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幫大家講透《孫子兵法》里的一句話,一共16個字,提煉一個應用模型,需要4個字。
《孫子兵法》軍形篇中,有一句很給力的話:
“勝者之戰(zhàn),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啥意思?
閱讀中國古書,不能求速度,要“小火慢熬”,將“精華”熬出來了,那才是自己的智慧。
今人寫書,多為自己,古人寫書是沒有版權的,為了立言萬世。
古人功夫不到,不輕易下手寫書,功夫到了,一旦寫書,必然流傳千古。
例如:《孫子兵法》這句話,到底是個啥意思?
一. 勝者之戰(zhàn):
依《孫子兵法》注解《孫子兵法》是不錯的方法。
如若貫通前后文,可以拿《孫子兵法》第一篇“計篇”的一句話注解,“多算者勝”,作戰(zhàn)前詳細的“計算”“計劃”“研究”才有最大的勝利把握。
《孫子兵法》第七篇“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
分別講了兩個層次,一個是怎么打勝仗?一個是為什么打了敗仗?
打了勝仗,因為作戰(zhàn)之前謀劃充分,“先勝”即先制造勝利的態(tài)勢和條件,最后對敵人發(fā)起進攻。
“敗兵先戰(zhàn)”,即不顧一切,先干了再說,在干的過程,想僥幸獲得勝利。
如:
要去談判,按照《孫子兵法》的觀點,就要先對談判對象有充分了解。
對談判地點充分熟悉,并設計好誰主談?誰輔助?還要設計好談判方案的上策,中策,下策。
并且知曉談判對手的基本概況,需求,痛點,需求,渴望,對信息的了解情況,做到了胸有成竹了,在開始談判。
而不是現場談判,現場隨機應變,這是《孫子兵法》及其反對的“敗兵先戰(zhàn)”的做法。
做到了這些,才算是孫子說的“勝者之戰(zhàn)”。
可以看得出,《孫子兵法》是一本冷冰冰的書,不講感情,只講理性的處理各種矛盾,兼顧各類局面,最后,獲取勝利的結果。
二. 若決積水
讀《孫子兵法》要有味道,必須逐句逐字的消化。
古人寫書時,沒有今天的印刷術,下筆前“字斟句酌”,挖掘字句后的“微言大義”是讀懂《孫子兵法》的不二法門。
如若有人問:“用一句話概況《孫子兵法》的核心精髓,應該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不要一句話概括,四個字足以提煉《孫子兵法》的精髓,哪四個字呢?
“謀”“局”“勢”“人”
《孫子兵法》十三篇內,比較核心的有五篇(僅代表本人觀點),分別包括:“謀攻”,“形篇”,“勢篇”,“虛實”,“用間”。
1. 謀攻——
強調的“謀定后動”,“謀弱避強”,“深謀遠慮”,什么是謀?
《說文解字》注釋“謀”為“慮難曰謀”,考慮,思慮,過濾,最后留下的思考精華。
“難”,難題,危難,險境之下怎么辦?
“謀”說成大白話,就是“動腦筋,想辦法”。
《孫子兵法》及其重視“謀”的修煉功夫,絕對不讓你做“莽張飛”,不懂腦子直接上。
例如——
劉備,河北涿郡人,二十四前貧窮困苦,心有大志。
和“鐵哥們”張飛(二十二歲),山西運城人關羽(二十六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鑒》里,劉關張三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桃園三結義”是小說編出來的。
三個人奮斗了二十多年,東奔西跑,今天投靠曹操,后天投靠袁紹,大后天找到劉表,在各類利益關系夾縫內,想辦法活下去。
終于,47歲的劉備遇到了比自己小21歲的小兄弟諸葛亮,接下來諸葛亮提出“北拒曹操,南和孫權”,三分天下,定鼎其一之戰(zhàn)略布局。
劉備遇到諸葛亮有了根本改變,因為諸葛亮是個“深謀遠慮”的高手。
協(xié)助劉備解決了頂層設計,戰(zhàn)略方向,戰(zhàn)略定位,戰(zhàn)略規(guī)劃問題,這是謀略的核心價值。
2. 形——
“形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四篇,什么是“形”?
