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案抄錄:
第四案 桂枝湯證(其四 佐景醫(yī)案)
謝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平人汗流浹背,頻頻呼熱,今先生重棉疊衾,尚覺凜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數(shù)度行,腹痛而后重,小便短赤,獨其脈不沉而浮。大論曰: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本證似之。
川桂枝錢半 大白芍錢半 炙甘草錢半 生姜兩片 紅棗四枚 六神曲三錢 谷麥芽(炒)各三錢 赤茯苓三錢。
醫(yī)案資料補充:
1、謝君先是應(yīng)友人宴,享西餐、冰淋汽水,暢飲鼓腹。及歸,夜即下利。三日不解,反增劇。曾投輕劑乏效?!蠊斫饫。{(diào)理而瘥。
2、曹穎甫曰:……況脈浮而不緊,其不為麻黃湯證明矣?!?br>二、方證直解:
1、辨病位:
脈浮惡寒則病在表,下利、腹痛后重、小便短赤說明病在里,故為表里合病。
2、別陰陽定六經(jīng):
無脈微細、但欲寐等衰弱表現(xiàn),故為表陽病即太陽病;下利、腹痛后重、小便短赤,為里熱里陽病即陽明??;綜合分析為太陽陽明合病。
3、辯方證:
依照傷寒論第32條:“太陽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似乎應(yīng)該選擇葛根湯,但本案脈浮而不緊,而且已經(jīng)投輕劑乏效,根據(jù)傷寒論的定法,發(fā)汗后病不解,需更發(fā)汗者,用桂枝湯,此其一;傷寒論第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币彩窍吕}浮的證治,根據(jù)胡老的講解,下利脈浮者(不包括真正里虛寒的太陰病),說明病欲自表解,無汗脈浮緊者用葛根湯,汗出脈浮緩者用桂枝湯,說明此案為桂枝湯方證。
說明:這是筆者的個人理解,歡迎大家斧正,另外,我們在區(qū)別表陽與表陰時,通常是用發(fā)熱惡寒與無熱惡寒,但由于思路不同,采集病史信息時的側(cè)重點也不一樣,常常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原案卻沒有提供,不知大家有何高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