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山
明末清初思想家、書畫家。宇青主、青竹、公它,號嗇廬、石道人,陽曲(今屬山西)人,一作太原人。明亡后,受道法,服道裝,法名真山等??滴跏四辏?679)被舉應“博學鴻儒”科,固辭不準,至京師,疾甚,乃放還。善詩、書、畫、其畫山林,氣概浩蕩,骨格奇峭,丘壑磊落,有奇逸氣勢;間寫竹石,不落恒蹊,超然出塵。因常披朱衣,故號朱衣道人。晚年喜歡苦酒,自稱“老蘗禪”。傳世作品有《江深草閣寒圖》、《云根黛色圖》等。
。
。
傅 眉
清代畫家。字壽髦,一作壽毛,一字竹嶺,自號小蘗禪,山西陽曲人,傅山之子。工詩書畫,亦能篆刻,山水學父法古樸而有真趣。
此圖蒼秀古潤,意趣盎然。水潭石丘上繪一園亭,略有裝飾意味,稚拙古雅。水有波紋流動之勢,似潺潺有聲。中景垂柳,株干枝條茂密,郁郁森森,傅綠柳成蔭之神。
此頁是《傅山、傅眉山水合冊》共十六頁中之一頁。該圖《丘壑磊珂圖》。遠處為高山峭壁,近景是雄氣敦厚之懸?guī)r山石,有丹楓、古柏相襯托,別有幽致。如簾瀑布,四面下瀉鳴喘濺飛于山谷中,有驚雷崩雪之勢?;乩葯M亙,清幽潔雅,構成可觀可居之景。深山巒壁下村寺。山麓寺院內外密林排列,豐茂而蔭郁,景色幽僻,布局平實而饒奇趣,用筆簡潔,水墨交融,設色清爽,蒼老古韻,生動自然。清代張庚《國朝畫徵錄》卷上稱傅山“善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贝水嫻P致超越,頗有古拙之風趣。應是傅山、傅眉之頭等精品 。
。
。
戴 嵩
唐代畫家。韓滉弟子,韓滉鎮(zhèn)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迸c韓干之畫馬,并稱“韓馬戴牛”。傳世作品有《斗牛圖》。
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低前牛的后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棕毛,傳神生動地繪出斗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tài)、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兇頑,盡顯筆端??梢姰嫾覍ι畹挠^察細致入微,作品不拘長規(guī)、生意昂然,不愧為傳世畫牛佳作。
。
。
戴 本 孝
清初畫家。字務旃,號前休子,以布衣隱居鷹阿山中,號鷹阿山樵,休寧(今屬安徽)人。本孝一生不仕。能詩,工畫山水,多寫黃山風景,擅長干筆,格調松秀枯淡,墨色蒼渾,丘壑不繁,近元人風味。原濟(石濤)早期山水畫,曾受他影響。后人稱他與梅清、梅庚、石濤等為黃山畫派。亦善畫松梅。傳世作品有《秋山圖》、《黃山白龍?zhí)秷D》、《峻嶺飛泉圖》、《擬倪瓚十萬圖》等。
此畫構圖清明開朗,高山連亙,縈水曲遠,樹木蕭疏,煙波杳靄,景色清幽,一茅亭設書案,水面輕舟一葉,一老人拋書蕩棹,悠然自得。筆墨蒼勁整潔,極富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筆法有云林氣度,側筆干擦,簡潔清淡,不落陳規(guī)。賦色清淡,古樸幽雅。
此圖意寫天臺山水,山巖相疊,石橋飛架,怪松參差其間,飛泉直下,一老者隱居于此。巨壑皴寫不繁,枯筆勾廓,以渴墨稍事皴擦,意境荒寒幽僻,深得元人氣韻。
。
。
戴 熙
清代畫家。字醇士,號榆庵,又號莼溪,自稱井東居士,謚號文節(jié)。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歸。王詩書,善山水、花卉。師法王暈。所作木石小品,勻妥貼,花草、人物,無一不佳。著有《習古齋畫絮》和《題畫偶錄》行世。
《憶松圖》是戴熙“師造化”的最好例證。畫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龍池云洞諸勝,多松,漫溪彌谷,曠望無際,常月夜行萬松中,遇要氏兄弟,結苑讀書其下,賦詩贈答,慨然有卜鄰之志。后來京師,每值風和月霽,輒追憶之,囑寫《憶松圖》,落落五年末有以報,丁未早春,僑居都下頗憶故山松徑……”《憶松圖》頗有“北宋”山水的氣勢,在意境上突破了“四王派”末流的蕭淡枯寂,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雄渾沉厚,山石形態(tài)及皴法。
遠處山巒起伏,樹林茂盛,行云浮動于山間。山泉在云嵐下匯成小溪,匝谷而下。茅屋草舍參差于谷中平坦處,隱見小院主人正忙於窗前。近處水波漣漪,巖頭雜草橫生,密林茂繁。整個畫面明快秀雅。此圖結構精微,風度閑逸;筆墨清潤,全無俗氣,雖貌似耕煙,然又別有一番氣象。上題“云嵐煙翠。擬大癡蔥郁之象,不以家數(shù)求也。伯黍大兄屬,時咸豐五年乙卯清明節(jié)醇士戴熙?!?
