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7年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詳解與實例(下)
▲十、文言虛詞“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譯文:孩子冷了嗎?想吃東西嗎?
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譯文:如果是真的話,我哥哥那樣美好的德行,他的兒子要短命早死嗎?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況大國乎?(《鴻門宴》)
譯文: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譯文:我是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師:學(xué)習(xí)。庸:豈,哪)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譯文:齊王如果十分喜愛音樂,那么齊國就應(yīng)該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文: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仁,大概都出于這個原因吧??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   “呀”等,也可不譯。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看來百姓說我吝嗇是有道理的啊。(主謂倒裝句)
②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譯文:向西可望見夏口,向東可望見武昌,山川環(huán)繞,草木茂盛青蒼。
5.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可不譯。
①于是乎書。
譯文:于是寫了這篇文章。
②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譯文: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為什么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
(二)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可譯為“在”、“比”、“對”、“對于”等。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后一個“乎”:比。)
譯文: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
④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蔽釃L疑乎是。(乎:對。)
譯文:“殘酷的政令比猛虎還兇暴?!蔽以?jīng)過對這話有過懷疑。
⑤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對于 。博:廣泛,普遍。參:檢查,檢驗,驗證。?。菏〔欤?div style="height:15px;">
譯文:君子廣泛的學(xué)習(xí)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皰丁解牛》
譯文: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zhuǎn)必然是有余地。
▲十一、文言虛詞 “與”
(一)介詞。
1.跟,同或不翻譯。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譯文:沛公駐扎在霸上,未能同項羽相見。
②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ā洞倏棥罚?div style="height:15px;">
譯文:你的父親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
③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有隙。 (《赤壁之戰(zhàn)》)
譯文:劉備是天下驍悍的雄杰,與曹操有仇
2.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我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
譯文:把秦國從別國的賄賂中得到的土地,跟它靠打勝仗奪得的土地相比較,前者實際上是后者的百倍。
(二)連詞。和,及。
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
譯文:但是(那些)有謀略的臣子和有用力的猛將,不能不(主義)收養(yǎng)和選擇。
②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譯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jìn)出和意外變故。
(三)語氣助詞,通“歟”
①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譯文:大王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呢?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四)動詞。1.給,給予,授予。(實詞)
①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譯文:玉斗一對,打算送給亞父范增。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譯文: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
2.結(jié)交,交好,親附。
①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譯文:這是因為齊國親附齊國而不幫助五國。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譯文:借助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與自己結(jié)交的盟國,這是不明智的。
3.對付。
①胡虜易與耳。
4.參加,參與。
①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讀“”yǜ)
5.贊許,同意。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十二、文言虛詞 “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①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譯文:成名反復(fù)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
③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譯文:這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
(二)助詞:1.放在動詞或動賓詞組前同動詞組成名詞短語,表示“……的(人、事、地方)”“所……的(人、事、地方)”
①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石鐘山記》)
譯文:酈道元見到和聽到的情況,大概跟我相同。
②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禪山記》)
譯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那些愛好游覽的人(所到的地方)還不到十分之一。
③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譯文:夜里卻用兵包圍我居住的旅舍。
④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
譯文:我訪問的屠夫朱亥,這個人是個賢能的人。
3.與“為”合用,表示被動。
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侯嬴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譯文:你們這些人最終都將被他俘虜。
②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報任安書》)
譯文:我因為(對皇帝)說話(不謹(jǐn)慎)而遭到這樁禍?zhǔn)拢钌畹乇秽徖锿l(xiāng)所恥笑 。
(四)固定結(jié)構(gòu)。
1.【所以】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人、東西等)”“是用來……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備:周全,周到。)
譯文:我(用來)對待侯生的禮節(jié)也算夠周到了,天下沒有不知道的。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譯文:所謂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授與專業(yè)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2.【所以】 2.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我們離開自己的親屬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意動用法
譯文: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頭,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后邊啊。
③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譯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jìn)出和意外
第三組
▲十三、文言虛詞 “也”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①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②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①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③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①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zhàn)》)
②當(dāng)相與共謀之,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二)句中語氣詞。表示舒緩語氣、停頓。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三)固定句式【……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啊”
