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則臟腑的功能低下,出現倦怠乏力,食飲不振,脘腹脹滿,甚至浮腫等虛證。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其來源又賴于脾胃運化水谷之精微,以充身潤膚。肺氣虛則少氣懶言,動則喘息乏力,自汗頭暈,氣短聲低。凡是氣虛病證,都應用補氣藥來治療,而又以補脾為首要,脾氣旺則肺充盛,所以補氣藥大多有健脾益氣功能。祖國醫(yī)學認為“氣為血帥”,氣旺可以生血,補氣藥又常用于血虛病癥
本類藥物性味甘溫,誤用使人悶脹愈甚,食欲不振者不宜常服。
1.人參
人參屬五加科,按其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為紅參、糖參、生曬參、西洋參等十余類型,現分述如下
野生者稱“野山參”,栽培者稱“圓參”;圓參于栽種后5-6年9-10月采挖,洗凈曬干,稱“生曬參”;經沸水浸燙后,浸于糖水中,再曬干,稱“糖參”(白參);挑選粗壯大根莖的人參,除去側根、細根,蒸熟曬干或烘干稱“紅參”;主根刮去外皮,曬干稱“白干參”;支根曬干稱“皮尾參”。產于朝鮮者稱“高麗參”;其等級規(guī)格分為“天”、“地”、“人”、“翁”,其中以“天”字號為上品,“翁”字號為最差;產于美國和加拿大的稱“花旗參”?! ≈饕獊碓矗簽槲寮涌浦参锶藚⒌母稍锔?。
《神農本草經》:“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性味與歸經:生,甘苦微涼。熟,甘微苦溫。人肺、脾、胃、心、腎諸經。
功效與應用: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安神益智,調補五臟,強精通脈,生津止渴,延緩衰老。
1.元氣不足,勞傷虛損,食少倦怠,自汗喘促,老人尿頻,陽痿早泄
2.老人疲乏,發(fā)脫形壞,驚悸怔忡,健忘少寐,精神恍惚等
3.久虛不復和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用法用量
1.抗老健身劑量:每日1-2克,噙化。
2.治療老年病劑量:每日5-10克,水煎服。
3.危重病可用10-60克,生用或單獨煎服。
禁忌與注意:
1.陰虛火旺者服用,可引起便秘、鼻衄。
2.肝陽上亢者。
3.表邪未解者可致邪閉。肺氣壅滯,胸悶憋氣及一切實癥、熱癥忌用,否則可致邪氣閉塞。即“閉門留寇”,使原有疾病很難治愈。
4.過量服用或致腹?jié)q納減、失眠心煩、躁動不安等“人參濫用綜合征”。
5.人工流產前服用可引起子宮收縮
6.小兒為純陽之體,滋補宜用平補,不宜溫補,故施補時以白糖參或花旗參為宜。
7.民間長期有“人參忌蘿卜”之說。即蘿卜破人參大補元氣之功。但也持有異議:近代名醫(yī)張錫純認為,人參補氣,得萊菔(蘿卜)可防其氣滯生痞。還有人認為,人參補元氣,蘿卜破食氣,非破元氣,因而否定了蘿卜破人參補氣之說。
8.服用人參忌飲茶,這有一定科學道理。茶葉含多種氨基酸、鞣酸等,鞣酸能阻礙無機鹽的吸收,還能凝固蛋白,所以服用人參忌飲茶尤禁濃茶
9.反蘆筍。
代表方劑一:
【獨參湯】《傷寒大全》)
組成:人參l0-60克。
用法:加水,慢火煎成濃汁,一次服。
主治:大量出血,或病至晚期\
方義:病至虛極欲脫,危在旦夕,當務之急,急宜益氣固脫,方可挽救生命?!侗静菡分^人參“陽氣衰竭者,此能回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可見人參的確堪稱益氣固脫良藥。t
代表方劑二:
【生脈散】(金?李東恒《內外傷辯惑論》)
組成:人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熱傷元氣,津液大耗,汗多體倦,氣短口渴。脈散大無倫,或久咳肺虛,嗆咳少痰,短氣自汗,脈虛弱者
方義:病至虛脫,宜急益氣固脫,兼顧陰津。人參有補氣生津兩大功效,與麥冬、五味合用,元氣得補,則心氣有繼;陰津得充,充盈于脈,能呈較好的強心救脫功效。
久服對氣陰兩虛型衰老有一定裨益。
現代研究認為,人參的抗氧化作用是延緩衰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人參能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增強造血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細胞壽命,主要是含有人參皂甙和人參多糖等多種活性成分,人參皂甙可通過調節(jié)細胞代謝而延緩衰老,并有改善心肌代謝,保護心臟,抗疲勞,減低血糖的有效功能;而人參多糖則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和抗腫瘤的有效成分。人參還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生,對慢性疾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
(2)太子參
主要來源: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
