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05-11 ?字體: 小 中 大 點(diǎn)擊量:258次 打印本頁 關(guān)閉本頁 信息來源:義龍新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沾云
一
圣賢之道,唯誠與明。
無論是誰,只有用真心本性來立身處世,方能修成圣賢之道。
靜讀明代袁了凡先生教導(dǎo)兒子立身處世的家訓(xùn)《了凡四訓(xùn)》,就像是聆聽他語重心長地教導(dǎo)如何修煉圣賢之道。
《了凡四訓(xùn)》是一本人生智慧之書,我已經(jīng)讀了很多遍,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感悟和收獲。對《了凡四訓(xùn)》這本書,不但要認(rèn)真讀,而且要認(rèn)真做,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學(xué)用結(jié)合,方能從中受益,讓自己在立身處世中成為一個有品格的人。
閱讀《了凡四訓(xùn)》,修煉立身處世的德行,要牢牢抓住“為善不宣”“聞謗不怒”“收斂才智”“勸人為善”四個關(guān)鍵詞。其中,為善不宣和聞謗不怒,是對自己立身做人的要求,收斂才智和勸人為善,是對自己處世待人的要求。
這四個關(guān)鍵詞,相互補(bǔ)充,相互依托,構(gòu)成一個閉環(huán),成為修煉立身處世德行的四種要求、四種方法、四種路徑。
聞謗不怒是核心,為善不宣是前提,收斂才智是保障,勸人為善是基礎(chǔ)。
做不到為善不宣的人,絕對做不到聞謗不怒。只有做到為善不宣,才不會在乎別人毀謗,才不會在乎自己的才智,才會想方設(shè)法勸人為善,讓修煉圣賢之道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
要想做到聞謗不怒,必須做到為善不宣,必須做到收斂才智,只有不把所做善事放在心上的人,不以自己的才智去證明別人無能的人,才不會在意別人的惡意毀謗。而要讓別人不再毀謗你,只有收斂才智,虛懷若谷修煉德行,力行善事,廣積陰德,真心實(shí)意勸人為善,讓更多的人接受你的感化。
二
為善不宣,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
修煉立身處世的德行,關(guān)鍵的一條,就是要為善不宣,即袁了凡先生強(qiáng)調(diào)的“為善而心不著善?!?br>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于善,雖終身勤勵,止于半善而已。比如以財(cái)濟(jì)人,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凈?!?br> 一個人,從開始做善事起,就不要想把所做的善事宣揚(yáng)出去、顯露出去。如果做了一點(diǎn)點(diǎn)善事就念念不忘,總是記住曾經(jīng)有人接受過自己的幫助,總是記得某人曾經(jīng)接受過自己的恩惠,這樣的為善之心,就沒有半點(diǎn)純真可言。一個人,不管做了多少善事,都沒有放在心上,做過了,轉(zhuǎn)身就忘得干干凈凈,這樣的善事,才算得上是為善的最高境界。
立身處世要做到為善不宣,需要明白,善有陰善和陽善之分。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bào)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shí)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fā)?!?br> 一個人,所做的善事,從一開始就完全顯露出來,事情還沒有結(jié)束,就已經(jīng)人人知道人人稱贊,這就是陽善。一個人,所做的善事,自始至終都沒有人知道,自己自始至終也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就是陰德。
立身處世,要多修陰德,少行陽善。因?yàn)?,行陽善雖然得到世人的稱贊和恭敬,但是會毀壞德行修為。享受好名聲,雖然也是福,但出名卻未必就是好事情。如果知名度很高,但卻沒有真實(shí)的德行,就是名不符實(shí)、德不配位,一言一行,都潛伏著意想不到的災(zāi)害,最終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修陰德,雖然做了不少善事也還是默默無聞,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德行修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過失,行善積德卻被別人毀謗、侮辱,惡名于市,這有利提升自己的德行修為。一個人,如果具有真實(shí)的德行,不管他隱藏得如何深邃如何隱秘,總有一天會被世人知曉,會被世人自發(fā)尊立為楷模,他的一言一行,會世世代代得到世間的認(rèn)可和稱贊。
所以,《了凡四訓(xùn)》勸告我們:“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意思就是說,只要我們常存做善事、修陰德之心,常有做善事、修陰德之行,德行修為就無量無邊了。只要肯盡力去做善事,多修陰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三