從高空俯視北京,我們看到什么形?
看到了“鴻星爾克”的捐款壯舉,又看到什么形?
如若多年不見的朋友,給你打電話請你吃飯,有求于你,怎么面對這個形?
全球疫情肆虐,這又是什么形?
-----
“形”到底是什么?
用大家熟悉的字兒表達,“形”就是“局”。
“局”是靜態(tài)的。
例如:高空看北京的布局,鴻星爾克的入局,多年不見朋友的飯局,全球疫情的肆虐引發(fā)的大局----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在“局”中。
生活中常常談到的“飯局”,“棋局”,“布局”,“設局”,“用局”,“明局”,“暗局”等等。
“局”的構成=利害關系+立場+策略構建
一個不懂“局”的人,根本不懂謀略。
“謀”如果是“動腦筋,想辦法”。
“略”呢?就是“框架”,就是“布局”。
如——
我們到了一個新公司,請教你先做什么?
一定要搞懂這個公司的各類“局“。
例如:公司是搞什么的?幾個股東?股東關系如何?公司的文化如何?
你是部門老大,就得想好“以靜制動”,通過公司的蛛絲馬跡觀察各類“局”的存在。
而后,確定以什么策略表現自己,而不被人忌妒,遭到職場打擊。
你是部門職員,就得搞清楚你的老大什么風格?老大的對手是誰?老大在公司的認可度如何等等。
這些事搞清楚了,就可以“躬身入局”,“見局識局”,“遇局破局”了,否則很容易陣亡,尤其關系比較復雜的公司。
其他如商業(yè),更是要講究布局,識局,破局之道,所以《孫子兵法》的形篇要好好的玩味。
常常聽過一個詞“形勢“。
其實這個詞語的連讀來自《孫子兵法》的第四篇和第五篇,“形篇”講的是布局和破局。
“勢篇”講的就是在布好局后,一個謀略家如何“取勢”,“用勢”,“造勢”?如何掌握“大勢”,“趨勢”?
《孫子兵法》提到的“若決積水”,這就是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布局完畢,積水是一個 “局”。
接下來要干嘛?接下來就是“借局用勢”。
例如:
物美超市到了某城市,想打開局面?怎么做?
首先研究各個區(qū)域的人口數量,貧富布局,消費能力,潛在對手,間接對手,未來的增長潛力如何?
而后,會在適合公司發(fā)展的地方布局店面,一開始可能是戰(zhàn)略性虧損,虧損的目標是“以時間換取空間”,“放水養(yǎng)魚”,不斷地培養(yǎng)客戶,這就是在“造勢”。
僅僅布局還不夠,還要透過一系列的“宣傳戰(zhàn)”“滲透戰(zhàn)”“促銷戰(zhàn)”等方式,展開全面造勢,不斷地吸引客戶,并狙擊競爭者,這就是開始造勢。
不管是“布局”還是“造勢”,都需要一個核心,這就是“人”。
仔細思考一下,不論商業(yè)還是生活,哪一個點可以脫離“謀”,“局”,“勢”和“人”呢?
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決策謀略模型。
在人這個層面,你需要了解“人情“人心”“人性”,歷史上玩透這三點的人,都是大人物。
例如:劉邦,曹操,司馬懿,李世民,杜月笙等等。
人還有分為三類,“上人” “中人”“下人”,這里的上,中,下不是對人格的劃分,而是對于天機和性格的劃分,有的人就是怎學習也沒有用的,有的人輕輕一點撥,就可以立即頓悟。
如若在公司層,又分為“決策層”“執(zhí)行層”“作業(yè)層”,最關鍵的“決策層”是公司生死存亡的決定要素,干具體事兒的人,反而不是很重要,替代性極強。
如若沒時間將《孫子兵法》通讀一遍,能夠將這四個字反復揣摩,其實也夠用了。
謀:謀定后動
局:布局破局
勢:造勢取勢
人:人心,人性,人情
三. 千仞之溪
剛講了“形”和“勢”的用法,孫子這里講的“千仞之溪”是什么意思?
