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的時候,2000年前吧,在黃河渭河的交匯處,有一座西通長安的水陸碼頭。碼頭上一群船工,他們拉船時總是一人起頭喊號子,眾人跟著一起喊,一齊用力。有人用一塊木頭有節(jié)奏地打擊船板,這號子便更有了一種號召,一種合力。黃河邊上的船工就這樣拉了2000年,一人起頭喊號子成了一人主唱,眾人跟著一起喊成了眾人幫腔滿臺吼,木塊擊板成了樂器,黃河岸邊于是有了一種獨特的戲種——老腔。
是歷史,造就了傳唱千年的老腔 老調(diào):歷史悠久
確切地說,因話劇《白鹿原》的首演,老腔才在這個夏天轟動了京城,才真正喚醒了人們塵封的記憶,也才這樣震撼了我們浮躁的心靈。從碑文記載來看,京師倉又名華倉,京師庾倉,遺址一面依山,三面臨崖,地勢高敞,形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倉城。糧倉城墻依山塬走向而筑,圍長約3300米,遺址平面呈不規(guī)則的方形,面積784000平方米??梢韵胍姡?000多年前,就在這個土山上,堆放著成百萬石的糧食,供應(yīng)京師。城墻上,肯定也站著頂盔貫甲的西漢武士,
守衛(wèi)著這一儲備重地。當(dāng)?shù)厝烁嬖V記者,在村子的東邊,原先有條磨溝河,西邊則是碨峪,如此想來,肯定水磨不少,糧倉里的糧食,在這里就地加工,通過漕運運送到京師。
漕運和源遠流長的老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是歷史造就了傳唱千年的老腔。就在雙泉村東北七八公里處,是渭、洛、黃河交匯的三河口,西漢年間,這里曾是重要的水路碼頭,千帆競進,船工眾多。因是逆水行舟,免不了要光膀赤腳的纖夫拉纖曳船,那時,船工號子就會此起彼伏,響徹河道兩岸。這號子,還有船工用篙擊打船板的聲響,都統(tǒng)統(tǒng)被融入老腔的表演當(dāng)中,形成了老腔獨有的“拉坡調(diào)”。到了唐宋時期,老腔的說唱,開始以皮影為載體,進入勾欄瓦舍,形
成獨立的戲種。明清到民國時期則是老腔的繁榮鼎盛期。大量走進民俗節(jié)慶,樂器和唱腔更臻成熟。建國后,因為諸多原因,班社解體,戲箱收繳,演出中斷,改革開放后,華陰市文化部門雖對老腔進行了一系列的搜集、整理工作,但由于沒有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以致每況愈下,瀕臨危亡。
老腔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老辣 老辣:慷慨激昂
和陜西地區(qū)的阿宮腔、弦板腔、碗碗腔等其他板腔體劇種相比,老腔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老辣。老腔的語言性很強,聲腔緊緊依附和模擬著字聲,經(jīng)常把說、念、唱交織在同一個唱段,呈現(xiàn)出由說唱向戲曲過渡的明顯痕跡。老腔在每句唱腔旋律中都有一個三拍的樂節(jié)形式,結(jié)構(gòu)于句末處,這在全國劇種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事實上,無論是在劇史的本源性、傳承的封閉性、劇種的獨存性、風(fēng)格的張性等方面,老腔都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和史學(xué)價值。
老腔中,至今還保留著大量說唱藝術(shù)的痕跡。拿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老腔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戲曲Hi-Hop。中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靳之林說過:“研究皮影的人,大家都有這么一個共識,保留說唱的越多,它就越原始?!彼谟^看了華陰老腔后激動地贊譽:華陰老腔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老腔唱腔以慷慨激昂為主,像《薛仁貴征東》、《斬余元》、《取四郡》等等,卻也不乏哀怨婉轉(zhuǎn)的,只是這部分比例較少,只占到10%左右。2004年,金庸先
生登臨西岳華山,在觀看老腔皮影戲后,不禁興奮題詞:“喜觀老腔皮影戲,精彩無比,嘆為觀止?!?/p>
老腔那種古樸渾厚、蒼涼悲壯的唱腔讓觀眾紛紛報以了最熱烈的掌聲
老道:震撼心靈
8月的一天,我們追尋著老腔,循至華陰。
中午時分,輾轉(zhuǎn)找到老腔藝人張喜民時,正要吃飯的張喜民一家人停下了筷子,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作為老腔的領(lǐng)軍人物之一,張喜民笑言自從順利完成話劇《白鹿原》的演出任務(wù)后,媒體采訪及聯(lián)系演出的人就絡(luò)繹不絕,老腔可算是讓世人震撼了一把。連帶著他們也覺得“特別榮耀、特別光彩”。以往不要說親戚、鄰里,就是家里人也難以理解他們對于老腔藝術(shù)的執(zhí)著,現(xiàn)在終于有了“出頭之日”的感覺。在演出話劇《白鹿原》時,他們11個人11次登上了舞臺,盡管臺下的人也許并不能聽懂所有唱詞,但老腔那種古樸渾厚、蒼涼悲壯的唱腔卻讓觀眾紛紛報以了最熱烈的掌聲。“那時心里的那個喜悅之情啊,真是沒法用語言來形容!”許多觀眾這樣評價華陰老腔藝人:“把整場話劇都唱活了,他們的出現(xiàn)給話劇《白鹿原》帶來了靈魂。”
