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處” 北京 前門店掛的 乾隆親題福頭匾
或曰此系郭沫若1964年仿題--真跡內(nèi)藏
好多人喜歡傳統(tǒng)美食燒賣。燒賣形如石榴,潔白晶瑩,皮薄餡大醇香可口,比餃子包子更勝一籌。燒賣本來叫“梢麥”。種麥子的都知道:麥秋前陰歷四五月間,麥梢上有層白霜,燒麥收口處的面粉頗似麥梢上的這層白霜,所以一直叫“梢麥”。說到燒賣京城值得一說的有“都一處”。
“ 都一處”的老東家王瑞福乾隆三年(1738年)騎著毛驢從山西老家來到北京創(chuàng)業(yè)。先在前門外鮮魚口開了一家本小利薄的“王記酒鋪”。那時這一帶酒館飯莊林立,競爭激烈。王瑞福起早貪黑的也干不過人家。只得多付辛苦, 每天比別家開門早晚上比別人打烊晚,甚至大年三十也開張,接待那些躲債不敢回家過年的,掙幾個辛苦錢。
王記酒鋪慘淡經(jīng)營,苦苦支撐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功夫不負苦心人,大年三十那天深夜,恰趕上乾隆爺微服私訪趕著回京過年打永定門入城。一行人跑得饑腸轆轆人困馬乏,想先找個地兒歇歇腳,誰料想沿路店鋪家家關(guān)張,黑燈瞎火,挨到前門外才遠遠瞧見點兒燈火,門口挑個燈籠亮著“王記酒鋪”就下馬入店。 其時王掌柜的見客少人稀,正嘀咕早點兒上板打簾子算賬關(guān)張呢。 見冷不丁見進來七--八個人,為首的衣著光鮮亮麗,器宇不凡。立馬喜笑顏開 貓腰恭稽把客人引到樓上雅座,先調(diào)旺火盆暖手看茶,隨后到后廚親自抄刀掌勺,精心布菜,燒賣捏的也是個個小巧精致餡大皮薄,伙計們招待得殷勤備至。
乾隆一口氣造了5-6個燒賣吃的滿嘴流油 酒酣肚飽,龍心大悅。抬首問 ”店家--- 敢問寶號?” 王掌柜的恭恭敬敬回答“小店雖然開了十幾年,尚無個正式名號。。?!鼻…h(huán)顧四下,感慨道“蕭蕭除夕,都城能吃到好酒好菜的恐怕也只此一處,你就叫都一處吧!”店家拱手叫好,可也沒當回事兒。收了賞銀,送走客人,也歡歡喜喜關(guān)張過年。初一接著開張,忙忙呵呵一來二去就把這茬忘了。
那一日正忙著招呼客人,忽聽街上人馬喧嘩,門口有太監(jiān)叫““都一處”接匾!”王掌柜的不敢相信是喊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手足無措。太監(jiān)拿蠅甩子點搭他,說“嘿----!好你個王掌柜的!那天賺了萬歲爺?shù)你y子,揣兜就不認曬家啦?!”王瑞福揉眼一看,恍惚想起年三十兒好像招待過這位。可咋也想不到他們是宮里的,更不敢相信乾隆皇帝光顧他這王記小酒鋪。忙趴下磕頭。
太監(jiān)說 ”起來吧!快放鞭 凈手 接了乾隆爺親筆題的福頭御匾吧!“ 王掌柜的磕頭如搗蒜 。 太監(jiān)點著他說 ”你小子燒高香撞大運啦!得到御筆就不易啦,還吩咐給你鑲上匾,你小子燒了八輩子高香,撞華蓋宏運啦!“ 隨后就招呼著高掛正堂 放鞭揭彩。
早驚動了四鄰, 聞風而來的百姓 對著高懸的“都一處”山呼萬歲,頂禮膜拜。從此食客紛紛慕名而來,王家生意日見紅火。都說”富不過三代 “打著皇帝金字招牌的王家”都一處“可是著實風光了好幾代。直到抗戰(zhàn)時王家傳人開始敗家。花天酒地揮霍浪費,對伙計極端刻薄,甚至克扣工錢。
伙計們就合計如何報復掌柜的。為了發(fā)泄怨氣 就故意糟蹋食材。做燒賣時可勁多包蝦仁 ,蟹肉,,,啥的。原先打餡用水,也改為半水半油。想折騰東家,耗費食材,讓他賠本。
哪曾想歪打正著----賠了掌柜的 肥了食客??腿藗兊昧吮阋?/font>
賣乖,吃了還想吃,吃的滿嘴流油,連吃帶拿 ,自己吃了便宜 還
奔走相告,攜親帶故都來吃”都一處“清白晶瑩 鮮香不膩的燒
賣。顧客盈門 應接不暇。掌柜的也看出了門道兒,干脆停了餃子
餡餅。。啥的,專營燒賣。從此“都一處”燒賣天下聞名。各大
城市分設(shè)分店,甚至開到了海外---光小日本就請去傳授都一處燒
賣秘籍就好幾著。
-----感謝圖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