①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薄蜃又^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f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div style="height:15px;">
②其李將軍之謂也。 (《李將軍列傳》)
譯文:大概說的就是李將軍吧。
(四)復(fù)音虛詞【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qiáng)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
例: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后》)
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ā恫∶佛^記》)
③豈獨伶人也哉?。ā读婀賯餍颉罚?div style="height:15px;">
▲十四、文言虛詞“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 “便” “于是”,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
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譯文:項王說:“真是勇士!賞給他一杯酒?!保ㄅ赃叺娜耍┚徒o他一大杯酒。
2.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用在前一分句,譯為“假使”“如果”;用在后一分句,譯為“那么”“就”“要是……就” “便”。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譯文: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害,這個國家常常會滅亡。
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譯文:(假如)我從前不作這種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譯文:木材經(jīng)墨線劃線(鋸出來)就直,金屬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譯文:道路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人就多;道路艱險并且遠(yuǎn)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可是” “卻” “反而”。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譯文:對于他們自己呢,卻以跟老師學(xué)習(xí)為恥辱。
②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譯文:手剛剛松開,它卻又猛然跳起逃走。
③欲速則不達(dá)。 (《論語·子路》)
譯文:想要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
4.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就”,或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譯文: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足以使人羞恥;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
②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譯文:小的可以得到邑鎮(zhèn),大的可以得到城市。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 “就是”。例如: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譯文:這就是(登臨)岳陽樓(所見到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啊。
2.表對已然或發(fā)現(xiàn)的強(qiáng)調(diào)。可譯為“已經(jīng)” “原來”“原來是”“原來已經(jīng)”。
①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譯文:我慢慢地視察,原來山腳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
①及諸河,則在舟中矣。(《殽之戰(zhàn)》)
譯文: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經(jīng)登舟離岸了。
(三)⑴動詞。相當(dāng)于“效法”,“依據(jù)”。⑵名詞。相當(dāng)于“準(zhǔn)則”。 (實詞)
①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周易》
譯文:黃河出現(xiàn)了背上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xiàn)了背上有圖形的神龜,是祥瑞的兆徵,伏羲依據(jù)“河圖”畫出了先天八卦,周文王依據(jù)“洛書”畫出了后天八卦。
▲十五、文言虛詞 “者”
“者”字有指代的作用,但它本身不能單獨使用,一定要附在別的詞或詞組后面,組成“者字結(jié)構(gòu)”,含有“……的人” “……的事情(東西)” “……的情況”等意思,因此,它不是代詞而是助詞。
(一)助詞。
1.指人、物、事、時、地等?!啊摹?,“……的(人、東西、事情)”。
①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ā队|龍說趙太后》)
譯文: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作人質(zhì)的……
②負(fù)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
譯文:背著東西的人在路途中唱著歌,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③足以活人者多矣。(《甘薯疏序》)
譯文:可以用來養(yǎng)活人的東西多了。
2.用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幾個人”“……幾種情況”等。
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譯文:這幾項都是用兵的忌諱。
②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譯文(他們中)有的就與上面所說的兩種情況不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似的。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譯文:說著,他的表情好像很悲傷的樣子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譯文:可是來回觀察那驢子,發(fā)現(xiàn)它好像并沒有什么能耐似的。
4.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dāng)于“的”。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fù)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②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譯文:霎時間,煙火滿天,燒死的、淹死的人馬很多。
(二)語氣助詞。
1.表判斷語氣、疑問語氣等。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③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2.表示提示或停頓語氣。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附在表時間的詞之后,表示某一段時間,大都用在句首,充當(dāng)狀語,不必譯出。
①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
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③遠(yuǎn)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
④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⑥  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隙。 (《鴻門宴》)
▲十六、文言虛詞 “焉”
(一)兼詞,兼有介詞“于”與代詞“之”、“是”的用途。相當(dāng)于“在(從)這里”“在(從)那里” 。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
譯文: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②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從那里)?!秳駥W(xué)》)
譯文:積土成為山,風(fēng)雨就會從那里興起;
③五人者,蓋當(dāng)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譯文:這五個人,就是當(dāng)周蓼洲先生被閹黨逮捕時,為正義所激奮而死于這件事的。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譯文:距離現(xiàn)在建墓并安葬在這里,時間不過十一個月罷了。
(二) 代詞
1.表指代,相當(dāng)于“之”。
①故為之說,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恫渡哒哒f》
譯文:因此,我為了這件事寫了這篇“說”,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譯文:尚且跟從老師,請教老師。(焉:相當(dāng)于“之”,指代“師”)
2.表疑問,相當(dāng)于“哪里”,“怎么”等。
①非再至,焉知其若此?《游黃山記》
譯文:如果不是重來,怎么知道它如此奇麗呢?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哪里有仁愛的君主掌權(quán),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
③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譯文: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④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譯文:殺雞哪里需要用宰牛的刀呢?”
