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高人讀書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3年作 90×38.7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我對于中國畫史上的兩個時期最感興趣,一是東晉與六朝……從研究顧愷之出發(fā),而俯瞰六朝,是中國繪畫大轉(zhuǎn)變的樞紐?!?/p>
——傅抱石
金剛坡時期的傅抱石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此為《世說新語》所錄,五胡亂華后,西晉士族“衣冠南渡”,黯然傷懷之語??箲?zhàn)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踏上流離西南的顛沛之旅,包括陳寅恪、馮友蘭、湯用彤、宗白華、傅抱石等人文巨擘,撤至后方國立中央、西南聯(lián)大,宛若與“南渡”的古賢們雖迢遞隔代而聚于新亭,開啟了一段國學史上六朝文史復興浪潮。
傅抱石(左四)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師生合影 一排左六為黃君璧,右四為徐悲鴻
此時學界的六朝文史熱不僅是因為兩代文人血性在“克復神州”時的心靈默契,更有中國文人素來“懷古”、“托古”的習尚,在與古來先賢的對談中,尋療救民族之道。傅抱石此時這種追懷故土的悲慨與沉郁,這種與古賢士族穿越歷史的深層次精神同構(gòu)——心照時代的溫度,與貫穿歷史的厚度,無疑是我們理解傅抱石金剛坡時期藝術(shù)的關(guān)竅。
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家皆有其啟發(fā)靈感的“藝術(shù)圣地”,如終南太華之于范寬,富春江之于黃公望,黃山之于梅清等等。而對傅抱石而言,四川無疑是其開悟自然深奧之所在。傅抱石入蜀寓居重慶西郊金剛坡下,自此開始他精品倍出且最具風格的“金剛坡時期”,以前無古人的“金剛風韻”令畫壇為之一振。
瀟瀟暮雨金剛坡
抱石先生曾說:“以金剛坡為中心周圍數(shù)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確是好景說不盡。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隨處都是畫人的粉本。煙籠霧鎖,蒼茫雄奇,這境界是沉淀于東南的人胸中所沒有所不敢有的?!遍L期以來,這批金剛坡時期的作品一直被視為傅抱石一生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高人讀書圖》局部
此《高人讀書圖》繪于1943年,正是抱石先生入蜀五載創(chuàng)作巔峰期之代表作。本幅以石濤詩意入畫,滿紙老枝交錯,煙籠霧鎖,蒼茫雄奇之境。畫幅以內(nèi),取邊角之景而全密林、高崖與峭壁。各物象安排自然有序,近者見老干新枝蒼倉虬聳立,扎根生長于磐石之中。遠者見疾風勁草肆意張狂,吐露于峭壁之上。此作布局講究章法,而筆墨極為自由率意,傅益璇曾回憶“酒對于父親有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在他的繪畫藝術(shù)中,酒更是起著微妙的作用。”左手握杯,右手握筆,恍惚之中仿佛才能通此靈性。
《高人讀書圖》局部
傅抱石全家在金剛坡下山齋合影
《高人讀書圖》所描繪的茅廬、泉水、修竹、老松、枯雜與金剛坡無異,可謂畫家對自己生活的寫照。環(huán)境之雜如茅草,高士之心如明鏡。
密林深處結(jié)一草廬,透過窗戶望去只見一布衣高士氣定神閑,端坐于案幾之前。人物大小如須彌芥子,眉眼稍作點染,便使形神俱出。室內(nèi)徒現(xiàn)四壁,一人一桌,數(shù)件文房雅玩,此斯陋室,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惟德馨格高而已。正是石濤詩中:“滿身翠影驚高風,采芝采實何從容”之仙風道骨。這境界是沉浸于凡俗之人胸中所沒有的。
“抱石皴”打破筆墨約束,盡得天地蒼茫雄渾,品味此《高人讀書圖》,確有醉后作畫的酣暢之態(tài)和童心見山的天真之趣,亦有一種幽冥空靈的意境。
《高人讀書圖》局部
眾所周知,傅抱石以篆書題款之作必屬精品,四十年代其以篆體題款的作品于市場上更是頗為罕見。此作難能可貴處,還在傅抱石以篆體題石濤上人五言絕句,點題畫面,神韻更是逼人。傅抱石的山水以氣勢取勝,此幅《高人讀書圖》遠觀大氣磅礴,近看精細耐尋,堪為抱石先生金剛坡山水中一曲雄奇詩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