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山飛瀑圖》
縱88.1厘米 橫36.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春山飛瀑圖》是王翚仿元代畫家趙孟筆意之作。圖中山石青綠設(shè)色,水、云留白而成,逸士身著朱衣,獨坐觀瀑。全圖色彩搭配明麗醒目,營造出春和景明之意境。此圖還有一件復(fù)本,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二圖之“雙胞胎”現(xiàn)象,揭開了王翚傳世畫作的復(fù)雜境況之一角,并為其畫作的研究與鑒定提供了參照。
2.《仿關(guān)仝溪山晴靄圖》
縱29.2厘米 橫353.0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仿關(guān)仝溪山晴靄圖》繪山間云收雨霽之景。全卷用筆穩(wěn)健,皴法縝密,墨色氤氳,敷色清麗,渾灝之氣具足,被近代收藏家吳湖帆盛贊為“明清以來,無第二人能為之”。王翚所臨摹的關(guān)仝《溪山晴靄圖》現(xiàn)已不可考,比較關(guān)氏傳世的“筆簡勢壯”之《關(guān)山行旅圖》,王翚此作具有工細秀麗之韻,為后人了解關(guān)仝畫風(fēng)、賡續(xù)中國繪畫史之全貌,提供了珍貴的線索和想象的空間。
3.《六境圖(四段)》
縱34.5厘米 橫178.0厘米不等 上海博物館藏
《六境圖》描繪了“清廉為天下第一”的文官宋犖宦游三十余載所探訪、修復(fù)的六處人文景點,故名“六境”(其中“二境”已佚)。畫作乃詩畫合璧而成,詩作為宋犖所書,畫作為獲賜“山水清暉”的王翚所繪,全圖既是宋犖宦游行跡的記錄,亦是兩位好友暮年情誼的紀(jì)念。
4.《虛亭嘉樹圖》
縱67.2厘米 橫32厘米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
此作前景中的樹木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層次豐富,枝椏錯落有致,筆法多樣且濃淡干濕得宜。下面的平坡借鑒了元人的長披麻皴,蒼潤舒朗。中間的坡石與遠景的山石借鑒了宋人的筆法,結(jié)構(gòu)清晰嚴(yán)謹(jǐn)??傮w來看,非常接近唐寅作品中的細筆一路。
5.《水閣延涼圖》
縱63.7厘米 橫54.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設(shè)色既仿宋惠崇、趙令穰湖山小景法,又參以己意。遠處的群山亙連,煙云繚繞。中部樹木參天,樹蔭下有水閣房屋,水閣中有一位長者依欄而坐,納涼賞景。畫面下端,為坡岸河石,坡岸上樹木盤根錯節(jié),一座小橋連接兩岸,一位長者手持手杖正在堤岸的右側(cè)緩行而去。
6.《巖棲高士圖》
縱122.7厘米 橫3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巖棲高士圖》是王翚與同為“清初六家”的惲壽平、書畫家笪重光三人交游酬唱之作。圖中以細致的筆觸,繪崖壁聳峙、山澗奔流之景。山澗此岸高士獨坐、臨水聽風(fēng),彼岸峰巒如聚、水閣兀立;畫面上部有三則跋文,或自抒懷抱,或彼此致意。此圖作為王翚盛年的山水畫佳作,真實記錄了其與兩位畫壇知己惺惺相惜的動人情誼。
7.《秋樹昏鴉圖》
縱118厘米 橫7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根據(jù)明代唐寅詩意繪制的秋林小景。構(gòu)圖虛實互映,擴展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得平穩(wěn)淡遠之勢。筆法嫻熟勁健,畫風(fēng)清麗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渾潤沉郁之趣。畫中振翅盤飛的寒鴉,表現(xiàn)了群 鴉歸巢時的喧鬧景象,成為秋林萬籟歸于沉寂的前奏,具有“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
8.《臨范寬雪山圖》
縱187.7厘米 橫115.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王石谷臨摹范華原雪山圖,山勢高峻復(fù)疊,老樹蕭瑟。用筆勁折,渲染無痕,此幅原跡亦藏臺北故宮,有學(xué)者認(rèn)為此兩幅皆是石谷手筆,然原跡是雙拼大幅絹本,具宋代畫的一些因子,故此論不確。
9.《仿江貫道溪山無盡圖》
縱169厘米 橫46.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豎長幅繪溪山無盡,草木華滋,極盡高遠之勢。自題仿自南宋僧江參,實則參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zhèn)筆法,形成自家面目,是其仿古山水畫精品。
10.《虞山楓林圖》
縱146.4厘米 橫61.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繪虞山初冬景色。畫面上峰巒龍盤虎踞,叢樹盡染,溪澗縱橫,板橋斜跨,山徑曲折,嵐氣飄蕩。畫作以黃公望淺絳畫法寫虞山景色,紅葉青山,明麗動人,體現(xiàn)了“虞山畫派”的特點。
11.《山窗讀書圖》
縱160厘米 橫42.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繪白云、瀑布、樓閣穿插于重巒疊嶂的林木間,一派氣象萬千的蒼郁景致。畫幅的右下方繪有一人于山塢草堂內(nèi)臨窗讀書。
12.《仿巨然煙浮遠岫圖》
縱187厘米 橫67.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為畫家送友人王藻儒之作。以縱向構(gòu)圖取勢,山頭處作小塊狀的礬頭,為雄偉的山巒增添了靈巧的韻動感。山谷間繪茂密的叢林,使蒼茫的山巒增添了生命的氣息。圖中山石以大披麻皴皴擦,其明凈淡雅的線條營造了畫面云煙飄渺的意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