《本草從新》:“大補元氣。”《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
1.用于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反復病久、肺脾兩傷者。癥見咳嗽伴神疲乏力、氣短,起病緩慢,日漸消瘦
2.本品補益之力雖不及其他補氣藥,但其生津力強,適用于陰虛為本甚至氣陰兩傷之消渴,癥見口干,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常配伍石斛、花粉等養(yǎng)陰生津藥。
3.適用于老年人氣陰兩傷之心悸怔忡,失眠,常配以麥冬、五味子、酸棗仁等。
4.對于更年期綜合征屬氣虛者尤宜。
用法用量:
1.內服:10-30克,單味煎湯或配合它藥同用。
2.本品性平,對于氣虛兼有燥熱者,可代替其他補藥,取其補益之力而無溫燥之性,為補氣藥中的二味清補之品
注意事項:補氣藥易于助火,表實邪盛者不宜應用。 本品甘,微溫,補益力雖不及其他參類,然力緩性微溫,是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可代西洋參。適用于虛人長期緩補,單味服用或配合它藥同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含果糖、皂甙等有效成分,對機體具有”適應原”樣作用,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強人體內的物質代謝而延緩衰老。
代表方劑:
【自汗方】(《陜西中草藥》) 組成:太子參9克,浮小麥15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收斂止汗
主治:年老氣虛自汗,白晝汗出,動輒益甚,神疲乏刀,氣短懶言。
用法:上藥取水300毫升,文火煎取汁150毫升,日一劑,溫服。
方義:正氣不足,肌表疏衛(wèi)外不固,腠理開泄而自汗。汗液為津液的一種,氣虛自汗日久傷津液,至氣陰兩傷,故方中太子參甘平,氣陰并補,益氣固表止汗。浮小麥收斂止汗,兩藥相配,一補一斂,使表固汗止,諸癥自除
(3)黨參
主要來源:為桔??浦参稂h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干燥塊根。本品功效似人參,原產上黨郡為佳,故名
《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yǎng)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
性味與歸經: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功效與應用: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
1.用于年老體虛、中氣不足甚至下陷之臟器下垂、久瀉等,如補中益氣湯。
2.用于脾胃氣虛,倦怠乏力,語聲低微,食少便溏者,如四君子湯。
3.用于老年人肺氣虛弱,咳嗽氣短,語聲低弱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tǒng)屬肺氣虛者,如補肺湯,配以黃芪、五味子同用以增效
4.用于氣血虧虛、面色萎黃、心慌氣短、頭暈眼花者,與補血藥同用,使氣旺則血生,諸癥自除,如八珍湯。
5.用于老年人消渴或病后氣陰兩傷,氣短口干等證。
6.亦用于體虛外感,里實正虛之證,與解表藥、瀉下藥同用以扶正祛邪
臨床上對于慢性病或氣虛輕證,黨參常用以代替人參,如《本草正義》載:“黨參……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yǎng)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克,大劑量30-60克;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1.屬里熱證或實邪者,忌單獨應用
2.《得配本草》:“氣滯,怒火盛者禁用。”
3.反藜蘆
【上黨參膏】(《得配本草
組成:黨參500克,沙參250克,桂圓肉200克
功效:補氣健脾,養(yǎng)陰潤肺。
主治:用于老年人脾肺氣虛者,久服清肺金,補元氣,開聲音,助筋力。
用法:上藥以水2000毫升,文火煎成濃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貯,每用一酒杯,空腹開水沖服,沖人煎藥亦可
方義:方中黨參甘平微溫,補益肺氣,健脾和胃;沙參甘微寒,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前者偏于補氣,后者偏于滋陰,二藥合用,氣陰并補。桂圓肉補心脾,助黨參以補脾益氣。諸藥合用,補氣健脾,養(yǎng)陰潤肺,安神益智,輕身延年。
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微,為后天之本。脾氣虛弱,則百病叢生。補益脾氣,則運化復故,氣血資生,中氣建立,百病不生。