為了讓我們現(xiàn)場感受老腔的魅力,張喜民招呼來了他的演出班子。張喜民、張拾民、張新民、張軍民、張四季、李根賢六人各操各的“家伙”,他們熟練地上弦、調(diào)弦、試音后,在院子里為記者演出了《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斬黃袍》、《收五虎》等劇目的精彩片段。藝人們動情的演唱在幾個簡單樂器的伴奏下,竟產(chǎn)生出雄壯豪邁、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讓人一時恍惚身之所在。很難想象,這群完全沒有受過樂理訓(xùn)練甚至沒有經(jīng)過文化熏陶的農(nóng)民出身的民間藝人,卻在無形中為我們傳承了最原生態(tài),同時也是最寶貴的民間文化。
說起老腔,還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人稱“白毛”的老腔藝人王振中,他生來眉發(fā)如雪,對老腔有著出奇的領(lǐng)悟力。華陰人大都只知“白毛”而不知王老先生。王老先生不忌諱,還以“白毛”自居?!鞍酌毙胀鯀s也是張氏一族老腔的傳承?!鞍酌蹦暧?0,說起老腔就激動。請他唱《人面桃花》,他手抱月琴,一聲奪人。一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唱得人震撼落淚。
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 老土:原汁原味
老腔實在是一種很小的戲種,它只需5人就可撐起一臺戲:簽手(指揮皮影)、副簽手、前首(主唱)、后臺、板胡。但這個劇種里,“生旦凈末丑”卻一樣也不缺。只不過,這五種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擔(dān)綱。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賦就尤為重要。張喜民就具備這種天賦,不論是高亢的還是婉轉(zhuǎn)的,他都能拿捏得當(dāng)、完美表現(xiàn)。除了演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之外,“耍簽子”及演奏各種樂器,則演出班子的每個成員都很在行。
老腔生于華陰,生于張氏家族,曾經(jīng)輝煌過。那是在明、清兩代,華陰境內(nèi)有十多個班社,活躍在周邊的陜西、山西、河南一帶。張喜民、張新民、張軍民、張拾民,是華陰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他們保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余個戲本。這些戲本幾乎全是北宋、金、元時期民間流傳的西周、列國、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開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筆豎排記載下的一段段唱詞,有的字旁邊用圓圈作了標志,代表了演唱時應(yīng)格外注意的部分。劇本大多由清朝流傳至今,隨著年代的久遠,紙質(zhì)已開始發(fā)黃變脆,好在藝人們早已對唱詞銘刻于心,平時劇本幾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時刻才會拿出來展示一下。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土得掉渣的、獨一無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這樣的原生態(tài),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大劇院那豪華的舞臺上,也被請進了央視的演播大廳。老腔,以這種最原始的風(fēng)貌出現(xiàn),卻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
保守的傳承制度,局限了它的
流傳范圍,也讓老腔后繼乏人
困境:后繼乏人
作為家族戲傳承的老腔有許多清規(guī)戒律,如:除非至親,一般人不準入班;既已入班,不準再搭其他班社;劇本絕不外傳等等。這種封閉保守的傳承制度,既局限了它的流傳范圍,也讓老腔后繼乏人。因為僅憑演出的微薄收入難以養(yǎng)家糊口,搭戲臺子連演三四小時每人也不過20來塊錢的收入,年輕人寧愿選擇外出打工。
原生故土、固守一隅的老腔目前只能艱難存活于華陰一地。在老腔皮影的鼎盛時期,泉店村一個村里幾百口人,有十幾個戲班,而如今,能演唱老腔皮影戲的不過十余人。在現(xiàn)在的班子里,年齡最大的72歲,最年輕的也已年近半百。老腔這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正面臨傳承乏人的致命危機。如何才能讓老腔傳承下去?成了困擾老腔藝人和關(guān)心熱愛老腔的人們的思索。
