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
泡茶不是你想泡 就能泡的好的
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到。
泡茶也一樣,不是你想泡,就能泡的好的。
按理說,茶湯濃淡,各有所愛。只要你自己ok,誰也不能說好壞。
但有些朋友對自己泡的茶總是不滿意。
錢說一:這紅茶泡濃了。
老板:這綠茶一點也不鮮爽。
盧工:emmmm...這個普洱茶真的是醇厚濃稠嗎?好像泡不出啥味道。
那就來看看如何泡好手中的茶。
選水像相親,底線要明確
總結(jié)便是要以潔凈為底線,以鮮、活、軟、美為追求。
想泡毀,反著來。
用純凈水和氯味濃重的自來水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水要燒開
水能燒開就行。
至于燒水的工具,江湖傳言鐵壺好,銀湖好,自帶量子糾纏那種最好。
我覺得除了價格不一樣,其他都差不多。
如果豪擲千金,只為了買個燒水的工具,不值得。
有人和你說離子奇效、玄學(xué)文化的時候,把持不住怎么辦?
送你老子的防御咒語:
“一曰慈,二曰簡,三曰敢不為天下先?!?/span>
泡茶用水,最要緊的就是要把水煮沸,其他的都別太當(dāng)真。
你說還有水溫,你泡的是綠茶,據(jù)說水溫最好在85℃左右。
那也得先燒至100℃,然后放涼。
進(jìn)階要求是懂得不把水煮老。因為水如果煮的太久,其中的含氧量降低,影響茶湯口感。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于煮水的描述:
“一沸:當(dāng)水如魚目,微微有聲時;二沸:緣邊如涌泉連珠;三沸:勢若奔濤、騰波鼓浪。”
古人煮水要大火快煮。當(dāng)鍋中水連續(xù)冒泡,也就是煮到二沸或是剛剛?cè)袝r,水的鮮活度最佳。
至于對于你而言,煮到什么程度水不老,多嘗試,無它捷徑。
為茶選器如選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為茶選器的底線是沒異味。
想泡毀,多的是選擇讓你嘗試。塑料杯教你什么叫“塑料情”,搗蒜缸可以試試蒜香龍井。
選器的追求在兩方面:一是為泡出茶的本味,二是為泡出茶的美感。
畢竟食色,性也。
先看那些以綠茶為代表的,不耐泡,嬌滴滴,細(xì)芽嫩葉的茶們。
多用玻璃杯、玻璃壺或者薄瓷蓋碗。
特點是:薄和透。
這是方便你觀其色,欣賞茶葉在水中的沉浮。
也是為了散熱快,保其味。
因為它們經(jīng)不起高溫浸泡,更怕燜泡——茶湯變黃,鮮爽度下降,有燜熟的味道。
喝綠茶不就為了那鮮爽甜細(xì)嘛。
輪到紅茶登場。
要想紅茶湯色紅的迷離剔透,那必須抓住白瓷不放手。
至于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紫砂才配得上它們的滄桑。
紫砂壺具有獨特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給老普洱們透氣性與保溫性的雙重體驗,想象你大冬天在暖氣房中穿著短袖的愜意。
在這樣的熱情里,普洱茶的心結(jié)徹底打開,最大限度釋放出它的本味。
小孩子才在瓷器和紫砂之間二選一,已經(jīng)是半發(fā)酵的烏龍茶類,他們都要。
在瓷蓋碗或者壺里,它表現(xiàn)出香氣高陽的一面。
到了紫砂壺里,它又深沉起來,韻味悠長。
為茶選器和搭配衣服是一個道理。
把握好茶具的厚與薄,這關(guān)乎水涼的快還是慢。
注意一下茶具的材質(zhì),關(guān)乎透氣性。
再留神茶具的出水流暢與否,這關(guān)乎控制出水時間。
拿著順手與否也不能忽視,關(guān)乎燙不燙手
最后還得看茶具順眼與否,這就是緣,妙不可言了。
溫杯燙盞為哪般
溫杯燙盞,類似于炒菜熱鍋,烤箱預(yù)熱的作用。
這之后放入干茶,即所謂溫杯醒茶。
聞一聞干茶的香氣,對要泡的這款茶有個初步的認(rèn)識。
因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種香,一茶一香,一茶一神韻。
如果幽香使你禪心萌發(fā),不妨在干茶的幽香里凝神入定。
然而,你真的知道該放多少茶么?
