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5 18:41
牛華網 我要評論(0)字號:T|T
導語:網絡的誕生催生了網絡媒體這一與傳統(tǒng)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媒體樣態(tài)。十余年的時間下來,如今的網絡媒體早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足以與傳統(tǒng)媒體分庭抗禮的力量。而網絡對媒體形態(tài)演變進程的影響遠未結束。隨著博客、微博、微信等新的互聯(lián)網產品的出現(xiàn),“自媒體”逐漸嶄露頭角,不斷沖擊并豐富著“媒體”的概念。
商業(yè)力量的助推是近些年來自媒體受到外界追捧的重要因素。部分自媒體商業(yè)化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的跟隨者?;蚨嗷蛏俪鲇谏虡I(yè)因素的考慮,不斷有后繼者加入自媒體的大軍。然而,自媒體產業(yè)到底有多大?受多重因素制約的自媒體,恐怕最終只是少數(shù)人的游戲。早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從商業(yè)角度而言,自媒體并非一個可以上市的大生意。
自媒體遭狂熱追捧
陳方
自媒體的存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十余年來,隨著媒介的變遷,自媒體經歷了從最初的紅極一時,到逐漸被冷落,再到重新受到廣泛追捧的過程。
最初的時候,自媒體的信息傳播媒介主要是博客。彼時,不斷有帶有強烈的個人特征和風格的文字見諸于博客之上。在這股風潮之下,IT圈出現(xiàn)了像洪波、康國平、康斯坦丁、炳叔、張棟偉、李易等在業(yè)界頗有影響力的博主。
當博客的逐漸衰落,外界對自媒體這一新興事物的關注也開始趨于平淡。
微博、微信等社交產品的誕生,再加上移動互聯(lián)網大爆發(fā)的時代背景,自媒體再次成為外界競相追捧的對象。
盡管具體的傳播工具發(fā)生了改變,但與博客一樣,微博、微信上的信息仍要依托網絡這一載體進行傳播。不同的是,微博、微信的誕生使更多的普通人有了發(fā)聲的機會。將“自媒體”的發(fā)展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2003年,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曾對“We Media(自媒體)”作過十分嚴謹?shù)亩x:“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shù)字化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傳播途徑?!?div style="height:15px;">
美國著名硅谷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的專注《自媒體》的副標題是:“草根新聞,源于大眾,為了大眾”。
根據(jù)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以及丹吉爾默的觀點,自媒體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無疑是在于將過去由精英們把控的話語權分享給普通大眾。讓普普通通的“草根”們也有了在互聯(lián)網上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自媒體時代,信息不再是“由上而下”、“點對面”的傳播。因為,隨著人人參與到傳播的過程中來,傳統(tǒng)的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界限逐漸趨于模糊,曾經處于新聞制造邊緣的受眾已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
隨著自媒體的逐漸發(fā)展壯大,很自然地與商業(yè)化實行了對接。商業(yè)因素地介入對自媒體的成長意義重大。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樣,沒有商業(yè)助推的東西最多也就是玩票。如果沒有商業(yè)力量的介入,自媒體很可能會如成千上萬個曾被狂熱追捧的新生事物一樣,在經歷了最初的火熱之后,最終難免擺脫衰落的命運。
當下自媒體的火熱很大程度上即是緣于它的有“錢”可圖。以程苓峰為代表的一批自媒體人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賺取了頗為不菲的收入,這引發(fā)了一輪新的跟風潮。
然而,自媒體的產業(yè)到底能有多大?目前外界對自媒體的狂熱追捧是否存在不理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