(4)黃芪 主要來源: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英黃芪和蒙古黃芪的干燥根。
《名醫(yī)別錄》:“主虛喘、腎衰、耳聾。”《珍珠囊》:“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
功效與應用:健脾益氣升陽,益氣固表止汗,托毒排膿、斂瘡生肌,利水消腫。
1.用于老年諸虛不足。老年元氣不足,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年邁或病后氣虛用之可增強人參功效;脾虛不能攝血的各種出血證等
2.用于老年人肢體麻木,關節(jié)痹痛,半身不遂,胸悶脅脹,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點、瘀斑,脈沉澀屬氣虛血滯者。
3.用于老年體弱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易于感冒屬衛(wèi)氣虛者,如《丹溪心法》:“黃芪,補元氣,肥白而多汗者為宜。”
4.亦用于氣血不足之癰疽;脾虛水濕停聚之肢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氣虛津虧之消渴等
用法用量:
1.內服:10-15克,大劑量可用30-60克,煎湯,熬膏或入丸、散。
2.補中益氣,升提中焦清氣,補氣生血,利水消腫,用蜜炙黃芪;排膿止痛,活血生肌,固表止汗,用生黃芪
注意事項:本品補氣升陽,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證均不宜用。 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
參考資料:黃芪補氣,人體各種機能無不依賴氣的活動,氣虛則諸癥起,氣虛血滯,氣不攝血而血溢。故黃芪為補氣藥,而氣血、陰、陽兼而有之。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有促使細胞生長旺盛,延長生命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對延緩老年人機體功能衰退,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和減輕疾病,改善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有肯定的作用
代表方劑:
【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組成:黃芪12克,防風6克,白術12克。
功效:益氣補虛,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氣虛易于感冒及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屬表氣虛者。
用法:上藥以水3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取汁150毫升,飯后溫服,兼中焦虛寒時,可加姜3片,大棗l枚同煎。
方義:方中黃芪甘溫,補中益氣,固表止汗,防風善走表而祛周身之風邪,兩藥相配一補一散,防風引黃芪達表而御邪,黃芪得防風而無留邪之弊,防風得黃芪而不致發(fā)散太過,補中寓散,補散兼施,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力。全方功用如同方名之意,有似御風之屏障,而又珍貴如玉。
主要來源: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根,別名薯蕷。以產于河南新鄉(xiāng)地區(qū)者為佳,稱為懷山藥
《神農本草經》:“暑豫,味甘、溫,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性味與歸經:甘、平 (生品:涼;熱品:溫)。 歸脾、肺、腎經。
功效與應用:益氣養(yǎng)陰,健脾養(yǎng)胃,滋腎固精,補益肺氣
1.用于虛人及年老脾胃虛弱,不思飲食,便溏或泄瀉,如山萸丸、參苓白術散。
2.用于老年人腎虛遺精,夜尿頻多,發(fā)落齒搖,與益智仁、烏藥等同用?!侗静菡罚?#8220;山藥……滋腎固精……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
3.山藥補肺氣,又養(yǎng)肺陰,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有潤肺之功。用于老年人肺虛久咳,虛喘。
4.用于老年人氣陰兩虛之消渴,與知母、花粉、黃芪、葛根等益氣養(yǎng)陰生津之品同用。
1.內服:研末吞服,每次6-10克,煎服10-30克,大量60-250克,不煎代茶飲以益氣養(yǎng)陰,強身健體
2.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注意事項:
1.本品養(yǎng)陰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忌服