投茶知多少
投茶,當(dāng)然與茶水的比例相關(guān)。找到自己愛喝的茶水比便可。或許下面這個茶水比參考可以幫到你。
綠茶、紅茶、普洱熟茶這幾個,相對省茶,茶水比在1:50,放5g的茶葉倒250ml的水。
換成烏龍茶類和普洱生茶,可以省點水。茶水比例參考1:20。如果感覺茶湯太濃,再試試1:30,也就是5g的茶,用100ml的水或者150ml的水來沖泡。
一手電子秤,一手量杯把茶泡,頗有實驗室寫意風(fēng)格。
不適應(yīng)這種風(fēng)格,那就憑感覺,實踐出真知嘛。
以不二常用的160ml白瓷蓋碗為例。
扁平形綠茶比如龍井之類,蓋碗底鋪一層。
細(xì)嫩的紅茶就要鋪厚一點。
再如毛峰等稍蓬松的綠茶,可略微多放點,大概是蓋碗的五分之一。
相對更蓬松一些的紅茶,放四分之一。
至于有些張牙舞爪的老白茶散茶和生普洱散茶,要放三分之一。
烏龍茶類,長得憨厚敦實者鐵觀音、佛手、臺灣烏龍之類,蓋碗底鋪滿,略微起堆就足夠味。
換成巖茶系列那一大家子,我得放三分之一口腔才能感到過癮。
單叢之類,蓋碗二分之一起步吧,一泡接一泡,香氣一直濃郁下去。
緊壓茶放一元硬幣大小那么大一塊。
個人經(jīng)驗,姑妄聽之。飯要少吃,茶要多試。
泡茶冷暖茶先知
最愛用沸水沖澡的當(dāng)屬烏龍茶家族。比如大家經(jīng)常聽說的鐵觀音和凍頂烏龍以及各種香型的鳳凰單叢。
還包括巖茶一大家子,大紅袍、水仙、肉桂……,就屬巖茶和單叢小品類多,數(shù)不完。
唯有沸騰的水,才能激發(fā)出它們充盈的香氣,有沖擊力的湯感,層次豐富的回甘。
相類似的還有那些緊壓茶和體格粗壯的茶們。在氤氳的水氣里,它們心花怒放,肆意揮灑內(nèi)涵物質(zhì)。此時茶湯或醇厚或優(yōu)雅或甜冽都是它們的真味。
而對紅茶來說,咕嚕嚕冒著泡的水還是承受不起的,不妨稍微等等。但可不能等太久,水溫低于九十度,它便又不肯敞開心扉了。
低于九十度的水溫適合的是嬌嫩的綠茶。它深諳,相對低溫才是保持高冷形象,提升自身仙氣兒的法門。
講真,除少數(shù)鮮嫩的茶之外,大多茶都是真金不怕火煉,好茶不怕水燙。
如果茶自身品質(zhì)不佳,存在選料不精、做工有誤,存放污染等問題,就會在如照妖鏡一般的沸水下一一顯形。
當(dāng)開水當(dāng)頭潑下來,那就是伸冤的遇上了包青天,其中苦澀、霉味、焦糊味,一股腦吐露出來。
有些茶,表面看著光鮮亮麗、淡雅幽美,實際上是不是重新烘干的,在低溫水面前,還真不一定看得出來。若沒有這開水揭穿,誰知道它早已變了心,傷了本味。
濃淡相宜靠出湯
看茶泡茶。
說的復(fù)雜一點,泡茶的出湯時間與所處環(huán)境的溫度與濕度都密切相關(guān)。
說的簡單些,在水里泡的時間不一樣,茶葉析出的口感自然不同。
隨著泡數(shù)的增加,茶湯會越來越淡,所以也要越泡越久。
一般而言,細(xì)嫩的茶葉比粗老的茶葉出湯要快。
對綠茶來說,十三四秒不算晚,念兩句五言絕句再出湯也不遲。
相對松散的茶葉、碎末茶葉內(nèi)含物析出的快,相比緊壓茶要更快的出湯。
緊壓茶,坨、塊、片、疙瘩之類,潤茶之后,第一炮略微泡久些。
別理它在那兒吐泡泡,安心的聽個十七八秒的語音消息再出湯,這是為了把它泡開。
之后就要快些出湯,頂多能等個五六秒。
接著每一泡再多等四五秒再出湯。
注重香氣的茶,如烏龍茶、花茶,會要求你快進(jìn)快出。
“念什么詩,喘兩口氣就出湯吧。”
尤其是鳳凰單叢,怠慢了,它可以濃烈的讓你懷疑人生。
單叢大俠可是“天下武功為快不過”的忠實擁戴者。
能讀到這里,證明你可比單叢有耐心。
想必你也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需躬行。
等你和各種茶葉混熟了之后,會有自己的出湯習(xí)慣。
微妙之處見手段
其實,沖泡手法也會影響到茶湯的口感。
聽上去很玄乎,但別緊張,這是微妙的影響,不會啥手法也不至于把茶泡毀。
江湖常見的注水方法了解一下。
懸壺高沖,飛流直下三千尺,由此香氣被加持。
回旋低沖,鴛鴦雙宿燕雙飛,不信茶湯不柔美。
定點注水,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濃淡協(xié)調(diào),安排的明明白白。
所謂高沖,低斟。
高沖表示沖茶的時候,讓水流從高位沖下來。這有利于激發(fā)茶葉的香氣。相對高點就行,為此非要站路燈上沖水,別說有沒有這本事,水還沒到碗里已經(jīng)先涼了,實在是大可不必。
低斟則是建議出湯時,出湯位置不要離公道杯太遠(yuǎn),減少香氣散失。
另外還有個實用的小手段,不妨一試:
如果想要凸顯茶湯香氣高揚,那就高溫高沖,讓水與茶葉上演速度與激情;
如果想要凸顯茶湯的層次細(xì)膩,那就把出湯位置放低,讓細(xì)柔的水流沿著茶壺或者蓋碗的邊緣流淌。
敲敲茶碗,不二老師課堂總結(jié)了。
茶水比、水溫、出湯,把這三點死死的拿捏住。
三個變量一個個的調(diào)整,一定能找到屬于你的最佳口感。
不要嫌麻煩,不正是因為變數(shù)的存在,世間才有悲喜,人們才有個性,喝茶才會有趣。
茅齊獨坐茶頻煮,七碗后,氣爽神清;竹榻斜眠書漫拋,一枕余,心閑夢穩(wěn)。
編輯 | 三昊
排版 | 盧工
審閱 | 老板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