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隸屬于山東省淄博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東靠濰坊市臨朐縣,東南與沂水縣毗鄰,西依濟南市萊蕪區(qū)、鋼城區(qū),西南與泰安市新泰市接壤,南連臨沂市蒙陰縣,北與博山區(qū)、 淄川區(qū)相望。
1944年建縣,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轄10個鎮(zhèn)、2個街道、1個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643個村(社區(qū)),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沂源縣總?cè)丝?6.99萬人。
沂源是中國山東屋脊,平均海拔401米,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境內(nèi)有名的山頭1983座,海拔最高的魯山1108米,是山東第4高峰。有大小河流1530條,是沂河、汶河、彌河的發(fā)源地。
夏朝,沂源地屬'奄',兗州轄。
商朝,沂源地屬人方。
周朝,沂源地先后屬浮萊邑和蓋邑,魯國和紀(jì)國轄。
秦朝,沂源地屬瑯琊郡莒縣。
漢朝,沂源地屬兗州泰山郡蓋縣。
東漢時,蓋縣改屬瑯琊郡。
三國時,沂源地屬徐州東莞郡東莞縣。
隋朝,開皇四年(584年),廢東安郡建東安縣,沂源大部地域?qū)佻樼鹂|安縣,后東安縣廢,建沂水縣,屬沂水,西部地域?qū)亵斂べh,西南部屬泰安郡新泰縣,西北部屬齊郡淄川縣,北部屬北??づR朐縣。
唐朝,沂源大部地域?qū)佘熘菀仕h。貞觀八年(634年),莒州廢,改屬沂州沂水縣;北部屬青州臨朐縣。 宋朝,北宋時沂源大部地域?qū)倬〇|東路沂州沂水縣,西北部屬淄州淄川縣;北部屬青州臨朐縣;西南部屬泰安州新泰縣。
南宋沂源大部屬山東東路,仍分轄于莒州沂水縣、青州臨朐縣、淄州淄川縣。西南部屬山東西路泰安州新泰縣。
元朝,沂源大部地域?qū)佘熘菀仕h,北部屬青州臨朐縣,西南部初屬新泰縣,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改屬蒙陰縣。
明朝,仍分屬以上3縣。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沂水、蒙陰2縣改屬莒州,臨朐仍屬青州,沂源地域仍屬以上3縣。
中華民國時期,沂源地域仍分屬沂水、蒙陰、臨朐3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沂源地域先后分屬中共新蒙、博萊、沂北、沂中、蒙陰、新泰、沂水、臨朐等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建立中共沂源縣委,下轄歷山、青龍、大泉、安樂、太平、文坦6個區(qū),隸屬中共魯中行政聯(lián)合辦事處。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蒙陰縣魯村、張莊、黃莊等地劃歸沂源縣,8月,沂源縣隸屬魯中行政主任公署(1948年改稱魯中南行署)轄內(nèi)的沂蒙專署。
1950年5月,沂源縣改屬沂水專區(qū)。
1953年8月,沂水專區(qū)撤消,沂源縣改屬臨沂專區(qū),
1978年7月,沂源縣隸屬臨沂地區(qū)行政公署。
1990年1月1日,沂源縣由臨沂地區(qū)行政公署劃歸淄博市。
截至2017年12月,沂源縣轄歷山街道、南麻街道、東里鎮(zhèn)、魯村鎮(zhèn)、悅莊鎮(zhèn)、西里鎮(zhèn)、大張莊鎮(zhèn)、中莊鎮(zhèn)、張家坡鎮(zhèn)、燕崖鎮(zhèn)、石橋鎮(zhèn)、南魯山鎮(zhèn),1個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643個村(社區(qū))。
沂源縣地勢高,無客水過境。沂河、彌河、汶河均發(fā)源于境內(nèi),形成3條水系,以沂河水系最大,屬淮河流域。
沂河水系主要河流是沂河,主河道由田莊水庫流向東南,從韓旺鄉(xiāng)西南部流出縣境。境內(nèi)長84.6公里,河床最寬處800米,最窄處百余米,流域面積波及15個鄉(xiāng)(鎮(zhèn)) ,共1451平方公里。
沂河支流螳螂河發(fā)源于魯山西南部的三府山,向東南流經(jīng)土門鎮(zhèn)、南麻鎮(zhèn),由北向南穿越縣城, 在城區(qū)南部匯入沂河,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
沂源縣屬暖溫帶季風(fēng)區(qū)域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遲而迅速,風(fēng)大雨少。夏季濕熱多雨,間有干旱。秋季涼爽,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因受山區(qū)地形影響,小氣候特點明顯,干旱威脅較嚴(yán)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