2.惡甘遂
3.大便干結、舌苔厚膩等實證者忌用。
現代研究表明,山藥含有植物蛋白和19種氨基酸,其中6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過氧化,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老健身,延年益壽的重要物質基礎。山藥還含有淀粉酶,能刺激胃腸道運動,促進胃腸內容物排空,因此有助消化作用,對老年人消化功能低下者尤宜,使脾健胃和,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全身各臟腑得以濡養(yǎng),延年不老
代表方劑:
【山萸丸】(《圣濟總錄》)
組成:山藥、山茱萸、人參各20克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主治:年老脾氣虛弱,不思飲食,食后腹脹,便溏或泄瀉。
用法:上藥以水3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取汁100毫升,溫服,日一劑
(6)白扁豆
主要來源: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扁豆的種子。色白而莢形扁,故名
《食療本草》:白扁豆“補五臟,主嘔逆,久服頭不白”。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效與應用:健脾化濕,消暑和中,解毒化積
1.用于脾氣虛弱,濕邪內停,倦怠乏力,飲食日減,便溏甚至久瀉不止者。與健脾藥配伍如參苓白術散,或與粳米同煲久服可健脾胃,助運化。《本草求真》:“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稟氣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惡濕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溫,故能于脾而克燥也。”
2.用于夏傷暑濕,脾胃不和,嘔吐泄瀉,如香薷飲。
3.尚可用于解酒,解魚毒,緩消癥瘕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0-20克,或人丸、散,亦可煮粥。
2.消暑化濕,解毒宜生用,健脾化濕宜炒用
注意事項:
1.《本草害利》:“多食壅氣,雖寒熱者不可食,蓋邪虛未盡及傷寒外邪方熾,不可服此,補益之藥耳。”
2.凡脾虛有滯者不可單味服用 現代研究表明:白扁豆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和微量元素,作為食品有較高的價值,且其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促進免疫功能,抗病毒及抑制痢疾桿菌的作用,因此對年老體弱者有增強體質,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
代表方劑:
【白扁豆粥】(經驗方 組成:炒扁豆20克,粳米40克?! 」πВ阂鏆饨∑?,和胃祛濕。
主治:老年人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慢性久瀉,亦可作為保健食品間斷長期服用而健脾胃,補中氣
用法:上藥二味以水400毫升,煎成粥,溫服。
方義:方中扁豆甘平,健脾化濕和胃;粳米補中益氣,且助扁豆健脾化濕,二藥合用,則濕邪去,脾胃健,而吐瀉自止,氣血旺盛,輕身延年。
(7)甘草 主要來源: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莖。本品味甘,纖維性強,似草質,故名。
《神農本草經》:“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久服輕身延年。”
性味與歸經:甘,平。炙用性溫。脾 胃、肺經。
功效與應用:健脾益氣、補虛解毒、緩急止解、調和諸藥。
1.用于老年人脾氣虧虛,氣短乏力,食少便溏,甘草炙用則甘溫助脾而補中益氣和胃,如補氣健脾基本方四君子湯。
2.用于老年人心悸、怔忡、胸悶等心血管疾病屬氣虛者。如《傷寒論》:“心動悸,脈結代,炙甘草湯主之。”用于氣虛血少之心悸
3.本品性平,潤肺止咳而用于各種咳嗽喘促。
4.本品性平,通行十二經脈,可升或降,能和能緩,又解又補,而起到緩和藥性、調和百藥的功效?!侗静菡份d:“甘草……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隨氣藥人氣,緩血藥人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
5.本品尚有解毒之功而配合它藥用于各種瘡瘍腫毒,藥物、食物中毒。緩急止痛而用于脘腹疼痛及肢體攣急
用法用量:
1.內服:2-10克,煎湯;或人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現代研究表明:甘草能明顯降低紅細胞中脂質過氧化產物MDA的含量,延緩紅細胞的衰老;其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甘草甙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于腫瘤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有幫助;甘草甜素有降壓、降脂作用;甘草次酸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甘草尚能調整心率和免疫功能。故甘草在辯證基礎上可作為祛病防老藥用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胃腸功能失調,風濕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
代表方劑:
【炙甘草湯】(《傷寒論》)
組成:炙甘草12克,生地50克,人參6克,麥冬10克,桂枝9克,生姜9克,阿膠6克,大棗10枚,麻仁10克
功效:益氣滋陰,補血復脈。
主治:老年人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等而有心悸、氣短、虛煩不眠、脈結代,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效佳。
用法:除阿膠外,其余各藥,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lO毫升,另將阿膠燉化,分三次人藥汁攪勻服,一劑煎服三次,一天服完。|
注意:甘草長期大量應用能引起水腫、高血壓等副作用。
主要來源: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
《本草匯言》:“白術,仍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取痞之要藥也。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
性味與歸經:甘、苦,溫。歸脾、胃二經。
功效與應用:補氣健脾,燥濕化痰,利水消腫,固表止汗,散寒除痹。
1.本品為補氣健脾之要藥,用于脾胃虛經,運化失常之納呆便溏,脘腹脹滿,補疲乏力,如四君子湯;兼陽虛者予理中湯;如兼有積滯者,則予枳術丸以健脾消痞、攻補兼施
2.用于年老體虛,脾氣虛弱,痰濁內盛之眩暈,胸悶,頭痛,如半夏白術天麻湯;甚至脾失健運,飲停胸下之心悸、氣短不得臥,下肢浮腫等,如苓桂術甘湯為健脾化濕消腫之良方。
3.用于老年人正氣漸虧,脾氣漸虛,易為外邪人侵或飲食內傷而引起脾失健運,濕濁內盛,癥見神疲乏力,便溏,甚至久泄不止,予參術白術散以健脾化濕止瀉。
4.用于脾氣虛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本草衍義補遺》載“有汗則止
5.用于老年人風寒濕痹癥見腰腿酸軟,關節(jié)冷痛,得熱痛減,屈伸不利,體倦乏力,配以獨活、靈仙等祛風濕藥。
用法用量: 1.內服:5-15克,煎湯,熬膏或人丸、散
2.燥濕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strong>本經逢原》:“白術,生用有除濕益燥、消痰利水、治風寒濕痹……之功;制熟則有和中補氣、止渴生津、止汗除熱、進飲食……之效。”
注意事項:
1.本品燥濕傷陰,故屬陰虛內熱或津液虧、燥渴、肺熱咳嗽、尿黃便結、濕熱下痢均不宜用
2.《藥品化義》日:“凡郁結氣滯,脹悶積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癰疽多膿,黑瘦人氣實作脹,皆宜忌用。”
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喜燥而惡濕,白術補氣健脾燥濕而助運化,補中氣?,F代研究表明,白術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而起到免疫調節(jié)作用,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能減少脂質過氧化物,避免有害物質對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作用;增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白術尚有抗凝血,擴張冠脈,利尿,降血糖,護肝,抗腫瘤的作用。所以辯證地服用白術有助于強身健體,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關節(jié)炎和腫瘤,提高生活質量,延年不老。
代表方劑 【理中丸】(《傷寒論》)
組成:人參、干姜、白術、炙甘草各9克。
功效: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主治:中焦虛寒癥見脘腹冷痛,大便稀溏,畏寒肢冷,胸痹等(老年人胃腸功能低下、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屬中焦虛寒者)。