。
。
戴 進
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 宣德間(公元1426—1435
擅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宋元,用筆勁挺方硬,水墨淋漓酣暢,發(fā)展了馬遠、夏圭傳統(tǒng)。人物畫師法唐宋傳統(tǒng),兼長二筆、寫意。人物畫主要題材有神仙道釋、歷史故事、名人隱士、樵夫漁父等,所畫神像的威儀,鬼怪的勇猛,衣紋的設色,均駕輕就熟。工筆用鐵線描和蘭葉描,寫意從馬遠變化而來,筆墨簡括?;B畫工筆、寫意、沒骨兼長。戴進的繪畫在當時影響極大,追隨者甚眾,人稱浙派,成為明代前期畫壇主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慧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圖》、《歸田祝壽圖》、《葵石峽蝶圖》、《三鷺圖》等傳世。子戴泉、女戴氏、婿王世祥等皆善畫,能傳其法。
小時候當過鑄造金銀器的工匠,制作出的釵花、人物、花鳥,技藝精湛,很有名氣。后來改學習繪畫,年輕時就很有影響。宣德時期被推薦入宮,戴進在首都不受重視,受到排擠,回到杭州后以賣畫為生,主要藝術活動和影響是在民間。 戴進作為明代著名的畫家,他的山水、神像、人物、走獸,沒有不精通的。早年學畫非??炭啵捎谂R摹古人作品很多,所以戴進的傳統(tǒng)筆墨功夫很好。戴進創(chuàng)作沒有被傳統(tǒng)所束縛,他的畫用筆流暢,逐漸形成自己風格。他的山水畫,主要吸收南宋時期的馬遠、夏圭風格,但也吸取北宋時期的李成和范寬。戴進的人物畫主要題材有神仙、歷史故事、名人隱士等,所畫神像的威儀,鬼怪的勇猛,衣紋的設色,都很熟練。他畫衣紋常用鐵線描和蘭葉描,有時用丁頭鼠尾描,行筆頓挫有力。戴進的花卉、花果,畫的也非常精彩,有工筆設色和水墨寫意兩種形式。
戴進的作品在明代中期被大眾認為是經(jīng)典藝術,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據(jù)美術史記載,受到戴進畫風影響的除了他兒子戴泉、女婿王世祥以外,還有夏芷、夏葵、方鉞、仲昂,以后又有吳偉、張路、蔣嵩、汪肇等人。戴進的畫風盛行一時,在宮廷內外特別是江浙地區(qū)影響很大,形成獨具特色的流派,畫史稱作“浙派”,而戴進作為浙派的創(chuàng)始人,很受人們的重視和贊譽。
此圖為戴進極少見的工筆設色花卉作品,詩情濃郁,耐人尋味。圖中一棵蜀葵亭亭玉立,莖干直挺,綠葉扶疏中綻開著朵朵素凈妍麗的花冠。兩只翩翩飛舞的彩蝶,則打破了由于花枝凜然獨立所造成的冷漠古板,為畫面平添了活潑的氣息和無窮的意味。此畫狀物準確,造型質樸,筆致細柔,敷色清麗,既繼承了宋代 “院體”花鳥的工筆法,又融入了元代“沒骨設色法”,形成工致而不濃艷,秀麗而不柔媚的風格??钍穑骸办o庵為奎齋寫。”鈐“錢塘戴氏文進”印。畫幅上方有明劉泰等四家題跋。鑒藏印鈐“朱之赤”等。
。
涉水返家圖
軸,絹本,水墨淡彩。167.7 x 82.5厘米。
。
月下泊舟圖
軸,絹本,水墨淡彩。59.5 x 42.5厘米。
此圖寫雪景山水。圖中山峰峻拔,巖石硬厚,山巒白雪皚皚,叢樹凋零,近景高大松樹蒼郁挺立。山溪涓流,溪橋橫架。山坳問,城樓重疊,儼似雄關一座。行旅人物頂風冒雪,一隊正行走在溪橋上,一隊已達城樓前。全景構圖。畫山石筆墨放縱,線條外形多變,側中鋒兼用,畫樹木則硬筆剛線。畫法融馬、夏之筆意,又自具蒼勁雄渾之貌。
此圖描繪軒轅黃帝至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的故事。畫面左側峰巒突起,直入云霄,右側古松茂蔚,老干虬枝。山谷險道上,身著袞服的皇帝孤身赴洞天問道。山石用斧劈皴,人物作琴弦描。設色淡雅。畫風學南宋“畫體”而又有元人秀勁的特色,為戴氏前期比較精微優(yōu)美的佳構。畫中署有“同郡戴文進為德宣卿友制”。后鈐“錢塘戴氏文進”、“文進”。
此圖繪高士踏雪訪梅之雅事。整幅構圖師郭熙景式,枯樹畫法也仿郭熙的蟹爪,
全卷繪畫層巒疊嶂,千巖競秀,蒼松屹立,山間白云,清泉飛瀑,草廬柴扉。畫家運用青綠法,勾線填色,略施皴擦點染,更為落落大方,瀟灑自如。用色濃妍而又沉穩(wěn),特別是山間白云以淡彩暈染,點線交織的樹木在云中隱約可見,更顯蔥郁華滋,山色空漾,為明代早期極成功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
。
范 寬
(據(jù)畫史記載,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1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而能自出機杼,與兩位師長并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鄉(xiāng)陜西關中一帶的山岳,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采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恒岱”。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郁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chuàng)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qū)"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范寬自宋朝開始,就是畫家們學習和摹仿的對象。南宋的李唐好學范寬,其后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后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xiàn)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范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2004