聞謗不怒,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
修煉立身處世的德行,是否能夠做到聞謗不怒,直接關(guān)系到德行修為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做到聞謗不怒的前提,是凡事都不必動怒,凡事都必須心平氣和。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如果容易動怒和發(fā)脾氣,就一定要這樣想:人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面對他人的短處,應(yīng)當(dāng)給予憐憫和同情。若是別人做錯了事情,得罪了我,或是別人不講道理,冒犯了我,那就更要多想一想了。別人為什么會做錯事情或不講道理?為什么會得罪我或冒犯我?這個人毀謗我、侮辱我、傷害我,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因?yàn)樗麑ξ也涣私?,對我有誤會?還是因?yàn)槲覀儽舜碎g沒有進(jìn)行良好的溝通,因?yàn)槲覀冎g缺少良好的溝通渠道?這不怪他,是因?yàn)槲易约河胁皇侵帯;蛘?,我本來就沒有什么過錯,所有的過失都在他那一邊,與我毫不相干,那就更沒有任何理由生氣了,更沒有任何理由發(fā)怒了。
懲罰不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感化,用真誠清凈平等的心去感化別人。別人遷怒于你,不能怪別人沒有接受你的感化,只能怪自己的德行不夠,怪自己的修為不足。所以,要想感化別人,必須成就自己的德行修為。而做到聞謗不怒,就是成就自己德行修為的根本要求。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天下無自是之豪杰,亦無尤人之學(xué)問;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聞而不怒,雖讒焰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br> 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杰。凡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之人,絕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真正的英雄豪杰,絕對不會自以為是。圣賢的學(xué)問,絕不會引發(fā)人的自私自利、貪嗔癡慢,也絕對不會教你去傷害別人而利益自己。
一個人,如果做事處處不能稱心,那一定是因?yàn)樽约旱恼嬲\不夠,自己的道德沒有修行好,所以感化別人沒有達(dá)到預(yù)期的效果。只要時刻認(rèn)真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斷強(qiáng)化自己的德行修為,面對別人對的惡意毀謗,就不會萌生絲毫怨恨之心。心間不夾雜絲毫不善之念,只有善心、善行、善德,才是最好的德行。因此,面對別人的毀謗、侮辱、陷害,要心存感激。因?yàn)?,這些現(xiàn)象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德行修為還有差距、還有不足。這樣一來,別人對你的毀謗,就變成了磨煉你的最好機(jī)會,承受別人對你的毀謗,就是磨煉你最好的場所。
盡管壞話說得很厲害,像火光薰天,但這一切也只不過是像拿火去焚燒天空,虛空中始終都是無物可燒;而火卻終歸要熄滅。如果有人毀謗你,你就難過,就傷心,就生氣,就發(fā)怒,那你就是憨傻,是蠢笨,是愚呆。越是難過,越是傷心,越是生氣,越是發(fā)怒,越是讓毀謗者陰謀得逞。
因?yàn)?,面對別人無中生有的毀謗,無論你如何用盡心思去盡力辯解,結(jié)果總是像春蠶吐絲,自己把自己束縛在別人設(shè)計(jì)的陷阱里,永遠(yuǎn)沒法解脫出來。
所以,無論聽到別人怎樣毀謗你,你都要覺得,那是在說別人,與自己毫不相干,始終做到心平氣和、沉心靜氣、若無其事。這樣,毀謗你的人就會自討無趣。如果一聽到別人毀謗自己,就發(fā)怒,就生氣,心存報(bào)復(fù),冤冤相報(bào)無完沒了,這就讓陷害你的人達(dá)到了目的,也在有意無意中讓自己傷害了自己。
聞謗不怒,能夠挽救自己,更能夠挽救他人,何樂而不為?
立身處世,實(shí)在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對我們的言行都感到滿意。所以,面對別人的毀謗、侮辱,甚至陷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不動心、不動怒。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一生,都生活得幸福美滿,就要努力讓自己做到聞謗不怒。
如果,我們能夠時刻做到用不動心、不動怒來處理一切毀謗、侮辱,甚至陷害,我們的德行修為就算是成功了。
聞謗不怒,最初需要我們極力忍耐。時常提醒自己:“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泵鎸еr,沒有怨恨心、沒有報(bào)復(fù)心,不結(jié)冤仇,時間久了,一切都會趨于自然。
心不動,心不怒,再多的毀謗,能奈我何?