用法:上四味,蜜和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2丸,溫開水送服。湯法:上藥以水300毫升,煎30分鐘,取汁150毫升,溫服,日一劑。
方義:中焦有寒,不能運化,升降失常,清濁相干,則變生諸癥。“虛則補之,寒者熱之”,故方中以甘苦溫燥之白術,燥濕健脾,健運中焦;人參補中益氣,培補后天之氣,使氣旺而陽亦復;干姜大辛大熱之品善溫中散寒,扶陽抑陰;炙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故全方使寒氣去,陽氣復,中氣得補,健運有權。如程應旌所說,“理中著者,實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陽也”。
(9)大棗
主要來源: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的干燥成熟果實。
《別錄》:“補中益氣,強力……久服不饑神仙。”《藥品化義》:“益血補肝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與應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養(yǎng)血安神。
1.用于年老體虛,中氣不足,脾胃虛弱,肢體倦怠,少氣懶言,腹脹納呆,大便溏薄,與補氣要通用以增效,如歸脾湯、棗參丸。《食療本單》載:健脾胃,補中。”
2.用于氣血虧虛,補失所養(yǎng),驚悸怔忡,健忘恍惚,心煩失眠?!侗静輩R言》:“如龍?zhí)斗街误@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此屬心脾二臟元神虧損之證,必用大棗治之0”如甘麥大棗湯。
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2.大棗性溫,若去核服之可減少其溫燥之性
注意事項:
本品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盛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及痰熱咳嗽均忌服。據現代研究表明,大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糖類、環(huán)腺甘酸等營養(yǎng)成分,有增加白血球內CAMP的作用,有抗變態(tài)反應,促生長,抗疲勞,鎮(zhèn)靜,催眠,抗衰老,護肝,抗腫瘤的作用,因而改善機體臟器尤其是肝臟功能,提高免疫機能,從而有利于延長壽命。此外,大棗不僅功效卓著,且味甘,口感極佳,常作為保健食品而有“維生素丸”之美稱。欲諺亦稱:“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民間常以大棗粳米粥、紅棗黑木耳湯、蔥棗湯、干姜紅棗湯等服食以健脾和胃安神,延年益壽。
代表方劑
【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組成:甘草9克,小麥15-30克,大棗5枚。
功效: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老年人神經衰弱,心血管疾病屬心氣不足,神明失養(yǎng),精神恍惚,虛煩失眠,胸悶心悸者。
用法:上藥三味以水300毫升,文火煎之,取汁150毫升,溫服。
方義:方中大棗甘溫質潤,益氣和中,潤燥緩急;小麥補益心氣,除煩安神;甘草補中氣而協(xié)陰陽,調和諸藥,使心氣補,心神寧,諸癥自除
(10)飴糖
主要來源:為米、大麥、小麥、粟或玉蜀黍等糧食經發(fā)酵糖化制成的糖類食品,有軟硬兩種,軟者稱飴膠,硬者習稱白飴糖。入藥多以軟飴為主。
《備急千金要方》:“補虛冷,益氣力……消痰潤肺止嗽。”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與應用:益氣補虛,緩急止痛,生津潤燥。
1.用于老年氣虛,勞倦傷脾,升清無權,運化失常,神疲乏力,納呆便溏。飴糖甘能補氣,溫能散寒,為益氣健脾之良藥。
2.用于肺虛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咽干口燥,聲嘶氣短,與潤肺止咳或生津止渴藥同用。
3.用于中焦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如小建中湯。
用法用量: 1.內服:30-60克,入湯劑分二、三次溶化服,也可熬膏或入丸劑。
2.也可單品內服粘裹異物,如誤吞稻芒、魚骨等物。
注意事項:本品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熱內郁,中滿吐逆,痰熱咳嗽,小兒疳積等證均不宜服。
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為氣血化生之源,肺為“清虛之府”,易于受邪而為病,故健脾潤肺之飴糖有助于化生氣血,扶正祛邪?,F代研究表明,飴糖含麥芽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C及煙酸等營養(yǎng)成分,久服有滋養(yǎng)潤肺、延年益壽的作用。