范寬(活動于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jīng)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山東畫家李成,后來覺悟說:“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庇谑请[居華山,留心觀察山林間,煙云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贊他:“善與山傳神”。此圖是傳世唯一的名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矗立在畫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畫面,頂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鮮明的印象。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巖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在靜謐的山野中仿佛使人聽到水聲和驢踢聲。細如弦絲的瀑布一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回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雪山蕭寺圖
范寬山水多作雪景,在中國山水畫中表現(xiàn)雪景該以他為最早了。這是他的一幅表現(xiàn)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構圖不同于其他作品。畫中山石樹木直現(xiàn)于幅前,不留空間,讓觀賞者覺得有一股寒氣襲來的身臨其境感。群山簇擁,直指天空,深深的溝壑中,密林隱藏著蕭寺,叢巖疊嶂中,“溪出深虛,水若有聲”。由近而遠堆疊的山巒,“折落有勢”,山下寒樹蒼勁堅挺,勢如鐵帚,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詩堂有王鐸題“博大奇奧,氣骨玄邈,用荊關董巨運之一機,而靈通神邁,尤為古今第一”。
此圖無款,王鐸題為范寬之作。畫面畫皚皚白雪覆蓋下的群山深谷,山頂密林寒樹叢生,山澗布置古剎、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陰翳的天空,山石皴筆不多而氣象雄渾,依然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畫上鈐有清嘉慶諸璽,詩堂有王鐸題“博大奇奧,氣骨玄邈,用荊關董巨運之一機,而靈韻雄邁允為古今第一”。
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壯的線條勾勒山石、林樹,結實、嚴緊,用細密的“雨點皴”表現(xiàn)山石的質感。皴擦烘染時,注意留出坡石、山頂?shù)目瞻祝詮娬{雪意。此外還應注意畫出林木濃密、枝椏銳利的感覺。
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回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秦隴山川雪后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于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xiàn)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此圖歷來受到廣泛重視。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華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寬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尤其難得。名款“臣范寬制”四字,隱于前景樹斡中,因年久字跡漫漶不易辨認,關于此圖是否為范寬之作,近年在繪畫史家間尚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宋畫中代表范寬畫派的重要作品,則是大家公認的。據(jù)收傳印記,可知歷經(jīng)清梁清標,安岐鑒藏,乾隆時入內府,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掠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氣象。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隱現(xiàn)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shù)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并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使畫面渾厚滋潤,沉著典雅。此圖是否為范寬真筆,鑒賞家尚有爭議,但公認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于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見錄于《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云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tài),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范寬的《臨流獨坐圖》是又一表現(xiàn)層巒疊嶂、千巖萬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間騰起彌漫浮動的云霧,吐吞變滅,更加強了忘身于萬山之中的感覺。卜居期間往往成天端坐,放眼四望自然景觀,從中尋求繪畫的情趣。即使是雪夜,也在室外凝神觀察,以便觸發(fā)靈感。后來終于自成一家,同董源、李成并稱為宋初山水畫三大家。后人認為三家遺作,照耀千古,為百代之師。
臨流獨坐圖 表現(xiàn)層巒疊蟑,山勢起伏,溪谷間,云煙彌漫動蕩,使深山幽小充盈著活力。說明他很重視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對景造意”,觀察山林間的早霧晚霞、晴陰雨雪及四時變化,為山川林壑傳神寫照。
此圖無款,表現(xiàn)的是崇山峻嶺的山野景象。山中點綴溪流飛瀑和樓閣寺觀,氣勢恢弘,云煙浮動,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臨流撫琴。畫幅上有明洪武時蘇伯衡等人的題詩,鈐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吳元讓圖書”、“王獻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妒焦盘脮媴R考》和《石渠寶芨續(xù)編》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