(三)語氣助詞。
1.用于句末,表陳述或疑問語氣,相當(dāng)于“了”,“呢”或不翻譯。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譯文: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④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屈原列傳》
譯文: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愿了。
⑤圣心備焉     譯文:圣人的思想境界也就具備了。
2.作句中語氣詞,表舒緩語氣、停頓,可不譯。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
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③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3.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的樣子”“……的”或不譯。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
譯文:彎彎轉(zhuǎn)轉(zhuǎn),曲折回環(huán),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譯文:在雜亂的石壁中間選擇一兩處敲打它,發(fā)出硿硿的響聲。
▲十七、文言虛詞“于”
(一)介詞
1.在,從,到
①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读H藺相如列傳》
譯文:就在朝堂上設(shè)了九賓的禮節(jié)。
②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前一個“于”:從)(《勸學(xué)》)
譯文:靛青是從蓼藍(lán)中提取的,但比蓼藍(lán)更青。
④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譯文:從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到趙國。
2.“在……方面”“從……中”
①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譯文:楚國有的多余的土地,人口卻不足。
3.由于
①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jìn)學(xué)解》)
譯文:學(xué)業(yè)由于勤奮而精湛,由于貪玩而荒廢。
4.向,對,對于。
①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譯文:請讓我奉命去向?qū)O將軍求救。
②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曰……(《赤壁之戰(zhàn)》)
譯文:魯肅聽說劉表已死,(便)對孫權(quán)說……
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譯文: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會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們自己呢,卻以跟老師學(xué)習(xí)為恥辱。
5.被
①君幸于趙王?!读H藺相如列傳》
譯文:您被趙王寵幸。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譯文:我實在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
③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譯文:所以在內(nèi)被鄭秀迷惑,在外被張儀欺騙。
6.同“與”,可譯為“與,跟,同”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譯文:諸葛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跟管仲,樂毅。
②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所以燕王想跟您結(jié)交。
7.比。
②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后一個“于”:比)(《勸學(xué)》)
譯文:靛青是從蓼藍(lán)中提取的,但比蓼藍(lán)更青。
④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報任安書》)
譯文: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要輕。
8. 【于是】
(1).相當(dāng)于“于+此”,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在這件事上,對于這種情況,從這等。
①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口技》)
譯文: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
譯文:我爺爺死在捕蛇抵賦這差事上,我父親死在這差事上。
③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譯文:對于這種情況我有很深的感嘆。
(2).連詞,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給趙王敲了一聲瓦缶。
③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于是就為長安君準(zhǔn)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做人質(zhì)。
9. 【見……于】表示被動。
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譯文:我將長久地被見過大世面、懂得大道理的人恥笑。
②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
譯文:現(xiàn)在這條小溪僅僅因為愚而被玷辱,是什么原因呢?
▲十八、文言虛詞“為” (有時作實詞)
(一)動詞。(實詞)
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萬能動詞。
2.以為,認(rèn)為。
①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譯文: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后續(xù)者?。∥易约赫J(rèn)為大王不(應(yīng)該)采取這樣的做法”。
3.判斷詞,是。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譯文:現(xiàn)在人家正是菜刀砧板,我們是被宰割的魚肉。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譯文:我們這些人既將被他俘虜了。(今:即將,將要。副詞。)
②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侯嬴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
2.介詞,表示原因、目的??勺g為“因為”“為了”
③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馬諫議書》)
譯文:盤庚并不因為埋怨的人(很多)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
④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譯文:文章應(yīng)當(dāng)為了反映時代而著述,詩歌應(yīng)當(dāng)為了表現(xiàn)世事而創(chuàng)作。
3.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dāng)于“向” “對” “給”,“替”等。
①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于是就替長安君準(zhǔn)備了一百輛車子。
②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在這時秦王很不高興,給趙王敲了一聲瓦缶。
4.與,對,向。
①為之奈何?(《鴻門宴》)
譯文: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如姬向公子哭訴(此事)。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譯文:(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勺g為“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譯文:現(xiàn)在人家正是菜刀砧板,我們是被宰割的魚肉,為什么(要向他)辭行呢?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譯文: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樣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本文來自語文月刊公眾號ID:yuwenyuekan (轉(zhuǎn)載保留)
做號不易,只需花您3秒時間戳一下底部廣告立即退出就行,完全免費。謝謝支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高考備考資料)
2011屆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教案(之三)
初中文言虛詞總結(jié)
理解文言虛詞六招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必須掌握的文言常見固定句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