代表方劑: 【小建中湯】(《金匱要略》) 組成:桂枝9克,炙甘草9克,大棗12枚,芍藥18克,生姜9克,飴糖30克。
功效: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主治:用于老年人中焦虛寒,腹中時痛,喜溫喜按,虛勞心悸,四肢酸疼,口咽干燥。
用法:上六味,以水600毫升,先煮五味,取汁200毫升,去滓,加入飴糖溶化,溫服,日一劑。
方義:中焦虛寒,則應溫中補虛,溫建中陽而和陰,和里緩急而止痛,方中飴糖甘溫質潤人脾,養(yǎng)脾氣并養(yǎng)脾陰,溫中焦而緩急止痛,為君藥;芍藥養(yǎng)陰而緩肝急;桂枝溫陽而祛虛寒;炙甘草甘溫益氣,既助飴糖、桂枝辛甘養(yǎng)陽,益氣溫中緩急,又合芍藥酸甘化陰,柔肝益脾和營;生姜溫胃,大棗補脾,合用以升騰中焦生發(fā)之氣而調營衛(wèi)。諸藥合之則中氣健,化源足,肝脾調,陰陽和,諸癥自除,輕身延年。
(11)靈芝 主要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靈芝的子實體。多為赤芝有紫芝。本品靈異無根,如夏天野曇花一現,日靈;芝寓瑞草,有吉祥之意,故名。 《神農本草經》:“主耳聾,利關節(jié),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O 99《本草綱目》:“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食,輕身不老延年。” 性味與歸經:淡、微苦,溫。人腎、脾經。 功效與應用:養(yǎng)心安神,益氣補血,滋補強壯,補肺益腎,止咳平喘。 1.用于年老肺腎兩虛,久咳,氣喘。如靈芝糖漿,或與潤肺止咳藥杏仁、麻黃等同用。 2.用于老年人肝腎不足,耳聾目暗。《靈樞-脈度》載;…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肝開竅于目,故肝血足則上竅充而目明。配靈磁石等補腎填精之品。 3.用于NgN心脾兩虛,心悸失眠,氣短懶言,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者。配人參、淮山等健脾益氣藥同用,本品甘平無毒,大補五臟精氣,有滋補強壯之效。 4.用于老年人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腰膝酸軟,齒牙動搖,須發(fā)早白。單用或配合滋腎填精之品 5.用于老年人肝腎不足,肢節(jié)疼痛,久延不愈,手足筋攣拘急?!睹t(yī)別錄》日:“主百節(jié)久風,腳痹疼痛。”配松節(jié)等同用。 用法用量:內服,2-20克;入丸、散、酒、片、糖漿或注射劑。 注意事項:《本草經集注》:“惡恒山。畏扁青、茵陳蒿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靈芝含麥角甾醇、樹脂等,有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抑制過敏反應,強心及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脂及降壓,祛痰鎮(zhèn)咳平喘,護肝,抗放射反應的作用。因此靈芝已被制成各種劑型如靈芝糖漿、靈芝片、靈芝注射液等而廣泛應用于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慢性肺氣腫、哮喘等以及白細胞減少癥、神經官能癥等。 代表方劑一: 【治積年胃病方】 組成:木靈芝15克,陳酒200毫升。 方義:胃病日久,中陽衰弱,累及腎陽,脾腎陽衰,寒從中生,脘腹冷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肢冷。方中芝靈大補五臟之氣,鼓舞中陽;陳酒暖胃祛寒,和血養(yǎng)氣,溫補腎陽,二藥合用,一溫一補,陽氣升騰,驅寒外出,中焦溫暖,脾得健運,胃得和降,渚證自除。 代表方劑二 【化療后抗骨髓抑制方】 組成:靈芝草、黨參、黃芪、當歸、白芍、木香各9克,雞血藤12克,大狼巴草15克。 功效:益氣補血。 主治:化療后骨髓抑制屬氣血兩虛者,亦可用于年老體弱氣血不足,健忘失眠,面色萎黃,納呆泄瀉者。 用法:上藥以水6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溫服,日一劑。 (12)豬苓 主要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 《藥品化義》:“豬苓味淡,淡主于滲,人脾以通水道……助補藥以實脾,領泄藥以理脾,佐溫藥以暖脾,同涼藥以清脾。”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功效與應用:利水滲濕,泄熱止渴。 1.用于水濕滯留,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淋濁?!队盟幮路ā罚?