四
收斂才智,才能涵養(yǎng)自己的德行。
處世待人,只有時刻收斂自己的才智,才能時刻涵養(yǎng)自己的德行。立身于世,需要時刻謹(jǐn)記,我們縱然有些才智,但比起圣賢,卻相差甚遠(yuǎn),根本不值一提。我們擁有的這一點(diǎn)點(diǎn)才智,面對圣賢,那算得了什么?人,一旦驕傲起來,德行就全毀了。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br> 為人處世,切記不能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定要學(xué)會收斂自己的優(yōu)秀,學(xué)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diǎn)和長處,不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致使別人困窘。別人不善,自己雖然行善,但不能用自己的善來跟他較量,不能用自己有善心來和證明別人沒有善心。別人能力不及我,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來證明別人的無能,更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強(qiáng)壓別人。人貴自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把自己的不足補(bǔ)起來。
要做到時刻收斂自己的才智,必須時刻虛懷若谷,謙虛謹(jǐn)慎,具有包容之心。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凡日用間,發(fā)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為物立則。此大人天下為公之度也?!?br> 看見別人有過失,一定要包容,讓他慢慢覺悟,給他回頭改過的機(jī)會,讓他言行有所顧忌,讓他從你的行為中產(chǎn)生慚愧之心??吹絼e人有長處,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長處,看到別人有善行,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善行,也要全力幫助他把長處發(fā)揮好、把善行弘揚(yáng)好,真心幫助他、成就他,使他的長處不斷變長,善行能夠與日俱增。
五
勸人為善,才能弘揚(yáng)自己的德行。
弘揚(yáng)自己的德行,要善于利用各種有利時機(jī),不停地勸人為善,讓更多的人破迷開悟,自覺修煉德行,自覺接受你的感化。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dāng)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然對證發(fā)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dāng)反吾智?!?br> 一個人,生在世間,怎么會沒有良心?但是,由于凡塵俗事過于繁雜,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墜落。所以,我們與人相處,就要心存仁慈,時時刻刻幫助別人,提醒別人,讓他破迷開悟,回頭是岸,做一個真心行善的人。
譬如,這個人正在漫漫長夜做一場驚魂大夢,我們就要想方設(shè)法讓他從驚恐中蘇醒過來。
譬如,這個人久陷煩惱之中,我們就要細(xì)心進(jìn)行開導(dǎo)讓他頭腦清醒起來,讓他心情舒暢起來,讓他受益無窮。
韓愈說,一時勸人以口齒言說就能實(shí)現(xiàn),而百世勸人則需要著書立說才能做到。
勸人為善與行醫(yī)治病,雖然形跡不同,但都需要懂得病根所在,對癥下藥,才能收到好效果。不該說的,你說了,不該教導(dǎo)的,你教導(dǎo)了,而在該規(guī)勸的時候,你卻不及時規(guī)勸,在該制止的時候,你卻不及時制止,這就是失言失人,不但沒有效果,還會釀成大錯。
勸人為善,不但需要對癥下藥,更需要雕刻琢磨。凡是能夠謙虛恭敬、接受別人的教誨,都是人才。勸人為善,要求我們要不惜余力地識才、愛才、惜才、成就人才。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玉之在石,抵?jǐn)S則瓦礫,追琢則圭璋;故凡見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資可進(jìn),皆須誘掖而成就之?;?yàn)橹劷?,或?yàn)橹S持;或?yàn)榘灼湔_而分其謗;務(wù)使之成立而后已?!?br> 玉在沒有開采時是一塊頑石,隨便丟棄就如同瓦片碎石一文不值。但是,玉經(jīng)過匠人的雕刻琢磨,就變成了非常珍貴的寶物圭璋。人也是如此,全靠勸導(dǎo)提引才能成人成才,只有經(jīng)過精心雕刻琢磨,才能成為一個有德行修為的人。所以,只要看到一個人做了善事,哪怕只是一樁小小的善事,只要其善可取,或此人有志向,其志向、稟賦可取,就要幫助他,對他進(jìn)行激勵引導(dǎo),讓他成為有用之才。
行善之人在社會上生存很不容易。雖然行善之人能夠包容不善之人,但不善之人卻不能包容行善之人。因此,不善之人必定會與行善之人對立,甚至?xí)π猩浦诉M(jìn)行毀謗、侮辱和陷害,讓行善之人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事,就要想方設(shè)法幫助行善之人,替他辯解無中生有的謠言,替他分擔(dān)惡意的毀謗,減輕不善之人對他的傷害,減輕他承受的精神壓力,務(wù)必使行善之人能夠在社會上安身立足發(fā)揮作用。
立身處世,做一個有品格的人,需要不停地修煉自己的德行。
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為善不宣,多修陰德,少行陽善。
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聞謗不怒,心平氣和,若無其事。
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收斂才智,虛懷若谷,謙虛謹(jǐn)慎。
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勸人為善,破迷開悟,激勵引導(dǎo)。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