;作品的商品化。
“胸中龐然無一物,然后煙云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庇懈卸l(fā),神來,氣來,情來,“游戲三味,”信手拈來,新生命自然而生。
中國畫并非“法網(wǎng)”縱橫?!啊寥藷o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古法乃古人心得也,故不可視為法。法為統(tǒng)治而立。中國畫無“法”。“畫眼”,門之樞紐,中心也;“經(jīng)營位置,”“環(huán)”也,其他從之。筆墨簡繁,由意而定,意圓筆墨戛然而止,畫面平穩(wěn),即為圓成。要胸“無”成竹,否則,萬物障心,障目,障手,所畫必然是非古非今非自我。上述鑄煉過程,以將“筆墨形態(tài)”、“意性”、“內(nèi)素”進行改造,單純的原始的“筆墨”概念已經(jīng)“質(zhì)”變。這是導致中國畫筆墨自然而隱的重要因素之四。
五、創(chuàng)作過程畫家心中沒有“筆墨”意識。作品是對畫家度德量力的唯一依據(jù)。是所學之歸宿,筆墨涅槃之隱域,意境圓成之圣景,藝術(shù)境界之標致。畫家創(chuàng)作伊始,“筆墨”概念是“○”。
觸動畫家產(chǎn)生靈感、虛幻胸中意境的因素很多。如:
人稟七情,慟感八方,“七因”有其一,均可激發(fā)畫家翻云覆雨,情滿八荒,心游天下。馬致遠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短調(diào),被元·周德清尊之為“秋思之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弊x其小令,一幅幅虛幻之境如在目前。這是因景得情。
古代有一讀書人趕考,路過嚴子陵祠堂心有所感,題詩一首:
“君為名利隱,吾為名利來。
羞見先生面,夜半過釣臺?!?/span>
還有一首也是寫給嚴子陵的:
“一襲羊裘便有心,虛名傳誦到如今,
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span>
這種因事生情觸發(fā)的創(chuàng)作靈感,需要作者豐厚的外功堆積,方能匠心獨運,運籌帷幄,“丘壑成于胸中,既寤發(fā)之于筆墨?!边@是因事得情。畫家為言心聲,視筆墨為手段。雖內(nèi)功具備,若沒有外功修養(yǎng),沒有神遇跡化,沒有表現(xiàn)之才,其藝術(shù)也難以輝煌。內(nèi)功是基礎(chǔ),外功是決定的因素。“取造化之文為我文,是為真諦?!薄八驯M奇峰打草稿”,索山魂,奪天地之造化,孕胸中之意象,意境就從腦海里閃顯出來?!皥A滿月輪于胸臆上明朗?!保?7)“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比欢耙饩吵3J庆o伏的,暗蓄的,潛在的”,只有與其溝通“意境才浮動起來,明現(xiàn)出來,生發(fā)出來”。畫家在絹素上施展鬼斧神工般手段,將腦海中之虛景搬移出來。他們特別注重在那些能觸動欣賞者產(chǎn)生想象的部位描寫。那些藏于筆墨有無間的意境之素,激活畫面空白處使其豐富起來,愰惚起來,以最大的視角沖擊力和無形的意境吸引力,把欣賞者推進美妙的意境之中,意境魔力占據(jù)了他的全部身心?!傲缪驋旖牵瑹o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相,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下三例,足以說明畫家創(chuàng)作時心中沒有筆墨概念:
“當含毫命素水墨淋漓的一剎那,什么是筆,什么是紙乃至一切都會分不清。這不是神話,《莊子·外篇》記的宋元君畫史‘解衣盤礴’也不是神話”。(傅抱石)。
“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蓋以運夫墨,非墨運也;操夫筆,非筆操也?!保ㄊ瘽?。
“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飽游飫看,歷歷羅列于胸中,而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磊磊落落,杳杳莫莫,莫非吾畫?!保ü酰?/span>
從傅抱石、石濤、郭熙述論中,可以品味出創(chuàng)作與筆墨的關(guān)系。畫家筆墨縱橫,揮灑如此淋漓痛快,是胸臆中意境魔的作用。使欣賞者如此這般著魔,是畫面中那些因人而浮動的神靈因素產(chǎn)生的只有欣賞者自己才知道的味象。“造化與心源合一,一切形象都形成了象征境界。”“空靈空妙以其顯現(xiàn)出沒,全得造化真跡耳?!彼浴皟?yōu)秀的作品無論你怎么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又有誰還能顧及“筆墨”的存在。隱其形,顯其意,正是畫家之追求。言旨已明,筆墨自然而隱,這是重要因素之五。
2003年6月19日原載《中國文化報》第5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