#8220;豬苓,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濕氣下流,郁遏氣機,以致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利;濕邪泛濫肌膚則水腫;濕邪下迫大腸則泄瀉;故濕邪去諸癥自除。多配以利水滲濕藥同用,如五苓散、四苓散等。 2.用于水熱互結,發(fā)熱,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者?!秱摗罚?#8220;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3.本品尚可用于濕熱黃疸、瘧、帶下等。 用法用量:內服,5-10克,煎湯。 注意事項: 1.無水濕及小便過多者忌用。 2.凡脾虛甚無濕熱者慎用。 3.“豬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 現代研究表明,豬苓有如下藥用價值: 1.抗衰老作用:豬苓的有效成分豬苓多糖可使高齡細胞的DNA含量增多,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抗腫瘤作用;豬苓的有效成分豬苓多糖能抑制肉瘤、肺癌、腹水癌等腫瘤細胞的生長,并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豬苓多糖結合放療、化療治療各種腫瘤,可改善患者癥狀,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延長命 3.利尿作用:豬苓煎劑口服后可使尿量增加,其機制可能是由于抑制腎小管對水和電解質的重吸收,特別是對鈉、鉀、氯的重吸收所致。因此對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小便量少,四肢浮腫,甚至胸水、腹水等有增強利尿而改善癥狀的作用。 4.豬苓尚有護肝、抗菌、抗放射線的作用而減少菌群對機體的侵襲,防治放射病而延長壽命。 代表方劑 【胃苓湯】(《丹溪心法》) 組成:豬苓、茯苓、白術、桂枝各9克,澤瀉15克,蒼木、陳皮、厚樸各3克,生姜2片,大棗2枚。 功效:健脾和中利濕 主治:年老體虛,脾胃傷濕,停飲傷食,腹痛泄瀉,脘腹脹滿,小便短少。 用法:上藥取水500毫升,煎25分鐘,取汁200毫升,空腹溫服,日一劑。 方義:方中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水滲濕;白術健脾運化水濕,轉輸精津;桂枝溫陽化氣,助利小便;厚樸辛苦性溫善能行氣消滿,芳香苦燥以祛濕;蒼術助厚樸以健脾燥濕行氣;陳皮理氣和胃醒脾。諸藥合用,使?jié)裥暗没瑲鈾C調暢,脾得健運,胃得和降,津液輸布調暢而諸癥自除。 (13)薏苡仁 主要來源: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果仁。本品穎果卵圓形,熟時光亮,常帶黑色,形似苡米,藥用其種仁,故名。 《神農本草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溫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名醫(yī)別錄》:“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人脾、胃、肺、腎四經。 功效與應用:補中益氣,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 1.用于年老體虛,水濕內停,小便不利,水腫腹脹,腳氣浮腫等。 2.用于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濕邪內困,食少泄瀉,如鍋巴煮薏仁、參苓白術散。 3.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攣急不能屈伸,關節(jié)疼痛腫脹,如四妙散,或以薏苡仁為末煮粥,日日服之。 4.本品尚可用于腸癰、肺癰等內癰 用法用量: 1.內服:10-30克,人湯劑、丸、散。本品力緩,用量須大,宜久服。 4.《本草綱目》載:“薏苡有二種:一種粘牙者,尖而殼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飯及磨面食,亦可用米釀酒;一種圓而殼厚堅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前者煮后質粘如糯米,偏于健脾益胃,后者煮后質略粗糙,偏于利水滲濕除痹。 注意事項 1.凡津液不足者忌用,孕婦禁用。 主治:老年人脾虛濕盛,風濕痹痛日久,筋脈拘攣,食少泄瀉,四肢浮腫。
主治:中陽不足,胃脘冷痛,得熱痛減,形寒肢冷。
3.健脾化濕宜炒用,余宜生用。
代表方劑 【薏苡仁粥】(《本草綱目》)
功效:淡滲利濕,健脾和胃。
方義:方中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粳米健脾和胃,二藥合用使?jié)裥叭t脾胃安,脾胃安則中焦治,中焦治則能榮養(yǎng)四肢,通利血脈除痹;健脾滲濕,脾實則腫消,脾強胃和則能食,濕去則泄瀉自止。上二味藥味甘而性極緩,久服健脾和胃培補后天之本,于老年人有一定裨益.
聯系客服