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蒙冤‘陳世美’,竟是南宮一老鄉(xiāng)
(煮字伙夫)
京劇《鍘美案》、評劇《秦香蓮》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劇中述說的故事,后被改編成多種戲劇和說唱材料。大致情節(jié)為:陳世美中了狀元,又當了駙馬。原妻秦香蓮帶領(lǐng)子女入京尋夫,陳不認,反使家將韓琪追殺她們母子滅口。秦哭告實情,韓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拯處控告,包設(shè)計召來附馬,與秦對質(zhì)。陳自以為國戚,強詞狡辯。包欲鍘之。太后、皇姑前來勸阻,包不顧,鍘死陳世美。
世世代代的無數(shù)觀眾,對那個喜新厭舊、殺妻滅子的狀元駙馬無不切齒痛罵。在民間俗語中,“陳世美”三個字簡直成了“負心漢”的代名詞。可是,經(jīng)好事者對野史研究考察發(fā)現(xiàn),狀元駙馬陳世美是子虛烏有的,真正的陳世美為直隸(河北)南宮人,原名陳年谷,又名熟美。取名之意來自孟子:“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巳矣”。陳年谷可能想到,自己名叫年谷,而谷子熟了才美,于是就自稱號熟美。
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他欲進京會試,但因囊中羞澀難以成行。幸虧仇夢麟和胡夢蝶等同科好友幫其提供了盤纏和馬匹。結(jié)果,陳熟美榮登榜首,而資助他的三位好心人卻名落孫山。不久,陳熟美以頭名進士身份先補縣令,后任知府,很快又升任學政。不論在哪任上,陳世美俱有清名。 同窗好友仇夢麟與胡夢蝶到京都找陳世美求官做,被他講明道理后婉言拒絕了。
施恩圖報的舉子感到非常失望,連同他們的家人也都斥罵這個忘恩負義的陳世美。于是,他們決定編戲罵他。他們挖空心思地編撰,把戲劇《琵琶記》的情節(jié)加以改造,把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熟美,為遮人耳目,熟和世讀音又相近,編了一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秦香蓮抱琵琶》。他們有意把“不葬二老、攀附權(quán)貴、殺妻滅子”等令人痛恨的罪名,羅織在陳世美的頭上。待陳熟美發(fā)現(xiàn)此事,該戲已經(jīng)上演一年有余了。看戲之人罵聲載道。陳世美有口難辯、欲禁不能,最后“含冤”氣死。
相傳后來一劇團某地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后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并毆打演員死傷數(shù)人,演出被迫停止。 因此那里留下“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清代陳世美又怎么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這事情更是蹊蹺。據(jù)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臺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zhuǎn),不敢在前臺露頭,趕緊溜到后臺。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臺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臺接著往下唱?!薄鞍闭f:“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臺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么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焙谀槹坏弥匦抡拢瑤е醭?、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唱到他將陳世美一鍘,臺下歡呼起來。從那以后,小戲《秦香蓮抱琵琶》就變成大戲《鍘美案》,紅遍大江南北。
文學終究不是科學,倘如陳世美純屬被“冤枉”,那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文學藝術(shù)本身就充滿創(chuàng)作提煉的成分,我們無法指責其是否完全與歷史真相一致,更不能苛求其半點不差。就這個意義看,鐵面無私的包拯不留情面、不懼權(quán)勢,怒鍘陳世美,演繹的是民眾心中正義戰(zhàn)勝邪惡、法律斗敗權(quán)勢的心理期盼與反腐希望,還是具有進步影響力的。
戲曲《秦香蓮》、《鍘美案》,體現(xiàn)了古代人們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渴望,更展示了我們今天法律原則的不可動搖與一視同仁。在我們大力提倡依法治國、建設(shè)法治社會的今天,懲治貪官、弘揚正義,依然是很長一段時期里的主旋律,任重而道遠。能夠在反腐倡廉中起到積極作用,我不懷疑,即使歷史中的陳熟美是真正的清官,他的靈魂也會因此含笑九泉的。
我們無需為陳世美翻什么案,因為它只不過是虛構(gòu)的戲劇中的人物。我們也無需為陳熟美平反,因為陳熟美一生磊落,無需人們?yōu)樗龠@份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