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老王》長達四年的戀愛
文/楊美春
成功的課堂背后,一定悅動著一顆優(yōu)秀的心。她如戀愛般傷痛哭泣、甜蜜喜悅。最終,她在反思中撕碎自己,塑成嶄新的你。
2014年10月16日
“開學伊始,需要填寫公開課的選課題目,我隨手寫下《記承天寺夜游》,遭來極力反對,你那篇課文我已經(jīng)聽過N遍了,能不能換一換。那時那刻,我就知道換是一定的,但究竟上哪一篇,我的確糾結(jié)了很久,覺得初二語文課本里的文章實在沒有什么意思,閱讀上過、作文上過、文言文上過,上什么好呢?抓狂。
最后決定上《老王》。起初僅僅是因為一句打動我心的話“那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幸運者?不幸者?何為幸運?何為不幸?應(yīng)該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內(nèi)容。
文章寫于1984年,百度搜索,1984年,楊絳發(fā)生了什么?結(jié)果一發(fā)不可收拾,關(guān)于楊絳,關(guān)于楊絳的老王,像潮水一樣向我涌來,原來在簡單純粹的文字背后有那么多故事……”
以上是公開課前寫下的話。10月14日公開課如約而至。也許是在一班上過一遍吧。也許是內(nèi)容已經(jīng)了然于心,胸有成竹了吧。也許是期待大于緊張吧。也許是……總之,我上得興致勃勃,學生配合也很默契,一切都在我的可控范圍。原來,原來學生用心預習真的可以閃爍思維智慧,諸如“病入膏肓、凄涼悲苦、知恩圖報、人格侮辱”等等精確概括課文的詞語,學生竟也能脫口而出。
而我自己也情隨景遷,漸入佳境。在一班試上概括文中三件事,學生用了“送冰、送人、送禮”,理所當然在二班上時,我要求他們各用兩個字概括三件事,他們說出“送冰、送人”正要說“送禮”時,我斷然否定,“送禮”太俗,改三個字的吧,一時學生沒想出,我?guī)推溲a上“送情意”,可以說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很滿意自己這樣的隨堂應(yīng)變。而最滿意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則是對楊絳的精準概括“同為不幸之人為什么作者還會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那是“洞達人性的純真,歷經(jīng)苦難的從容?!?/p>
整體說來,從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舉手發(fā)言中,思維的敏度和廣度都達到了我的預期。當然沒有任何課可以上到十全十美,聽錄音的時間長、課件沒有摘錄老王不幸命運的句子、話說楊絳語錄的時間不夠、“善心”仿寫沒有完成等等敗筆,但是我對自己的課還是滿意的。為什么?
事實上我是一個對公開課很苛責的人。無論對別人的還是自己的。如果你對自己的課題、課型不是一見鐘情或情有獨鐘,而是為了貪簡單、省事選擇了例如寓言、詩歌或者自讀課文,那么你一定上不好公開課,因為你沒有發(fā)乎情。如果你只是一味在網(wǎng)上搜課件,甚至生搬硬套或照搬照抄,沒有理清自己的上課思路,那么你一定上不好公開課,因為你沒有用心。我個人的經(jīng)驗,看課件還不如看書評,尤其是名家的書評,這樣你對作者和寫作背景會有更深的理解。
上公開課,既要上出常態(tài)教學,不要太多的花架子,但又要超出常態(tài)。如果大家都按教學大綱的條條框框,按部就班,一成不變,先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后字詞拼音,再段落大意,最后再來個中心思想,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那么還有什么新意可言,還有什么學習可言,只能讓聽課者昏昏欲睡,學無所獲,浪費時間。
教無定法,在教學的路上,雖然走了10年,仍覺得知之甚少,所幸的是每次公開課后,我都會及時反思。
以此小文,與同仁共勉,讓我們一起改進,一起進步。
2016年9月22日
剛收到學校的校訊通,每周要寫一篇教學反思。以前寫反思之類都是自己自覺自愿,學校只要求期末一篇,現(xiàn)在突然是每周一篇了,會不會不習慣呢。興泰很多剛來的老師,都會不習慣吧,這是必然,我想。對于要求寫教學反思,我自然贊成,不管是約束的還是自發(fā)的。很認同一個觀點:你備10篇教案,還不如你寫一篇教學反思來的更有意義。
今天第三節(jié)課,是來興泰的第一節(jié)算是很正式的公開課。我選擇了《老王》這篇,因為上過,并且當時得到同事很高的評價,自我感覺也不錯,還因為喜歡楊絳,希望上出味道,語文的味道,人文的味道,生命本真的味道。坦白說,我對這堂課有很高期待。雖然是從前的課件,但是因為興泰的教學構(gòu)建和康樂有很大不同,我還是在同事的點播下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
也許真印證了“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我走進文本發(fā)出的第一個問題“找出老王的不幸”,同學們給給寥寥的回答后,我就已經(jīng)開始感到今天的課要以失敗收場了。但我還是想極力挽回,最終,心有余力而力不從心。
我在想,相同的提問,為什么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之前的學生是積極的、主動的、細致的、可以給我思想交鋒的,而現(xiàn)在的學生卻是迷茫的,甚至有些無所適從的?是我問得不夠精煉?還是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學情?抑或是?
“我的夢想堅定--------我經(jīng)營的課堂。
我希望我的語文課堂,節(jié)節(jié)都是公開課,堂堂都是常態(tài)課。我希望我的課堂,人人自覺舉手,個個見解不凡。讀書、思考、疑惑、討論、發(fā)表、整合,獨樹一幟、具體生動。有所學,有所得。我希望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成為語文最重要的教學,日積月累,從始而終。人人愛閱讀、人人會寫作、人人能表達?!?
