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仁:益心湯
組成 黨參20克,紫丹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龍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遠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蔞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黃芪20克。
功能 養(yǎng)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 心悸氣短,胸悶憋氣,早搏,心前區(qū)痛,心房纖顫,失眠,脈結(jié)或沉細或澀,舌質(zhì)暗或紫暗苔薄。
用法 湯劑共煎30分鐘,頭煎、二煎藥液合并約400毫升,早晚2次,每次200毫升,每日1劑,以2-3個月為1療程,可服6個月,以資鞏固。
方解 本方臨床應用治療早搏、多發(fā)性早搏、心房纖頓、冠心病屬于氣虛血瘀型療效頗為顯著。方用黨參、丹參自擬為“二參湯”,益氣活血化瘀;配生脈飲、黃芪,益氣強心,調(diào)整改善心肌代謝,增強心肌收縮力;炒遠志、菖蒲為遠志湯,專治久心痛;配龍眼肉、柏子仁,奏健脾寧心啟閉之功;葛根配丹參能擴張心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其效益彰。
加減運用 便干者加肉蓯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桅10克;口干者加元參10克、石斛10克;心陽不足加桂枝10克;夜寐多夢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腫者加澤瀉20克;兼高血壓眩暈頭痛者加珍珠母30克、生石決明30克;汗出煩躁者加浮小麥、大棗。
辨證要點 根據(jù)心房纖顫、早搏、心絞痛臨床表現(xiàn)及病機變化,祖國醫(yī)學屬“胸痹”、“心悸”、“怔仲”等病范圍,臨床辨證分型不外乎氣陰兩虛型、氣虛血瘀型、陽虛水泛型、陰竭陽脫型、痰濁遏阻型。益心湯對氣虛血瘀型頗為顯效。李氏認為證候多見脈沉細、細澀、細數(shù)無力、結(jié)脈,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益心湯重點抓住臨床出現(xiàn)胸悶窒息,心悸氣短,憋氣,舌質(zhì)暗紫或有瘀斑,背痛或沉重感諸多表現(xiàn),為氣血虧耗,心失所養(yǎng)導致,依據(jù)陰血賴陽氣以推動之原理,益心通痹,活血化瘀,補養(yǎng)心血,使病獲愈。
方歌 胸痹心悸有良方,二參麥味葛芪菖;
蔞薤遠柏郁龍眼,扶正強心通痹良。
按語 本方為李輔仁主任醫(yī)師幾十年治療胸痹、心悸之驗方,益心湯臨床應用近百例證明其具有強心益氣,活血化瘀,改善心功能,調(diào)整改善心肌代謝的作用,使用時注意加減運用,療效顯著。
典型病例
鄭某,男,76歲,1991年10月18日診。
胸悶心悸、早搏已3年,近1年余早搏頻繁,西醫(yī)診斷“冠心病”。
心電圖:心率96次/分,頻發(fā)性室性早搏?,F(xiàn)胸悶憋氣,心悸氣短,夜寐欠安,背痛,大便干燥,四肢麻木,舌質(zhì)暗紫苔薄膩,脈象結(jié)。
證屬氣虛血瘀,氣失宣通,血流不暢,心血失養(yǎng)。
治宜標本兼顧,益氣通痹,活血化瘀,榮心安神,予益心湯加味治療,加夜交藤30克、肉蓯蓉30克。
服藥2周,諸癥大減,胸悶憋氣消失,背痛亦減,大便通暢,夜寐正常。心率84次/分,早搏10次左右/分。原方減去肉蓯蓉、夜交藤,原益心湯治療,又服21劑后早搏、心悸消失,精神振作,飲食二便均正常,又予14劑以資鞏固。
END
·
·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