“一定要把老腔傳下去,不敢叫滅絕了,傳了這么多世,不能在我們手里斷了?!睆埾裁駥τ浾哌@樣說道。這應(yīng)該也是老腔藝人的共同心聲。
老腔參與話劇《白鹿原》的演出后,除了外地人,許多村里人也開始動心,有不少人表示了對老腔的興趣
傳承:薪盡火傳
“白毛”王振中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對老腔音樂唱腔作了改革,豐富了老腔的演出效果。1993年,張藝謀拍攝影片《活著》,王振中成為劇中老腔的演唱者,隨著這部影片在國際電影節(jié)的獲獎,慷慨激昂的老腔曲調(diào)也因而走向世界。從那以后,經(jīng)常會有省外甚至國外的人,專程來到華陰市老腔藝人的家中,欣賞和了解老腔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人們對老腔的熱情更表現(xiàn)在老腔參與到話劇《白鹿原》的演出后,除了外地人,許多村里人也開始動心,有不少人
表示了對老腔的興趣。王振中就新收了兩個30多歲的徒弟——“只要有人愿學(xué),我就會盡量地給教?!?/p>
張喜民也在去年“強迫”11歲的孫子張猛學(xué)習(xí)老腔唱腔。這個虎頭虎腦的孩子雖然嗓音還略顯稚嫩,一字一句卻也有板有眼。小家伙得意地說,以前他唱老腔小伙伴都笑話他,如今不了,他們都想跟著學(xué),因為那樣可以“到首都的舞臺上去演出”。
老腔的每一步進展,也牽動著華陰市文體局局長張富強的心。自從2003年調(diào)任文體局以來,他對老腔的價值和作用做了重新的認識和估量。他首先組織專人搜集和整理老腔的曲譜,并征集、登記和保護代代相傳的劇本。同時他意識到,要讓老腔不被遺忘,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演出。通過演出,讓人們知道老腔、熟悉老腔、喜愛老腔。也只有這樣,老腔才有市場,也才會有活路可言。張富強盡力安排老腔參與一切演出活動,近年來老腔已先后赴北京、深圳、湖北、武漢等
省市參加過各類文化交流及演出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知名度。除演出外,提高藝人獎金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總不能讓藝人們演出一場仍是只有微薄的收入。他利用以前黃金局局長的關(guān)系廣泛地爭取政府和社會資金。演出一場,補貼一場,并購置老腔演奏樂器及必要設(shè)備,讓藝人們總能感覺到希望。
為解決傳承人的問題,華陰市文體局將設(shè)專項資金成立“華山老腔藝術(shù)團”和“華陰地方戲培訓(xùn)學(xué)?!?。“華山老腔藝術(shù)團”計劃吸收目前所有的老腔藝人,與他們簽訂合同,統(tǒng)一包裝,打造品牌。培訓(xùn)學(xué)校則將啟用“帶徒制”,誰帶徒弟,發(fā)給誰補助,帶的好的,則額外獎勵。這一喜訊極大地鼓舞了老腔藝人,他們摩拳擦掌,紛紛表示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把老腔傳承下去,傳播開來。
老腔的發(fā)展之路,走得可謂艱辛,但有了目標,相信它的前景定會是一片光明和燦爛。
華陰老腔從黃河岸邊到古戰(zhàn)場到 電影《活著》到話劇《白鹿原》 聽:一聲入耳 看:蕩氣回腸
上世紀90年代初,如果說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只是讓人們知道了老腔的存在的話,那么不久前的話劇《白鹿原》則讓觀眾對老腔有了面對面的了解。從“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到“既見其人也聞其聲”,老腔傳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曲折而耐人尋味,今年5月,華陰老腔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老腔,一個原來并不廣為人知的藝術(shù)形式,現(xiàn)在正在打破過去閉關(guān)自守的格局,以勢不可擋的勢頭,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當(dāng)蒼勁的老腔響起,似乎讓人看到了古戰(zhàn)場上的長槍大戟、刀光劍影,忽而人歡馬叫、氣吞山河,忽而鳴金收兵、四顧蒼茫,陜?nèi)说膭倧娦愿?、雄強心態(tài)躍然而出。
老腔唱腔的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拉坡調(diào)”,所謂拉坡,是一本戲在由主唱唱到最后兩句時,便大吼一聲,隨之全臺所有的人都跟上相和,仿佛舞臺幕后的幫腔,音調(diào)激昂雄壯,氣氛熱烈,不僅增強了劇情,而且把演出情緒推向一個連續(xù)性的高潮?!氨娙藥颓粷M臺吼,驚木一擊泣鬼神”就是對這種唱腔最形象的描述。老藝人告訴記者,老腔表演當(dāng)中的拍打驚木就是從船工用篙擊打船板演變而來的。這也就是我們從熒屏上和舞臺上看到的,老腔藝人一手持著木凳子,一手高舉木塊,和著曲調(diào),有節(jié)奏地、用力地擊打木凳,使觀眾和演員群情激昂、遙相呼應(yī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