這是我開學對課堂的期待,我當然不會因一節(jié)課的失敗,放棄我當初的夢想,只是我更加明白,要走好這段路會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
還是要感謝我的學生,你們讓我失敗,何曾于我不是一次重要的成長?我想,你們也用盡了全力,希望達到老師想要的樣子。如果你們不是希望老師成功,陳嘉豪不會在昨晚還給我發(fā)來他演講的PPT,并要求老師幫他指正;如果你們不是希望老師成功,石路昨晚不會那么主動地給我發(fā)來漂流日記童雅文的電子稿件;如果你們不是希望老師成功,劉輝煌不會那么詳細地跟我匯報組里每一位同學對下周主持班會的準備情況……
我知道你們盡力了。
也許我已經(jīng)從同事和余校的評課中找到答案,或許我還未完全真正找到答案。誠如余校課堂有效的建構(gòu)不是一天兩天的,而是持久長遠的。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康樂上的第一堂公開課《黃河頌》,第一遍在1班,一塌糊涂,我都要生氣了,但經(jīng)過同事的指正,自己的反思和修改,在2班正式的探索課比賽中,同學熱情高漲,課堂和諧生動,最后是一等獎。所以沒有關(guān)系,有失敗,才會有突破。
今天的挫敗感,是告訴自己,在教學的路上永遠沒有止步。追求不止,奮斗不止。
2018年3月19日
3月14日,我第三次公開課執(zhí)教《老王》。
3月13日我在微信朋友寫下:只有每一個教師的心靈舒展充分地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這所學校,才可能成為真正幸福的學校。每每讀到王君的文字,我就心潮澎湃。對于明天這個普通平常的日子我竟有了兩個滿滿的期待:期待你們富有哲思的文采飛揚《假如你有機會去競賽班,你會去嗎?》;期待你們除了同情和憐憫之心外更有對生活樂觀豁達的從容姿態(tài)。
《老王》是當天下午的第六節(jié)上,第五節(jié)是辯論賽,我問過同學連上兩節(jié)吃得消嗎?他們諾諾連聲:老師,沒問題。
之所以第三次公開課依然選擇了《老王》。一是玩笑使然,組里的小伙伴說:來個同課異構(gòu)如何?我說:好呀,那就來《老王》吧。大家一拍即合。二是骨子里還是有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的倔強。當然時過境遷,我對《老王》的解讀也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在課件中我加了兩個環(huán)節(jié):《獨具慧眼看楊絳,多災多難的楊先生》:1966年,楊絳受文革其害,成了“牛鬼神蛇”,被人剃成“陰陽頭”,任務(wù)是每天清洗廁所,還因替錢鐘書辯解,被揪到千人大會批斗示眾。后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楊絳種菜,這年她已年近六十。文革中,楊絳最親的小妹被逼得心臟衰竭辭世,女婿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殺。1997年女兒錢媛去世,1998年丈夫錢鐘書去世。
《獨具慧眼看楊絳,從容坦蕩的楊先生》:污垢重重的女廁所被她擦得煥然一新,還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塵不染,閑時就坐在上面掏出書看。楊絳白天看管菜園,她就利用這個時間,坐在小馬扎上,用膝蓋當寫字臺,看書或?qū)憱|西。你看不出她憂郁或悲憤,總是笑嘻嘻的。
由此解讀,她為什么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碑斎嗤瑢W齊讀完這段象征課堂結(jié)束性句子時,“鈴鈴鈴”下課的鈴聲恰到好處響起,這是我沒有意料到的。整齊劃一的掌聲隨即也響起,這更是我沒有想到的。
有趣的是整節(jié)課,除了因為一個學生講得極好,我情不自禁向全班同學“討要”鼓勵她的掌聲外,這是第二次的掌聲,也是唯一一次自發(fā)性有序的掌聲。在很多公開課中,花枝亂顫的掌聲早已讓我們眼花繚亂。但是有些掌聲我們除了看到“假”外,沒有看到任何“真”。甚至學生一句前言不搭后語的回答,老師抑或為了鼓勵,抑或為了熱鬧,也會不假思索評價“講得真好!掌聲送給他(她)?!?/p>
什么時候語文課堂能讓掌聲“真”響起?因為“真”掌聲里才有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愛心。因為“真”掌聲才能帶來冷靜的頭腦,審慎的態(tài)度。肖培東老師說“只有變催促‘鼓’掌為情不自禁地鼓掌,我們的語文才能去偽存真,才能蘊有語文的真實質(zhì)感?!蔽液V定。
如果上次的失敗,我可以更多歸結(jié)于學生;那么這一次的瑕疵就完全是我自己的問題了。語言不夠精煉,環(huán)節(jié)過渡不夠自然,對學生的點評不夠智慧?!澳闶峭Π蔚?,你的課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莊的,你的課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養(yǎng),你的課堂就是雋永悠遠;你樸素又不失文藝,你的課堂就芬芳卻不妖嬈。愛語文,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就豐富、發(fā)展、超越自己?!?/p>
如果包括試上和平時的課堂,那《老王》我起碼上有七八遍了,但是我沒有絲毫的倦怠感,反而有“常教常新”的味道。如錢夢龍先生追求的那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是大氣、簡潔、清晰、深刻的。有細節(jié)之實,有靈動之美,看似簡單,實是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的境界。
如果還有機會,我還會選擇《老王》嗎?
答案是肯定的。
循著時光的河流向上游前進,兩岸花樹宛然,群山微風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與《老王》戀愛的感覺真好!
后記:
在這個花香滿徑,春光肆意的日子里,感謝“語文濕地”的推薦,讓我與肖培東《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這本書美好遇見,關(guān)于語文課堂,關(guān)于語文教學,我有了更清晰地思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