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之學諸家用
易經(jīng)上是有三句話來說三才的:“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這段話本是三才或是三極之理,天、地、人稱為“三才”。但每一才有一分為二,物物一太極的典示。也可以說這是卦的一種演示生成,是三才之理而致。但是更多的是以三極之理說明宇宙的形成,宇宙本是三極一貫之理。其實不論幾畫卦,都可以三而一之,三而二之,或三而三之。所謂天道為“陰與陽”,是就天之氣而言的,是指陰陽之氣的。所謂地道為“柔與剛”,是就地之質而言的。所謂人道為“仁與義”,是就人之德而言的,是指仁義之德的。而人道之所以為“仁與義”,乃是由于人稟受了天地陰陽剛柔之性而形成的。
為什么要立天、地、人三才之道呢?這乃是由于古代圣人作《易》時,為了要“順性命之理”。“性”,指人性而言。“命”,指天命而言,即自然界的必然性與規(guī)律性。這是說,圣人作《易》時之所以立天、地、人三才之道,乃是為了順從人的本性與自然現(xiàn)象的必然性。換言之,這也就是“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其所以要窮盡物之理與窮盡人之性,乃是為了使人最終能夠達到與自然規(guī)律相一致。
其實,《易》的作者,以“陰陽”高度概括了天上萬象的變化情況及其規(guī)律;以“剛柔”高度概括了地上萬象的變化情況及其規(guī)律;以“仁義”高度概括了人間萬象的變化情況及其規(guī)律。
陰與陽,剛與柔,仁與義三者都是“對立統(tǒng)一體”。它們有著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即從氣的角度看叫陰與陽;從屬性的角度看則叫剛與柔;而仁與義乃是稟受陰與陽、剛與柔之性而成的。因此,《易》的作者,并沒有把陰與陽局限于天道,而是超越于天道,上升為貫串于地道與人道之中,使之成為天、地、人所有事物的構成與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所以,有“一陰一陽之謂道”(《系辭上》)的總的提法。這個論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抽象性。它既指天道而言,又指地道與人道而言。
《易傳·系辭》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視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說明庖犧氏的根據(jù)象于天,法于地,取諸身而作的八卦,也就是根據(jù)“天道”、“地道”、“人道”創(chuàng)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這個“天、地、人”三才之道才是中國人自己的哲學。
《系辭》接著說道:“道有變動,故曰爻。”就是說,天、地、人三才之道是處于生生不息的永恒的變化發(fā)展之中的,反映在六畫卦里就叫作“爻”。換言之,“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系辭上》)《釋文》引鄭玄注曰:“三極,三才也。”可見,所謂“三極之道”,即“三才之道”;所謂“六爻之動”,即體現(xiàn)了“三才之道”的發(fā)展變化。
“八卦”,是由最基本的構成單位“━”(陽爻)和“━━”(陰爻)組成卦形的,每一卦各由三爻組成,故八卦又稱為“三畫卦”。每一卦各有卦名。八卦的卦名與卦形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梢姡素缘拿恳粋€卦都有三畫,而其中上畫象征天,下畫象征地,中畫象征人。
“六畫卦”,是由六爻組成的。六畫卦中爻的位置由下往上,依次叫作“初”、“二”、“三”、“四”、“五”、“上”。六爻這種位置的排列順序,象征著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的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所以,《乾鑿度》說:“易氣從下生。”所謂“六爻兼三材而兩之”,就是指六爻中的初、二兩爻為下象征地,三、四兩爻為中象征人,五、上兩爻為上象征天。
盛世鴻儒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說:“曰:“變化運行在陰陽二氣,故圣人初畫八卦,設剛柔兩畫象二氣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謂之為易,取變化之義。”
他認為:變化運動存在于天地開辟之際,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即是運動:“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送來,日有更出。”每一事物,無時無刻不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世界乃“新新不停,生生相續(xù)”,不斷更新的世界。其更新不已的力量源泉在于運動,在于“變化之力,換代之功”。“易”之稱即是對運動現(xiàn)象的概括,《易》建立的基礎也就是運動變化。運動變化的根本在于陰陽二氣之消長。圣人作卦,畫“一”爻以象陽,畫“一”爻以象陰;畫八經(jīng)卦為三爻,象天地人,亦即“三才”,以示運動法則貫穿天地人之中。
宋代易學家郭雍在《郭氏傳家易說》一書中則全面的論述了三才與易的關系。該書指出“《易》為三才之書,其言者三才之道也。”他認為,三才產(chǎn)生的順序是先有天地,而后有萬物,人居于萬物之中,天、地、人之間的關系是并列平等的,具體的內容前文“《易》言三才之道”一文已有論述,大家可以參看。
清朝馮道立《周易三極圖貫》用330張圖,以《易經(jīng)》原理,解析天道、地道、人道,故謂之“三極圖貫”,是一本頗具特色之書?!胺蔡珮O兩儀、陰陽變化、納甲五行;天地之生長化收藏,人道之生長壯老已;先天之藏諸用,后天之顯諸仁。莫不以圖貫之,旁及儒家四書五經(jīng)、孔孟之道,均以圖闡其玄旨,無不統(tǒng)一于河圖洛書之內,無不用《易經(jīng)》一以貫之。故世人稱其書“網(wǎng)羅舊籍,包孕古今”。 自序曰:“余因不揣谫陋,舉周秦以來與鄙意見及者,約成三百余圖,取系傳三極義,分元、亨、利、貞四集。首言一畫象天,為太極大原;次言天地并立與極中一切會歸各法;未言人極,明誠正修齊之道,而皆歸本于仲尼。蓋北辰為天心太極,仲尼又為人心太極。仲尼正心之學曰天命謂之性,又曰君子而時中,又曰吾道一以貫之??梢娭倌峒刺煲?,仲尼時中之心即天之北辰也。天能容地,即合地道人道,而皆貫以北辰太極也。圖成后復綴以說,定其名曰《三極易貫》,用以見易本天地人之學,理數(shù)兼該。讀易者當以心印心,求合乎天一生水之義,會眾說而一貫也。”咸豐八年(1858)附梓成書時,馮道立之跋又稱是書之名為《周易圖貫》?!吨芤兹龢O圖貫》之名當是合“三極易貫”與“周易圖貫”二名而來。所謂“三極”,其“凡例”釋之曰:“易有三極,是遵孔子分六爻之言。六爻統(tǒng)六十四卦,故以首、中、終分天、地、人三極。蓋易有太極之言是理一,三極之道是分殊,總歸一貫。”又曰:“太極是渾言,其中又有天、地、人之別。首言道之大原出于天,為天心太極;次言地承天,與兩間陰陽消長理,為天地共有之太極;末言盡人合天學,為人心各具之太極。三極會合,仍歸于易有太極之一,一即作一,惟其為一,所以能貫,故是集以三極圖名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