首先,“仞“是古代丈量尺寸的單位,用今天的計算方式就是七尺為一仞。
“千仞之溪”有多高呢?
一千仞乘以七尺,大概是七千多尺的高度,一米三尺,那就是2000多米的高度,這個高度相當于珠穆朗瑪峰的四分之一。
李白是響當當的大詩人,他有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看看吧,也不過是三千尺罷了。
都以為李白的詩篇比較有氣勢,和孫子氣勢比較,輸掉了一大半了。
孫武先生為什么用“千仞之溪“這個比喻呢?
他在強調作戰(zhàn)的“設形”和“布局”有多重要。
例如:
鴻星爾克在河南發(fā)大水,伸出了援助之手,五千萬的物資陸續(xù)發(fā)往河南救災。
這是一個無意善心之舉,但是,形成一個“局”,通過互聯(lián)網指數型的傳播,大江南北都對鴻星爾克的善舉,用現金投票,支持鴻星爾克的產品。
當形成一波波的購物潮時,這個“勢能”就被推到了最高處,如同《孫子兵法》提到的“千仞之溪”,積水決口,洶涌澎湃,直瀉而下,勢不可擋,這就是孫子講的布局和造勢的典型案例。
四. 形也
“形也”,這是《孫子兵法》的結論,孫武先生提到“勝者之戰(zhàn)”,“若決積水”,“千仞之溪”,一步步解釋的這個結論。
什么結論?如何“用形”“布局”“造勢”?
如若講這句話仔細玩味后,用在戰(zhàn)略或者營銷上,自然無往不利。
例如:
在《資治通鑒》里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大謀略案例,值得參悟一下。
原文:
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p>
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
洪槿譯文:
韓國想搞掉趙國,于是邀請魏國一起出兵。
魏文侯說:“我和趙國啊,一直都是好兄弟啊,我不能攻打我的好兄弟。”
趙國也想弄死韓國,于是,也向魏國借兵之直接討伐韓國,魏文侯也用拒絕魏國的話拒絕了趙國。
原文:
二國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于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
洪槿譯文
韓國和趙國的使者,怒氣沖沖的離開了魏國。
后來,韓國和趙國知道知魏文侯對自己的真實態(tài)度后,都分別來到魏國,朝拜魏國魏文侯。
于是魏國逐漸強大起來,開始成為魏、趙、韓三國的老大,各個大小諸侯國,都不敢惹魏國,更不敢和魏國爭雄。
分析
老子曰:“洼則盈”。
要想裝下更多的水,要把自己的姿態(tài)放低了。
魏文侯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似乎還很仁義。
其實不然,魏文侯首先是政治家,政治家的核心任務是強國愛民,魏文侯拒絕了韓國,也拒絕了趙國的請求,正說明了魏文侯的深謀遠慮。
要想在戰(zhàn)國成為真正的霸主,絕對不是靠自己說來的,而是要做出來。
魏文侯是一個好學的君主,不僅尊重儒家知識分子,同時深通老子之道。
魏文侯依靠老子謀略大原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洼則盈”,贏得了天下諸侯的心。
魏文侯決絕韓國和趙國的請戰(zhàn),就是“設形”“布局”,不過這是個大局而已。
而后,韓國趙國知道魏國對自己的態(tài)度,形成了宣傳攻勢,天下諸侯都知道魏文侯的“器局”。
這時候就形成了一種勢能,所謂“形勢比人強”,不知不覺魏文侯就做了江湖老大。
五. 總結
大道至簡,如若忘記其他的一切內容,只要好好體會一下四個字,其實就夠用了。
“謀”:
謀定后動,冷靜克制,隱忍以行
“局”:
要成為“識局”,“布局”,“用局”,“破局”的高手
“勢”:
擅于從“形勢”,“造勢”,“取勢”,“借勢”上思考問題
“人”:
練習通達“人情”,知曉“人性”,洞悉“人心”。
成為謀略高手指日可待。
洪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